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王笑
對外國人來講中國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國文化中非常有傳統(tǒng)、有意思的部分,對于我們埃及人也是如此。中國屬相是中國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也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紀年法。在埃及上大學(xué)時,我就知道中國的十二屬相,知道我屬蛇,但是一直無法想象和了解中國十二生肖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剛來中國留學(xué)時,每當(dāng)認識新的朋友,問我年齡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問我這么一個問題:“你屬什么?”而且每年感受到中國春節(jié)時濃濃的年味,每年都慶祝某一個屬相,還寫出來和說出來很多與這個動物相關(guān)的新年祝福詞,我才更深刻意識到屬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所以,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想弄明白十二生肖里的每一種動物在中國文化里到底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在中國成語中它們又都是怎樣被使用的。
其實,由于環(huán)境條件、文化傳統(tǒng)、生活習(xí)俗、意識形態(tài)和宗教信仰的不同,阿拉伯文明、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文明中動物的象征意義雖然有不少相同之處,但也必然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也體現(xiàn)在各種語言表達方式中,包括成語和諺語。這些含有對某些動物的認識和看法的成語和諺語,這些認識和看法雖有不同,卻能展現(xiàn)出兩種文明共同的文化魅力。
一 鼠
漢字里,“鼠”字是個象形字,上面是鼠頭,嘴巴長得大大的,下面是腳和尾巴。鼠是中國文化十二生肖動物之首、與十二支配屬“子”。
老鼠是一種人們較為常見的嚙齒類哺乳小動物,它不但外表丑陋,而且喜歡偷吃糧食、咬壞衣物、傳染疾病,實在害人不淺。它在什么地方都有生長,很有能耐,會打洞、會爬山、也會涉水。老鼠的這些特征使它在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意義獲得了不少的相同之處?;凇笆蟆钡膫€性、行為和生活方式等自然特性,以及“鼠”與人類的關(guān)系,“鼠”在漢語成語中的象征意義多為貶義的、負面的內(nèi)容?!笆蟆毕笳飨嗝膊挥懭讼矚g、丑陋,心術(shù)不正、膽小怕事、氣量狹小、目光短淺、小偷小摸、 到處擾亂,小人、惡人、 壞人、慣竊,仗勢欺人、 微末卑賤、貪狠卑鄙等其他貶義和負面意義。漢語成語中也多從這樣的特征反映這樣的內(nèi)涵: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獐頭鼠目、蛇頭鼠眼、膽小如鼠、鼠腹雞腸、鼠目寸光、目光如鼠、抱頭鼠竄、狐鼠之徒、官倉老鼠、狼奔鼠竄、鼠憑社貴、狼貪鼠竊、鼠雀之輩,等等。
在阿拉伯語里只有一個詞來代表“鼠”“老鼠”“耗子”,即“■”?!笆蟆痹诎⒗幕锵笳髫撁?、貶義,而沒有正面、褒義象征。這主要也是因為“鼠”的丑惡相貌、生活習(xí)慣以及態(tài)度行為。老鼠偷吃糧食、損壞糧食、咬壞衣物、傳染疾病的特征給人帶來的損失和害處使得人們討厭它的存在。所以“鼠”在阿拉伯文化里象征相貌丑陋、鬼鬼祟祟、膽小、虛弱等符號意象。
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鼠”是小人、弱者和膽小的象征。早在3300年之前,古埃及人就發(fā)現(xiàn)了貓和老鼠的沖突。古埃及法老民間故事包含了很多與貓和老鼠之間沖突有關(guān)的故事,古埃及人留下的壁畫也有老鼠和貓的漫畫畫面。一幅畫面描述了公元前1069-前664年,一幫很強壯的老鼠組織一隊士兵攻擊一座貓城堡,它們的頭領(lǐng)坐著用兩只狗拉的軍車攻進了城,貓在城堡里卻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知如何擊退老鼠的攻擊。另一幅畫面描述了一只很胖的老鼠穿著很貴重的服裝,坐在很堅實的椅子上,讓很脆弱的一只貓為它服務(wù),給它喝飲料,老鼠為了不勞累自己,就讓貓站著拿飲料杯,而它用吸管喝飲料。還有一幅畫面是在埃及城市修道院地區(qū),描述一位優(yōu)雅的美女老鼠,坐在椅子上由一群貓為她服務(wù)。這三種畫面反映了古埃及畫家對當(dāng)時社會狀況的諷刺。他們用膽小、脆弱的老鼠描述奸佞小人、用貓來代表上流貴人,上流貴人變成了奸佞小人的仆人,表明當(dāng)時的社會狀況非?;靵y,奸佞小人當(dāng)?shù)?,膽小和脆弱的老鼠成了國王,比老鼠強大的貓卻為脆弱的生物。埃及人對“鼠”的認識自古至今沒有任何變化,埃及方言里與“鼠”有關(guān)的成語和諺語很豐富,而且大部分帶有貶義和負面內(nèi)涵。
“老鼠”也是埃及兒童的敵人。小時候,每當(dāng)小孩子不聽話或者晚上不愿意早睡覺時,父母常常會威脅他們說“我們會讓老鼠吃你”“我們會讓老鼠咬你”之類的話,我本人也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事。我從小到大最害怕的動物就是“老鼠”。雖然老鼠那么小,可是對小朋友們來說它是非常可怕的動物,從小就害怕,以至于長大了仍然害怕它。
在阿拉伯普通話和埃及方言里唯一能夠找出來的帶有一定褒義色彩的成語,即中國人也說的“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個成語一般用來表示孩子們會擅長父母所做的領(lǐng)域,與漢語種的“將門出虎子”相當(dāng)。另外,通過阿拉伯語的各種表達方式也能看出“鼠”的貶義和負面的象征意義。比如埃及方言中“貓不在,老鼠撒歡兒玩”,相當(dāng)于中文的“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像老鼠一樣怯懦”,就是中文的“膽小如鼠”;“老鼠們企圖一起去偷鄰居的大餅”對應(yīng)中文的“賊眉鼠眼”“賊頭鼠腦”;“老鼠挖個坑,公牛陷進去”,說明老鼠的狡猾、害人,即中文的“陷害忠良”;“老鼠在我口袋里跳”“老鼠玩?zhèn)€不?!北砻餍牟话捕ǎ瑢?yīng)中文的“忐忑不安”;“老鼠與貓和好,調(diào)料店會倒霉”,表明“老鼠”害人、是小人,因為貓和老鼠是天敵,貓和老鼠如果講和的話,貓就不會再抓老鼠,就會失職,這樣就會縱容老鼠倒亂、到處害人,導(dǎo)致天下大亂,對應(yīng)的中文是“貓鼠同床”;再比如,埃及方言中的“老鼠害怕,是貓的好運和福氣”,象征老鼠害怕,給貓機會控制它;“像隱藏在自己的洞里似的”意思是說人像老鼠一樣懦弱,等等。
因為老鼠的特性,在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以及古埃及文化里都很多相同之處,但是,因為語言習(xí)慣、思維方式以及環(huán)境有所不同,也會產(chǎn)生一些不一樣的貶義和諷刺表達方式。通過仔細考察漢語里帶“鼠”字成語并對比阿拉伯語,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帶“鼠”漢語成語都是描述老鼠的相貌,而阿拉伯語里的“鼠”詞熟語則主要描述鼠的行為和性格。
二 牛
牛在人類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動物世界當(dāng)中和人類最有親密關(guān)系的動物之一。很多文學(xué)、哲學(xué)和宗教書籍都談到了牛,甚至有一些民族還依然崇拜牛。牛,一直以來是人類文明的好幫手,給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雖然如此,可是“牛”在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意義卻有很大的不同。
在漢語里,“?!弊质莻€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間一豎表示牛面,上面兩豎加彎表牛角,下面兩小撇表示牛耳。牛是中國十二生肖之二、與十二支配屬“丑”。
牛為中國幾千年的農(nóng)業(yè)社會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古至今,中國人無論在物質(zhì)還是在精神生活上都對牛充滿依賴。牛曾經(jīng)是幾千年來農(nóng)民耕地的好幫手,牛耕地的發(fā)明和推廣,在農(nóng)業(yè)史上是劃時代的大事,是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里程碑:另外,它又因為能拉車運輸,有“陸地之舟”的美稱。人們在喜愛牛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以滿足精神世界的需要,比如,娛樂活動中的斗牛,新春到來時的鞭打春牛,祭祀活動、神話故事中的形象,以及繪畫和文學(xué)作品的素材,等等。
中國牛文化意義深遠,反映的是中國人民的一種勇敢拼搏、勤奮向上、自強不息、吃苦耐勞、樸實無華、不折不扣的可愛精神和高貴品質(zhì)。牛文化與人們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密切相關(guān),不僅體現(xiàn)了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勤勤懇懇、實實在在的態(tài)度,而且體現(xiàn)了人們對理想和目標的堅韌執(zhí)著、銳意進取的精神。這些品質(zhì)在牛年短信祝福中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借用牛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向?qū)Ψ缴?、工作的良好祝福,給人以精神上的鼓勵和享受;牛是最任勞任怨的動物,它最聽主人使喚,叫它犁田則犁田、拉車則拉扯,不會違抗,主人無事時把它綁在樹下亦不會亂跑。依六道輪回說,出生為牛是來贖罪的,所以它與犯人一樣,被綁在樹下或關(guān)在一個地方不會亂跑。所以造字時,以牛不會亂跑者為牢,道理在此;牛在這個中國農(nóng)業(yè)大國占很重要的地位,最古老的六畜之一。其身材高大魁梧,健壯有力,體格健壯,自古以來是重要的農(nóng)耕工具和人們的衣食之源,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關(guān)系緊密,對人類產(chǎn)生重要影響。
基于“?!钡闹匾?,“?!钡南笳饕饬x有不少正面、褒義的內(nèi)容?!芭!毕笳鞔?、高、多、好、重要、食量驚人、辛苦勞作、踏實肯干、為人服務(wù)、任勞任怨、太平生活、知恩圖報、無懼無畏、慈愛善良、強者大才、運輸工具等符號意象。以下成語反映出來“牛”的正面、褒義的形象特征和象征意義:牛高馬大、九牛二虎之力、牛之一毛、九牛一毛、亡羊得牛、汗牛充棟、如牛負重、做牛做馬、休牛放馬、賣劍買牛、木牛流馬、初生牛犢不怕虎、老牛舐犢、舐犢情深、牛角掛書,等等。
人類文明總是在和平和戰(zhàn)爭中向前發(fā)展的,人們渴望的是和平,討厭的是戰(zhàn)爭,而牛在人們的生產(chǎn)中主要是用于耕耘的,某種意義上是和平的象征,因為只有平息戰(zhàn)事,人們才能安居樂業(yè),從事生產(chǎn)。因此,人們在制造成語時,往往把牛當(dāng)作和平的化身,表達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的美好愿望。比如,賣劍買牛、休牛歸馬、休牛散馬、買牛息戈等等。在有些成語中看到牛,就意味著看到了和平,有了牛,就有了和諧。
不過,“牛”在漢語成語中也有相貌丑陋、行動緩慢、速度慢、愚蠢、性格固執(zhí),脾氣古怪、不懂事理、爭強愛斗的一面。這些負面的形象特征和象征意義可以由以下成語反映出來:牛鬼蛇神、牛頭馬面、蝸行牛步、老牛破車、對牛彈琴、牛馬不如、牛馬風(fēng)塵、牛馬之衣。又如:呼牛呼馬、牛頭不對馬嘴、鼠入牛角、隔山買老牛、犀牛望月、飯牛屠狗、爭貓丟牛、對牛彈琴、囚牛好音、雞口牛后和飯牛屠狗,等等。
在阿拉伯語里“母牛”叫“■”,水牛叫“■”,公牛叫“■”。阿拉伯半島環(huán)境是貝多因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直接影響了阿拉伯人的喜好并控制了他們的思維。在貝多因文化中,馬和駱駝?wù)加泻芨叩牡匚?,并沒有“?!钡奈恢?。在阿拉伯人的心目中,“牛”代表遲鈍、白癡、愚蠢、食量驚人,“公?!眲t更是暴力和愚蠢、輕浮的象征。當(dāng)阿拉伯人要諷刺或嘲笑某個民族愚蠢或白癡時,會用牛形容他們。
“母?!痹诠虐<罢紦?jù)了很高的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最早的眾神之一,在古埃及前王朝時期和王朝的開始期間,古埃及人開始崇拜“母牛”,其當(dāng)時象征自然和生育力,命名為哈托爾(Hatchur),意思是“母神、生育和成長神”。從古埃及王朝至希臘羅馬時期都有“牛”的崇拜,其崇拜中心傳播在整個埃及,還擴散到埃及境外的其他地區(qū)。古埃及人把“母?!币暈槟笎?、給予、生長的象征,古埃及人出于崇拜“母牛”和對它的尊重、感恩,不允許宰殺“母?!保试S宰公牛和牛崽。
埃及人自古至今很重視宗教信仰,宗教對他們來說是他們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信奉多神教到猶太教,再到信仰基督教,最終信奉伊斯蘭教。在這個漫長的歷史中,古埃及人之所以崇拜動物和其他生物,是因為他們當(dāng)時認為這些動物的身體里多隱藏性力量,后來猶太教和基督教首先慢慢改變了古埃及所傳的多神教思想,在阿拉伯人把伊斯蘭教傳到埃及的同時,還把阿拉伯文化的思想傳到埃及,大多數(shù)的埃及人除了完全接受伊斯蘭教之外,還吸收了阿拉伯半島的游牧思想,在這個過程中,埃及人慢慢放棄了和伊斯蘭教有矛盾的純文化,還慢慢被阿拉伯游牧民族的思想所浸染。
阿拉伯語成語里“牛”的象征意義都是貶義、負面。這些象征意義由以下成語可以反映出來:“他吃得像母牛一樣多”,“牛”象征食量驚人的符號意象,可以對應(yīng)中文的“暴飲暴食”;“他跟牛一樣胖”,“?!毕笳髋?、高大魁梧、體格健壯、吃量驚人的符號意象;“她跟白牛一樣”,“?!毕笳鞣逝侄鵁o知的婦女,可對應(yīng)漢語里的“腦滿腸肥”“豐乳肥臀”;“他好像是從白牛后邊過來似的”,這個熟語的含義就是這個人一點兒都不文明、教養(yǎng)水平很低、不懂禮儀,可以對應(yīng)漢語的“蠻橫無理”“蠻不講理”; “像一頭吃苜蓿的公?!保肮!毕笳饔薇繜o知,可對應(yīng)漢語里的“愚不可及”“呆頭呆腦”;“老鼠挖個坑,公牛陷進去”,“公?!毕笳饔薇繜o知。另外還有“牛倒眾人宰”,對應(yīng)漢語里的“墻倒眾人推”,等等。
三 虎
中國是野生虎族的故鄉(xiāng),最早的虎棲息于亞洲東部和西部,后來逐漸分為兩支,分別向西、向南方擴展?;⒃趥鹘y(tǒng)上被中國人視為百獸之王、世上所有獸類的統(tǒng)治者?;⑹侵袊鴤鹘y(tǒng)文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視為權(quán)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為人們所敬畏。北方游牧民族一萬年前的巖畫告訴我們,老虎作為中國古代的圖騰崇拜,可能有近萬年歷史。至今,中國的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有崇虎的習(xí)俗。然而,在阿拉伯文化里,“虎”卻得不到這樣的受尊敬和崇拜地位。
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qū)除家庭的三大災(zāi)難:火災(zāi)、失竊和邪惡?;嫿?jīng)常被掛在墻上并正對著大門以使惡魔因害怕而不敢進入。乃至在當(dāng)代中國,也有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qū)邪,還有的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在虎年,孩子們的頭上都寫上了紅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強他們的精力與活力。在早期的中國,老虎是主要的動物神靈,人們認為它能驅(qū)除旱災(zāi),還有人相信一頭虎在500年后將變得雪白,然后還能再活一千年,當(dāng)它們死后,它的靈魂將滲透入地下變?yōu)殓辏@便是“琥珀”一詞的由來,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國法庭上能見到“回避”“肅靜”的字樣,字牌上常有虎形?;⒎?,是虎形的木塊,是由帝王直接下達的軍令的標志;古代的強盜首領(lǐng)也將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
在漢語里,“虎”字是個象形字,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紋為特征的虎形?;⒃谥袊ぶ信盼坏谌⑴c十二支配屬“寅”。
基于“虎”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特性,“虎”被賦予勇敢、壯健憨厚、雄壯、好斗、善戰(zhàn)、魁梧健壯、生氣勃勃的性格特征和驅(qū)邪避災(zāi)的威懾性,比喻為百獸之王、保護神、為人崇拜的圖騰、帝王君主、王后君子、杰出人物、出色人才、知名之士、強者英雄、勇士軍隊等符號意象。比如,兩虎相爭、虎頭虎腦、龍爭虎斗、虎背熊腰、九牛二虎、伏虎降龍、如龍似虎、虎門無犬子、潛龍伏虎、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生龍活虎、虎毒不食兒,等等。
在漢語成語里也還有不少與“虎”相關(guān)的成語帶有貶義?!盎ⅰ睆姶?、傷害人、性格兇惡,讓人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所以“虎”又被賦予兇猛、殘暴、侵略性、惡毒、稱王稱霸、傷人害人、很不講道理的負面特征,老虎也成為兇徒、惡人、敵人、禍害、壞人、惹不起的人或勢力、危險、謠言等讓人害怕畏懼的事物的代名詞?!盎ⅰ钡倪@些負面形象特征和象征意義可以由以下成語反映出來:如狼似虎、餓虎撲食、狼吞虎咽、猛虎出山、虎狼之勢、苛政猛于虎、虎視眈眈、虎狼之國、虎狼之域、捋虎須、騎虎難下、敲山震虎、虎口逃生、羊入虎口、虎入羊群、虎口拔牙、虎口余生、龍?zhí)痘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狐假虎威、龍盤虎踞、紙糊老虎、放虎遺患、前怕狼后怕虎、笑面虎、放虎歸山、初生牛犢不怕虎、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養(yǎng)虎留患、為虎作倀,等等。
阿拉伯半島和古埃及很早以前沒有老虎,老虎對他們來說是后外來的野生動物,在阿拉伯文化中“虎”象征有勢力、速度快的動物。雖然老虎的力量很強,但是其在阿拉伯文化中,沒有獅子的地位高。而且只有一個成語反應(yīng)這個意思,即“為他穿了虎皮”, “虎”象征實力、敵意。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穿虎皮展現(xiàn)勢力來威脅對方,可以對應(yīng)中文的“狐假虎威”。在阿拉伯文化中與中國的老虎地位相當(dāng)?shù)膭游锸仟{子。
自古以來獅子在埃及是動物之間最有力量和影響最大的一種動物。獅子在古埃及法老時期生活在沙漠里。在古埃及王朝前和整個古埃及時期至希臘時代,獅子被崇拜,古埃及人把獅子視為力量的象征,其力量代表國王或統(tǒng)治者,在同時獅子也是太陽的象征符號之一,古埃及人之所以崇拜獅子,一方面是佩服它具有力量和勇氣,另一方面是怕它的邪惡和殘暴,而這個思想和古代中國對老虎的思想是很相似的。在古埃及歷史上,獅子和統(tǒng)治者是分不開的,在古埃及人留下的文字當(dāng)中,獅子很明顯代表獲勝的國王。比如,圖特摩斯三世國王的勝利歌的意思是看自己是獅子,把敵人變成尸體,描述這個情景的壁畫就在卡爾納克神廟里。關(guān)于獅子和太陽的關(guān)系,這種動物頭很大、兩只眼睛冒出火花,表示憤怒、具有圓形的臉部、頭發(fā)亮得像太陽的閃光,在古埃及《死亡之書》里獅子被描述為太陽神。古埃及人認為太陽每天早上日出代表出生,日落代表去世,所以獅子與出生和死亡有了相連的關(guān)系,如果仔細看古埃及留下的床和椅子都有獅子頭部的裝飾,在棺材和防腐桌子上有獅子的描述和圖。在古埃及后期有外來文化和宗教的參與,這些因素改變了古埃及的傳統(tǒng)思想,雖然獅子后來不再象征了太陽,但還是勇敢、力量以及森林之王的象征。
獅子在阿拉伯語叫“■”,除了這個名字之外,獅子在阿拉伯文化中還有500多個專業(yè)名字和形容詞。古埃及人對獅子的認識等同于中國古代漢民族對老虎的認識,所以把威猛勇武、力量、勇敢等象征符號賦予獅子。獅子在阿拉伯文化中地位很高,阿拉伯人常常將國王、英雄、勇敢強壯的男子比喻為獅子。獅子象征英雄、帝王、勇猛、威權(quán)、領(lǐng)導(dǎo)、尊嚴、有氣勢,它的象征意義等同于中國文化中的“虎”。
基于獅子特性和阿拉伯人對它的形容,其英雄、勇敢等象征意義由以下阿語成語和諺語反映出來:“這頭幼獅是那頭獅子生的”,可對應(yīng)漢語的“將門出虎子”;“獅子就是獅子,關(guān)在籠子里還是獅子” ,獅子象征英雄,可對應(yīng)漢語里的“是金子到哪里都發(fā)光”;“贏得了獅子的份額”,“獅子”象征贏得最大的份額,可對應(yīng)漢語里的“拔得頭籌”;“想在獅子的領(lǐng)地追捕獵物”,“獅子”是森林之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一個人追求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的目的,就像去獅子領(lǐng)地追捕獵物一樣,可對應(yīng)漢語里的“不自量力”。
自古以來,中國境內(nèi)并沒有野生獅子。典籍記載,獅子最早進入中國是在公元87年。獅子在古代中國是代表高貴吉祥的瑞獸,沒有“強大威猛”的意思。漢語中要以猛獸來比喻“強大威猛”之意時,一直是用本地產(chǎn)的老虎。到了近代出現(xiàn)了“睡獅”一說,獅子“強大威猛”的寓意,才在漢語中生發(fā)出來。阿拉伯地區(qū)包括古埃及本無老虎,只有獅子,阿拉伯人把獅子視為“強大威猛”的象征,所以中國和阿拉伯文化各自對虎和獅子有相同的尊敬和崇拜,這樣的文化差異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為中國和阿拉伯地區(qū)的環(huán)境資源不同。除此之外,這也再一次體現(xiàn)中阿兩種文化在思想上的差異和不同。中國人崇拜老虎的原因一方面是承認它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是怕它的力量;而阿拉伯人尊敬獅子并把它視為“森林之王”的原因僅僅是佩服它的力量和能力;若仔細考察古埃及文化,他們簡直把獅子視為國王和太陽的象征符號之一,跟中國的思想是一致的,一方面是佩服它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恐懼它的“熾熱”。也就是說,獅子跟老虎一樣也有象征殘暴、兇猛等負面意義,古埃及雖然崇拜獅子,又懼怕它的邪惡;但是,獅子在阿拉伯文化中卻不承擔(dān)任何的負面意義,只象征正面、褒義,很多文學(xué)作品贊美它,這是因為在阿拉伯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的影響下,我們只要對某個事物看好,就不再看壞。
四 兔
兔子是一種很可愛、招人喜歡的動物。但它在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意義卻有所不同。
在漢語里,“兔”是個象形字,本意為一種外形為拖拉重物之形的動物,即兔形目兔科動物。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排第四,與十二支配屬“卯”。也與人類的生命、人們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連。兔子在中國人們心目中一方面是溫順、可愛、善良、嬌弱,還有一方面是它的智慧、聰敏。兔子在動物世界中雖然是個弱者,但是卻也是非常聰明的動物之一。兔子的聽覺非常靈敏,它那一雙長長的耳朵偵測著四面八方,任何風(fēng)吹草動都逃不過它的耳朵。它飛奔的速度更是令許多動物望塵莫及。兔子在中國文化的象征意義包括機智、謹慎、機巧、敏捷、有時拘謹、憂郁、自炫,兔子還有狡猾和弱者的象征。
兔子相貌很可愛、性格溫順、活潑好動、靈活敏捷、迅速,任何人只要看到它,都會情不自禁地過去摸摸它,真是人見人愛。它常被用來代指月亮、月仙,比喻時間迅速短逝、延續(xù)不長?!巴谩钡倪@些象征意義可由如下成語反映出來:動若脫兔、兔子不吃窩邊草、白兔搗藥、東兔西烏、玉兔東升、金烏玉兔,等等。
“兔”在中國文化還有貶義的象征意義,它象征逃遁、狡猾及弱者、爭斗者、受難者等符號意象,比如,兔死狐悲、狡兔三窟,等等。
兔子在古埃及象征生命和生育力。古埃及的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一種代表符號,其中有一個從古至今有五千年歷史的“聞風(fēng)節(jié)”,是埃及人從法老時期直至今天都慶祝的比較重要的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既是迎接春季的到來也是萬物復(fù)蘇季,所以當(dāng)時的人們把它叫“復(fù)活節(jié)”,而其代表符號就是兔子。作為生命和生育力的象征,古埃及人的這個傳統(tǒng)信仰傳播給了希臘人,然后傳播到整個西方國家。
然而,在在阿拉伯文化中“兔子”多帶有貶義的象征意義,主要是象征膽子小,可由以下成語反映出來:“膽子小如兔”,可以對應(yīng)漢語的“膽小如鼠”;“她像一只母兔,每次懷孕都有一打兒胎兒”,阿拉伯穆斯林國家不實施計劃生育,夫妻可以多生孩子,生孩子不受有限制,在阿拉伯傳統(tǒng)思想里,多生多福,所以以前很多婦女都喜歡生孩子,生一胎后馬上就又懷孕。這個民間諺語一般用來形容生很多孩子的婦女、形容她像母兔一樣不停懷孕生產(chǎn),不給自己休息恢復(fù)的時間,兔子不停生產(chǎn)當(dāng)然是好事兒,但是婦女不停地生反而不好,所以,這個成語對“兔”本身是褒義,但用來形容婦女的話則變成了貶義。
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對兔子的認識有所不同,在兩個文化里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差異。在中國,兔代表溫順、可愛和善良,有時也還有狡猾和弱者的象征,在阿拉伯文化里,兔子則象征膽小,而在古埃及又是另外一種情景,兔子代表生命和生育力。
對比中國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古埃及文化中“鼠、牛、虎、兔”這四種動物及其相關(guān)的成語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古埃及文化之間產(chǎn)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不同。但是,無論不同文化、文明有多少差異,都值得尊重和學(xué)習(xí)。研究不同文化、文明之間的差異是為了更深了解文化,因為通過比較是為了更好地發(fā)現(xiàn)其美麗和獨特,而不是為判斷其對還是錯,能夠有獨特思想和文化的任何一個民族都是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