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馨 崔文
摘要:"90后"大學生作為跨世紀的一代,生活在信息化、科技化、全球化的環(huán)境中。隨著科技水平的快速發(fā)展,新媒體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并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給予潛移默化的影響。由此,如何引導大學生在信息時代的機遇中求發(fā)展、在挑戰(zhàn)中求生存,成為了當今教育者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以信息時代為背景,結合"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分析其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并從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等五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發(fā)展期望,促進大學生思想進步,全面發(fā)展,為祖國發(fā)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貢獻。
關鍵詞:信息時代;"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06-02
隨著世界形勢的深刻變化,人們思想活動也發(fā)生變化。這使大學生在形成積極意識的同時,也容易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與機遇。
一些大學生,尤其以"90后"大學生為主,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因此,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加強運用網絡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1." 90后"所處的信息時代環(huán)境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已經迎來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新紐帶影響著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fā)展,同時也影響著"90"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必須更深層次投入以掌握輿論戰(zhàn)場上的主動權,充分認識新媒體環(huán)境的以下特點。
1.1自主性?;ヂ摼W的飛速發(fā)展使大學生這個活躍的群體擁有了更強的自主選擇性: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資料,靈活運用互聯網知識,投身于個人愛好;可以獨立創(chuàng)造自己的表達,尋求所需信息,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學習策略,推進學習進程。
1.2開放性。信息全球化的特點,使各個國家連成一個地球村,信息資源也隨之共享,足不出門便詳天下事。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在線問答和學習,快速搜索出各學科、跨國界的各類相關信息和資料。信息寬領域、開放性的特點使自身通過提供很多空間促進大學生自由思考并加以拓展,以達到對理論和作品更深入的闡釋和理解,還通過不斷的介入,在一定的條件下成為一種信息源,向外輻射。
1.3共享性。讀百家書,行萬里路。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互聯網就是深藏寶藏的金字塔,無數知識與智慧的沖擊使思維更加靈活,使新的財富不斷被創(chuàng)造。網絡環(huán)境可供多個用戶同時訪問和利用,使信息量在信息共享的過程中不斷減少,使信息不斷增值,使學習不斷深入。
1.4多元性。信息交流范圍廣,信息傳播不受時空、語言限制,信息交流能動性強。隨著計算機軟件的更新及性能的日益提高,大學生們可以進行直接的信息交流?;ヂ摼W展示的內容豐富,既有文字、圖像等靜態(tài)信息,又集圖、文、聲、像、動畫于一體的動態(tài)多媒體信息。隨著技術發(fā)展,文本、圖像、聲音、動畫等通過組合可以產生良好的視覺和聽覺效果,使大學生可以運用更短的時間了解更多的資訊信息,掌握最新的國際動態(tài)。
2."90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現狀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更加依賴于互聯網,新媒體也已經延伸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如圖(一)、所示,截至2015年12月,"90"后網民數約占總數的29.9%,學生網民約占25.2%。由此可見,新媒體用戶中,大學生居多,并且互聯網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學習交流工具。
圖1網民年齡結構圖
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5.1%: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9.9%。與2014年底相比, 20-29歲年齡段穩(wěn)居首位。
多元性的環(huán)境使他們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念帶有一定的時代烙印,正確認識"90后"大學生,并根據其心理做出正確引導已經成為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調查表明,"90后"大學生存在以下心理特征:
2.1價值觀更為積極向上。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社會狀況都朝著多元化趨勢發(fā)展,"90后"在積極廣泛的空間里成長,思維不斷碰撞成熟,樹立了良好的價值觀。他們更渴望被認可,渴望實現自身價值來為社會做出貢獻。因此他們更易地被引導式教育,更善于廣泛地傳播正能量。
2.2思維獨立、敢于面對挑戰(zhàn)。"90后"大學生生活在信息化時代,從小接受來自網絡各方面渠道的信息,培養(yǎng)了成熟的思想,這種思想超前化使其自信,個性十足,善于展示自已。他們喜歡利用獨特的互聯網信息對學習加以創(chuàng)新,厭煩填鴨式的教學風格,更喜歡社會實踐類活動。他們敢于挑戰(zhàn),嘗試不同的新鮮事物,更喜歡跳傘、蹦極等挑戰(zhàn)性活動。"90后"大學生通過不斷增強彼此之間的競爭力,激發(fā)了斗志與激情。
2.3承受力低。"90后"多屬于獨生子女,被譽為"溫室里的花朵"、"天之驕子",往往更需要被呵護與照顧。多數獨生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環(huán)境使其在成長過程中過于一帆風順,抗挫折能力下降,往往會因為生活中的小事而痛哭流涕。他們從小接受來自家人的過度呵護與愛,習慣于旁人的指導。因此,在教育中要更加小心呵護,多給予關懷,以激勵的形式促進他們的成長與進步。
2.4協作能力不足。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賦予了大學生自立自強的主體意識,互聯網信息的流通使他們可以利用網絡滿足自身需要,更加追求個性。同時,在當今的競爭社會中,這種意識得到廣泛地迸發(fā),他們更加追求自我,容易忽略團隊意識。因此,在教育中應加強團隊活動指導,培養(yǎng)團隊意識和團隊經驗,避免出現相互推諉責任、不寬容理解、不傾聽他人、霸道獨行的思想。
3.信息時代加強"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
"90后"大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不可避免地面對著信息爆炸的沖擊,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健康信息和垃圾信息時時刻刻會進入他們的視野,迷惑他們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而信息時代中教育的自主、開放、共享與多元性使思維獨立、追求個性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應著重提高素質教育能力。對此,提出素質教育五體系并行的方案。
3.1道德教育。信息時代中教育的共享性無非是網絡的非中心化,因此教育者應在施教的過程中,加強與"90后"大學生平等的雙向互動,減少一味地單方面灌輸,加強引導式教學。在學習與生活中鼓勵與引導"90后"大學生向無私奉獻、一心為公的道德目標不懈努力,引導"90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把個人理想和奮斗投入與融入到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中,運用新媒體宣傳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共產主義道德,運用現實生活的實例和當今國情對"90后"大學生加以警示和引導。"其實這種網絡非中心化的特征正有助于平等的交流和互動的溝通,能促使教育者更多地采用啟發(fā)式、互動式、討論式的工作方法,更加更清晰地了解學生的思想,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加以引導,由傳統(tǒng)單項交流中的獨角戲甚至口服心不服真正做到雙向互動、口服心更服"[1]。
我國傳統(tǒng)教育在公共產品方面有所缺失,這導致很多學生對公共財產的保護意識薄弱?,F今,粉刷的墻體表面殘留著腳印、教室的桌椅殘留著涂鴉和文字、清潔的道路上殘留著碎屑、住戶區(qū)樓道堆積著生活垃圾和儲存物品等。因此,不僅要引導"90后"大學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堅守誠實守信的做人準則、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還要引導他們對此自覺實踐與弘揚,不斷提升積極的、有價值的思想道德境界。
3.2法制教育。我國傳統(tǒng)教育在法律意識和法治理念有所缺失,這導致很多學生容易產生思想觀念上的動搖和投機取巧的情緒波動,甚至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違反法律法規(guī)。運用網絡多媒體平臺教學,以生動的案例引導"90后"樹立包含依法治國、執(zhí)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五個方面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培養(yǎng)包含法律至上、權力制約、人權保障、正當程序等四個要素的社會主義法治思維方式,引導他們增強法治意識、養(yǎng)成依法辦事的習慣、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權利與權力、權利與義務、自由與平等、實體與程序的關系。在學習與互動中鼓勵和引導他們自覺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參與法律實踐、樹立法律信仰,尤其鼓勵大學生參與立法討論、進行法律監(jiān)督、旁聽司法審判、參與法律問題討論以訓練其法治思維能力。
3.3健康教育。針對"90后"大學生學習時接觸大量信息的同時難以對信息進行甄別、容易受到錯誤信息的影響的狀況,教育者應加強對"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教育。由于我國學者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內容相對單薄[2],教育者們應繼續(xù)深化"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關注生活、關注時事、關心政治,鼓勵他們經常與教育者談心,鼓勵他們在遇到生活疑問、學習疑問、職業(yè)疑問等情況時及時求助,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幫助他們增強控制自我和承受挫折與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同時教育者應關注"9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引導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增進個人魅力,鼓勵他們待人真誠熱情、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引導他們養(yǎng)成換位思考的能力,引導他們主動運用表達技巧幫助別人,引導他們妥善地調適人際沖突。
由于信息技術和物流的發(fā)展,在足不出戶的便捷的同時滋生的懶惰心理容易降低"90后"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教育者還應引導他們主動進行戶外運動,鍛煉身體。
3.4職業(yè)教育。我國傳統(tǒng)教育主要以義務制應試教育為主,這導致很多學生對職業(yè)生涯缺乏正確的認知。教育者應耐心引導他們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并切實地付諸實際,用親切的方式督促他們重新理性地認識自我,挖掘自身潛能,引導他們找到人生方向,使他們清楚社會現實和職業(yè)要求,確立職業(yè)發(fā)展目標,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平臺,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訓練和各種實踐活動。在教育的過程中,引導"90后"大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自行決策,適時引入相關案例激勵他們敢于面對職業(yè)、正確認識職業(yè)與人生的關系。
3.5知識教育。我國傳統(tǒng)教育多是強迫式教學,這導致很多學生的自學能力遠遠達不到大學學習的標準。同時,網絡信息的沖擊使得紙質圖書資料、文獻等實物信息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因此教育者應時常推薦"90后"大學生讀電子圖書和紙質圖書,引導他們在弘揚傳統(tǒng)的前提下適當、理性利用便捷的方式自我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業(yè)務技能,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能力,引導他們利用知識提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他們不斷創(chuàng)新。
信息時代的發(fā)展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圖書館和體育場等場所的空曠,"90后"大學生作為當前大學受教育的主體,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有助于未來發(fā)展更深層次的信息時代的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要建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或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關注網上動態(tài),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加強同大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及時回答和了解大學生提出的問題[3]。教育者只有不斷加強運用圖、文、聲、像、動畫于一體的動態(tài)多媒體信息拓展網絡教學形式的能力,適當在教學中引入相關的動態(tài)信息,建立與時俱進的網絡信息資源數據庫和實事求是的教育服務體系,更關注"90后"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更主動地與他們親切地交流溝通以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積極的思想和思維方式、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趙瓏.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 山東:山東大學, 2009。
[2]姚本先,陸璐.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 心理科學, 2007, 30(2)。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國發(fā)16號文件)[Z].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