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軍
(北京服裝學院基礎部,北京 100029)
運動時尚對休閑類運動服裝的影響探析
——以北京市為例
趙勇軍
(北京服裝學院基礎部,北京 100029)
本文主要通過對運動時尚、休閑類運動服裝的認識,分別研究不同時期的運動時尚對休閑類運動服裝的推動與發(fā)展,以及運動時尚對休閑類運動服裝流行的影響,并以北京休閑類運動服裝市場與消費者作為調查對象,簡要闡述休閑類運動服裝的消費情況。
運動時尚;休閑類運動服裝;北京市;市場;消費者
“時尚”作為時下最流行的代名詞,其已經滲透到當代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運動也不例外。隨著人們對健康理念的的認同、對身體健康的重視,休閑類體育運動已成為人們廣泛熱衷的活動。因此,輕便舒適、隨意簡約、便于運動的休閑運動服裝便成為了一股“運動時尚”的潮流。
對“時尚”的確切定義,很難界定?!皶r尚”一詞最先來源于服裝,服裝中的時尚被理解為最流行的服裝樣式,在某種程度上,是指那些比新樣式還要領先的最新的服裝作品。對“時尚”定義的理解,分為2大觀點。一種觀點是以陳逸飛和金布爾ā楊(美國)為代表的側重時尚的流動性。陳逸飛認為:“時是時間,尚是崇尚,時尚就是一段時間里人們所崇尚的美的東西。時尚就是其字面意思,是指當前一段時間內,社會上共同遵從的風俗或習慣,既時髦又短暫?!苯鸩紶枴钫J為:“時尚可定義為目前廣泛使用的語言、時興樣式、禮儀風格等行為表現方式和思維方式。”另一種觀點是以H ā布盧默(美國)與藤竹曉(日本)為代表,側重時尚的價值與內涵。H·布盧默認為:“時尚是一種流行的或被接受的風格,常常被認為是高等的做法,以及在某些領域具有比較高等的價值?!碧僦駮哉J為:“時尚不僅是某種思潮、行為方式滲透于社會的過程,而且通過這種滲透的過程,時尚隊伍的擴大,還包括不斷的改造人們的價值判斷過程?!苯Y合以上學者對“時尚”定義的分析,本文將運動時尚定義為:運動時尚是指當前運動中流行的、廣泛為人接受的并滲透于整個運動環(huán)境的風俗、風格,體現了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根據運動服裝的用途,可以將運動服裝分為專業(yè)體育運動服裝和休閑運動服裝2類。體育運動服裝是指參加體育運動或參與體育活動時所穿著的服裝,其中包括參加球類、田徑、體操、武術、游泳、登山、滑雪、溜冰、自行車、摩托車、射擊、賽艇、馬術、摔跤、舉重等體育運動和競賽的著裝;另外也包括參與體育活動時穿著的服裝,如裁判服、入場服、領獎服等服裝。休閑運動服裝是指日常生活中鍛煉身體、日常休閑時穿著的輕便舒適、便于運動、隨意簡約的運動服裝。
3.1 運動時尚對服裝服飾不同時期發(fā)展的影響
3.1.1 古代體育運動時期 古代體育發(fā)展的最高峰時期為古希臘時期。最初人們?yōu)榱苏宫F自己的身體美與力量美,比賽時均不穿任何服飾。隨著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日常服裝穿著都極其簡單、樸素,用一塊長方形的布料,直接披掛在身體上,通過系、扎、裹等方法,塑造寬松的服裝態(tài)勢,即使是當時的裙裝,也是比較寬松,既能體現人體的優(yōu)美姿態(tài),又能方便活動。中世紀時期的英國劍橋大學“游艇俱樂部”的瑪格麗特小姐創(chuàng)制了紅色運動上衣;18世紀,依據當時社會的體育比賽狀況,“騎士風格”的服裝服飾頗為流行,這也為喬治·圣克萊爾開創(chuàng)運動服(一種緊身上衣和褲長及膝的短褲)的先河奠定了基礎。至此,運動的不斷發(fā)展悄然影響著服裝服飾的變化。
3.1.2 近現代體育運動時期 1896年4月,在希臘雅典舉行了第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當時的運動員沒有統一、專門的比賽服裝,均是穿著日常便服進行比賽,男運動員身穿白色衣裙,裙子長度在膝蓋以上,腳穿高筒靴,上身還套著一件小馬甲,具有顯著的古典氣息美。隨著體育運動項目的細化,人們逐漸根據體育項目的需要進行服裝的變革。這主要體現在女性的身上。在巴黎奧運會上,首次出現了女運動員的身影,雖然運動員的服裝沒有明顯的變化,均已白色為主,但是女運動員頭戴禮帽、衣服長到將整個身體包裹起來,不漏縫隙,雖能展現女性曼妙的身姿,但總體給人一種繁雜、累贅之感,阻礙了女性運動員的發(fā)揮水平。19世紀末,女性要求提高社會地位的呼聲越來越高,她們對戶外運動非常感興趣,傳統的女性服裝——緊身胸衣,束縛了女性的活動,不方便女性參與任何社會活動與體育活動。隨著體育運動的不斷發(fā)展,女性終于從“緊身胸衣”中“破衣”而出,換上了休閑服裝。這也是對女性身心的真正解放。20世紀30年代,受歐洲俱樂部興起的影響,運動項目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與普及,其中自行車、高爾夫等最受俱樂部歡迎。這時,出現了大量的適合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服裝,如登山服(爬山服)、滑雪服裝等,同時也滿足了女性體育運動的需求。
3.1.3 當代體育運動時期 無論是體育賽場上還是生活中,當代體育運動的服裝融入了“個性化”“流行”“時尚”“品牌”的元素,更多的是體現人們對“時尚美”的追求。從色彩來看,當下體育服裝完全顛覆了傳統的體育服裝只有黑、白和灰3種顏色的時代,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五顏六色的運動服裝,如我國乒乓球運動員的入場服的顏色為男紅女黃……為體育運動的開展注入了時尚的元素,更能體現運動員青春靚麗的風采。從衣服的款式上來看,無論是帶有數字的足球服、籃球背心、彈力褲還是走性感路線的吊帶裝、露背裝,都逐漸向時尚路線靠攏。隨著世界體育推廣的熱潮,體育運動逐漸被廣大人民群眾熟知,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體育運動熱潮,加之對體育運動明星的的崇拜,紛紛效仿體育運動員,增強身體鍛煉,這也就加快了運動服裝服飾的休閑時尚化。
3.2 運動時尚對服裝服飾流行的影響
3.2.1 社會文化因素 (1)大眾化體育運動的發(fā)展。自1896年第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以來,就奠定了體育運動與社會大眾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果將之前的體育運動與大眾生活用“與世隔絕”一詞來形容,那么現在的體育運動與大眾生活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的不可分割的關系。以中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例,奧運會成功舉辦之間,仿佛一夜之間所有國民均迷戀上了體育運動,街頭巷尾談論得津津有味??梢姡w育運動的穿透力與滲透力是多么的強大。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過后,人們對發(fā)揮“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也可見一斑。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認識到了體育運動對生活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視體育運動鍛煉對身體健康的促進,這也就將休閑體育運動逐漸帶到了人們的面前。當代人,長時間處于高度緊張的快節(jié)奏生活中,普遍承受著來自社會、經濟、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壓力,他們渴望在閑暇時間通過體育運動來恢復體力與腦力,休閑的體育運動便是他們的最佳選擇。經過1天的工作之后,換下舒適、輕便的休閑運動服裝,進行一場酣暢淋漓的體育運動,是放松身心最佳的方式。(2)大眾媒體的推動。現如今,體育已深深滲透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首先,電視媒體的推動。電視媒體對體育運動新聞的滾動播出,方便了人們對體育運動的了解。以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為例,我國電視新聞媒體24h時全天候直播放送,無論是開幕式、閉幕式、獲獎情況,還是現場出現的意外情況,觀眾均可通過電視了解最新、最及時的新聞信息。其次,體育運動明星的帶動。如今,隨著體育運動在大眾視野中的廣泛傳播,人們對運動明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例如,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郭晶晶、田亮、姚明、劉翔、喬丹、貝克漢姆,還有今年以逗趣表情包及一句“我已用了洪荒之力”而意外走紅網絡的傅園慧,他們不只是體育界的明星、領軍人物,更是時尚界的寵兒。廣告代言、綜藝節(jié)目更是接到手軟,時常光鮮亮麗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引領著大眾的運動時尚審美觀。最后,大眾運動時尚的推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轉變了大眾的消費觀念。前文提到,如今的人們更喜歡利用休閑娛樂運動來放松身心,強身健體。大街上,到處是穿著運動鞋、休閑服裝的年輕男女,為運動時尚添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自然而然便成為了一種大眾文化,借助這股大眾文化之風,休閑娛樂運動才蔚然成風,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3.2.2 人們生活理念的更新 (1)健康的生活方式。零點調查與前進策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與東亞地區(qū)運動及運動賽事管理國際研討會(IBC)》上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運動不僅僅是人們積極的休息方法,更體現了部分公眾樂觀進取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運動化的生活方式將使人們能夠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挑戰(zhàn)。生活方式是一種文化的體現。二戰(zhàn)以前,娛樂、運動、休閑等均是作為上流社會消遣的活動,普通百姓根本無法享受。經過社會的變革與發(fā)展,休閑娛樂等活動普及開來,人們也逐漸認識到體育運動對自身健康的重要作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們所向往的,在運動時尚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人脫下工作服,換上休閑運動服,從傳統的時間觀念生活方式中轉變到以個性化發(fā)展的休閑娛樂運動生活方式觀念上,進行著自己喜歡的運動。休閑運動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主旋律,休閑運動服裝自然也是人們的首選之物。(2)運動美的觀念。運動時尚也影響著人們對運動服裝服飾審美的觀念。人們對自然、健康生活的追求已成為社會發(fā)展的趨勢,運動服裝的設計本身就是為了解放身體的束縛,讓人在運動中體驗自由、舒服的快感。穿著運動服裝可以出入任意場合,具有相當的便利性。運動服裝的流行,打破了人們對服裝的傳統認識,改變了人們對服裝的審美觀念,服裝穿在身上不只是為了外表的好看,而是將服裝與身心健康聯系在一起,通過運動追求健康、自然、完美的生活。
3.2.3 新科技的發(fā)展 新科技的發(fā)展與應用主要體現在運動服裝制作的材料(面料)上。相對以前的棉、麻、絲等制作衣服的面料而言,通過科技的運用,現代服裝制作所需要的面料還有天然纖維、人造纖維、滌綸等,面料種類日益繁多。高科技的出現,帶動了紡織廠的發(fā)展,提高了工作效率,滿足了不同層次人們對服裝的需求?,F代的休閑運動服裝制作面料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只有蔽體的功能,還需要舒適。在新科技的應用下,運動服裝一般采用棉、麻、竹纖維等面料制作,適應了當前呼吁的環(huán)保主題,跟隨了時代的潮流,既環(huán)保又時尚。
4.1 北京休閑類運動服裝市場現狀
4.1.1 產品品牌 (1)品牌消費意識增強。以本土361°、特步、安踏、李寧、匹克與中國動向6大運動品牌為調查對象,北京市作為一線發(fā)展城市,在眾多服裝品牌之中,消費者的選擇對象也隨之增加,消費者購買產品,存在“貨比三家”的消費觀念,最終會選擇自己較為滿意的品牌。另外,消費者也存在“從眾”心理,別人都說好,那么這個品牌一定是好??v觀目前北京休閑運動服裝市場的消費,中檔品牌消費仍然占據主流,但是消費者購買的品牌意識逐漸增強,漸漸向高檔消費靠攏,高檔消費市場被打開,這也就加劇了各服裝品牌之間激烈的競爭。(2)品牌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增加,休閑類運動服裝為了滿足市場購買力的需要,各品牌爭相提高生產力,重視產品數量的同時忽視了產品的質量與創(chuàng)新。雖然各大品牌每年都有新的服裝產品推出,但是大部分品牌廠家將消費群定位在16~30歲之間,出現款式雷同、色彩雷同、搭配雷同等現象,甚至抄襲、造假。在北京市,不是品牌專賣店中也能購買到相應品牌的產品,只是真假一般不能輕易辨別。品牌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嚴重阻礙著北京市的消費購買力。
4.1.2 渠道 (1)批發(fā)。依據對北京市知名服裝批發(fā)市場,如動物園批發(fā)市場、大紅門批發(fā)市場等的相關調查了解到,服裝批發(fā)的運作模式操作較為簡單,成本較低,風險較小,進入門檻較低,只需要對市場做出相應的了解即可,主要以自己經營的店鋪為主。(2)專賣店。建立服裝專賣店,運營品牌,樹立品牌形象。運營休閑類運動品牌服裝,其一是需要大量的運營資金;其二是企業(yè)需要對運動服裝市場有足夠的了解與認識;其三是需要進行廣告宣傳與策劃,要有自己的品牌運營專員隊伍,這樣才能夠樹立品牌形象,做屬于自己的服裝品牌。
4.1.3 價格 一般來說,服裝批發(fā)市場的價格相對集中,而品牌專賣店的價格比較復雜。以王府井百貨大樓服裝與動物園批發(fā)市場服裝為例,同一品牌的服裝,前者服裝價格要高于后者的價格,因為前者屬于專賣經營,價格制定具有一定的策略性,而后者市場較為單純,則基本是統一價。無論是采取何種價格策略,都應對消費者負責,不然將會對自己造成損失。
4.2 北京市休閑類運動服裝的消費者分析
消費者購買決策是指消費者對某品牌產品或服務進行評價后進行選擇的過程,其實質是消費者會如何做出不買或買的一個心理過程。
4.2.1 消費者購買類型 通過相關文獻研究分析得知,北京市消費者購買運動休閑類服飾產品占主導地位。我國的消費者購買產品一般注重2點,即性價比與使用價值,北京市民也不例外。作為一線發(fā)展的大城市,休閑體育運動已是市民追求身心健康的目標,所以在運動服裝的選擇上,舒適性與隨意性引導著消費者的購買力。
4.2.2 消費支出水平 經濟學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北京市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決定了其對運動產品的購買力。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北京市消費者平均每個月都會購買一定的運動服裝產品,收入越高,運動服裝產品消費購買力越強。
4.2.3 品牌傾向性 北京市消費者對本土品牌休閑運動服裝的傾向主要有以下幾個品牌:李寧、安踏、361°特步、鴻星爾克、匹克。由此可見,與國外運動服裝品牌相比,我國本土品牌的市場消費情況還是相當可觀的,可見消費者對運動服裝品牌的忠誠度。
4.2.4 消費者購買因素 在以前,消費者購買運動服飾傾向于選擇價廉物美的商品,更注重商品的價格;現在消費者購買運動服飾,受產品的質量、面料、款式(設計風格)、價格、品牌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注重商品的綜合質量。
4.2.5 運動行為的制約 在休閑運動逐漸普及與發(fā)展的情況下,部分人已經加入了休閑運動健身的行列,但也有大多數人因為個人原因而未進行休閑運動健身活動。多數人不健身的理由是不進行運動,不需要購買運動服裝商品;還有的是因為體育運動設施不健全,不能滿足鍛煉需求;還有的人是因為經濟困難,無購買能力。這嚴重阻礙了人們對運動鍛煉的認識,制約運動消費水平的發(fā)展。
運動時尚推動了休閑類運動服裝的發(fā)展,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通過對北京市休閑類運動服裝市場及消費者的簡要分析,使我們認識到,休閑運動的推廣成效還亟待加強,還需加大推廣力度,使消費者轉變傳統購買觀念,樹立品牌意識,推動購買力,促進休閑運動的發(fā)展,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運動時尚”潮流。
[ 1 ]戴仕熊.服飾文化沙龍[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7:80-81.
[ 2 ]王受之.世界時裝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44,212-213.
[ 3 ]陳樹玉.現代運動服裝研究[ D ].蘇州:蘇州大學,2008.
[ 4 ]袁瑩.我國運動服裝品牌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 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5.
[ 5 ]趙平,呂逸華.服裝心理學概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5:162-164.
G818
A
1674-151X(2016)09-12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66
投稿日期:2016-08-25
“北京服裝學院科學研究項目資助”2016年重點科研立項(項目代碼:131201990111/009);北京服裝學院教學定額專項(項目代碼NHFZ2016068/002/005)。
趙勇軍(1978—),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運動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