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梅生
實踐中,員工與用人單位發(fā)生類似爭執(zhí)的事例并非少數,而員工之所以會陷入不利,用人單位之所以能理直氣壯,關鍵在于員工手中沒有證據。
面對爭議:要憑證據說話
【案例】 “無論是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還是公司與員工的勞動合同中,都已明確規(guī)定‘員工無故連續(xù)曠工三天、全年累計曠工五天及其以上的,公司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原告擅自離崗4天,公司自然可以將其解聘?!薄翱晌乙呀浵蚬绢I導口頭請假,公司領導也已口頭答應,我并不構成曠工?!薄澳阌惺裁醋C據可以證明?”“領導說了卻不認賬,我有什么辦法來證明?”因為被公司以曠工為由解聘,李女士不服提起訴訟后,雙方在法庭上唇槍舌劍地辯論了起來。而法院于2016年2月3日對該案進行了宣判:駁回原告李女士要求撤銷公司解聘決定的請求。
【點評】 法院的判決并無不當?!睹袷略V訟法》第64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也指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迸c之對應,李女士認為自己已經請假且獲得了批準,并不構成曠工,自然必須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在沒有證據,或者雖有證據但不足于證明其主張的情況下,無疑只能“承擔不利后果”。
防患未然:平時注意收據
【案例】 2016年3月7日上午,剛剛外出旅游一周,回到公司上班的林女士,卻意外收到了公司的一紙通知:因其連續(xù)曠工五天,已被公司依據規(guī)章制度中的相關規(guī)定,解除了勞動合同。因與公司交涉未果,林女士便心急火燎地找過勞動行政管理部門、法院咨詢,看看能否通過法律手段責成公司收回成命,理由是:按規(guī)定,其具有五天的年休假。為此,其曾向公司請假五天,加上周六、周日,共計游玩了一周,因而并不構成曠工??擅鎸趧有姓芾聿块T、法院提出的證據問題,林女士卻表示自己是通過電話請假的,并沒有請假條及批準手續(xù),并提出自己究竟應該如何搜集證據。
【點評】 為了防患未然,也為了能在出現糾紛后得以及時補救,搜集證據無疑至關重要:一是無論是自己,還是因本人有急事或急病不能親自請假,而讓家人或同事代辦,都應盡可能辦理書面請假手續(xù),并將之復印存底,避免口說無憑;二是通過發(fā)特快專遞等方式郵寄請假條和相關證明材料,應當保留郵寄票據及回執(zhí);三是通過電話、傳真請假的,必須保留文字、傳真回執(zhí)或相關視聽資料(如電話錄音);四是在沒有上述材料的情況下,如果有同事或其他證人,則可以請其作證。同時,搜集證據必須堅持情況真實、存在關聯(lián)、手段合法的原則,否則,將不被認可。
無法收集:申請法院取證
【案例】 郭女士因病請假一個月時,曾持醫(yī)院出具的證明,到公司辦理請假手續(xù)。經相關人員簽字同意后,郭女士即將請假條交給了公司人事科存檔。誰知,當她回到公司上班時,公司卻以其實際請假半個月,超期半個月屬于曠工,已嚴重違反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為由,讓其“卷起鋪蓋走人”。而面對郭女士出具假條核實的請求,公司卻置之不理。無奈之下,郭女士申請了勞動仲裁,并于2016年3月23日,憂心忡忡地提起了訴訟,因為她鑒于自己確實無法收集、提供證據,實在底氣不足。好在有人向她提醒,可以申請法院調查取證,事情才出現轉機,法院最終撤銷了公司的解聘決定。
【點評】 員工可以視情況申請法院調查取證。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17條規(guī)定第3規(guī)定,對“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可以申請法院調查、收集。正因為公司保管著請假條,導致郭女士主觀上無法收集,符合第3項情形,決定了其可請求法院責令公司交出。同時,上述規(guī)定第75條還指出:“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于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奔慈绻救跃懿唤怀觯ㄔ嚎梢灾苯优袥Q郭女士勝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