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嵐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指導學生英語口語實踐活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正確指導,為學生提供口語訓練的方法;要把握語言實踐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的機會。多方面、全方位開展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訓練;實踐活動;方法;機會
中圖分類號:G421;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7-0037-01
英語教學要指導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實踐活動,把握語言實踐機會——配合其他學科綜合實踐、配合校內外課外活動等,多方面、全方位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口語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新課程標準倡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學習氛圍,指導學生運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隨時把握開展活動的機會,合理開展語言實踐活動,要做到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如何指導學生語言實踐活動,使實踐活動落到實處,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值得英語教師不斷探討、深入研究。
一、正確指導,為學生提供口語訓練的方法
(1)指導自主性活動。其一,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語言實踐活動,如free talk、pair work、group work等,根據教材內容,如Comic strip中的卡通對話,讓學生表演;將reading,改編成對話,或者設計為課文復述、閱讀課文的改寫;對于Speak up要求學生創(chuàng)編對話,對于綜合技能的聽的訓練,教師也可以設計一定的問題,組織學生自由問和答;根據社會熱點問題,如環(huán)保問題、污染問題、霧霾問題、安全問題、交通問題、人口問題等設計對話,或者設計語言實踐活動;針對生活中的上網問題、交友問題等設計教學活動。如學習The story of Xi Wang時,讓學生敘述小動物的生長歷程,說一說野生動物所面臨的危險,以及所應采取的措施等。學習What a brave youngman的閱讀文章時,設計一個“采訪”活動,談談“英雄救人”的情節(jié)和故事;學習Pets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愛的寵物。學習School life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學校,談談自己理想中的學校。這些活動,既發(fā)展學生的口語能力,又增加語言的實踐數量。其二,課外實踐活動。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應做到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課外活動的項目、內容和時宜。如對于Changes in hometown的調查報告,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調查的對象,設計“采訪”的問題,選擇“采訪”的時間和地點等,以及整合所獲得的信息,完成課題報告。其次,應引導學生自主、自由地參加實踐活動,不受時間、地點、情境等的拘束,使學生自主地進入實踐活動的主角。如讓學生寫一封推薦信,推薦自己擔任學生會主席或者班長,推薦某人擔當某個活動的主持人。組織學生舉辦一個English Evening、birthday party,讓學生do a DIY,并說一說DIY的經歷和感受。如讓學生做一次水果沙拉,說一說制作的過程,組織學生make a poster等,都是學生喜歡的實踐活動,既鞏固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指導合作性實踐活動。除了探究活動,自主活動外,合作性的實踐活動的開展,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合作是新課改的主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因此,在開展合作性的實踐活動時,教師應通過探究性的實踐活動,注重合作意向和層次的交融。如讓學生制作一份海報,讓會畫畫的學生畫插圖,讓書面表達較好的制作文字稿件,讓略知編輯方面知識的學生設計版面,當主編,讓認真、仔細的學生當核對員,讓閱讀面廣的學生當資料員……如此,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都有不同的任務和事情可做,人人為活動獻計獻策、為任務的完成出一份力。再如學生a charity show后,組織學生舉辦一次慈善義演,讓不同特長的學生分別擔任主持人、策劃等職責,使義演順利進行。學習DIY時,完成小組合作的一次DIY制作,如制作一張賀卡,讓學生分別從材料的準備、畫圖設計、填圖填色、祝賀詞的設計和書寫等做準備,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二、把握語言實踐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的機會
(1)注重學科的滲透。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不是獨立的一門語言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和交融相通的鏈接點。教師應善于捕捉這個契機,實現英語與其他學科的滲透和融合。如對八下unit3 Welcome to the unit的學習時,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讓學生走進微機室,和信息技術一起,組織學生討論電腦的用途,并演示這個功能。如學習“收發(fā)電子郵件”的功能時,讓信息技術老師演示寫郵件、發(fā)郵件、收取郵件的全過程,避免學科孤立教學,避免英語課堂重知識傳授、輕實踐活動的弊端。課后,再讓學生相互寫email,回email,凸顯學以致用的原則。
(2)配合課外實踐活動進行。校內外的課外實踐活動很多,這些活動,也是英語實踐活動最好的機會,應及時組織學生并參與實踐活動。如舉辦學校運動會,主持人為四個人,兩個人使用漢語,兩個使用英語。安排學生當校外小記者、學校廣播室的播音員,利用元旦匯演、植樹節(jié)外出植樹、社區(qū)服務、自編自演自導英語節(jié)目等,通過親力親為,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結束語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用中學”“學中用”,突出交際和實踐性的原則。在學生實踐運用時,教師應注重方法的指導、學法的引導、活動的設計等,使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順利進行,有效推進。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改變“灌輸式”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實踐活動,把握語言實踐機會——配合其他學科綜合實踐、配合校內外課外活動等,多方面、全方位地開展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賴文斌,溫湘頻.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教學與管理,2010(16).
[2]徐亮.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