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榮花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干預對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間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礙患者172例,將研究對象按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86例,研究組86例,兩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接受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為期20周的護理干預。 結果 經過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痊愈48例,顯進35例,進步3例,無效2例,總顯效率94.2%;對照組痊愈36例,顯進28例,進步17例,無效5例,總顯效率74.4%;研究組患者正常率為77.9%;對照組患者血糖正常率為55.8%。 結論 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提高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以在臨床進行推廣。
[關鍵詞] 精神障礙;糖尿??;護理干預;老年患者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b)-0161-02
近些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社會壓力不斷提高,雖然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人們的膳食結構,提高了諸多營養(yǎng)的攝入,但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及體育運動項目減少, 也導致老年患者各類疾病發(fā)生,老年精神障礙及老年糖尿病患者不斷增多,且老年精神障礙與糖尿病并存于患者身上的不在少數,且兩病同時作用在患者身上,導致患者的病情更為復雜,診斷和治療的難度也不斷提高。該研究針對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表現出的特點,并針對性的提出一系列護理措施,通過臨床護理實踐觀察,以期為臨床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間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礙患者172例,男95例,女77例,年齡58~77歲,平均年齡(69±5.9)歲,其中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82例,精神分裂癥57例,情感障礙33例。將研究對象按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86例,研究組8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BPRS評分及血糖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接受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為期20周的護理干預。
1.2.1 低血糖反應的易發(fā)性與護理 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患者相對一般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更易出現低血糖反應,影響患者的體能恢復,進而導致患者的病情恢復慢,病程周期加長。主要是因為:①患有老年精神障礙的病人會表現出一定的抑郁,對周邊的事物不敏感,心緒重,在飲食方面不注意,飲食量過少;②住院患者通常都是實行集體供餐的形式,患者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進餐;③抑郁癥患者對生活態(tài)度消極,出現心慌、頭暈等低血糖癥狀后,也不能及時地采取有效措施,家人或者護理人員又未能盡早發(fā)現的話就容易導致患者呈現低血糖狀態(tài)。
1.2.2 飲食護理 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對飲食的控制,同時科學的飲食有助于患者提高營養(yǎng)攝入,增強自身免疫力,對于病情的康復至關重要。通常精神障礙患者表現為兩種狀況:一是類躁狂癥:二是類抑郁癥。比如躁狂癥患者會表現的情緒激動,對食物表現出更大的積極性,不加以控制很容易飲食過量,需要對這類患者進行集中控制飲食時間,對其飲食種類和飲食量都加以限制,多食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蔬菜、水果等食物,避免患者過早產生饑餓感。
1.2.3 預防感染的護理 患有精神障礙的病人在生活中通常難以自理,不能自主的對環(huán)境中的危險因素進行識別和防護,同時患者自身免疫力差,出現感染的幾率要遠遠高于常人。因此,對精神障礙患者需重點防護,加強對患者的監(jiān)護,日常幫助患者洗漱、換衣服、修剪毛發(fā)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身體有無皮膚破損,是否清潔等,經常需要臥床的病人需幫助其建立起按時翻身的習慣,必要時候加以輔助,避免因長期躺臥引起的皮膚潰爛發(fā)生。
1.2.4 心理護理 患者在接受治療護理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程度的恢復,逐漸地開始認識自身的病情,糖尿病與精神障礙并存的困擾也極易導致患者心理負擔。因此,對于這類患者的心理護理是必不可少的。通常需要醫(yī)護人員做好以下幾點:①與患者保持必要的溝通時間,同時建立相對和諧的醫(yī)患關系,并從不斷地溝通中了解患者住院期間的心理狀態(tài);②通過科學的心理治療措施,針對患者表現出的不同狀態(tài)給予合適的心理輔導,鼓勵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以對抗自身的病況;③對患者的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讓其參與到患者的心理治療過程。
1.2.5 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 精神障礙和糖尿病兩項疾病都屬于慢性,僅靠住院期間的護理治療作用畢竟是有限的,還需要患者及家屬在出院后進行必要的健康護理。通常在患者住院期間,醫(yī)護人員可以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家庭輔療措施,主要包括:①對精神障礙等疾病表現出的癥狀能夠及時分辨,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②按照醫(yī)生規(guī)定的標準進行服藥,按周期回院復查;③飲食應注意避免過于甜膩,最好按照醫(yī)院的健康食譜指導患者進餐;④患者應注意加強戶外運動,但應適量;⑤生活中對各類感染的預防,包括感冒、腸胃炎等的預防和緊急護理措施。
1.3 療效判定標準
精神障礙的臨床療效依據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IV級標準進行評定,痊愈:治療后BPRS減分率≥75%;顯進:減分率50%~74%;進步:減分率25%~49%;無效:減分率<25%??傆行?(痊愈+顯進)/總例數×100%。血糖正常值3.33~6.66 mmol/L。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精神障礙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痊愈48例,顯進35例,進步3例,無效2例,總顯效率94.2%;對照組痊愈36例,顯進28例,進步17例,無效5例,總顯效率74.4%。兩組比較,研究組總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糖臨床檢測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血糖臨床檢測結果正常67例,異常19例,正常率為77.9%;對照組患者血糖臨床檢測結果正常48例,異常38例,正常率為55.8%;兩組比較,研究組總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 討論
精神障礙與糖尿病并存相互影響,使病情更加復雜化。老年患者本身在思想上和身體上都有一定的功能性衰退,加之精神障礙困擾,在自知力方面下降明顯,生活中不能更好地照顧自己,治療的依從性也表現的更差一些?;颊呓洺T谧≡浩陂g表現為不按規(guī)定飲食,睡覺,下床活動少,這樣就會導致患者的糖尿病情加重,引發(fā)其它感染的幾率不斷上升,而感染后的病情控制也不到位,又反過來加重患者的精神壓力,致使精神障礙疾病持續(xù)加重。
針對糖尿病的護理干預并不是簡單地調整患者的血糖,更重要的是通過專業(yè)的護理措施預防患者出現心腦血管等并發(fā)癥,減少并發(fā)癥對于患者的損害,增強患者自身的生活品質。這其中包括對患者身心所面臨的各種危險因素的預防和控制,包括飲食結構不良,肥胖、飲酒、運動量少,血壓高等。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的護理中針對心理的護理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需要按照患者自身的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健康程度,采取相應的心理指導,幫助患者逐漸消除對于病癥的畏懼情況,建立起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并向患者介紹相應的病癥表現,及其預防科控制措施。具體到相應的措施,一般包括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及控制的要點,一般食物的能量計算方式,患者定期測量血糖的必要性及測定的時間和周期等。
綜上所述,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有可能會伴隨終身。老年患者合并兩種疾病的護理干預就更加困難,需要醫(yī)護人員付出更多的專業(yè)素質和精力。研究表明,對精神障礙伴發(fā)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幫助患者維持血糖穩(wěn)定,改善癥狀,對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尹玲,張艷華,顧潔芳.老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住院焦慮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08,6(6):52-53.
[2] 楊航,譚艷芳.老年期癡呆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4(7中旬刊):58-60.
[3] 瞿艷榮.老年精神障礙臨床特點與治療探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3):12-13.
[4] 姜海濤,冀秀英.住院老年精神障礙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20):125-126.
[5] 劉佰云.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干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5):226.
(收稿日期: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