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豆、玉米、小麥質(zhì)量術(shù)語及等級標(biāo)準(zhǔn)

      2016-07-25 11:26:41中國大豆網(wǎng)
      大豆科技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種皮子葉病斑

      大豆、玉米、小麥質(zhì)量術(shù)語及等級標(biāo)準(zhǔn)

      1 大豆-GB 1352-2009

      1.1完整粒(Perfect kernel)

      籽粒完好正常的顆粒。

      1.2未熟粒(Immature kernel)

      籽粒不飽滿,癟縮達(dá)粒面1/2及以上或子葉青色部分達(dá)1/2及以上(青仁大豆除外),與正常粒顯著不同的顆粒。

      1.3損傷粒(Damaged kernel)

      受到嚴(yán)重摩擦損傷、凍傷、細(xì)菌損傷、霉菌損傷、生芽、熱損傷或其他原因損傷的大豆顆粒。包括:蟲蝕粒、病斑粒、生芽粒、漲大粒、生霉粒、凍傷粒、熱損傷粒。

      1.3.1 蟲蝕粒(Insect-bored ker?nel)

      被蟲蛀蝕,傷及子葉的顆粒。

      1.3.2 病斑粒(Spotted kernel)

      粒面帶有病斑,傷及子葉的顆粒。

      1.3.3 生芽、漲大粒(Sprouted kernel)

      芽或幼根突破種皮或吸濕漲大未復(fù)原的顆粒。

      1.3.4 生霉粒(Moulded kernel)粒面生霉的顆粒。

      1.3.5 凍 傷 粒(Frost-damaged kernel)

      因受冰凍傷害籽粒透明或子葉僵硬呈暗綠色的顆粒。

      1.3.6 熱損傷粒(Heat-damaged kernel)

      因受熱而引起子葉變色和損傷的顆粒。

      1.4破碎粒(Broken kernel)

      子葉破碎達(dá)本顆粒體積1/4及以上的顆粒。

      1.5雜質(zhì)(Impurities)

      通過規(guī)定篩層和經(jīng)篩理后仍留在樣品中的非大豆類物質(zhì),包括:篩下物、無機(jī)雜質(zhì)、有機(jī)雜質(zhì)。

      1.5.1 篩下物(Passed sieve mate?rial)

      通過直徑3.0毫米圓孔篩的物質(zhì)。

      1.5.2 無機(jī)雜質(zhì)(Inorganic impu?rity)

      泥土、砂石、磚瓦塊及其他無機(jī)雜質(zhì)。

      1.5.3 有機(jī)雜質(zhì)(Organic impurity)

      無使用價值的大豆粒、異種類糧粒及其他有機(jī)物質(zhì)。

      1.6色澤、氣味(Color,odor)

      一批大豆固有的綜合色澤和氣味。

      1.7高油大豆(High-oil soybean)

      粗脂肪含量不低于20%的大豆。

      1.8高蛋白質(zhì)大豆(High-pro?tein soybean)

      粗蛋白質(zhì)含量≥40%的大豆。

      1.9完整粒率(Percent of per?fect kernels)

      完整粒占試樣的質(zhì)量分?jǐn)?shù)。

      損傷粒率(Percent of dam?aged kernel):損傷粒占試樣的質(zhì)量分?jǐn)?shù)。

      熱損傷粒率(Percent of heatdamaged kernel):熱損傷粒占試樣的質(zhì)量分?jǐn)?shù)。

      1.10分類

      根據(jù)大豆的皮色分為:

      1.10.1 黃大豆種皮為黃色,淡黃色,臍為黃褐、淡褐或深褐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大豆。

      1.10.2 青大豆種皮為綠色不低于95%的大豆。按其子葉的顏色分為青皮青仁大豆和青皮黃仁大豆。

      1.10.3 黑大豆

      種皮為黑色不低于95%的大豆,按其子葉的顏色分為黑皮青仁大豆和黑皮黃仁大豆。

      1.10.4 其他

      種皮為褐色、棕色、赤色等單一顏色的大豆及雙色大豆(種皮為2種顏色,其中1種為棕色或黑色,并且其覆蓋粒面1/2以上)等。

      表1 GB 1352-2009大豆質(zhì)量指標(biāo)

      表2 GB 1352-2009高油大豆質(zhì)量指標(biāo)

      表3 GB 1352-2009高蛋白質(zhì)大豆質(zhì)量指標(biāo)

      2 玉米-GB 1353-2009

      2.1容重(Test weight)

      玉米籽粒在單位容器內(nèi)的質(zhì)量,以克/升(g/L)表示。

      2.2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受到損傷但尚有使用價值的玉米顆粒。包括蟲蝕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生霉粒和熱損傷粒。

      2.2.1 蟲蝕粒(Injured kernel)

      被蟲蛀蝕,并形成蛀孔或隧道的顆粒。

      2.2.2 病斑粒(Spotted kernel)

      粒面帶有病斑,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2.2.3 破碎粒(Broken kernel)

      籽粒破碎達(dá)本顆粒體積1/5(含)以上的顆粒。

      2.2.4 生芽粒(Spouted kernel)

      芽或幼根突破表皮,或芽或幼根雖未突破表皮但胚部表皮已破裂或明顯隆起,有生芽痕跡的顆粒。

      2.2.5 生霉粒(Moldy kernel)

      表面生霉的顆粒。

      2.2.6 熱損傷粒(Heat-damaged kernel)

      受熱后籽粒顯著變色或受到損傷的顆粒,包括自然熱損傷粒和烘干熱損傷粒。

      (1)自然熱損傷粒(Nature heat-damaged kernel):貯存期間因過度呼吸,胚部或胚乳顯著變色的顆粒。

      (2)烘干熱損傷粒(Drying heat-damaged kernel):加熱烘干時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乳顯著變色,籽粒變形或膨脹隆起的顆粒。

      2.3雜質(zhì)(Foreign matter)

      除玉米粒以外的其他物質(zhì),包括篩下物、無機(jī)雜質(zhì)和有機(jī)雜質(zhì)。

      2.3.1 篩下物(Throughs)

      通過直徑3.0毫米圓孔篩的物質(zhì)。

      2.3.2 無機(jī)雜質(zhì)(Inorganic impu?rity)

      泥土、砂石、磚瓦塊及其他無機(jī)物質(zhì)。

      2.3.3 有機(jī)雜質(zhì)(Organic impu?rity)

      無使用價值的玉米粒、異種類糧粒及其他有機(jī)物質(zhì)。

      2.4色澤、氣味(Color and odor)

      一批玉米固有的綜合顏色、光澤和氣味。

      2.5玉米分類

      黃玉米、白玉米、混合玉米。

      2.5.1 黃玉米

      種皮為黃色,或略帶紅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玉米。

      2.5.2 白玉米

      種皮為白色,或略帶黃色或略帶紅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玉米。

      2.5.3 混合玉米

      不符合以上黃玉米和白玉米要求的玉米。

      表4 GB 1353-2009玉米質(zhì)量指標(biāo)

      3 小麥-GB1351-2008

      3.1容重(Test weight)

      小麥籽粒在單位容積內(nèi)的質(zhì)量,以克/升(g/L)表示。

      3.2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s)

      受到損傷但尚有使用價值的小麥顆粒。包括蟲蝕粒、病斑粒、破損粒、生芽粒和生霉粒。

      3.2.1 蟲蝕粒

      被蟲蛀蝕,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3.2.2 病斑粒

      粒面帶有病斑,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3.2.3 黑胚粒

      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3.2.4 赤霉病粒

      籽粒皺縮,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顯的粉紅色霉?fàn)钗?,間有黑色子囊殼。

      3.2.5 破損粒

      壓扁、破碎,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3.2.6 生芽粒

      芽或幼根雖未突破種皮但胚部種皮已破裂或明顯隆起且與胚分離的顆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種皮不超過本顆粒長度的顆粒。

      3.2.7 生霉粒

      粒面生霉的顆粒。

      3.3 雜質(zhì)(Foreign material)

      除小麥粒以外的其他物質(zhì),包括篩下物、無機(jī)雜質(zhì)和有機(jī)雜質(zhì)。

      3.3.1 篩下物

      通過直徑1.5毫米圓孔篩的物質(zhì)。

      3.3.2 無機(jī)雜質(zhì)

      砂石、煤渣、磚瓦塊、泥土等礦物質(zhì)及其他無機(jī)類物質(zhì)。

      3.3.3 有機(jī)雜質(zhì)

      無使用價值的小麥,異種糧粒及其他有機(jī)類物質(zhì)。

      (注:常見無使用價值的小麥有:霉變小麥、生芽粒中芽超過本顆粒長度的小麥、線蟲病小麥、腥黑穗病小麥等籽粒。)

      3.4色澤、氣味(Color and odor)

      一批小麥固有的綜合顏色、光澤和氣味。

      3.5小麥硬度指數(shù)(Hardness index)

      在規(guī)定條件下粉碎小麥樣品,留存在篩網(wǎng)上的樣品占試樣的質(zhì)量百分?jǐn)?shù),簡稱HI。硬度指數(shù)越大,表明小麥硬度越高,反之表明小麥硬度越低。

      3.6分類

      根據(jù)小麥的粒質(zhì)和皮色分為以下五類:

      3.6.1 硬質(zhì)白小麥

      種皮為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數(shù)不低于60%的小麥。

      3.6.2 軟質(zhì)白小麥

      種皮為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數(shù)不高于45%的小麥。

      3.6.3 硬質(zhì)紅小麥

      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數(shù)不低于60%的小麥。

      3.6.4 軟質(zhì)紅小麥

      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數(shù)不高于45%的小麥。

      3.6.5 混合小麥

      指不符合以上4條規(guī)定的小麥。

      (信息來源:中國大豆網(wǎng))

      表5 GB 1351-2008小麥質(zhì)量要求

      猜你喜歡
      種皮子葉病斑
      東北地理所發(fā)現(xiàn)PG 031基因具有改良大豆種皮吸水性的應(yīng)用潛力
      懸鈴木幼苗的初生維管系統(tǒng)演化結(jié)構(gòu)研究
      黑山羊胎盤子葉性狀結(jié)構(gòu)與繁殖性能的相關(guān)性
      改進(jìn)自適應(yīng)分水嶺方法分割棉花葉部粘連病斑
      一種桑輪紋病病葉發(fā)病程度的評價指數(shù)
      9種藥劑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試驗研究
      閩產(chǎn)薏苡種皮油的提取工藝研究
      應(yīng)用種皮葉綠素?zé)晒庵甘緹煵莘N子成熟度的研究
      投籃高手
      脫脂椰子種皮多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鹰潭市| 梅州市| 扬中市| 乌拉特中旗| 廉江市| 望奎县| 绥阳县| 淅川县| 松原市| 观塘区| 莱西市| 潜山县| 三河市| 习水县| 江北区| 九寨沟县| 蚌埠市| 道真| 天台县| 若羌县| 顺昌县| 邛崃市| 峨边| 庆安县| 台南市| 涟水县| 炎陵县| 沙湾县| 凌海市| 宜兴市| 鹿邑县| 潮安县| 美姑县| 柯坪县| 乌审旗| 呼玛县| 上林县| 景谷| 阳泉市| 峨山|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