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瀾
(南開大學(xué)商學(xué)院 天津 300071)
李提摩太與一百萬賞銀
唐瀾
(南開大學(xué)商學(xué)院 天津 300071)
李提摩太認(rèn)為,中國要富民強國,擺脫近代以來的屈辱境地,必須改革教育,興辦新學(xué),而根據(jù)他的籌算,這需要每年至少一百萬銀兩的經(jīng)費投入。正是因此,他先后于一八八七年和一八九五年兩次向清政府提出投入一百萬銀兩或給予一百萬賞銀的建議,盡管由于清朝官員的短視及其他某些原因,李提摩太兩次都未能如愿,但李提摩太的良苦用心和遠見卓識還是不能被抹殺的。歷史將會記住這位杰出的外國友人,而加諸他身上的各種誤解、曲解和謾罵則終將會像烏云一樣隨風(fēng)飄散。
李提摩太 一百萬賞銀 新式教育
李提摩太是近代著名來華英國傳教士,寓華近半個世紀(jì),傳教、辦賑、傳播西學(xué)、倡導(dǎo)新式教育、積極推動改革,為中國做了大量事情,受到當(dāng)時和后世的廣泛好評。據(jù)記載,李提摩太在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期間,還曾電告張之洞和李鴻章,說自己有妙法解決當(dāng)時危局,并希望若被采納,能賞給他一百萬兩白銀。與其他不同,這件事卻似乎成為李提摩太的人生污點,史學(xué)家丁則良批評他要用“滅亡中國的妙法”謀取“百萬橫財”①丁則良:《李提摩太——一個典型的為帝國主義服務(wù)的傳教士》,開明書店1951年版,第21~22頁。,李時岳指責(zé)他“一個滅亡中國的方案,要索中國一百萬兩的‘酬銀',歷史上恐怕很難再找到這樣狡猾狠毒、這樣卑鄙無恥的例子了”②李時岳:《李提摩太》,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66~67頁。,顧長聲也指李提摩太向李鴻章“勒索”一百萬兩銀子,是“搞政治投機”③顧長聲:《從馬禮遜到司徒雷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1頁。。那么,這件事的真相到底如何?李提摩太為什么要索要一百萬兩賞銀?是否真的是要發(fā)個人的橫財、搞政治投機或別有其他見不得天日的狡猾狠毒、卑鄙無恥的企圖?
一
李提摩太是英國南威爾士人,虔誠的基督徒,1870年受英國浸禮會差派來到中國。李提摩太來中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向“非基督徒中文明程度最高的民族”④〔英〕李提摩太著,李憲堂、侯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3頁。傳播基督教。來華后,他也確實進行了許多與基督教有關(guān)的活動,如先后在山東山西各地傳教、賑災(zāi)等等。正是在此期間,他足跡遍及城鄉(xiāng)各地,廣泛接觸到中國社會各階層,開始逐步對中國人民的痛苦生活有了較為深切的了解。如李提摩太在山東傳教初期,曾到遼寧售賣基督教書籍,在那里,他看到因貨幣兌換混亂、道路艱難,百姓被迫遭受官員、土匪的盤剝和掠奪,又看到因交通通訊不暢,農(nóng)民的水果都腐爛在地里,而與此同時,三十里外的地方則又饑荒嚴(yán)重,賣子求食。在山東煙臺傳教時,他看到當(dāng)?shù)厝顺聊缬诟鞣N迷信,“倘若不征求風(fēng)水先生的意見,沒有人敢建一所房子、筑一道圍墻,或者挖一口井”①〔英〕李提摩太著,李憲堂、侯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第103~104頁。。在山東山西各地賑災(zāi)時,他更看到“赤地萬里,道殣相望”②〔英〕李提摩太:《西鐸·自敘》,上海廣學(xué)會1895年版,第1頁,1895年。的悲慘景象。這一時期,李提摩太也注意到中國所面臨的日益嚴(yán)重的外患:每戰(zhàn)必敗,敗則割地賠款,“今賠不已,將來還許加倍”③〔英〕李提摩太:《富晉新規(guī)》,《萬國公報》第十一冊,合訂本(十七),臺灣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版,第10795頁。該文是李提摩太于光緒十年給山西官員的建議書。,“明損暗虧,年甚一年”④〔英〕李提摩太:《近事要務(wù)·序》,《萬國公報》第六六四卷,合訂本(十四),臺灣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版,第8541頁。,“中國自立和約以來,其待西官與博學(xué)之士能如西國之待華儒者百無其一,且于明道善人疑之、阻之、辱之、害之”⑤〔英〕李提摩太:《富晉新規(guī)》,第10796頁。,“夫以不知而受多患,且以不知而使上下、中西均受其患?!雹蕖灿ⅰ忱钐崮μ骸陡粫x新規(guī)》,第10796頁。。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原本立志要將中國人從來世“地獄的痛苦”中拯救出來的傳教士,漸漸發(fā)現(xiàn)應(yīng)該首先將中國人從“這世界上痛苦的地獄”⑦〔英〕蘇惠廉著,關(guān)志遠等譯:《李提摩太在中國》,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140頁。中解救出來。
那么怎么解救呢?答案是教育。李提摩太說,“如果這個民族從無知和惡習(xí)的禁錮下獲得自由,并且沐浴到科學(xué)的、工業(yè)的、宗教的教育之光”,中國“可能成為這個地球上最強大的民族之一”。⑧〔英〕李提摩太著,李憲堂、侯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序言》,第1頁。所以李提摩太每每看到中國百姓的困苦,都會從教育上謀求解決之道。當(dāng)他看到遼寧百姓艱難困苦的生活時,他說若有一天“被妥當(dāng)?shù)丶右怨芾?,這里的人民會過上一種幸福昌盛的生活”⑨〔英〕李提摩太著,李憲堂、侯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第31~32頁。??吹缴綎|百姓沉溺于迷信時,他說“驅(qū)除他們的無知的辦法之一就是做一些講座,通過物理和化學(xué)實驗把關(guān)于自然規(guī)律的真實的概念灌輸給他們”,⑩〔英〕李提摩太著,李憲堂、侯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第38~39頁。他還為此“擬定了一個方案,準(zhǔn)備了一套針對中國人的教科書”?〔英〕李提摩太著,李憲堂、侯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第103~104頁。。在山東賑災(zāi)時,他進一步提出了創(chuàng)辦學(xué)校的具體設(shè)想:為災(zāi)區(qū)孤兒開辦學(xué)校,對孤兒“教以英語和各種西方的學(xué)問”,“其他智力稍差的孤兒則被教以各種新式的工業(yè)技術(shù)”,通過新式教育,讓這些孤兒不但能自食其力,還能服務(wù)于同胞。?〔英〕李提摩太著,李憲堂、侯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第100~102頁。同時,他又向本國差會建議:“在中國的十八個首府一步一步地建立起高水平的學(xué)院”?〔英〕蘇惠廉著,關(guān)志遠等譯:《李提摩太在中國》,第141頁,以推廣新學(xué)。山東山西賑災(zāi)之后,李提摩太更向清政府撰文呼吁:“西學(xué)書院宜亟設(shè)也”,“西國技藝宜兼習(xí)也”?〔英〕李提摩太:《因時制宜三則》,《萬國公報》第580卷,合訂本(十二),臺灣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版,第7097頁。,“廣設(shè)書院遍及通國,不可一日廢緩也”?〔英〕李提摩太:《近事要務(wù)·序》,第8541頁。,“中國要圖,第一莫先于教”?〔英〕李提摩太:《富晉新規(guī)》,第10795頁。,“如再遲十年不教,雖欲立教,恐百年亦有所不及,益知教之所系,大且急也”?〔英〕李提摩太:《富晉新規(guī)》,第10796頁。。當(dāng)時,他還曾大力游說曾國荃、李鴻章、左宗棠等清朝大員,極力勸說他們引進近代西方教育制度:“指出這是使中國免于戰(zhàn)爭和被勒索的途徑。”?〔英〕李提摩太著,李憲堂、侯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第168頁。
在中國,小規(guī)模地興辦新式教育已屬不易,而要廣設(shè)西學(xué)書院,講習(xí)西國技藝,大規(guī)模地引進,則更需要龐大的經(jīng)費。1887年,李提摩太曾撰寫《現(xiàn)代教育》(也叫《救世一要》,或《七國新學(xué)備用》)一書,在書中,他依據(jù)歐洲六國及日本教育狀況,再考慮當(dāng)時中國國困民窮的實際,提出最低教育投資每年一百萬兩白銀:“設(shè)立新學(xué),除現(xiàn)在各學(xué)費用之外,計每年至少必須先發(fā)銀一百萬,嗣后再隨時酌補”①〔英〕李提摩太,《七國新學(xué)備要》,上海廣學(xué)會1892年版,第11頁。。李提摩太將這部書分送給清朝各地的督撫大員,也贈送給了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并明確提出每年撥款一百萬兩銀子作為教育經(jīng)費的建議。對這件事,李提摩太后來在回憶錄中曾有所追憶:“我建議中國政府進行教育改革,并為此每年投入一百萬兩白銀。對這個建議,李鴻章的答復(fù)是,中國政府承擔(dān)不了這么大的一筆開銷。我說,那是種子錢,必將帶來百倍的收益。他問什么時候能見成效?‘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實施現(xiàn)代教育帶來的好處',我回答道?!?!'李鴻章回答說,‘我們等不了那么長的時間。'”②〔英〕李提摩太著,李憲堂、侯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第187~188頁?,F(xiàn)在看來,李提摩太的建議是相當(dāng)富有遠見的,可惜李鴻章追求立竿見影的速效,沒有接受,使中國失去了一個及早開啟民智,追上西方列強的機會。
李提摩太投資一百萬的建議雖然沒有被采納,但這卻成為李提摩太之后一直縈繞于懷的夢想,所以只要機會合適,他還會為了“為新學(xué)下種子”③〔英〕李提摩太:《仇耶穌教即仇中國論》,《萬國公報》第二百一十五冊,1906年12月,臺灣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版,第24949頁。而設(shè)法爭取。
二
1894年七月,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陷入空前的危機。面對這種情況,時任廣學(xué)會總干事的李提摩太一邊通過旗下的《萬國公報》及時報道前線戰(zhàn)事,一邊思考著中國結(jié)束戰(zhàn)事走出危機的方略,并慢慢形成了一些想法。九月七日,李提摩太以英文致信李鴻章、張之洞的幕僚,讓他們轉(zhuǎn)呈李鴻章、張之洞自己對戰(zhàn)局的看法。在這封信中,李提摩太認(rèn)為以中國當(dāng)時的實力,“似無可以倖勝之理”,“竊恐三戰(zhàn)三北,終致一敗涂地”,力主“速保和局”,改弦更張,可惜“翹跂久之,魚沉雁杳”④〔英〕李提摩太:《西鐸》卷一《致天津羅稷臣豐祿、武昌蔡毅若錫勇兩觀察書》,上海廣學(xué)會1895年版,第1~5頁。。然而,后來戰(zhàn)局的發(fā)展,不幸果然如李提摩太所料,對中國越來越不利,李提摩太的憂慮也隨之轉(zhuǎn)深。一八九五年二月一日,李提摩太再度致電總督張之洞:“華有新難,知者一二,獨公能救之。電復(fù)。面稟?!雹荨灿ⅰ忱钐崮μ骸段麒I》卷一《致天津羅稷臣豐祿、武昌蔡毅若錫勇兩觀察書》,第1~5頁。這一次,張之洞有了回應(yīng),“即傳電見召”⑥〔英〕李提摩太:《西鐸》卷二《與南洋大臣張香濤制府論中國新險》,第1頁。,邀他前往南京討論中日戰(zhàn)爭問題。
1895年2月5日,李提摩太與張之洞在后者的南京官邸舉行了會談。在會談中,李提摩太表達了以下看法:“除非立即達成和談,任何改革都無從談起;徹底的改革以教育為基礎(chǔ);對任何政府來說,它的功效之高低的最好證明,就是它使人民生存下去,并擺脫貧困和苦難的能力;上帝命令中國變法維新,倘若中國對此無所用心,上帝將讓其他民族改革中國,就像在印度、埃及等國所發(fā)生的那樣?!雹摺灿ⅰ忱钐崮μ?,李憲堂、侯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第215~217頁。這次會談雙方都很愉快,臨別時,張之洞還特意對對李提摩太說,“君能思救急之法以拒日本,冀即明以告我也”⑧〔英〕李提摩太:《西鐸》卷二《與南洋大臣張香濤制府論中國新險》,第10頁。。李提摩太“發(fā)現(xiàn)總督的頭腦已受到震動”,遂開始擬定“拯救可憐的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方案”⑨〔英〕李提摩太著,李憲堂、侯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第217頁。,并于稍后電告張之洞:“今日得妙法,救近救遠。法成,賞一百萬兩;不用,分文不費。可否奏上?!雹狻灿ⅰ忱钐崮μ珌黼?。光緒二十一年正月十三日酉刻發(fā),戌刻到,《張之洞存來往電稿原件》,第二十一函,所藏檔號:甲182-392;抄件見《張之洞存各處來電》,乙未第二冊,所藏檔號:甲182-130;又見抄本《張之洞電稿》,第九冊,“上海來電三”,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經(jīng)濟研究所圖書館藏。轉(zhuǎn)引自茅海建:《戊戌變法的另面──張之洞檔案閱讀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454頁。李提摩太也將此電稿發(fā)給李鴻章一份,并經(jīng)由李鴻章轉(zhuǎn)呈清朝最高統(tǒng)治者:“上海英國教士李提摩太,素識其人,忠于為華。來電有妙法,救目前亦救將來,請酬金銀百萬,但發(fā)一確電允給,即詳細告知,不成不取云。應(yīng)否姑允?所請不成不取,似無妨礙,候電示?!雹兕櫷?、戴逸等主編:《李鴻章全集》第二十六卷,電報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3頁。此時,光緒皇帝正為中日甲午戰(zhàn)爭而計無所出,焦頭爛額,遂同意了李提摩太的要求,稱“既云不成不取酬銀,不妨姑試”②王彥威纂,王亮編,王敬立校:《清季外交史料》第一百零五卷,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版,第1792頁。。這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丁則良、李時岳、顧長聲等借以指責(zé)李提摩太的那一百萬賞銀的由來。
李提摩太在電文中所說的救急“妙法”,主要包括四點:“一、訂立華英互助約章,英許護華不再失地,異日英萬一與他國失和,華亦允助英。二、中國整頓水師、陸軍、學(xué)校、賦稅,英許同心商改,務(wù)歸盡善。又許遴薦妥干人員,相助為理。倘華欲增延他國人員,以冀集思廣益,亦無不可。三、中國許英在各省筑鐵路,開五金礦、煤礦,立工作廠,俟二十年期滿后,準(zhǔn)由華按公平之價購取回自用。四、華許凡有益于通商者,如增開口岸,整頓稅厘之類,彼此從長計議,毫不固執(zhí),惟國帑歲入之款決不損及?!雹邸灿ⅰ忱钐崮μ骸段麒I》卷五《電擬訂立華英相助約》,第1頁。李提摩太的這個“妙法”,從長遠來看,雖然不像李提摩太所說的那樣“無一損而有百益”④〔英〕李提摩太:《西鐸》卷五《電擬訂立華英相助約》,第1頁。,但顯然比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對日投降割地賠款要好得多,可惜李鴻章收到這份電文時對日投降已成定局,且英國公使也并未就李提摩太的妙法向清政府做出任何表態(tài),這件事兒也就不了了之。我們現(xiàn)在關(guān)心的是,李提摩太為什么索要一百萬賞銀?李提摩太在華一生從事過大量活動,為中國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的無私、善良,在他身前身后都受到朝野各界的廣泛肯定,戊戌維新人士梁啟超稱其為“良導(dǎo)師”⑤〔英〕蘇特爾著,周云路譯:《李提摩太傳》,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1987年版,第76頁。,廣學(xué)會同仁稱之為“道德偉人,博愛君子,中華第一良友”⑥〔英〕蘇特爾著,周云路譯:《李提摩太傳》,第77頁。,在上舉電文中,李鴻章稱他為“忠于為華”⑦顧廷龍、戴逸等主編:《李鴻章全集》第二十六卷,電報六,第43頁。,清廷賜予他頭品頂戴、二等雙龍寶星和誥封三代的殊榮⑧〔英〕蘇惠廉著,關(guān)志遠等譯:《李提摩太在中國》,第306頁。。這樣一位備受各方肯定的人物,為什么偏偏在中國艱難困厄之際“獅子大開口”,向清政府索要一百萬賞銀?難道真是如丁則良所云,利欲熏心,要借機敲詐勒索,發(fā)一筆橫財,或如李時岳、顧長聲所云,搞政治投機或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狡猾狠毒、卑鄙無恥的目的?
從我們前面的敘述已經(jīng)看得很清楚,李提摩太之所以索要一百萬賞銀,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一百萬,正是李提摩太長期以來念茲在茲的興辦新學(xué)的啟動經(jīng)費。這次索要一百萬賞銀,則是李提摩太爭取資金,在中國普遍開展新式教育的又一次努力。這一點,李提摩太在與張之洞的往來電報中也說得很清楚:“電。水師、陸軍,安內(nèi)、防外,富國、裕民,罔不包,非空空講和救急可比。中國采用此法,立可試行。確據(jù),一辦立見??傊y仍為華而用,非入己也。太”⑨〔英〕李提摩太來電。光緒二十一年正月十五日戌刻發(fā),亥刻到,《張之洞存來往電稿原件》,第二十一函,所藏檔號:甲182-392;抄件見《張之洞存各處來電》,乙未第三冊,所藏檔號:甲182-130;又見抄本《張之洞電稿》,第九冊,“上海來電三”,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經(jīng)濟研究所圖書館藏。轉(zhuǎn)引自茅海建:《戊戌變法的另面──張之洞檔案閱讀筆記》,第456頁。。不是中飽私囊,不是發(fā)個人的橫財,而是“銀仍為華而用”,仍然要取之于中國,用之于中國。1895年4月、5月,也就是向李鴻章索要一百萬賞銀的兩個月之后,李提摩太曾以廣學(xué)會名義連續(xù)兩個月在《萬國公報》登載募捐啟事,其中五月的募捐啟事明確提出,“敝會得銀一百萬兩,華人男女四百兆,盡沾新學(xué)之化”⑩〔英〕李提摩太:《廣學(xué)會敬募金資以助華人啟》,《萬國公報》第七十六冊,1895年5月,臺灣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影印版,第15199頁。。1895年8月,李提摩太又在《西鐸》一書序言中說:“承平時籌新學(xué)之費而吝一百萬金者,庸詎知事急于燃眉,糜二萬萬金而更需割贈膏腴之地乎?”?〔英〕李提摩太:《西鐸·自敘》,第2頁。在這兩處記載中,都提到一百萬,且是用于為中國興辦新式教育的經(jīng)費,與向張之洞、李鴻章索要的一百萬正相符合,也再次證明李提摩太索要一百萬是要實現(xiàn)自己在中國興辦新學(xué)的夢想,而非圖利自己。至于李提摩太采取這種與清政府交易的方式,顯然是因為他認(rèn)為這也許是實現(xiàn)他在中國興辦新學(xué)夢想的一個難得的機會,因為如前所述,他迫切希望中國能夠興辦新學(xué),擺脫貧困,但清政府則追求眼前利益,拒絕投資,李提摩太采取這種交易的方式,如果能夠成交的話,則既可以幫助中國走出戰(zhàn)爭危局,也可以迫使清政府出資推動教育改革,一舉兩得。因此,李提摩太的這種交易方式,不但不應(yīng)該被視為敲詐勒索,搞政治投機,受到“狡猾狠毒”、“卑鄙無恥”等謾罵,反而應(yīng)該給予充分肯定和表彰。尤其李提摩太身為一個外國人,竟能如此為中國著想,更應(yīng)受到高度評價。
當(dāng)然,像第一次一樣,由于種種原因,李提摩太這一次也沒有得到一百萬賞銀。沒有得到這一百萬,對李提摩太來說,并無損失,他仍然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來鼓吹和推動中國的新學(xué)教育,事實上他也是這么做的,但對中國來說,則又失去了一次進行教育改革,興辦新學(xué),盡早擺脫屈辱困境的寶貴機會。1902年,李提摩太在處理山西教案賠償時,將所獲五十萬銀兩賠款全部用于創(chuàng)辦山西大學(xué)堂,李提摩太在中國興辦新式教育的希望逐漸露出實現(xiàn)的曙光,但這距李提摩太1887年第一次向李鴻章提出政府出資百萬興學(xué)已經(jīng)十五年,距一八九五年第二次提出一百萬銀兩的要求也已經(jīng)有七年之久,在此期間,中國除經(jīng)歷了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敗績外,又經(jīng)歷了庚子事變、辛丑賠款等苦難和屈辱,而我們的東鄰日本,則在明治維新的基礎(chǔ)上,大力學(xué)習(xí)西方,脫亞入歐,在國力上逐漸遠超中國,成為中國長期的威脅。
綜上所述,李提摩太認(rèn)為中國要富民強國、擺脫近代以來的屈辱境地的話,必須改革教育,興辦新學(xué),而根據(jù)他的籌算,這需要每年至少一百萬銀兩的經(jīng)費投入。正是因此,他先后于1887年和1895年兩次向清政府提出投入一百萬銀兩或給予一百萬賞銀的建議,盡管由于清朝官員的短視及其他某些原因,李提摩太兩次都未能如愿,但李提摩太的良苦用心和遠見卓識還是不能被抹殺的。在我國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①魯迅:《且介亭雜文》,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頁。,他們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受到后人長久的景仰和紀(jì)念。而自古以來,也有許多來華的外國人,他們?yōu)榱酥袊嗣竦母l?,殫精竭慮,無私付出,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們同樣應(yīng)該受到我們的尊重、景仰和紀(jì)念。李提摩太就是這樣一位外國人,他將其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中國,他一百萬銀兩的建議或要求也是為了中國。歷史將會記住這位杰出的外國友人,而加諸他身上的各種誤解、曲解和謾罵則終將會像烏云一樣隨風(fēng)飄散。
責(zé)任編輯:林建曾
Timothy Richard and A Million Taels
Tang Lan
(Business School of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Timothy Richard thought that China should reform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established a new educational system,so as to become rich and powerful and to get rid of the humiliating situations. According to his estimate, Timothy Richard thought that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needs at least a million taels every year. Therefore,he suggested the Qing government to set apart a million taels for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or rewarded a million taels to him twice in 1887 and 1895. Although due to the Qing Dynasty officials' nearsightedness and some other reasons,Timothy failed twice. But his good intention and wise vision cannot be obliterate . He would be remembered as a good friend of China forever and all sorts of misunderstanding and distortion about him would be gone.
Timothy Richard, A million taels, Modern education
K207
A
1000-8705(2016)02-60-64
唐瀾,南開大學(xué)商學(xué)院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