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初女性擊鼓現(xiàn)象探微

      2016-07-25 09:21:38
      珞珈史苑 2016年0期
      關鍵詞:上京

      陳 偉

      明初女性擊鼓現(xiàn)象探微

      陳 偉

      明朝時期,興起于宋代的新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依舊根深蒂固。由于受到傳統(tǒng)禮教觀念尤其是三綱五常思想的影響,明初大多數(shù)女性的家庭觀念仍很濃厚。這些女性為了替自己的家人申訴冤情,敢于越過地方一級司法機關而赴京師擊登聞鼓訴冤。在登聞鼓下,女性們不畏強權,能夠盡顯伸張正義之氣,體現(xiàn)了捍衛(wèi)家庭的傳統(tǒng)中國女性的形象。對于越級上訴的女性,明初的皇帝們對她們多持寬恕態(tài)度,鼓勵她們上京擊鼓,較好地達到了恤民的意圖及效果。女性上京擊鼓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不僅反映了宋明理學對明代女性家庭觀念的影響,同時也反映出明初皇帝對這種現(xiàn)象的默許。

      女性;登聞鼓;明初;家庭;理學

      明初,宋代理學的思想體系仍然被官方奉為圭臬,“三綱五?!北灰暈橹袊鴤鹘y(tǒng)社會的金科玉律。據(jù)董家遵先生統(tǒng)計《古今圖書集成·閨媛集》“閨節(jié)”和“閨烈”二部記載的“節(jié)婦”“烈女”人數(shù),先秦13人,漢代24人,唐代53人,宋代282人,元代700人,明代36000人,清初12000人。①董家遵:《歷代節(jié)烈婦女的統(tǒng)計》,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牧童出版社1999年版,轉(zhuǎn)引自趙秀麗:《略論明代中后期女性新特征及其意義》,《揚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第79頁。明清的此類節(jié)婦、烈女數(shù)量遠多于前代,略可想見明清兩代的女性對其自身價值觀念的認同以及對傳統(tǒng)儒家禮教觀念的認識已趨于固定化。在理學觀念的影響下,當女性們的家人蒙冤下獄時,她們往往挺身而出,赴京訟冤。筆者發(fā)現(xiàn),在赴京訟冤的女性中,大部分是通過擊登聞鼓的方式。在古代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類似這種上京向皇帝直訴冤屈的方式被認為是申雪冤獄的最終手段,也即“告御狀”。古代告御狀,主要有立于肺石之旁(或投書肺石函匣)、擊登聞鼓、投匭和叩閽(“叩闕”)等。①馬俊亞:《盛世叩閽:清前期的皇權政治與訴訟實踐》,《歷史研究》2012年第4期,第86頁。其中,登聞鼓是中國古代王朝專門設立的叩閽設施。明代出現(xiàn)的許多百姓詣闕、叩閽事件,絕大多數(shù)是通過敲擊登聞鼓的方式來引起皇帝關注的。

      明初,擊登聞鼓訴冤的女性并不少見。但由于明代檔案資料數(shù)量有限,目前學界關于登聞鼓制度的研究成果并不深入。論文方面,成果較為突出的有展龍的《明代詣闕上訴與國家政治研究》(《求是學刊》2005年第3期),深入地考察了明代的詣闕制度;于毅的《洪武時期直訴制度研究》(西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所考察的主要是洪武朝的幾項直訴制度,其中關于登聞鼓制度,所敘述的是擊鼓及掌管登聞鼓的具體規(guī)定;杜婉言的《明代訴訟制度》(《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2期),其中關于明代登聞鼓制度所論及的主要是擊鼓規(guī)定及擊鼓的具體程序;陳麗紅的《中國古代直訴制度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所寫關于明代登聞鼓制度的主要是明代幾位君主對登聞鼓制度的規(guī)定。與此相關的論文還有一些,茲不再舉。但專門以擊鼓女性為研究對象的成果卻幾乎沒有。因此,本文主要以明代初期的女性擊鼓案例為分析對象,并分析其地域分布特點及其擊鼓的原因,以就正于方家。

      一、明初的擊鼓女性及其地域分布特點

      明代建國之始,在法制方面,明太祖朱元璋延續(xù)前代,實行了登聞鼓制度。洪武元年八月,朱元璋對丞相李善長說:“治天下雖用匠手,有規(guī)矩繩墨,然后百度可貞也?!雹诔堂粽骸睹魑暮狻肪?1,《文津閣四庫全書》(第459冊),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392頁。議建三省,立六部,拜諫議大夫,設登聞鼓院。洪武年間,擊登聞鼓訴冤者不勝枚舉,而其中女性也不少。今將相關史料整理如下:

      夏氏,名信。父歿,弟觀明甫四歲,氏憐弟孤幼,誓志不嫁。后觀明為糧長,緣鈔累民,乃赴闕奏鈔不便。洪武初,詔逮系獄。信上封事,擊登聞鼓伸冤,得允所奏,觀明遂釋。①徐景熹:《(乾隆)福州府志》卷70,《中國地方志集成》,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62頁。

      李紳妻戴氏,南豐人。洪武初收散卒,其兄李惇已死,部上其籍。罹于伍者,憾無所泄,而貽禍于紳,系京獄。戴憤激赴京擊登聞鼔訴冤,得釋。紳道死,戴扶櫬歸葬,保孤勵節(jié),壽六十有九,有司為建貞節(jié)堂。②謝旻:《(雍正)江西通志》卷100,《中國方志叢書》,成文出版社1989版,第1873頁。

      以上均為遠赴京師訴冤案。第一個擊鼓人是夏信,其弟觀明為糧長時曾因為民請命而赴闕,③關于“赴闕”,參見展龍:《明代詣闕上訴與國家政治研究》,《求是學刊》2015年第3期,第164頁。為朝廷所逮捕。夏信時年三四十歲,她從福建福州府福清縣赴京師擊鼓訴冤,得到了朱元璋的同情,姐弟雙雙獲釋。第二個擊鼓人戴氏,跟夏信的年紀差不多,從江西建昌府南豐縣赴京師擊登聞鼓訴夫冤,其夫之冤得以洗刷,并得釋放??梢钥闯?,明初女性們?yōu)榱司仍约旱募胰耍瑢幵阜畔录抑械墓ぷ鞫x擇遠赴南京擊鼓訴冤。又如:

      王氏,福清人,前監(jiān)察御史鄔孟妻也。孟居官在洪武間,廉介忠讜,有聞于時,嘗以詿誤,將置重辟。王氏擊登聞鼓,乞入官為奴,以贖夫罪,詔赦之。④黃昭信:《(弘治)八閩通志》卷63,《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33冊,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第893頁。

      丁卯,山東青州衛(wèi)卒有罪當死,其妻擊登聞鼓愿代夫受刑,釋之。①《明太祖實錄》卷196,洪武二十二年四月丁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2944頁。

      以上均為“代夫受罰”案。②關于“代親受罰”,參見方瀟:《中國古代的代親受罰現(xiàn)象探析》,《法學研究》2012年第1期,第179頁。同夏信一樣,王氏也是福清縣人。當丈夫受他事連累而被判極刑時,王氏遠赴京城擊鼓,甘愿代夫受罰,得到明太祖的寬宥。同樣,一山東青州衛(wèi)卒的妻子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四月?lián)艄钠虼浞蚴芰P,亦獲寬宥。再如:

      兵馬指揮趙興勝,系是國初舊根刻期人,數(shù)年深命為瓜州巡檢,制胡惟庸心腹人。同僚兩員皆被胡惟庸朦朧收下,一名月魯帖木兒已死,獨興勝獄存。垂亡之際,妻擊登聞鼓,取至京師,后升為南城兵馬指揮,警巡坊廂一切非為之人。③朱元璋:《御制大誥續(xù)編·匿奸賣引第三十八》,《續(xù)修四庫全書》第86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283頁。

      趙興勝受命制約當時的丞相胡惟庸的心腹,卻因同僚出賣而下獄。其妻赴京師擊鼓訴冤,使趙興勝不僅得以獲釋,之后還獲得官位晉升。洪武末,還出現(xiàn)母親為兒子上京擊鼓的情況:

      袁州衛(wèi)指揮使石玉卒,其母張氏詣闕言:“玉男偉例應襲父職,但偉尚幼,未能任事。玉弟斌年已二十余,乞以斌暫襲玉職,俟偉長成,還其職。”上許之。④《明太祖實錄》卷256,洪武三十一年二月戊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3700頁。

      洪武年間,雖然擊鼓女性大多能成功為家人申冤,但也有失敗的情況。如:

      洪武中,京師有劉指揮者,以疾卒。妻擊鼓自陳無子,欲朝廷給養(yǎng)。太祖問之曰:“汝夫死,年若若干?”對曰:“年五十?!庇謫栐唬骸叭攴蛞园賾?zhàn)得一官將,以富貴遺后嗣耳,而不畜妾,豈非汝之悍耶?本欲斬汝,第念汝夫之勞,著光祿司給與漆碗木杖。”日令乞丐功臣之家,以為妒女婦者戒。①都穆:《都公談纂》卷上,《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2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50頁。

      孝女諸娥,山陰人。父士吉為糧長,有黠而逋賦者誣士吉,于官論死,二子炳、煥亦罹罪。娥方八歲,晝夜號哭,與舅陶山走京師訴冤。時有令:冤者非臥釘板,勿與勘問。娥輾轉(zhuǎn)其上,幾死,事乃聞??敝瑑H戍一兄,而娥傷重卒。②胡文炳:《折獄龜鑒補》卷1,楊一凡編:《古代判牘案例新編》第3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88頁。

      至永樂時期,朱棣延續(xù)了明太祖的部分統(tǒng)治政策。為了維護非法奪來的帝位,他對于審理囚犯和理冤制度較為重視,在處理女性擊鼓案時也注意采用較為寬容的手段。茲將永樂朝的女性擊鼓案整理如下:

      永樂時,莆田人林淑圓,父時,永樂中進士,坐事發(fā)營建北京。淑圓方七歲,擊登聞訴冤,仁廟監(jiān)國矜其幼,宥時。③査繼佐:《罪惟錄》,《閨懿列傳》卷28,《續(xù)修四庫全書》第32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8頁。

      江浦縣知縣周益以罪當刑,其妻梅氏訴益母老,無共養(yǎng)者,愿代益死。上憫其情,特宥益。④《明太宗實錄》卷36,永樂二年十一月甲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624頁。

      燕人南征,真定知府全椒徐文晟貢士閉城不應。后登極,查理不孝官,戍興州中屯衛(wèi)。妻王氏擊登聞鼓訴冤,得末減。①談遷:《棗林雜俎·智集·建文遺臣》,《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13冊,齊魯書社1996年版,第246頁。

      福建的林淑圓年僅七歲,敢于上京為父申冤,其父終得釋放。梅氏是南京江浦人,為救其夫周益,請求代其受死,屬于“妻救夫刑”案例。而徐文晟因曾在“靖難之役”中不配合朱棣的行動,而被以“不孝”之名下獄。其妻王氏擊鼓訴夫冤后,文晟終得末減。又如:

      汪吉安妻湯氏,貴溪人。明初以口報占軍籍,吉安因戍寬河衛(wèi)。未幾,又報其長子,湯謂其子曰:“勉旃!我必復子。”乃削發(fā)如京師,遂撾登聞鼓以訴。蒙成祖親鞫而憫之,詔免其一,復詣衛(wèi)。②謝旻:《(雍正)江西通志》卷101,《中國方志叢書》,成文出版社1989版,第1883頁。

      當丈夫和長子都被政府征調(diào)往衛(wèi)所服役時,湯氏從江西貴溪奔赴京師擊鼓請求開恩,足見其捍衛(wèi)家庭的決心。再如:

      上為皇太子監(jiān)國……初,瑛言兵部武庫主事李貞受皂隸葉轉(zhuǎn)等四人銀各四兩,請下貞獄。上曰:“貧賤乃為皂隸,亦有銀致賂耶?無罪者勿枉。”其審實行之數(shù)日,貞妻擊登聞鼓陳訴,御史遣獄吏至,蒙傳夫之言索首飾銀納贓,而索甚急。自念夫志守廉潔,且家陜西素貧,而今始仕,未嘗有余資制銀首飾也,乞為辨理。上曰:“此冤獄也。吾初固已不信,必出法司鍛煉?!泵舨可袝嬲彩赂彩洛苛x會六部大臣于詹事府審之。義等坐府中,自辰至午,追貞等不至,至者惟皂隸葉轉(zhuǎn),已榜掠不勝,詢貞等不至之故,轉(zhuǎn)曰:“貞及皂隸三人,皆笞死三日矣。”問貞未死時,承伏受銀否,曰:“惟不承伏,故備極楚毒以死?!痹唬骸盃栆院巫?”曰:“御史誣轉(zhuǎn)等以銀賂貞,得早遣就役,轉(zhuǎn)四人皆貧民,何自有銀賂?貞如有銀,當賂縣吏,不遣為隸京師矣?!眴柺轮穑D(zhuǎn)言在獄時,聞貞云“袁、覃兩御史嘗俱至兵部索皂隸,貞猝未有應之,御史適見遣轉(zhuǎn)等四人就役,遂詐為風聞,以興此獄”。彼三人者,已銜冤,同貞死,轉(zhuǎn)雖不死,去死一間耳。言已悲慟號冤,義等以聞。上召綱、珩面詰之,皆承伏,于是通等拜劾瑛罪。上曰:“瑛,大臣,蓋為下所欺,不能覺察耳,姑置之。綱、珩敢縱私殺人,其械系之,并具其罪狀,詣行在,奏請誅之。”①《明仁宗寶訓》,永樂七年六月甲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134~135頁。

      作為御史,本應以平反冤錯案件為職責,但袁綱、覃珩卻利用權力為自己牟私利,甚至不惜陷害小吏。李貞妻子家在陜西,卻遠赴北京城擊登聞鼓,敢于與這些知法犯法的官員作斗爭,最終蒙太子親自審理案件,其夫冤屈得以洗刷,犯法官員也被繩之以法。

      本文所收集的少數(shù)史料可能難以概括永樂一朝擊鼓女性的全貌,但就上述女性擊鼓案的處理結果看,基本上都差強人意。相比于朱棣采取過“瓜蔓抄”“誅十族”的鎮(zhèn)壓措施,可知他已不單單一味地采取殘酷鎮(zhèn)壓手段,而是采取了較溫和的處理方式,不失為拉攏民心之舉。雖然受到朱棣實施的殘酷手段的震懾,永樂時期的擊鼓女性相對較少,但還是存在女性上京擊鼓的情況。

      宣德時期,登聞鼓制度趨于成熟化,赴京擊鼓的女性越來越多。明宣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對有冤屈的女性多施以恩恤,終不負“仁宣之治”的美名。此時期的女性為了維護家庭,大多數(shù)人都敢于上京擊鼓。茲將宣德朝的女性擊鼓案列舉如下:

      宣德元年,行在都察院左都御史劉觀奏:“北府軍衛(wèi)卒李興強劫事覺,詞連衛(wèi)卒陳一。一妻擊登聞鼓訴冤,云‘興行劫之日,一值承天門,實不同行’?!绷钚锌保侨找粚嵵党刑扉T,同伍之人證驗明白。又審問興,與一初實有怨,一果非強盜。上曰:“強盜罪當斬,豈可假公法報私怨?”命釋一。①《明宣宗實錄》卷17,宣德元年五月丁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461~462頁。

      宣宗繼位即嚴旨申明法令,而并不采取嚴鼓禁的措施。衛(wèi)卒陳一妻擊鼓訴夫冤,蒙宣宗親自鞫問,其夫獲釋。又如:

      行在兵部奏:“富峪衛(wèi)指揮使張晦死,嫡子璇幼,庶子瓊長。瓊母妄稱嫡,請優(yōu)給,璇勿能爭。及長,乃與母王訴之官,事下行在刑部,晦妹夫高玘右瓊,強辯飾詐,刑部官信之,反坐王罪。王擊登聞鼓訴之,下行在都察院,遂明其誣。瓊各抵罪,當以璇繼?!鄙显唬骸按诵滩恐幻饕?,使其不擊鼓再訴,則庶襲而嫡廢,如公義何?”遂諭三法司官曰:“凡聽兩造之辭,必明,必審不明。而枉直倒置,人將謂朝廷用爾等不當而怨誹興矣,其可不慎?!雹凇睹餍趯嶄洝肪?8,宣德二年六月戊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751~752頁。

      監(jiān)丞君嚴厲或發(fā)之過,恒和色以匡之。有怨家竊毀學卷牘嫁禍監(jiān)丞君,久不得白。太安人擊登聞鼓訴,卒白之。監(jiān)丞進國子丞,又進光祿丞,賓客日益盛。③楊士奇:《東里續(xù)集》卷40,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78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198頁。

      王氏擊鼓訴夫冤,宣宗詔令責怪刑部審查之不明,并白王氏夫冤。監(jiān)丞君的母親為子訴冤,其冤亦得白,監(jiān)丞君還獲得官位晉升。再如:

      濟陽衛(wèi)卒李玖嘗與草場吏相毆,后草場火,時玖已先差運糧赴開平,吏告玖放火陷己。玖還行在,刑部急追之,其女擊登聞鼓訴冤。又武清縣民劉全守磚廠,民張記赴廠運磚。適磚傾壓,死,記弟告全謀害。刑部拷訊,全不服,全妻亦擊鼓伸訴給事中以聞。上曰:“二獄皆可疑,理獄者當詳核,庶無冤抑。若但淹禁加鞭棰,不勝苦楚者必誣服而枉死矣。朕恒以此戒法司,其能體朕意者幾人。此二獄令都察院、刑部堂上官同與之辯。”①《明宣宗實錄》卷60,宣德四年十二月辛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1428~1429頁。

      濟陽衛(wèi)卒李玖和武清縣百姓劉全遭遇相似,都受到了他人的陷害,多虧妻女上京擊鼓鳴冤,終得到皇帝的重視。

      綜上,本文發(fā)現(xiàn),永樂遷都以前,擊鼓女性多來自福建、江西等東南一帶。永樂十八年九月下詔,“自明年改京師為南京,北京為京師”②《明史》卷7,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99頁。。遷都北京以后,擊鼓女性多為北方人士。由于考慮到所耗時間及錢財、路途長短,南方地區(qū)尤其是閩、贛一帶上京擊鼓的女性少之又少,幾乎不見于史書,可見地域遠近對于女性擊鼓現(xiàn)象的影響十分重大。明初擊鼓女性地域分布可列一簡表如下(見表1),以供參考:

      表1 明初擊鼓女性地域分布簡表

      續(xù)表

      二、明初女性上京擊鼓原因分析

      明代初年,女性們出于不同的目的而越級上訴,赴京擊鼓。正如上文所說,有的女性是為兄弟申冤,有的是為父申冤,有的是“乞代夫刑”,而更多的是為夫申冤。除了為家人申冤,有的女性上京是為了請求皇帝答應讓其長子暫時替代年幼的嫡子承襲其亡夫的職位,如洪武朝的張氏;有的女性擊鼓是為了請求得到朝廷的供養(yǎng),如洪武朝一劉姓指揮的妻子;有的女性擊鼓是為了請求朝廷減免兒子的兵役,如永樂朝的湯氏;有的女性擊鼓則是替嫡子奪回優(yōu)給權,如宣德朝的王氏。以上均為明初女性上京擊鼓的具體原因,至于這一時期緣何有不少女性上京擊鼓,從當時的大背景來看,離不開綱常倫理教化及明初政府的推動,茲試析如下。

      (一)綱常倫理的推動

      “三綱”之說始于西漢。西漢大儒董仲舒言:“循三綱五紀,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愛,敦厚而好禮,乃可謂善,此圣人之善也?!雹俣偈妫骸洞呵锓甭丁肪?0,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137頁?!叭V五紀”之說為漢武帝所推崇。直至東漢,這種思想更演化為官方正統(tǒng)思想,由東漢章帝親自奏議、班固寫成的《白虎通德論》載:

      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六紀者,謂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也。故君為臣綱,夫為妻綱,又曰敬諸父兄,六紀道行,諸舅有義,族人有序,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有舊。何謂綱紀?綱者,張也;紀者,理也。大者為綱,小者為紀,所以強理上下,整齊人道也。人皆懷五常之性,有親愛之心,是以紀綱為化。若羅網(wǎng)之有紀綱,而萬目張也。①班固:《白虎通德論》卷7,《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526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版,第841頁。

      南宋朱熹則更明確提出了“三綱五常”之說,“蓋三綱五常,天理、民彝之大節(jié),而治道之本根也”②朱熹:《晦庵集》卷1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43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227頁。。此后,“三綱五常”成為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標準。

      可以說,從漢至明清,每個朝代都會極力推廣綱常之道,可以說,綱常倫理思想已經(jīng)成了深深扎根于中國百姓心中的理念。《明史·列女傳》開篇稱:“大者賜祠祀,次亦樹坊表,烏頭綽楔,照耀井閭,乃至僻壤下戶之女,亦能以貞白自砥。其著于實錄及郡邑志者,不下萬余人,雖間有以文藝顯,要之節(jié)烈為多。嗚呼!何其盛也?!雹邸睹魇贰肪?01,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7689~7690頁。明太祖曾旌表為夫而死的婦女,并說:“夫婦,人之大倫,三綱五常,風化所系,有能志不二天?與夫同死,可謂難矣。”④《明太祖實錄》卷118,洪武十一年四月丁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1925頁。明太祖的舉動,明顯是在宣揚三綱五常思想,鼓勵女性上京擊鼓的行為。父母、兄弟、子女有難,女性挺身而出,上京擊鼓,正是她們踐行三綱五常理念的行為表現(xiàn)。明初女性為了家人,遠赴京師擊鼓,有的甚至“妻救夫刑”,愿意以生命換取丈夫性命。這種行為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已經(jīng)延續(xù)一千多年之久的綱常倫理的影響。

      (二)明初政府的鼓勵

      在明代,除特殊情況外,百姓越級上訴是要受到嚴厲懲處的。洪武元年,明太祖就已經(jīng)在登聞鼓制度方面作出了相關規(guī)定:

      己巳,置登聞鼓于午門外,日令監(jiān)察御史一人監(jiān)之。凡民間詞訟皆自下而上,或府州縣省官及按察司不為伸理及有冤抑重事不能自達者,許擊登聞鼓,監(jiān)察御史隨即引奏,敢沮告者死。其戶婚田土諸細事皆歸有司,不許擊鼓。①《明太祖實錄》卷37,洪武元年十二月乙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708~709頁。

      他還下令編定了《大明律》,其中規(guī)定:

      凡軍民詞訟皆須自下而上陳告,若越本管官司輒赴上司稱訴者笞五十。若迎車駕及擊登聞鼓申訴而不實者,杖一百,事重者從重論,得實者免罪。②劉惟謙:《大明律》卷22,《續(xù)修四庫全書》第86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73頁。

      盡管如此,明初還是有許多女性敢于越級上訴,上京擊鼓,除了她們本身受到三綱五常倫理思想的影響,還歸因于明初政府采取的政策性鼓勵。建國伊始,明太祖便專門設立登聞鼓樓,“日一人與錦衣衛(wèi)官輪值,監(jiān)涖受牒,則具題本封上”③嵇璜:《續(xù)文獻通考》卷52,《文津閣四庫全書》(第208冊),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388頁。。此外,明太祖還規(guī)定了一些有利于越訴者的條例,如:

      冬十月,更制都察院,設監(jiān)察御史八人,以秀才李原明、林駟、詹徽等為之,申明越訴之禁,子訴父枉者弗論。①《明太祖實錄》卷149,洪武十五年十月丙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2347頁。

      對于“子訴父枉”的情況,他認為,“子知父冤,其忍無詞,聽父誣伏,豈得為孝?子訴父枉,出其至情,不可加罪”②何棟如:《皇祖四大法》卷6,《明雜史十六種(二)》,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55頁。。

      永樂時期,由于朱棣重點實行的是鞏固邊界的政策,因此在內(nèi)政方面,他基本上沿襲了太祖朝的登聞鼓制度。為解決京師以外的擊鼓者訴冤所面臨的困難,朱棣曾下批示:

      雖云審覆明白,然能保其中悉無冤乎?京獄有冤者得擊登聞鼓自陳,彼在數(shù)千里外或有冤,欲自陳難矣。人命既絕,不可續(xù),寧緩無急。果若有失,緩可以改急,則欲改無及矣。其再遣人審覆來聞,而后遣官決之。③《明太宗實錄》卷115,永樂九年四月癸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第1463~1464頁。

      宣德時期,宣宗亦積極鼓勵百姓上京擊鼓,他曾告諭值登聞鼓的給事中要認真執(zhí)行登聞鼓制度的有關規(guī)定,并強調(diào)了維持這一制度的重要性:

      值登聞鼓給事中以所受詞上聞,上因諭之曰:“朝廷慮刑獄有冤,下情不能達,故設登聞鼓。然前代置院設官,托耳目于一人,非兼聽廣覽之道。我國家命六科給事中輪值,最得其當。爾等無畏權勢,無易孤煢,惟其所言,即時為達,庶幾事無壅蔽幽隱畢聞。況給事中為朝廷近侍,誠能效職,當顯用。爾無或阿比,以忝所任。④《明宣宗實錄》卷28,宣德二年六月丙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748~749頁。

      宣德五年十二月,天突降大雪,地上積雪厚達一尺,宣宗一時高興,又下令“囚臨刑擊登聞鼓訴冤,命書其情詞,進著為令”①何喬遠:《名山藏》卷10,《續(xù)修四庫全書》第42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87頁。。給事中年富認為這種做法將煩瀆朝廷,遭到宣宗的反對。宣宗告諭年富:

      登聞鼓之設,正以達下情,何謂煩瀆?自今凡死囚擊鼓訴冤者,必如例錄情詞以進,令法司與辯。若蒙蔽及阻遏,罪值鼓者。②《明宣宗實錄》卷73,宣德五年十二月丁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1710頁。

      可見,宣宗在位時十分鼓勵有冤屈者越級上京擊鼓。宣宗后期,又敕布政、按察使言:

      朕荷天命,嗣洪業(yè),孜孜夙夜,惟保民之為務。比者田里小民為官吏及勢豪侵損凌虐,不能自存,訴于郡縣,又不能直。淹禁歲月,冤抑駢死,以致赴闕徑訴,殞身不恤,詞訟之繁,故由于此。夫理訟之道,必得其情,枉者直之,犯者罪之,所以戢橫暴而安良善也。今無理者肆虐,被害者歸怨,即設方岳風憲,焉攸用乎?今已命都察院榜諭越訴者,爾等宜去惡衛(wèi)善,鋤強扶弱,毋忽毋怠。③孫承澤:《春明夢余錄》卷44,《文津閣四庫全書》(第287冊),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767頁。

      由于明初政府實施對擊鼓人的鼓勵性政策,因此這一時期上京擊鼓的女性并不少見。明初皇帝們不僅實施對擊鼓人有利的政策,而且都能不辭辛苦、積極受理上京擊鼓的女性案件。就本文前面所列舉的明初擊鼓女性,多數(shù)是為自己的家人訴冤,而就處理結果來看,這些女性多數(shù)得到了皇帝的寬宥。對于為弟訴冤的夏信和為夫訴冤的戴氏,明太祖為她們的家人洗刷了冤屈;而擊鼓乞入宮為奴代夫受罰的王氏和乞代夫受刑的民婦,也得到了明太祖的寬恕,破例釋放這對夫婦。永樂時期,少女林淑圓上京為父鳴冤,王氏擊鼓訴曾為建文帝大臣的丈夫的冤屈,湯氏削發(fā)上京擊鼓,小吏李貞妻遠赴京師擊鼓鳴冤,都得到了皇帝的格外開恩。宣宗時期,更是將前代皇帝的恩恤政策一以貫之,多次下令相關部門必須辯明冤枉,為擊鼓人申冤。由于上京擊鼓訴冤很有可能獲得皇帝的寬恕,明初的女性也因此而敢于上京擊鼓。但是,洪武朝也出現(xiàn)過如上所說的劉指揮妻和孝女曹娥上京詣闕后卻遭到嚴懲的情況,可見越級申冤的女性并非都能達到自己的擊鼓目的。

      而到了明中后期,上京擊鼓的女性比明初少了很多,有時她們甚至無法為自己和家人洗刷冤屈。其中,朝廷大興偵伺之風并“嚴越訴之禁”,皇帝怠政導致值鼓官經(jīng)常缺員是明中后期擊鼓女性數(shù)量減少的重要原因。憲宗時期,值鼓官員的職位經(jīng)??杖保敝痢坝袐D人為夫訴冤,自刎鼓下”①何喬遠:《名山藏》卷17,《續(xù)修四庫全書》第42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90頁。,憲宗這才任命錦衣衛(wèi)官一員值守登聞鼓。值鼓官員人數(shù)不足,女性上京擊鼓自然也無法訴冤。

      三、結 語

      上述的女性擊鼓案反映了明初社會上仍沿襲著前代那種傳統(tǒng)的儒家禮教觀念。陳寶良先生說:“自漢代確立獨尊儒術之后,中國儒家傳統(tǒng)道德下所養(yǎng)成的女性觀念,其中的潛在勢力相當大……宋元以后理學的出現(xiàn)而更加重了婦女的束縛。”②陳寶良:《明代傳統(tǒng)的女性觀念及其歷史轉(zhuǎn)向》,《社會科學輯刊》2007年第6期,第178頁。但從以上案例所見,當自己的家人深陷囹圄時,女性們往往跨越地方一級司法審判機關,不遠萬里上京擊鼓,而且多數(shù)能得到皇帝的寬宥。女性們上京訴冤的行為,更多的是出于維護家庭完整性的考慮,同時也反映了她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禮教觀念的深刻認同,是孝與義精神的體現(xiàn)。這種做法,有利于保持家族延續(xù)的完整性。中國古代傳統(tǒng)社會一向標榜“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可見家庭的延續(xù)是十分重要的。而明代女性上京擊鼓鳴冤的現(xiàn)象,顯然有利于家庭的延續(xù)。

      從地域分布特點來看,永樂遷都以前,明都仍在南京,明初擊鼓女性多來自閩、贛等地。永樂十九年遷都以后,擊鼓女性以北方人居多,史書中幾乎未見來自閩、贛一帶的擊鼓女性,擊鼓的女性絕大多數(shù)來自于北方。

      從上述女性擊鼓案的處理結果來看,明初皇帝基本上都能解決擊鼓人的問題。盡管存在書史者為維護朝廷統(tǒng)治而有意挑選史實來寫史的可能,但這種做法實際上并非能完全達到預想。皇帝在建國之初,采取的手段既有其打壓的一面,但也兼采取溫和的方式。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這便需要對民眾施以恩恤。明初政府所采取的此類手段,是有利于皇權鞏固和社會穩(wěn)定的。

      (作者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上京
      遼上京遺址
      2020年度遼上京皇城西山坡寺院遺址考古啟動
      金上京的興與衰
      奮斗(2019年5期)2019-06-11 06:46:50
      金初上京新城瑣議
      遼代上京的治安防范
      理論觀察(2017年12期)2018-01-30 19:28:27
      今天就吃你
      故事林(2017年21期)2017-11-14 18:45:32
      遼上京博物館藏花押印選介
      從一方印佛陶??催|上京與西域的聯(lián)系
      考古新發(fā)現(xiàn):契丹古國首都以東向為尊
      百科知識(2016年22期)2016-12-24 21:17:25
      遼上京宮城遺址
      大眾考古(2015年3期)2015-06-26 08:20:22
      通山县| 疏附县| 鄂托克旗| 西乌珠穆沁旗| 常德市| 富川| 德安县| 青海省| 福建省| 三门峡市| 麦盖提县| 太和县| 高密市| 南京市| 泸西县| 湾仔区| 右玉县| 凌海市| 长春市| 宁德市| 聊城市| 恩平市| 德保县| 鄂州市| 林州市| 泰宁县| 长海县| 台湾省| 留坝县| 尼木县| 肇庆市| 英德市| 加查县| 湖南省| 阿拉善左旗| 肃南| 安陆市| 扎赉特旗| 白水县| 云和县|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