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菲
【內(nèi)容摘要】英語作為一項語言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而英語的閱讀教學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而英語閱讀學習中的合作學習則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本文圍繞高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主要闡述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并根據(jù)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實施建議。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
合作學習是目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在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教學方式與理念。合作模式運用在具體實踐上,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簡單說來,就是利用小組的基本組織形式,小組之間通過互動,共同努力,相互影響,相互指正,通過小組內(nèi)每個個體的努力,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以整個小組的成績來作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
二、英語閱讀課合作學習的優(yōu)越性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更能強調(diào)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而不僅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注重的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在學生的親身實踐中,使學生的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得到升華,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親自探索研究的體會,只要有參與進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每一個單詞,每一種語法的實際運用,才能感受到解決問題的艱辛和獲得成功的喜悅;合作學習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享與合作的素質(zhì),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分享與合作,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所有的語法和技巧,但是在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分享中,可以相對全面地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手機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zhì)的發(fā)展,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三、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學生參與程度不均
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可以看出,在英語閱讀課堂,對于小組合作形式的教學方式,許多學生確實也參與其中,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專注于傾聽別人的觀點,而形成依賴的習慣,致使自己不積極參與學習,卻享受小組學習成果,從而獲得和別人一樣的評價。
2.學生合作不夠主動
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嬌生慣養(yǎng)的生活環(huán)境致使其個性十分要強,有些學生在合作中并沒有遵循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觀念,在共同學習匯總不尊重他人意見,或者不愿意將自己的思考結果與別人共享,在一個小組中真正的合作在于彼此相互尊重和欣賞,相互合作、相互影響、共同進步,這才是合作的本質(zhì)。
3.合作深度不夠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討論的實踐過長或者絞盡腦汁想不出問題答案的時候,教師由于考慮到時間的問題,往往直接給出正確答案,這樣以來,學生的合作討論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對于教師所給出的正確答案的探索過程不夠,相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就不夠牢固。
四、建議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小組合作中,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十分正常的,關鍵是我們要用什么辦法來解決此類問題,順利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以達到較高的教學質(zhì)量。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教師教學觀念需要轉變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一節(jié)課的成功不在于教師講了多少內(nèi)容,也不在于教師花費了多大的精力,關鍵在于學生對課程的吸收與掌握,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以生為本”,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學生的情況來確定教師的教學方案和內(nèi)容。
比如在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應當適度放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教師跟著學生的思維進行解疑答惑,而不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刻板的學習和灌輸。
2.小組討論教師應做好監(jiān)督和落實
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促進學生的吸收和理解,加強知識點的掌握和分享,但是這也少不了教師對學生的有效監(jiān)督和落實,只有教師將小組合作的效率落實到位,合作學習的質(zhì)量才能得到保證,教學目標才能得以達成。
在高一新教材第一模塊第四單元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地球的一個不眠之夜)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對視頻片段(唐山大地震)的展示和播放,讓學生從中了解地震時的情景,并且給出一系列詞匯要求學生進行熟悉和掌握,然后根據(jù)自己的了解,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描述地震后城市出現(xiàn)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分組合作質(zhì)量的監(jiān)督,然后隨機提出問題進行問答式檢測,以此方式來檢驗和檢測小組合作的質(zhì)量,達成小組合作的目標。
3.教師要及時對合作小組進行跟蹤調(diào)查
小組合作的教學質(zhì)量僅僅在課堂上的回答問題和抽查檢測是不能夠全面了解每一個小組的學習狀態(tài)和能力的,這就要求在課下教師也要做好學生學習的跟蹤工作,在這里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布置不一樣的課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和解決。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探索能力和小組合作的互幫互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