馬玥
5月6日至8日,“雷鋒·向著太陽出發(fā)”2016雷鋒文化傳播公益行動,迎著天安門第一縷陽光上路,披著絲綢之路“秦都隴關(guān)”的落日輝煌落幕,在跨越千里的行動中,為新鄉(xiāng)、西安、隴縣三個太陽村的孩子們帶去了無盡的關(guān)愛。
宣講雷鋒故事,教唱雷鋒歌曲,分發(fā)雷鋒文化宣傳冊、光盤,發(fā)出學雷鋒倡議,捐贈愛心善款與物資……一路上,“雷鋒·向著太陽出發(fā)”高舉雷鋒文化的旗幟,在沿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號召社會大眾關(guān)心關(guān)注太陽村的孩子們,主動踐行雷鋒精神。據(jù)統(tǒng)計,活動共為孩子們送去了10萬元善款、300本《雷鋒》雜志、5000份宣傳冊和50張主題曲CD。
“雷鋒·向著太陽出發(fā)”公益活動是一次滿載愛心、充盈感動的體驗。
我們感動于千翔保安公司專業(yè)保障、祥云醫(yī)院醫(yī)護團隊細心陪護、雷鋒生前戰(zhàn)友喬安山傾情投入、沿途城市雷鋒車隊接力迎送……
我們感動于愛心人士為孩子們捐贈的善款、物資,發(fā)放的《雷鋒》雜志和活動宣傳冊,舉辦的學雷鋒文化慰問演出……
我們更感動于孩子們的禮貌與謙遜、純真與樸實,以及那份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恩之情。
“這是專門招待你們的”
在新鄉(xiāng)太陽村的學雷鋒文化匯演結(jié)束時,已經(jīng)是晚上六七點,我們被安排在太陽村的食堂吃飯。
食堂不大,晚飯很簡單。同行者賴俊俊的一句話讓我瞬間百感交集:“剛剛一個孩子跟我說,‘晚飯有變蛋,很好吃,你一定要吃。因為你們來了才有,這是專門招待你們的。”
變蛋是非常家常的一道涼菜,一般家庭隨時都可以吃到,但是沒想到,對太陽村的孩子們而言,這道家常菜卻如此珍貴。
帶著沉重的心情走出食堂,一個孩子跑過來,拉著賴俊俊問道:“哥哥,變蛋好吃吧?”得到賴俊俊肯定回答后,孩子笑得更開心了。
“你們還沒有吃飯吧?”賴俊俊問。男孩點點頭說,要等客人都吃完了,他們才可以去吃。
我們拍拍他的肩膀,催促他趕緊去吃飯,他卻執(zhí)著地站著,堅持要送我們到車上。
駛出太陽村,耳畔仿佛還是小男孩充滿童趣的聲音。
“我?guī)湍銚蝹恪?/p>
前往西安太陽村的路上,天空下起了雨。當車子緩緩開到太陽村村口時,20多個孩子一手撐著傘、另一手還拿著一把備用傘,早早等候在那里。
車門打開了,每走下去一個人,孩子們就將手中的備用傘遞出去,嘴里還禮貌地說著“奶奶請用傘”“哥哥請用傘”“阿姨請用傘”。
最后幾位下來時,孩子們手里已經(jīng)沒有了備用傘。他們或是主動為大家撐傘,還提醒大家“別淋濕”;或是直接把傘遞過來,自己則沖進雨幕。
幫我撐傘的是一個13歲的男孩,不善言辭,只是靦腆地笑著,但卻貼心地把傘向我的方向傾斜。我看他額前的頭發(fā)都是濕的,想來在外面等了我們好一會兒了。我沒有說話,只是將傘往他那邊移了移。
之后,無論是去活動現(xiàn)場,還是去食堂,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跑過來,嘴里嚷著“我?guī)湍銚蝹?!”有些孩子明明還很小,卻也努力地踮起腳,給高出他們好幾頭的大人撐傘,小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
“謝謝您給我們一個家”
震天的鑼鼓、飄舞的彩旗、巨大的橫幅……當我們抵達寶雞市金臺觀廣場時,那里已經(jīng)聚集了很多人,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以瘦小的身體努力支撐著巨大彩旗的隴縣太陽村的孩子們。
隴縣位于寶雞市西北部,距離市區(qū)約100公里,開車需要一個半小時,所以太陽村只來了十幾個孩子作為代表。
全國太陽村管委會主任張淑琴是寶雞本地人,隴縣太陽村也是她最早建立的太陽村之一。當她來到廣場時,鑼鼓聲似乎都變小了,只聽得到孩子們不絕于耳地叫著“張奶奶”。張淑琴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也不禁紅了眼眶。
“張奶奶,謝謝您給了我們一個‘家!”當天恰逢母親節(jié),隴縣太陽村孩子們特意送了一大束鮮花給他們的“張奶奶”。
接過鮮花,張淑琴感動得哭了,她擁抱著孩子們說:“張奶奶不能經(jīng)常回來看你們,很對不住你們。但看到你們這么健康,這么懂事,張奶奶就很高興、很幸福了?!?/p>
“雷鋒·向著太陽出發(fā)”高舉雷鋒精神大旗,為太陽村的孩子們送去了關(guān)愛,也在孩子們的心里播撒下一顆“雷鋒”的種子。我們相信,沐浴著金色陽光的孩子,明天的天空一定明媚燦爛。
責任編輯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