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芹
“大家好,我叫楊浩,現(xiàn)就讀于濟陽縣第十中學七年級一班。升入初中已經(jīng)快3個月了,但我還是非常懷念小學的學習生活……”看到在電視鏡頭前侃侃而談的楊浩,我的思緒—下子拉回到從前……
一個學期他就“變“了
那是兩年前一個深秋的午后,我陪同中國教育電視臺的記者在課堂上采鏡頭,走進五年級四班,記者要隨機采訪,讓學生說說對課堂的感受。孩子們很積極,小手如林,首先是幾個女同學站起來發(fā)言,她們說得頭頭是道,有理有據(jù),正當我欣賞著孩子們的積極發(fā)言時,忽然一個女生站起來說:“讓我們團隊的楊浩說一說吧!”
“楊浩!”我愣了一下,他可是我校的“名人”,四年級下學期轉(zhuǎn)來的,高高胖胖,因為口吃不能說一句完整的話。課堂上叫他回答問題,往往是極不情愿地站起來,憋得滿臉通紅,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不會。”課間,他常常是自己和自己做游戲,把幾塊錢藏在操場的某個角落,一段時間后去看一看還在不在,如果錢還在他會很開心,錢不在他會不高興好幾天。
楊浩的家庭很特殊,父母忙于自己的小事業(yè),雖然家庭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但疏于和孩子交流,對孩子不聞不問。和班主任張輝老師溝通后,我們形成一致意見:通過“同伴共同體”來改變楊浩。
五年級四班共有9個同伴共同體,每個共同體有6個孩子。有心的張老師把楊浩安排在班主任助理丁蕊的“天使共同體”。丁蕊不僅活潑開朗,而且遇事愛動腦筋。當她面對剛轉(zhuǎn)入班里又有一身毛病的楊浩時,先召開“我們是一家人的共同體會議,讓共同體里的其他成員接受楊浩,還和隊員們商量怎樣來幫助他盡快改掉不好的學習習慣。她們建立了“楊浩進步積累薄”,只要他有一丁兒的改變就記錄下來,并大張旗鼓地在班里表揚他。如果楊浩課堂上發(fā)言,老師會給他和他所在的共同體雙倍的加分。慢慢地,楊浩變活潑了,不再一個人盯著遠處發(fā)呆,他愿意和同學一起玩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不懂的問題也敢問共同體成員了,學習上比較認真了,作業(yè)雖然錯誤比較多,但是上交的次數(shù)明顯多了起來。
一天早上,本來已經(jīng)連續(xù)4天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的楊浩忽然又沒寫作業(yè),而且情緒非常低落,眼睛紅紅的。在隊員們的追問下,楊浩終于說出昨天晚上爸爸媽媽打架了,他非常害怕,根本沒辦法寫作業(yè)??吹綕M臉淚珠的楊浩,共同體的孩子們沉默了,不知道怎么辦好。關鍵時刻,隊長丁蕊提議下午放學“天使共同體”的所有孩子都陪著楊浩回家,把這段時間他在學校的表現(xiàn)告訴他的爸爸媽媽,有人負責整理他的作業(yè),有人負責說他的課堂表現(xiàn),有人負責打印他體育課上給大家做示范的照片,還有人負責給他的家長提意見和建議,每個共同體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就是因為那次共同體孩子們的“群訪”,徹底喚醒了楊浩爸爸媽媽對他的關注,從此,小楊浩的眼睛開始明亮起來。
平時上課,丁蕊還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楊浩在共同體內(nèi)發(fā)言,哪怕是讀讀題目。因為他語言表達有一點兒小障礙,開始時有些隊員會表現(xiàn)出焦躁,每一次,張老師和丁蕊都會鼓勵他:沉住氣、慢慢來、有進步,并及時讓隊員們送給他掌聲。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從原來極不情愿回答——慢慢舉手——高高舉起手——爭先恐后舉手——積極給別人補充、改正——課堂發(fā)言之星。隨之而來的是他的學習成績的逐步提升,最可喜的是他喜歡上了數(shù)學,喜歡上了課堂。
正是因為有了共同體成員的耐心幫助和堅持,才會有楊浩自信地接受采訪。
為什么是“同伴共同體”
從教學走向教育,從關注知識到關注成長,從關注好學生到關注每一個孩子,是我們學校多年來課改帶來的變化。實現(xiàn)這一轉(zhuǎn)變的關鍵力量,是我們找到了“同伴共同體”建設這一把鑰匙。
教育的發(fā)生,不僅在于師生之間,也在于生生之間。目前,關注師生關系的多,關心生生互動的少,即使有,也多在于小組合作,而小組合作的主要目的又在于提高學習成績,真正著眼于學生之間教育關系建立的則少之又少。要實現(xiàn)關注每一個孩子、促進每一個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教育目標,生與生之間的教育互動絕不能缺席?;谶@一認識,我們在每個班級推進同伴共同體建設。
首先是各班組建同伴共同體。在孩子個人申報的基礎上,在充分考慮每個孩子性情、學習習慣等的情況下,班主任本著“體間同質(zhì),體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指導組建本班的同伴共同體,使每個孩子都能找到“歸屬感”。共同體成員通過協(xié)商、討論甚至辯論來確定自己團隊的名字及愿景,還要推選一個“首席執(zhí)行官”,并給每個成員進行合理分工,讓大家共同參與。
實際上,同伴共同體的建立就是價值觀的塑造。比如,“螞蟻共同體”,就是要用螞蟻的生存態(tài)度作為共同體追求的目標?!拔覀兿雽W習螞蟻的團隊合作精神?!薄笆嘀晃浵佋谝黄?,能搬走比他們自身重5000倍的物體。”“還有螞蟻永不言棄的精神?!泵恳粋€同伴共同體的建立,都有類似的故事;而每個故事的背后,是共同體價值觀的發(fā)掘、凝練的過程。這從一開始就賦予同伴共同體價值引領的魅力。
隨著同伴共同體的發(fā)展,我們發(fā)現(xiàn)共同體運行的效果和每個共同體的核心人物——“首席執(zhí)行官”的培養(yǎng)關系密切。因為當同學關系升級為“同伴”關系,如果沒有核心人物的引領,整個團隊就會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諧的“同伴”關系就不會形成?;谶@一情況,學校各年級出臺了“首席執(zhí)行官”培養(yǎng)辦法和策略,還在全校進行優(yōu)秀“首席執(zhí)行官”評選。一系列活動的跟進,使各班成長起一大批有思想、有智慧、有愛心的“首席執(zhí)行官”。
周子涵是四年級一班“書香共同體”的“首席執(zhí)行官”,她獲得了優(yōu)秀“首席執(zhí)行官”稱號。她說:“‘書香共同體這個小家庭讓我從一個大膽潑辣、敢想敢做的‘瘋女孩變成成熟穩(wěn)健、做事有條理,懂得尊重和謙讓的小小‘CEO。我們曾經(jīng)爭吵過、辯論過,也曾經(jīng)歡呼過、激動過,就是這些酸甜苦辣讓我們的心走得更近,讓我們每一個人更加可愛!”這些話折射出她和她的團隊的成長歷程??梢韵胂?,每個孩子的個性不盡相同,即使是面對一件小事,也可能引起軒然大波,辯論、爭吵正是同伴共同體自治、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也是每個共同體強大的內(nèi)生力量,更是每一個同伴的學習需求、情感和精神需求得到呼應、滿足的過程。
“首席執(zhí)行官”培養(yǎng)起來了,同伴共同體也走向了良性循環(huán)。良好的共同體文化是一種催化劑,讓孩子們浸潤在快樂的交往和相互的陪伴中。為了讓更多孩子展現(xiàn)自我、發(fā)掘他人,學校開展了“尋找最美同伴”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在每個同伴共同體成員之間建立一種直抵心靈的情感聯(lián)系、精神紐帶,讓共同體更好地發(fā)揮情感關注、價值引領的“心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