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利
(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成都610000)
?
成都市政府舉債融資及投融資平臺戰(zhàn)略轉型分析
劉利
(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成都610000)
【摘要】由我國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及投融資平臺的背景出發(fā),通過與全國地方債務現狀的比較,分析成都市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的特殊性,并從償債、運營、盈利能力三個方面和國企、民企兩個維度分析了成都市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運行情況,發(fā)現成都市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及投融資平臺存在債務規(guī)模大、融資渠道狹窄、融資平臺運行不佳等問題,并基于此提出了賦予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權、促進投融資平臺市場化、引入PPP模式等建議,以期實現成都市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及投融資平臺的戰(zhàn)略轉型。
【關鍵詞】地方債務;投融資平臺;戰(zhàn)略轉型
當前,我國處于城鎮(zhèn)化的高速發(fā)展階段,而地方政府又是城鎮(zhèn)化建設的主要推動者和投資者,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等城鎮(zhèn)化舉措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使得地方政府承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但相對微薄的地方政府收入和中央撥款卻難以滿足各項投資需求。此外又由于1994年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28條規(guī)定:“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guī)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fā)行地方政府債券”,使得我國地方政府無法向西方發(fā)達國家一樣通過發(fā)行政府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地方政府融資渠道較為狹窄。因此,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各類投融資平臺成為了各地方政府融資的主要方式,例如成都市相繼成立了城市建設類、公共事業(yè)類等多種投融資企業(yè)。實踐證明,地方政府通過投融資平臺募集資金的效果顯著,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地方基礎設施等項目的巨大資金缺口。我國地方投融資平臺主要是由各地方政府控股的投融資企業(yè)構成的,其融資方式主要是通過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舉債,但由于城鎮(zhèn)化建設項目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報期長、回報率低等特點,隨著各項目的不斷立項與推進,使得各地方政府債務已堆積如山,債務違約風險加大。就成都市政府而言,一方面面臨著已積壓的大量地方債務,另一方面還肩負著持續(xù)推進城市化建設的任務,因此當前必須要實現成都市政府在舉債融資和投融資平臺方面的戰(zhàn)略性轉型,在幫助成都地方政府逐漸清理地方債的同時,繼續(xù)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這對解決地方債務危機、推進城市化建設和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有重大意義。
這些年我國實體經濟一直處于高增長階段,而高速的城市化建設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時,高速發(fā)展的背后隱藏的是地方政府一年重于一年的債務,特別是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使得地方債務問題更加突出。為了摸清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具體情況,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地方債務問題,2013年,一次有史以來最為徹底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席卷了大半個中國,國家審計署也首次公開、全面地發(fā)布了各地方債務的審計結果。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底,從總債務余額來看,被審計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38 475.81億元,較2010年增長了12.94%;[1]從舉債年度來看,2010年及以前年度舉借的債務占到了總債務的53.93%;從舉債方式來看,通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進行融資是地方政府舉債的主要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債務占到了總債務余額的45.67%;從債務資金來源看,銀行貸款和發(fā)行債券債務資金的主要來源,分別占78.07%和12.06%。從此次地方債務的審計結果可以看出,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已成為全國性、普遍性的問題,并且各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均不斷擴大,且增長速度較快,各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大,不少地方的債務規(guī)模甚至超過其自身的承受能力,這都不利于經濟新常態(tài)下地方經濟結構的轉型與調整,影響地方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同時各地方債務結構也不合理,過多地依賴于政府投融資平臺和銀行借款,也加大了地方財政的金融風險,影響地方政府的正常運轉,同時也造成了社會信用環(huán)境的惡化,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社會危機隱患。
2013年8月,審計署又對成都政府性債務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其中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3 年6月底,成都市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6 530.98億元,較2012年底增長了18%,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增長了4.2%,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增長18.5%;從舉借方式來看,通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政府部門和機構舉債仍是主要的舉債方式,分別占到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總額的36.64%和37.22%;從債務資金來源看,銀行借款和其他單位、個人借款占到了51.7%,其中銀行借款為39.13%,而發(fā)行的地方政府債券、企業(yè)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加起來僅占7.81%;從未來償債年度看,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及其以后年度到期需償還的債務分別占之前舉債總額的16.67%、9.89%、6.57%以及13.88%。
從成都政府性債務專項審計和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審計結果的對比中可以發(fā)現,成都市政府地方債務的特點和全國各地方政府債務大同小異,總體來說其債務情況要優(yōu)于全國平均水平,對融資平臺和銀行借款的依賴性均小于全國平均水平,舉債融資方式更為靈活,資金來源也較為多樣,這得益于2011年以來成都市地方政府實施的一系列地方債務優(yōu)化措施,使得現存的部分政府性債務得到化解,相關制度有了進一步的完善,而且在投融資平臺的清理和規(guī)范方面也顯現出了一定的成效。但從審計中也發(fā)現,成都市政府在基建方面的大力投資雖促進了成都市近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也造成了其債務規(guī)模的增長率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此外成都地方債務的近期償還壓力相對于全國平均水平也較大。2014年,成都市重大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共有16個,總投資約722億元,地鐵項目的開工量和建設投資規(guī)模均在各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各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qū)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長期占用了大量資金,且此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回報期長、回報率低等因素,都大大增加了成都市政府的地方償債風險。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指的是,地方政府通過劃撥土地、直接注入財政資金等形式成立的以融資為經營目的的企業(yè),是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主體。成都市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從2000年開始就不斷發(fā)展壯大,包括成都城投集團、成都工投集團等大型公司,它們?yōu)槌啥际械某鞘谢ㄔO和經濟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成都城建投資管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在2004年城市建設資金短缺,難以落實成都市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背景下,在成都市政府的指導下組建而成的,目前注冊資本金38.5億元,擁有全資及控股二級企業(yè)20家,截至2014年12月底,總資產達717.45億元,是目前全市資產規(guī)模最大的國有企業(yè),也是省、市重點培育的大企業(yè)、大集團之一。[2]另外,成都工投是2001年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以推進新型工業(yè)化和現代工業(yè)服務業(yè)建設為重點的投融資平臺企業(yè),截至2014年12月底,總資產也達到了409億元。
成都城投和成都工投作為成都市政府早期為了城市建設而組建的老牌投融資企業(yè),在眾多成都市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下面將對這兩家企業(yè)的經營狀況進行簡單剖析,希望由此能夠發(fā)現地方政府投融資企業(yè)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為了使比較更有參考價值,本文還選擇了三家成都民營企業(yè)和兩家成都國有企業(yè)作為樣本企業(yè),作為與成都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進行比較分析的參照樣本。原始樣本數據均來自上述企業(yè)對外公開的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和CSMAR數據庫。
2.1償債能力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yè)用其資產償還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的能力。企業(yè)有無支付現金的能力和償還債務能力,是企業(yè)能否健康生存和發(fā)展的關鍵。企業(yè)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yè)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標志。[3]在償債能力方面,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一直都是用來反映企業(yè)償債能力的有效指標,表1中顯示,無論是成都城投,還是成都工投,流動比率都較高,而資產負債近年來雖呈遞減趨勢,但均大于50%,尤其是成都城投,該指標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另外,從表1還可以發(fā)現,流動負債占總負責的比率平均在百分之三十幾,遠低于長期借款占總負債的比率。也就是說,成都城投和成都工投的負債主要是非流動負債,而且?guī)缀醵际情L期借款。表2中,民營企業(yè)的資產負債率遠低于成都城投和成都工投,而國有企業(yè)的資產負債率也是處于較高水平,但無論是民營企業(yè),還是國企,基本都是流動負債,長期借款非常少,流動比率也普遍低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由此二表可以看出,成都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的償債能力弱于民營企業(yè),高比例的非流動負債使成都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面臨更大的長期償債壓力,而顯示出的較強的短期償債能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短期負債較少,這也可以看出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更傾向于通過銀行的長期貸款進行融資,相比上市了的民營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其融資渠道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普遍都具有較高的負債率,在當今各界都對風險因素有較高警惕性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還能一直負有如此高額的債務,跟其擁有政府和國家擔保支持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表1 成都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償債能力指標
表2 成都民營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償債能力指標
2.2運營能力
營運能力是指企業(yè)的經營運行能力,即企業(yè)運用各項資產以賺取利潤的能力。實踐中通常以流動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來分析企業(yè)的運營能力。[4]因此,由表3和表4可以發(fā)現,成都地方政府投融資企業(yè)應收賬款周轉率不會低于民營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說明政府投融資企業(yè)賒銷資金回籠較快,有利于提高資金利用率,但流動資產周轉率明顯低于民營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流動資金利用率較低,在此情況下所產生的高應收賬款周轉率,只能說明是應收賬款相對較少所形成的。此外,其總資產周轉率也普遍低于民營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成都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的運營能力與一般企業(yè)相比較弱,這還可以從表1中的流動比率看出,表中顯示成都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的流動比率都在3左右,而一般流動比率為1時就表示企業(yè)的流動資產足以應對流動負債的償還,一般在1~2間比較合適,而成都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較高的流動比率顯然是一種沒有充分利用流動資源的表現。
表3 成都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營運能力指標
表4 成都民營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營運能力指標
2.3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yè)獲取利潤的能力,也稱為企業(yè)的資金或資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現為一定時期內企業(yè)收益數額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在盈利能力方面,本文選用了總資產收益率這一指標,因為它集中體現了資產的運用效果,反映企業(yè)綜合管理水平的高低,該值的高低也是決定企業(yè)是否應該繼續(xù)舉債經營的重要依據。[5]從表5和表6可以看出,成都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和成都固有企業(yè)的盈利能力都不如成都民營企業(yè)。另外,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的所有者權益一般變動不大,結合表1和表5可以發(fā)現,成都城投在負債比率下降的情況下,總資產收益率還是持續(xù)走低,說明成都城投在縮小負債規(guī)模后盈利能力還是得不到提升,很可能與長期借款比例的提高有關,盡管資產負債率有所降低,但銀行貸款所帶來的大額利息支出并沒有減少,非借款的負債減少所導致的總資產規(guī)模的減少,限制了營業(yè)收入的增加,再加上固定的銀行利息支出,最終降低了凈利潤。雖然資產規(guī)模也有所降低,但總資產收益率還是呈下降趨勢,說明相比資產規(guī)模的降低,凈利潤下降得更快。相反成都工投的長期借款比率呈下降趨勢,而總資產收益率呈上升趨勢。由此可以看出,成都城投和成都工投已不再適合繼續(xù)通過舉債經營了,要提高盈利能力和資產利用效率,減少借款規(guī)模。
表5 成都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盈利能力指標
表6 成都民營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盈利能力指標
3.1債務規(guī)模龐大
由前面可以看出,四川地方政府債務正逐漸擴大,償債壓力也較大,多個市縣鄉(xiāng)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都高于100%,另根據全國地方政府型債務審計的結果“有9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已超過100%,最高達189%”,以及合理的計算,成都債務率排名第二,也就是說地方政府的財政預算收入、中央轉移支付及各種補貼收入已難以支撐地方政府繁重的債務。對于此種說法,成都市政府的回應卻是成都市地方政府債務是在合理的范圍內,而非高位運行。但不可否認的是,成都市自2011年天府新區(qū)建設正式啟動開始,數百個項目相繼開工,并以到2020年全市城鎮(zhèn)化水平達到73%為目標,成都市政府債務持續(xù)擴張,僅國開行就承諾五年內僅針對成都市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為成都市提供1 000億元的融資支持。
3.2融資渠道狹窄
受限于《預算法》的規(guī)定,除國務院另有規(guī)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fā)行地方債券,但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快,地方政府繞開《預算法》,通過發(fā)行城投債、BT、信托等方式獲得大量融資。另外,從2014年四川省審計廳發(fā)布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中的成都市地方政府性債務資金來源情況表可以看出,銀行貸款在地方政府債務中仍占據主要位置。我國的地方政府不同于美國地方政府可以自主發(fā)行地方債券,而且發(fā)債效果及成本高低取決于市場對地方債的認同度,也就是說,有效的市場,可以控制政府債務風險。雖然,美國地方政府的這種融資方式在中國這樣的弱勢有效市場是行不通的,但中國地方政府仍需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家在制度上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也應該給予極大的支持。
3.3還款來源單一
地方政府還款資金來源有限,地方政府所固有的財政預算內收入以及多方面尋求的政府補貼難以支撐每年高額的還款額,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便成為了償還地方政府性債務的主要來源。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四川省18個市級、111個縣級政府通過出讓土地而償還的債務高達2 125.65億元”,占到的總體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的40%。僅2013年和2014年兩年,在成都市掛牌成交的土地數量就有443宗。2010年,成都市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為了降低地方政府性債務償債風險,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政府性債務償還機制,市及各區(qū)縣財政每年必須按照當期政府性債務余額的5%~10%設立和充實本級政府性債務償還專項資金”。這一本應是為了降低還款風險的規(guī)定,如果僅是加強了地方政府性債務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程度,那將難以從根本解決問題,規(guī)定將毫無意義,畢竟土地財政不是長久之計,這就必須要拓寬還款資金來源。
3.4違規(guī)融資普遍
地方政府投資支出與財政收入不匹配,帶來的巨大的投融資資金缺口的壓力下,地方政府為了投資發(fā)展的順利進行,不惜代價地進行籌資,在國家明文規(guī)定下,企圖通過打擦邊球獲得更多的融資,甚至心存僥幸地越過紅線違規(guī)融資。違規(guī)融資的現象在成都并不少見,例如成都郫縣為了吸引以食品等為主的企業(yè)入駐,郫縣政府和財政局曾違規(guī)為4家融資平臺公司及國有企業(yè)擔保舉債41.48億元。又如,2013年5月,成都市龍泉驛區(qū)向龍泉工業(yè)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注入給排水管網等公益性資產5億元,這次注資與財政部等四部委關于地方政府向融資平臺的注資規(guī)定相違背。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通過謊報融資用途獲得資金后用于其他事項。這些違規(guī)使用政府性債務資金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審計署發(fā)布的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中顯示,“一些債務單位違反合同約定將378.16億元債務資金用于其他項目建設、歸還到期債務或作為項目資本金?!背啥家泊嬖趯⒄詡鶆召Y金用于樓堂館所修建的現象,未按核準用途使用債務資金,使其未發(fā)揮應有效益。
3.5平臺運營不善
通過前面對成都市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與成都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的經營狀況的對比分析可以發(fā)現,成都市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無論是償債能力、運營能力,還是盈利能力較一般民營企業(yè)都有很大的可以改善的空間。地方政府局限的融資渠道,使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yè)成為了地方政府投融資的主要主體和渠道,并使其承受了高額的負債及巨大的還款壓力,不利于企業(yè)正常的營運和發(fā)展。以為政府實現投融資為目的而設立的平臺公司,在一味尋求融資的情況下忽略了整體的資產結構,降低了很多資源利用率,以及整體資產的運營效果。當通過增加舉債而擴大資產總額時,資金似乎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盈利能力也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所下降。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項目申報前未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致融資到位后不能立馬著手項目的實施,使資金閑置,不僅浪費了資源,還徒增了還款成本,更使地方政府存在項目因不能如期完成而產生違約風險。
3.6腐敗現象嚴重
2014年11月8日,新華社發(fā)布了一則《成都融資平臺“一把手”“5連倒”誰來監(jiān)督“能人”?》的消息,消息中提到了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戴曉明、譚建明等五人關于受賄的審判結果,此五人皆為前成都融資平臺公司董事長,融資平臺內部腐敗的現象也暴露出行政資源企業(yè)化、企業(yè)決策個人化的嚴重問題。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作為地方政府為實現投融資而設立的企業(yè),有著一般企業(yè)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政府背景和其設立的特殊性,使其壟斷了大量的行政資源。另外,融資平臺帶動了本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建設,受到了領導的肯定,業(yè)界的贊許,也帶給了融資平臺的老總們不可小覷的權力,成了企業(yè)內真正的當家人,決策個人化嚴重,腐敗之風隨之盛行。
綜上所述,成都市政府債務堆積、投融資平臺運營不佳,其舉債融資及投融資平臺戰(zhàn)略轉型刻不容緩。
4.1賦予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權
雖然國家法律對地方政府舉債有明文的限制,但地方政府為了完成基層建設的職能,避開法律條款,通過各種其他的辦法獲取投資所需資金,因而,盡管地方政府不能舉債,但還是承受著巨大的債務壓力。也許我國的國情,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程度還不足以像美國那樣可以允許地方政府自行發(fā)債還債以解決地方政府資金短缺的問題,但近年來,為了幫助地方政府清理債務和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先后出臺了一些規(guī)定,在一些地方政府債務審查結果中可以發(fā)現,這些規(guī)定起到了比較有效的作用。而且,2014年我國在10個省市進行了地方政府債券自發(fā)自還試點,此舉標示著我國又朝著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邁出了一步,地方政府擁有獨立的舉債融資權指日可待。
4.2促進政府投融資平臺市場化
政府投融資平臺是政府為了融資而設立的企業(yè),企業(yè)設立后,根據政府的規(guī)劃主要通過負債進行融資,再按照政府的指示進行投資,融資后,企業(yè)的主要任務就是還款,政府通過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各種補貼幫助投融資平臺企業(yè)還款,地方政府依靠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募集資金,而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靠著地方政府的支持運營著,二者的關系密不可分。投融資平臺企業(yè)因有著政府的背景,使其在行業(yè)內擁有更多的優(yōu)勢,占據了更多的優(yōu)質資源,甚至形成了壟斷。雖然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有引導行業(yè)內企業(yè)發(fā)展,促進當地經濟發(fā)展的作用,但投融資平臺與政府關系不清會導致資源在行業(yè)內得不到有效配置,還會磨滅企業(yè)間的良性競爭,阻礙行業(yè)發(fā)展。逐步理清政府和投融資平臺的關系,明晰各自職能,還投融資平臺企業(yè)真正的市場主體地位,不僅能優(yōu)化資源配置、促進公司發(fā)展,還有利于完善投融資平臺企業(yè)的公司治理機制,降低因政企不分而滋生的腐敗問題。
4.3建立權責明晰的管理體制
明確政府與企業(yè)各自的職能,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使政府退出對投融資平臺公司的直接管理,明確債務人和債權人的權責,誰借款,誰還款,在自身債務的壓力下,企業(yè)會更加理性地去控制借款規(guī)模,保持合理的資產結構,提高資金使用率,促使企業(yè)向著高效、穩(wěn)定的方向運轉。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較一般企業(yè)有著它的特殊性,應創(chuàng)新投融資平臺公司治理結構,并建立一套與之相匹配的公司管理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公司治理與企業(yè)的運營效率,這都有助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戰(zhàn)略轉型。
4.4加速PPP模式在地方的運用
在地方債的重壓之下,引進公私合作模式,即PPP模式,不失為解決地方債的一個好方法,有利于地方政府今后的投融資工作。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使政府在無還債責任的情況下引入了大量民營資本,解決了政府資金短缺的這一大難題,民營資本也被運用到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yè)項目。公私合作不僅有利于政府對一批民營企業(yè)家的扶持,還有利于投資項目的進行,有了民營企業(yè)家的介入,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里的腐敗現象能夠得到有效的抑制,更側重于利益導向型的民營資本能有效地促進資源優(yōu)化配置,促進各項目的推進。
參考文獻:
[1]潘小玲.按照債務管理新要求重塑地方投融資平臺[J].中國財政,2014(14):48-49
[2]鄭漢金,曾偉.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債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研究[J].改革與戰(zhàn)略,2012,28(9):25-29.
[3]黎曉武.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制度的法律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13(8):159-164.
[4]鐘獻兵.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戰(zhàn)略轉型的探討[J].時代金融旬刊,2013(2):175-176.
[5]楊大光,李存.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債務規(guī)模、風險及化解對策[J].當代經濟研究,2014(9):81-86.
(責任編輯王滿達)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Debt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of the Chengdu Government
LIU Li
(School of Management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610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debt an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compar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debt in other places in Chin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rticularity of Chengdu government debt financing mechanism. An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debt service,operation and profit,it analyzes the operation of the Chengdu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in two dimensions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Many problems are discovered,such as large scale debt,narrow financing channel,poor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financing platform.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achiev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Chengdu local government debt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this pape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entitle local government debt financing right gradually,promote marketiz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introduce the PPP model in the use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etc.
Key words:local debt;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362(2016)03-0017-06
收稿日期:2015-12-10
基金項目:2015年成都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成都市政府舉債融資及投融資平臺戰(zhàn)略轉型研究”(2015P07)
作者簡介:劉利(1971—),男,四川隆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金融投資與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