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究 謝智勇
摘 要:自2004年以來,東南沿海地區(q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在新常態(tài)下,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速度加快,“用工荒”的形式、原因等出現了不同的特點。東莞市出現首家“無人工廠”,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用工荒”倒逼企業(yè)轉型。本文從勞動力供給、需求兩個維度出發(fā),對東莞等地進行實地調研,結合問卷中的數據,建立影響農民工流動因素的回歸模型,具體分析當下東南沿海地區(qū)“用工荒”的原因,提出解決該問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用工荒;無人工廠;回歸模型;結構轉型
中圖分類號: F2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6-6-2
1 概述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常態(tài)”,即中國經濟社會進入不同以往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在這個宏觀背景下,“用工荒”的現象也出現了不同以往的特點及發(fā)展趨勢;務工人員對工資水平、生活環(huán)境、社會保障的期望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企業(yè)對用工的技能需求、福利待遇也出現很大差別;政府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以及一些社會保障制度等比從前有很大差異。
東莞市位于東南沿海地區(qū),經濟實力強大。它的制造業(yè)實力雄厚,產業(yè)體系齊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yè)基地之一。同時東莞作為以第二產業(yè)為支柱的工業(yè)城市,現階段“用工荒”問題十分嚴峻。據統(tǒng)計2015年東莞市用工缺口達到10萬人,這嚴重制約著當地企業(yè)尤其是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大大削弱這些企業(yè)的競爭力。2015年,為了緩解“用工荒”,東莞市出現了首家“無人工廠”,這一現象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開始進入“機器換人”階段。
2 問卷數據說明
2015年7月、8月,筆者對東莞市中小企業(yè),蘭考縣、大悟縣農村進行實地調研,共采訪企業(yè)7家,發(fā)放問卷508份,實際共回收問卷313份,問卷回收率約為62%。
2.1 務工人員受教育程度不高
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有初中學歷的務工人員占比最多,達到51.6%,而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僅占比2.4%,說明在外務工的群體中,受教育程度偏低。由于接受教育少,知識文化低,務工人員做不了一些技術、知識要求高的工作,因此只能外出務工,做些簡單的重復性的工作。另外,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也令人擔憂,在我們調查的一個小工廠,工作環(huán)境非常惡劣,而且每天加班,工資不足3000元。
2.2 受過技能培訓的人員比例低
在調查中,接受過技能培訓的僅占35.2%。在和一些勞務公司交流中,得知,很多公司需要一些技能型人才,比如會開車、會操作機床等等。但是在東莞的務工人群中,掌握技能的人很少,對于公司而言,這部分人是需要的,而無技能的,則可有可無。對于招工單位而言,這樣就會缺少一些技能型人才。
2.3 務工人員多是通過他人介紹找到工作
通過spss對該問題做多重響應分析,在該多重響應表中,務工人員找工作的方式很多,其中他人介紹占比例最大,達到39.8%,這部分可能是包含老鄉(xiāng)、同學、朋友之間的介紹,而政府的作用最小,僅占比2.4%。說明政府在安排務工人員工作的方面做得不夠,做得不多,這里沒有發(fā)揮到政府相關機構應有的職能,政府需要在這方面多務實一些工作。3 實證分析模型
3.1 變量及模型確立
在調查訪談過程中也得知,大多數農民工是否外出打工、由哪幾個家庭成員外出打工,以及打工地點、周期和留守家庭成員農業(yè)耕作的類型選擇,基本是由整個家庭商談決定。因此,相比起“微觀”,方法以個體作為研究對象,我們選擇整個家庭似乎更為合適。綜合考慮問卷調查中數據的可得性,在本文分析中我們采取如下變量:
wcwg:家庭外出務工人數
pop:家庭人口總數
rate:家庭外出務工比率,rate=
land:家庭土地畝數
machine:家庭使用的農業(yè)機械數(包括拖拉機,抽水機等)
livestock:家庭擁有的牲畜數(牛、驢等)
loan:家庭是否成功申請農業(yè)貸款,成功申請取1,否則取0
rate=β0+β1land+β2machine+β3livestock+β4loan+ε
各解釋變量的期望符號如下:
β1<0,一個家庭擁有的土地越多,需要在土地上投入的勞動力也越多,能夠外出打工的人手也就越少,這也就降低了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的動力。
β2>0,農業(yè)機械的存在提高了農業(yè)的生產率,使得耕種同樣的土地較之以往需要更少的勞動力而獲得更高的產出。農業(yè)機械的存在對于農業(yè)勞動力的流動應該是一種促進作用。
β3>0,牛、馬、驢等牲畜作為一種動力,是勞動力的一種有效替代,也使得耕種同樣的土地需要較少的勞動力,這一點與農業(yè)機械的作用是相同的。但是一個可能存在的問題是:基于當地特殊的土地狀況,有時牲畜的使用是必須的,因此這一變量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有可能不顯著。
β4<0,我們認為,農民受傳統(tǒng)的觀念影響,一般不會貸款,且一般的農業(yè)活動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如果存在農業(yè)貸款,說明農戶在進行大型農業(yè)活動,必定會減少外出務工的現象。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貸款的存在對于外出打工的影響為負。
3.2 回歸結果
我們通過對兩地問卷得到的數據分別進行了計量處理,結果匯總如下表1所示。
3.3 結果分析
①兩地土地變量對于外出打工的影響均為正值且都不顯著,這個結果和預期相反。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我們認為可能是農業(yè)生產力得到提高,土地畝數和外出務工的關系并不密切,即使土地較多,也不一定需要較多的人手,家庭人員仍然可以放心外出務工。
②對于河南省蘭考縣和湖北省大悟縣,農用機械的使用對外出打工的影響為正,這與我們的預期相符,在5%的置信水平上顯著。擁有農用機械的家庭通??梢愿N更多的土地,在滿足家庭糧食需求、減少后顧之憂的同時,家庭成員也就可以更放心地外出。因此,農業(yè)機械的存在對于農業(yè)勞動力的流動應該是一種促進作用。
③牲畜的使用對于河南省蘭考縣較為顯著,而對大悟縣則不太顯著。對于蘭考縣,農業(yè)生產較為發(fā)達,無論是牲畜還是機械都能得到較多的使用,擁有牲畜的家庭可以擴大耕種面積,是對勞動力的解放。而對于大悟縣來說,農業(yè)不發(fā)達,農機和牲畜的使用較河南較少,在統(tǒng)計時可能由于樣本量不夠,可能有較大誤差,使系數不顯著。
④貸款對兩地的影響均為負,但是并不顯著,這可能和農戶很少貸款有關。這與預期相同,說明如果存在農業(yè)貸款,農戶在進行大型農業(yè)活動,必定會減少外出務工的現象。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解釋貸款的存在對于外出打工的影響為負。
4 原因及對策建議
4.1 原因分析
在對東莞等地的實地調研中,“用工荒”的原因可以歸結如下:
①結構性用工荒嚴重。企業(yè)現在需要更多的技能型、知識型人才,而不是重復勞動的生產線工人,但是務工人員擁有一定技能的人比較少,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失調。另一方面,由于普通工人的流動性比較大,務工時間比較短,企業(yè)不太情愿招收這些人。
②就業(yè)信息不對稱。外出務工的人員大多是通過老鄉(xiāng)等介紹前來,而政府機構、中介公司的作用非常小,務工人員的選擇面非常小。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也就造成了外出務工人員數量上的劣勢。
③就業(yè)環(huán)境惡劣、福利差。由于辦廠成本低,東莞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小公司、小工廠。這些公司的工作環(huán)境非常惡劣,沒有保護措施,嚴重制約著招工規(guī)模及質量。
④農村群體收入的提高。在建立的回歸模型中,農戶擁有的土地數量越多,種地的收入越高,他們選擇外出的機會就越少。
4.2 對策建議
4.2.1 完善就業(yè)信息平臺,疏通農民工流動渠道
需要發(fā)展就業(yè)中介機構,規(guī)范其業(yè)務運作方式,提高服務質量;要充分運用互聯網,不斷地向全國發(fā)布企業(yè)招聘信息,提供有效的就業(yè)崗位;政府應加強與勞動力富余地區(qū)政府、職業(yè)學校聯系,建立長期的用工合作關系,促進民工有序有效流動。
4.2.2 為民工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
能否吸引和留住外來民工,除了企業(yè)的工資福利及工作、生活條件外,社會環(huán)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政府的責任就是要為外來民工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切實維護民工的合法權益;解決民工看病難,子女上學難等實際困難。
4.2.3 為企業(yè)減負,扶持企業(yè)轉型
企業(yè)的用工成本大幅度增加,利潤越來越少,負擔越來越重,相當多的中小企業(yè)面臨生存危機。政府運用稅收、財政、信貸政策,鼓勵、支持企業(yè)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使企業(yè)增強應對用工荒的承受能力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后勁。東莞市“無人工廠”的出現是政府與企業(yè)共同合作的結果,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擴大扶持范圍,促進中小企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
4.2.4 保障農民工就業(yè)權利平等
由于歷史問題以及其他條件的限制,現在很多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就業(yè)權利其實跟城里人是不平等的,現在許多當地政府其實更多的也是考慮他們本地人的就業(yè),對待外來務工人員仍然存在一些歧視性的政策,抹殺了農民工的尊嚴。
4.2.5 建立和完善提高工作技能的相關機構,可以考慮以企業(yè)為導向
現在很多企業(yè)都是技術型企業(yè),對于員工的要求必定需要一定的技術,而農民工很多都無法滿足其需求,單純靠廉價勞動力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所以政府就應該更多的建立這樣的公共機構,讓民工接受有質量的技能培訓,如此一來才能更好的融入到城市里工作。
4.2.6 解決農民工子女的上學問題
現在很多農民工出來打工,然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在家鄉(xiāng)由于教育質量問題或無人照看的原因,引起了“留守兒童”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在這方面當地政府應該調整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盡量為解決農民工孩子的上學問題提供便利。
參 考 文 獻
[1] 胡歡歡.“就業(yè)難”與“用工荒”成因淺析[J].法制與社會,2009(14).
[2] 石宏偉.阮榮.從“就業(yè)難”與“用工荒”并發(fā)看勞動力資本管理[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3] 甘春華.勞動力配置的二次扭曲分析:兼論大學生就業(yè)難與企業(yè)用工荒[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
[4] 辜勝阻.李華.以“用工荒”為契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J].中國人口科學,2015(6).
[5] 王呈斌.毛曉燕.后危機時代民營企業(yè)“用工荒”現象探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