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秋寶清縣人民醫(yī)院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護理
周桂秋
寶清縣人民醫(yī)院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指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三者具有共同的氣道阻塞性病理改變和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或不可逆性的氣道阻塞,最后可導致肺功能不全,肺性腦病。本文對其的護理措施進行闡述。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蛔o理
早期患者,即使肺功能持續(xù)下降,可毫無癥狀,及至中晚期,出現(xiàn)咳嗽、咳痰、氣短等癥狀,痰量因人而異,為白色粘液痰,合并細菌感染后則變?yōu)樾乱耗撔?,在長期患病過程中,反復急性發(fā)作和緩解是本病的特點,病毒或細菌感染常常是急性發(fā)作的重要誘因,常發(fā)生于冬季,咯血不常見,但痰中可帶血絲,如有咯血,則應進一步檢查,以除外肺癌和支氣管擴張,晚期患者氣短癥狀常非常明顯,即使是輕微的活動,都不能耐受。進行性的氣短,提示肺氣腫的存在。
晚期患者可見縮唇呼吸,呼氣時嘴唇呈吹口哨狀,以增加氣道內壓,使肺泡氣緩慢地呼出,避免小氣道過早的萎陷,以減少殘氣量。患者常采取上身前傾,兩手支撐在椅上的特殊體位,此種姿勢,可固定肩腫帶,使胸大肌和背闊肌活動度增加,以協(xié)助肋骨的運動?;颊咝乩昂髲皆黾樱蔚紫乱?,呈相狀胸,呼吸運動減弱,叩診為過清音,呼吸音減弱,肺底可有少量濕啰音,如濕性啰音較多,則應考慮合并支氣管擴張,肺炎,左心衰竭等。
COPD在急性加重期,肺部可聽到哮鳴音,表示支氣管痙攣或鼓膜水腫,粘液堵塞,但其程度常不如支氣管哮喘那樣嚴重而廣泛?;颊呷毖鯐r,可出現(xiàn)紫紺;如果有桿狀指,則應考慮合并肺癌或支氣管擴張;合并肺心病時,可見頸靜脈怒張,伴三尖瓣收縮期反流雜音,肝腫大、下肢水腫等,但水腫并不一定表示都有肺心病;因COPD呼吸衰竭伴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時,腎小球濾過率減少也可發(fā)生水腫,單純肺心病心衰時,很少有胸腔積液,如有胸腔積液則應檢查原因,以除外其他原因所致,例如合并左心衰竭或腫瘤等,呼吸衰竭伴腮肌疲勞時可出現(xiàn)胸腔反向呼吸運動,即在吸氣時,胸廓向外,腹部內陷,呼氣時相反,肺性腦病時,患者可出現(xiàn)嗜睡,神志障礙,與嚴重的低氧和高碳酸血癥有關。
1.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
(1)杯細胞、粘液腺肥大增生,分泌旺盛。(2)支氣管管腔狹窄。(3)纖毛發(fā)生粘連、倒伏、脫失。(4)能量下降和虛弱。
主客觀特征:吸煙、咳嗽、氣粗、白色黏痰液增加、氣喘、呼吸困難、呼氣延長、氣短或呼吸困難、軟弱無力、干濕啰音、哮鳴音。
2.護理措施
(1)每4小時聽診一次。(2)幫助排痰。1)增加房間濕度至60%-70%。3)給予怯痰、鎮(zhèn)咳如氯化氨、碘化鉀等藥物。4)胸部物理療法;通過物理手段促使痰徘出,深呼吸、有效咳嗽、拍、震動以及體位引流均為胸部物理療法的內容。
深呼吸:應用橫廂式(腹部)呼吸,呼吸運動的主要肌肉是依賴于橫隔肌和肋間肌。吸氣時,橫膈下降,胸腔擴張,空氣進入肺臟,呼氣時橫膈松弛;回彈且向上移動,強迫氣體排出肺臟。而腹部,在深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收縮,協(xié)助橫膈肌將空氣排出。
體位引流:體位引流是將病人安置適當體位,利用地心引力來引流特別需要引流的肺段,藉咳嗽或抽吸技術移除分泌物。一般適用于分泌物多的病人,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而影響有效咳嗽。但對某些情況是禁忌的,像施行體位移流后會發(fā)紺和精疲力盡的病人;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極度呼吸困難、高齡等病人;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或顱內壓升高的病人。體位引流前根據x線檢查,及通過聽診和觸診了解患病部位,確定位置;如果肺的上葉病變,病人取半臥位,可向前、向后搖動上身,或左右搖擺;肺的中葉病變取有中葉氣管位置,人體側臥位轉45°,用枕頭支撐肩和髖,床腳抬高30cm;如果下葉病變,仍取側臥位或側臥位,床腳拾高40一50cm圃。體位引流—般在早上起床后即做和晚上休息前做,早上要安排在進餐前l(fā)小時,以免影響食欲,體位引流時間可以持續(xù)5-l0’逐漸增加到15一20’,防止頭暈或意外危險。引流期間鼓勵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觀察病情的變化。
3.鼓勵增加攝入液體量1(1/2)一2L/d。
4.估計和記錄分泌量。
5.必要時氣霧噴量,即在吸入空氣中加入水蒸氣,也稱濕化。潮濕的空氣可避免呼吸道粘膜的干燥和刺激;預防呼吸迫分泌物的干燥及濃厚;可松開分泌物利于排出。噴霧器是一種噴粒的裝置,將液體吸入,擊碎成微粒,這些細微霧粒被吸入至肺組織,直接至氣管支氣管粘膜,以達到呼吸道濕潤,并將霧化藥物送入呼吸道。超聲霧化可以產生極小粒子,直到細支氣管。霧化時可能會產生氣管痙攣和呼吸短促,通常需要清除呼吸道中充滿水份的分泌物,若有支氣管痙攣可給予支氣管擴張劑。
6.必要時鼻插管、口插管或氣管造口,氣管造口插入無菌導管抽取分泌物。抽吸的目的是排除分泌物,刺激痰液咳出,而不產生抽吸的合并癥,抽吸可造成感染、低氧血癥、組織缺氧、對呼吸道機械損傷、肺泡塌陷、迷走神經興奮、心搏緩慢、心律不齊等,如果抽吸導管太粗,油吸反而造成膿腫塌陷,連續(xù)抽吸15—30”可導致:①缺氧后的嚴重心律不齊;②呼吸道反射可刺激心臟過緩和支氣管痙攣;③心臟因上腔靜脈及肺動脈的回血增加而擴大。因此①抽吸應注意拍吸前后及抽吸過程中需提供病人足夠氧氣,呼吸100%氧5—6次,避免低氧血癥。②選用適當直徑的抽痰管,抽吸導管的大小不超過器官直徑的一半。③抽吸時間不超過15”,一般每次1一8”。④抽吸時,動作要輕巧,先濕潤,小心插入,避免抽吸力過高,否則會損傷氣管支氣管的粘膜,一般抽吸壓力為80一120mmHg,如需要而再次抽吸,要給予100%氧3’或休息3’。根據醫(yī)囑給支氣管擴張藥物,擬交感神經藥物和氨茶堿等。
[1]唐亞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1).
[2]王少玲,黃金月,周家儀.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續(xù)護理的循證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9(03).
[3]柳莉,潘鰈玲,程輝.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