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家
自打《太陽的后裔》俘獲了一干妹子,朋友圈里一水兒的舔屏黨,點開都是宋仲基大露巧克力腹肌,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不過oppa(歐巴)雖好,可惜永遠在硬盤里。如果有一所大學能夠送你一款宋仲基plus,你要不要?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綽號“X”,就是這樣一所男多女少,充滿了雄性荷爾蒙和高智商的學校。因為軍事傳統(tǒng),這里的學生各個能征善戰(zhàn),戰(zhàn)斗值爆表;又因為錄取考試難,尤其是數(shù)學,能進這所學校的都是萬里挑一的謝耳朵。
“為了祖國、科學和榮譽”——巴黎綜合理工大學這句校訓的創(chuàng)作者,不是什么學者教授,而是大名鼎鼎的傳奇人物:拿破侖。正如對待自己的部下和軍隊一樣,拿破侖也把他強悍而精明的作風帶進了巴黎綜合理工大學。1805年,在拿破侖的授意下,這所法國最重要的工程師大學由一個學術機構,變成了一所帶有強烈軍事化色彩的學校,甚至隸屬于法國國防部。學生們自入校的第一日起,便擁有了軍官銜。锃亮的肩章戴在筆挺的軍裝上,要多撩妹有多撩妹。
除了能吸引那些有制服控的學黎綜合理工的學生都能免除學費,除此之外,每月能還領取軍餉和一筆津貼,總額高達 880歐元。不得不說,法國政府為了培養(yǎng)這些未來的高級軍官和高級工程師,可是花了血本。不過據(jù)統(tǒng)計,實際最后留在政府機關的人,還不到1/4。好像,又看了一出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虐心劇呢。
雖說畢業(yè)后出路各有打算,但在校內(nèi)時,大家還是統(tǒng)一的軍事作風。所有學生都會擁有一套由國防預算購買的制服,也被同學們昵稱為“大制服”(Grand Uniforme)。配上一頂帥氣的兩角帽和一把英武的佩劍,走在街上吸睛率絕對高達 200%。由于這套制服的“殺傷率”過大(其實并不是),所以同學們平時一般不穿,只有在軍事儀式或者舞會這樣的正式場合才會穿配。
還有一個關于“大制服”的軼事也頗能代表巴黎綜合理工大學霸氣的學風。按傳統(tǒng),學校在入學考試結果公布之后,就會為準新生量尺寸,用來定制他們的制服。由于只有超過錄取線才能被錄取,才有資格去見裁縫,所以錄取分數(shù)線又被戲稱為“裁縫線”。
和所有用顏色和綬帶標記等級和歸屬的軍隊一樣,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各屆學生,也嚴格遵守著形式上的符號象征。學校以入學年份來標記學生的屆別,并為每一屆都分配顏色:奇數(shù)年入學是黃色,偶數(shù)年入學是紅色,因為在校的工程師只有兩個年級(學制為 4年,但 2年都在校外)。其中,一級是“ promotion j.ne”,因為法語中“ j.ne”的發(fā)音與“黃色” “jaune”相同,所以也被稱作“黃色級”( promotion j.ne),而另一級與“紅色”( rouge)發(fā)音相同的“ promotion rouje”,也就被稱作“紅色級”了。黃色和紅色也因此成了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學生的身份象征。
早先,這兩種顏色會對應上室內(nèi)制服滌帶的顏色,用以區(qū)分屆別,不過現(xiàn)在由于室內(nèi)制服已經(jīng)不再發(fā)放,兩種顏色的滌帶也就沒了用武之處;取之而代的,是現(xiàn)在學校頒發(fā)的綬帶。和自己所屬的顏色一起被印在綬帶上的,還有每個學生的注冊號,這個注冊號一般就是入學時的名次,簡單明晰、等級森嚴。同樣森嚴的還有學生們隨著年級增加的軍銜:第 1年是學生軍官,隨后是準尉,畢業(yè)時則將擁有少尉軍銜。
真軍訓
雖然現(xiàn)在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已經(jīng)不再是軍校,但仍然有著特立獨行的軍事傳統(tǒng)。在享受舒服的兩年校園生活之前,首先在真槍實彈的軍事基地摸爬滾打半年,再去軍隊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中實習半年。只有打通了這些關卡,才能真正走進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校門。
法國人民的軍訓可是加量不加價的實干,學生們會被下派到真正的部隊,和早已風吹日曬多年的軍人一起,執(zhí)行嚴苛的軍事訓練。相比而言,海軍和空軍的訓練還算輕松,而陸軍部隊則是最辛苦也最有挑戰(zhàn)性的。
軍營大多在隱秘性良好的深山老林里(自 2009年起為 La Courtine基地),長途跋涉的訓練中,如果因為體力不支掉隊的話后果很嚴重:萬一路癡可能會被丟在山里出不來了!一天的訓練總是從清晨開始: 6點吃完早餐,然后升國旗唱國歌(這點倒是全世界都一樣)。唱完國歌后就是集體咳嗽時間了——因為山里的早上冷啊,大家的軍裝又穿得少,更何況還有變態(tài)的條令規(guī)定:迷彩服的袖子必須擼到肘關節(jié)以上,頓覺對迷彩再也不會愛了……
一天的訓練正式開始,先是體能:跑步、俯臥撐、軍體拳,一樣來一遍。然后是障礙越野、定向越野、濕地越野總之各種越野。完了還有槍械拆解、模擬射擊、實彈射擊等等訓練。樹林里的小動物們都藏好了啊,誰冒頭誰倒霉。
除了這些每日常規(guī)訓練,每周還有一次野營和夜行軍活動。這個活動對體能和智商的挑戰(zhàn)是碟中諜級別的。每個小隊會指派 1名向導,在只依靠地圖和指南針的情況下,由向導帶領校隊行軍 10公里山路。等走到露營地時,還有力氣彎彎指頭的,未來都是棟梁之才(我說的)。
一般在軍訓的最后,還會有一次嚴苛的結業(yè)行軍。帶上1天的單兵口糧和換洗衣物,一大清早就出發(fā),走上二三十公里的山路,最后到達整個軍訓的終極目的地。在這里,成功完成軍訓的同學會被授予實習軍官軍銜,并被稱作“mon lieutenant(少尉先生)”。半年的汗水在這一刻都會被驕傲感所溶解,咱今后就是吃皇糧的人兒啦。
軍訓結束之后還會有半年的實習。一部分人會選擇人道主義援助機構,比如醫(yī)院、福利院等等。更多的人,直接進入軍隊實習,單位遍布各個軍種和軍備總局。不管是航空母艦上的海軍航空軍隊,還是空降特種部隊,都有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學生的身影。最酷炫的實習單位大概是對外情報總局,因為在實習報告答辯的時候,這里的學生對于任何問題,應該都能以涉密為由,高冷地拒絕回答吧。
不會騎馬的擊劍手不是好足球員
對于在校園里生活的兩屆學生而言,相比起“我是XX專業(yè)的”,更容易讓人接受的身份定義,是“我是學XX體育項目的”。在這所軍事化色彩濃重的學校,體育被視作和學業(yè)同等重要的培養(yǎng)項目,是必修款。所以剛一進校,學生就必須在15個體育項目選擇一個,作為今后每周不少于 6小時的體育課主項目。
這15個項目中,有常見的籃球、羽毛球、足球、高爾夫球、手球、橄欖球、網(wǎng)球、排球和游泳;也有不怎么常見的賽艇、馬術、攀巖、擊劍、柔道、越野穿越。根據(jù)軍校體制,不同項目的學生會被分成15個排(section),15個排又會分別分在5個連(compagnie)里?!凹t色級”(偶數(shù)年份入學的)是1至5連,“黃色級”(奇數(shù)年份入學的)是6至10連。每個年級通常由一名中校軍銜的指揮官負責,每個連會分別配備一名中尉、上尉或是少校軍官,而整個排還有一名軍銜為上士、軍士長或者總軍士長的高級士官監(jiān)督。這些職業(yè)軍人也是學生的體育教練,為了看管好這些不省心的熊孩子,他們通常還會叫上自己的戰(zhàn)友——其他士官來做助手。
當然,很少有人會想要逃體育課,除了擔心教練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之外,其實體育課本來也都很好玩,每周只會嫌少不會嫌多。比如說,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極有特色的馬術課,就設在一個遼闊的軍馬場里。每次上課之前,學生都可以先挑選一匹心儀的馬,搭配自己發(fā)型的騎裝(亂講的)。不過,考慮到馬兒也各有各的脾氣,運氣不好被馬摔下來的同學也不在少數(shù)。
早在1865年,馬術就作為必修課在這里開課。而在戰(zhàn)事頻發(fā)的 1891到1938年,馬術更是躋身為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入學考試內(nèi)容。這是因為,馬術是最接近戰(zhàn)場的體育運動,既有實戰(zhàn)意義,也能培養(yǎng)人的協(xié)作精神。所以馬術一直在綜合理工享有崇高地位。
每年5月,學校就會組織一年一度的躍馬比賽(Jumping de l'X),金戈鐵馬,帥氣非常。騎手通過精巧的技術和與馬匹建立起的默契,控制馬匹讓其跨越障礙,所用時間短者為勝。當然如果快速通過卻碰掉了障礙桿,也是會大大扣分的。這場賽事從一開始的大學內(nèi)部比賽,變成全法國的大學都可以參加的全國性比賽,到現(xiàn)在已成為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國際賽事,歷時30年。
其實,對于巴黎綜合理工大學而言,體育已不僅僅只是一個項目,整個校園生活都圍繞體育組織而展開。選修同一個體育項目的學生,在生活上也住在一起,共享一個公共廚房。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也以排為單位,歡迎會、體育競賽、甚至對外活動,都是騎馬的和騎馬的聯(lián)手,打球的跟打球的搭肩。如同軍人一般神圣而高貴的集體榮譽感,就是這樣培養(yǎng)起來的。
難倒數(shù)學家的入學考試
“一位X的學生與上帝的區(qū)別是什么?上帝設想而他來實現(xiàn)。”這句“格言”把作為工程師名校的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抬到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由于校址在巴黎遠郊,交通不便,每天入夜后校內(nèi)就不再有巴士通行。如果想去巴黎市內(nèi),就必須在校內(nèi)走山路到 RER車站坐車,而這段山路,是 300多級臺階。凡是第一次乘坐 RER來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人,大概都會因為這條山路留下一個印象:X不好進啊當然,“X”不好進,可不單單只是因為一段山路,更是因為師生的骨灰級數(shù)學能力。
巴黎綜合理工大學之所以昵稱叫“X”,其原因被默認有二:其一,是源自?;丈舷笳髋诒膬蓚€大炮交錯的圖案;其二,據(jù)說是代表著未知數(shù)的“X”,代表了綜合理工的學生超乎想象的數(shù)學能力。正如1894年《X的行話》中提到的:“數(shù)學分析的語言是由一些x和y組成的,正是因為數(shù)學分析的重視,綜合理工的學生才獲得了‘X這個被普遍認可的別名?!?/p>
據(jù)說,歷史上,這里的學生曾經(jīng)靠刷智商來作為身份憑證。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之后,有一段時間時局動蕩不堪,常有人為了假裝自己不是搗蛋分子,而冒充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學生。然而圖樣圖森破。人們只需要問那些聲稱自己是綜合理工學生的人,Sinx或者Logx的微分是什么,答不出來的,通通扔進監(jiān)獄。
其實Sin、Cos什么的,對于綜合理工的學生來說真是so easy。他們就連預科班年級的稱呼都是用的積分這種神器。在法語中,“考取”和“積分”是同一個詞“intégrer”。所以,“考取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在法語里叫做 “intégrer l'X”,也就是“對X做積分”的意思。在這里,理科預科班一年級的學生被稱為“1/2”,二年級的被稱為“3/2”,復讀第二年的學生是“5/2”。為什么會這么稱呼呢?請看下面這道算式(文科生請做好心理準備):
原來公式的后一段改成:將上述積分的下限a和上限b分別取為0、 1,代表著在學校里入學“0”年的 “1”年紀新生,其積分值為1/2。以此類推,對X從1到2做積分的結果是3/2,從2到3的積分是5/2,所以,預科二年級的就被稱作“3/2”,而復讀第二年的學生就是“5/2”了。怎么樣,你看懂了嗎?
這樣一所把數(shù)學當做立校之本的學校,入學考試的難度自然可以想見。曾有一位著名的考生,埃瓦利斯特.伽羅華——后來被認為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數(shù)學家之一——兩次在“X”的錄取考試中名落孫山,最后只能考入另一所名校,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就連數(shù)學家都考不進去,可以想見,這所學校在智力上會對普通人進行怎樣的碾壓。
當然,就算你憑借傲人數(shù)學能力考進了巴黎綜合理工大學,也不意味著就可以從此高枕無憂了。這所大學最擅長的,除了隨處秀智商,還有就是把所有課程都上得像數(shù)學課。課程基本上都高度理論化,其難度,難于上青天。就連創(chuàng)校初期的時任校長都實在受不了,對當時的數(shù)學老師柯西一再哭喊,臣妾做不到哇!雖然到如今,這種高度理論化的授課仍然被人詬病,但巴黎綜合理工大學似乎并沒有要改變的意思。想想原因也簡單,我行我上?。湴聊槪?。
自帶腦抽屬性
高智商戰(zhàn)士的后裔是什么樣的?是宋仲基還是鐵漢柔情似007?告訴你,都不是。也許是因為過重的學業(yè)壓力需要發(fā)散,一個典型的綜合理工人,除了身材和智商,往往還自帶抽風屬性,連帶著整個學校,有時候都會在全法國人民面前發(fā)發(fā)神經(jīng)。
學校不按院系分配宿舍,而是根據(jù)體育運動來分,比如說練擊劍的同學們住一棟,學馬術的同學住另一棟。而這些宿舍里最張揚的,大概非橄欖球棟莫屬了。橄欖球隊的隊員是一群行走的荷爾蒙,每年都會出一本裸男寫真集,供校內(nèi)外的迷妹們享用。到了夏天,他們時不時地在顯眼處搭建一個塑料游泳池,然后在里面得瑟地裸泳(此處應有馬賽克)。
當然,論抽風,社團組織也不甘落后。比如說這樣一個以“挑事兒”為宗旨的神秘社團,他們名稱不詳卻存在感極高。如果發(fā)現(xiàn)課本上無緣無故多出了礙事的圖章,正兒八經(jīng)的大會上跑來了脫衣舞娘,不用懷疑,十有八九就是他們干的。該社團還有一個奇葩的技能,就是搜集同學們錯綜復雜的情史,以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畫出關系圖,然后定期印成小傳單或者雜志,無私地發(fā)放到每個同學的郵箱里(也是夠無聊的)。
以上,還只是校內(nèi)的小打小鬧。每到 7月14日,即法國國慶日,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學生們還會在全法國人民面前開開玩笑。按慣例,走在香榭麗舍大道國慶閱兵式軍隊隊列最前方的,總是綜合理工的學生方隊。他們的后面,則是為法國憲兵隊培養(yǎng)軍官的圣西爾軍校,也是他們的老對頭。在這樣一個萬眾矚目嚴肅活潑的場合,綜合理工的方隊從來不肯好好游行,總是想方設法給后面的圣西爾軍校使絆子,裝作什么都沒發(fā)生的樣子邊走邊丟下各種東西,石頭啦、圖釘啦,用來打亂后來者的步伐。在圣西爾軍??蓱z的學生們出了無數(shù)次糗之后,閱兵式主辦者現(xiàn)在終于將兩所學校的方陣錯開了。惹不起你,咱還躲不起嗎?
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每年為社會培養(yǎng)500名工程師學生,而這 500本工程師文憑也是法國社會最為認可的金字招牌,甚至比該校的碩士文憑含金量都要高。從這所學校出來的學生,畢業(yè)后大多進入了赫赫有名的企業(yè),還有 20%左右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會進入國際高級機關。
責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