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地群
摘 要:有效課堂既能減輕學生負擔,也能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更是廣大教師的追求。而追求有效應成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常態(tài)。本文筆者從深研教材、教學過程、教學手段三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數(shù)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鉆研教材;關注過程;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1.精研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教材是新課改理念的文本體現(xiàn),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位教師去研究開發(fā)。教學實踐證明,課前的教材鉆研越充分、越精細、越科學,生成就越有效。如“觀察物體”這一教學內容,分別安排在二年級和五年級的上冊,其要求卻是不同的:二年級只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只要求學生觀察的是實物,不要求觀察抽象的幾何圖形。而五年級通過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形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時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教學中有了這樣的精心分析,就能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更強。
2.關注教學過程,是有效課堂的保障
(1)創(chuàng)設情境的有效性。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怎么稱象的?誰來描述一下?(生講故事的梗概)
師:你覺得曹沖聰明在什么地方?
生:把稱大象的重量轉化成稱石頭的重量。
師:說得非常好!同樣的道理,我們能否將這個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會算面積的圖形呢?
這里教師巧妙地利用了“曹沖稱象”的故事,學生興趣盎然地積極參與,教師很自然地滲透了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2)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布魯納說過:“自主探索是數(shù)學的生命線?!苯虒W中精心設計具有思考性或開放性的問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 ,鼓勵學生求異創(chuàng)新,再選擇合作的契機,發(fā)揮小組合作的集體智慧,使人人有感悟,每個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和提高。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教師讓每個學生都獨立剪拼,然后再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學生人人動手,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看書或者在同伴幫助下學習。然后組織小組交流自己在動手做中的發(fā)現(xiàn)。學生展現(xiàn)了多種不同的剪法,發(fā)現(xiàn)了平行四邊形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關系,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樣的自主合作探究開展得扎實有效,構建了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
3.充分關注學生的質疑問難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的質疑問難應該成為每堂課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落實。課堂上不妨問一問學生:“你們還有什么問題?”“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多留給學生質疑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并認真落實釋疑的過程。我們教師不能完全依賴預設的教學目標和設計的教案組織教學,要善于從學生的質疑問難中去發(fā)現(xiàn)學生在知識、情感和心理上不斷生成的需要,善于抓住教學過程中瞬時產生的生成亮點,對自己的教學預設做出調整,從而促進精彩的偶然性生成。
4.教學手段的改進和優(yōu)化,是落實有效教學的催化劑
其實教學手段與課堂的有效性有著密切的關系。而現(xiàn)在多媒體的運用為課堂增添了魅力,為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學會結合具體數(shù)學內容編制各類教學課件,借助計算機快速、形象與及時反饋等特點,配合教師教學,使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更好的發(fā)揮。教學中我應用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相交與平行”“量的計量”等內容的多媒體課件,使課堂呈現(xiàn)出了多邊互動、輕松愉快的氛圍,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據(jù)統(tǒng)計,在同一單位時間內,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能提高20%~30%的教學效率。
總之,新課標下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要教得有效,學生學得愉快,更需要我們教師把新課程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不斷總結反思,不斷改進教學行為,最終實現(xiàn)學生在數(shù)學上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光明.支架,究竟該如何搭建——小學數(shù)學課堂引導策略例談[J].河北教育(教學版), 2008,(9).
[2]于 揚.有效引導,彰顯活力——例談小學數(shù)學實效課堂有效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