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禹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關于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解釋
肖家禹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高中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的學科,可以由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來提高我們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將生活中的物理知識與物理教學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本文主要研究了滅火中的物理知識、拔河比賽、自行車的使用、大雪過后為什么很寂靜,以期物理學習順利進行。
生活;物理現象;光學知識
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物理現象,物理知識也時刻充斥著我們的實際生活、生產,這就需要我們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解釋,讓人們對物理生活進行時刻的關注,并且進行有效的探究。
1.1以火滅火
在森林出現火災時,最有效的滅火方式就是對著起火的方向進行放火。這是因為在森林出現火災時,針對火區(qū)的下風段而言,空氣會由燃燒的森林方向吹過來,然而在接近火區(qū)的位置上,和大火前進方向相反的氣流會向著火焰的方向流去,這主要是由于火區(qū)上部分的空氣會受到高溫度的作用,致使其空氣密度降低,需要不斷的進行上升,這就需要周圍的空氣進行補充,在火區(qū)的邊界就會出現氣流向著火焰流去。鑒于此,在實際的森林滅火過程中,滅火人員一旦發(fā)現有空氣流向火焰,需要及時對火焰進行放火,促進新火焰朝向火海,這樣就能夠對火海、下風段之間的易燃物進行燒著,避免大火進一步蔓延。
1.2用水滅火
眾所周知,水是可以滅火的,但是我們對其滅火的原理卻沒有過多的了解。水可以滅火的原因是由于水在接觸溫度高的物體時,會迅速成為水蒸汽,與此同時,水可以吸收物體的溫度,這個溫度就是促進水從沸水成為水蒸氣的溫度,據相關的研究表明,把沸水變?yōu)樗魵獾臒崞鋵嵕褪峭瑪盗康睦渌訜嶂?00℃5倍的熱量,且呈現的水蒸氣的體積是本來水體積的幾百倍。鑒于此,燃燒物質在如此多的水蒸氣的包圍之下,促使物體與空氣隔絕,這樣在一個空氣不足的環(huán)境下,氧氣也不足,燃燒也就沒有了必要的條件[1]。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的人均認為拔河比賽是比的是哪一隊力氣大。然而并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簡單。按照牛頓第三定律,可以得知,在兩個隊進行拔河的過程中,A對B施加了多大的力,B對A也會相應產生一個大小同等的力,鑒于此,可以知道A、B對之間的拉力不是雙方勝負的決定因素。對拔河雙方開展受力分析,可以得出只有在人與地面的摩擦力大于所受拉力的情況下,人才不會被拉動,鑒于此,加強人和地面的摩擦力成為了勝負決定的關鍵。這就需要讓拔河人員穿上有凹凸花紋的鞋底,可以相應增加摩擦系數,知識摩擦力加大。另一方面,拔河人員本身的身體重量也是關鍵的因素,人的體重越重,其對地面的壓力也就越大,相應的摩擦力也就會增加。這就可以說明,為什么在小孩與成年人之間的拔河比賽中,最終能贏的是成年人,。這就因為成年人的體重要比小孩重很多。與此同時,除了上述這些客觀因素之外,拔河勝負很大程度上與人們的拔河技巧息息相關。其中主要包括了用腳使勁的蹬地、人向后仰等,其中用腳蹬地可以保證在一個較短的時間中可以形成一個超過自身體重的對地面的壓力;而向后仰是利用對方的拉力,來達到加大對地面的壓力的目的。以上種種手段都不過是加大對腳底與地面的摩擦力,來實現比賽的勝利[2]。
3.1自行車為什么可以前進
在實際的騎車過程中,因為自行車、人對地面具有壓力,再加之地面與輪胎之間光滑性不足,這就致使路面與自行車之間產生摩擦。而自行車之所以會前進,還是主要依靠地面與后輪之間的摩擦力,這個摩擦力是一個向前的方向。而前輪的摩擦力對自行車的運動造成阻礙,摩擦力的方向和自行車前進的方向正好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在這樣一個情況下,自行車才可以保持一個勻速運動[3]。
3.3自行車上的光學知識
一般情況下,自行車上都具有紅色的尾燈,但是不能自行發(fā)光,然而能夠在夜幕降臨的時候,提醒司機注意自行車。這是由于自行車上的尾燈主要是通過多種蜂窩狀的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主要是由90度的反射面構成。這樣就可以在晚上,一旦后面的汽車強烈的燈光照射于自行車的尾燈上,從而形成一道反射光。之所以選擇紅色的尾燈,是因為紅顏色較為明亮醒目,極易引發(fā)司機的注意。
一般在冬天一場大雪之后,會覺得世界很寂靜,而大雪融化之后,世界有恢復了以往的喧囂。主要是因為剛剛下過雪之后,學還是蓬松的,其表面會存在很多小氣孔,一旦外界的聲波進入氣孔中,就會進行反射。再加之氣孔是呈現內部大、口徑小的狀態(tài),這就致使少量的聲波由口徑進行反射,由此說明大多數的聲波的能量被吸收,這就出現了大學之后萬籟俱寂的情況。
綜上所述,物理作為一門系統(tǒng)的科學,在我們實際生活中能相應挖掘出物理知識的身影,我們簡析了滅火中的物理知識、拔河比賽、自行車的使用、大雪過后為什么很寂靜,目的是為了更好讓我們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且學會用物理知識來給予解釋。
[1]戴兆軍.如何聯系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高中物理教學[J].高中數理化,2016,01(2)∶39-43.
[2]黃慶強.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剖析[J].考試周刊,2015,12(5)∶111-114.
[3]黃凱.緊抓課本鏈接生活--初中物理教學與生活的有效聯系[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23(11)∶81-86.
肖家禹(1999-),漢族,湖南長沙人,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生,研究方向: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