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英濟南外國語學校開元國際分校
甘做幕后的智者
--以“習作點評會”為例淺談語文教師角色的轉變
王洪英
濟南外國語學校開元國際分校
曾經讀過一首小詩,詩名《風》,其中有這樣幾句:我看到你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卻常常隱蔽掉你的行蹤。我根本看不到你的身影,可感觸到你的推動。細細吟誦這幾句,不禁想到:詩句中對風的描述不恰恰是對教師角色的精彩寫照嗎?
是到了教師“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刻了,退居幕后,甘做一名幕后的智者,關鍵時刻點一點、撥一撥,把更多的時間、空間放心地交還給學生。
又到了兩周一次的作文點評課了。以往的課堂上,都是我這個主角集中點評,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大有“指點江山”的意味。而學生,一個個端坐著,屏息凝視,表揚的人喜上眉梢,批評的人垂頭喪氣。我厭倦了這種毫無效果的點評課,學生聽到最后更是哈氣連天。
而今,我們要大膽地和這種低效的課堂說再見!我要甘心退到幕后,讓出這片本應該生氣勃勃的天空,讓學生率性地展示自我吧。
于是便有了“習作點評會”的誕生。
第一節(jié)作文課,我指導學生先自己修改習作,著重從題目、開頭、結尾、語言(修飾詞、修辭、句式等)等方面入手,之后同學之間互改。一節(jié)課下來,同學們的初稿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不乏諸多精彩之處,讓人眼前一亮。
第二節(jié)作文課,我們的“習作點評會”正式開始了。
第一部分:題目大雜燴(片段)
師:哪些同學在題目上進行了修改?
生:我原來的題目是《我愛家鄉(xiāng)的雨》,現(xiàn)在改成了《雨趣》。
師:能說說修改的理由嗎?
生:題目更加簡潔,而且一個“趣”字道出了家鄉(xiāng)的雨的特點,更加吸引讀者。
師:改得好。還有誰修改了題目?
生:我同桌原來的題目是《難忘的旅行》,我給他改成了《奇特的山洞》,因為我覺得他的內容都是在寫這個山洞的奇特之處,他原來的題目范圍太廣了。
師:經你修改,題目更有針對性了。有想法!
師:還有哪些精彩題目?都亮亮相吧。
生:《草原之旅》《一覽眾山小》(老師幫助學生擬定)《迷人的七彩池》……
師:看來同學們在作文題目上真是下了一番功夫,題目就像人的眼睛,它可以揭示內容,可以道破中心。老師看到了同學們的進步,由衷地高興。希望以后同學們都能在擬題上多下功夫。
第二部分:佳句大比拼(片段)
生:我給自己修改了一個句子。請大家欣賞。原句是:剛到那里,我就看到了綠油油的草原,呼倫大草原的草綠得沒有一絲雜草。每一枝小草都綠得可愛,從遠處看就像綠色的海。修改后的句子:剛到呼倫,我就看見了綠油油的草原,每一棵小草都綠得可愛,仿佛每一棵小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放眼望去,我仿佛置身于一片無邊無際的綠色的大海之中,太美了,呼倫大草原!
(同學們都發(fā)出嘖嘖贊聲)
師:說說修改理由吧。
生:我們學習了《鳥的天堂》,文中就有關于大榕樹的樹葉很綠的描寫,我覺得用到這里也很合適,還有,最后一句,用一個感嘆句寫出了我當時的心情。
師:你能學以致用,值得贊揚!很好的修改。
生:我給同桌改了一個句子。原句是:嘩啦啦,嘩啦啦,家鄉(xiāng)的雨很輕柔,而且很涼爽。我喜歡家鄉(xiāng)的雨。修改后的句子:沙沙沙,沙沙沙,家鄉(xiāng)的雨很輕柔;家鄉(xiāng)的雨很涼爽;家鄉(xiāng)的雨很神奇。我的家鄉(xiāng)在南方,我最喜歡的就是趴在窗臺上聽雨、看雨了。我修改的理由是:雨很輕柔,用‘嘩啦啦’就寫不出輕柔來,應該改成‘沙沙沙’,還有后面使用排比句,使句子更美。
師:你的修改很成功。而且后面寫我趴在窗臺上聽雨看雨,仿佛讓讀者看到一個愛雨的小女孩專注看雨的場面,讀起來如身臨其境。這是你的原創(chuàng)嗎?
生:是從一本作文書上看到的句子。(同學笑)
師:讀書有所收獲并且嘗試運用,你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掌聲鼓勵!
……
在接下來的第三部分--精美過渡段、第四部分--開頭結尾更精彩中,學生的表現(xiàn)也令我感嘆不已,雖然有的學生的修改與原句比沒有太大改變,但是他們的積極參與、樂于發(fā)言、敢于表達的表現(xiàn)已經深深地令我感動,也讓我慚愧不已:以往我自認為“高明”的修改只是我的一廂情愿而已,其實學生的語言才更富有生命力,可圈可點之處甚多。
自此,我們的“作文點評會”就成了每次作文點評課的固有“節(jié)目”,學生也總是對此充滿了期待。有時,我也會把自己的下水文從多媒體課件上放映出來,讓全班學生“挑毛病”,大家的熱情無比高漲,“妙語連珠”地加以點評,我呢,則笑嘻嘻地立在一旁,任人評論,謙虛接受。是啊,只要能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何種形式不可呢?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作文,只有培養(yǎng)學生自己批改,才有出路?!币虼耍诮虒W中要確立學生在習作中批改的主題地位,把批改作文的權利還給學生,把批改作文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習作批改的主角,使學生在自評自改、互評互改中培養(yǎng)起搜集處理信息、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而老師就要退居幕后,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施展才能與智慧的空間,幫助學生獲得能力的同時,享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