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雪
[摘 要]本文是以新課標的視角審視當前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了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策略思考。
[關(guān)鍵詞]新課標;語文;現(xiàn)狀;策略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為語文教師提供了新的視野和思考的空間。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分析我國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和問題,探尋提高語文教育質(zhì)量的對策,調(diào)查分析學生學習語文的狀況,以求準確把握學習主體的需求和特點。讓我們以更開放的眼光更發(fā)展的思想面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在以下幾方面,我們進行了思考:
一、示范性學生語文學習的現(xiàn)狀
學生們在語文學習方面比較被動,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但是語文能力,主要是聽說讀寫的能力較強。
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闭Z文教師的職責就應(yīng)該是激發(fā),是創(chuàng)造。
努力讓語文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最終為生活服務(wù),這是語文教師神圣的職責。語言文字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是人與人交往的工具。我們學習語言文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罢Z文學習的外延=生活的外延”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要充分挖掘語文教學資源,開辟語文教學新的途徑。學習語言,就要遵循母語的習得規(guī)律,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提高,這是在豐富的學識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新的必由之路。既能意會,更能言傳,是語文學習的起碼高度;弄懂別人的意思,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則是語文學習的基本目的。這正是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統(tǒng)一。 時下,流行這樣一句話: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語文課也很少令學生感到興趣盎然。語文老師們在班額大、作業(yè)多、考試壓力大的重負下,每天疲于完成語文教學任務(wù),很少有時間充電,為語文教學注入活水與活力。課堂上的千篇一律往往會使學生尚存的興趣與熱情逐漸消退,教師們的熱情也會隨之減退,形成惡性循環(huán),語文課變成了雞肋一樣的東西,或甚至成為學生的休息課。在語文課上,語言訓練不到位,有時一些課如公開課追求表面的熱熱鬧鬧,領(lǐng)導滿意,教師本人以為成功,學生以為有趣。太多的語文課上,學生沒有更多的質(zhì)疑的機會,課堂上思維停滯,缺乏學生獨特的感悟,師生間缺少思維的激情碰撞。
語文教學現(xiàn)狀值得我們深思。最應(yīng)思考的是:語文的本質(zhì)是什么?我們的語文課到底是什么課?只有真正弄清這兩個問題,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向著良性發(fā)展。語文是什么?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我非常贊同華中師范大學楊再隋先生在《呼喚本色語文》一文中提出的看法,“語文課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課,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是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是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課”。
語言文字的學習自有其規(guī)律,它不同于數(shù)理化學科的邏輯,但是也有自己的邏輯。兒童是在聽說環(huán)境下學會說話的,那么我們的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自然也離不開聽說讀寫的環(huán)境,我們的課堂就應(yīng)該為學生營造適合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空間。
二、語文教學策略思考
1.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也許我們許多教師都曾經(jīng)感悟過一代不如一代,但畢竟時代在變遷,我們不能以老眼光看待現(xiàn)在的學生。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他們的特點,他們有他們的追求與喜好。作為老師,我們的責任是了解他們,幫助他們完善自己。作為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和較高的聽說讀寫能力。在新課程標準之下,我們應(yīng)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呢,這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不斷深入思考。
語言文字的教學應(yīng)該是實實在在的,目標不妨單純些,要求不妨放低些,多一點咀嚼。少一些功利,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讓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品讀中感悟語文、學習語文、掌握語文。
語文教學不要追求表面的形式,不妨回顧我國語文教學的歷史,古人更多的是在聽讀背誦中學會語文的,我們不妨借鑒:讓學生該讀的就讀,該背誦的就背誦,該說的就說。我們還要開放地教語文,不斷了解國外語文教學的信息為我所用,比如在寫作教學上。國外的作文教學與我們有共性亦有差異,許多方面值得借鑒。美國的作文一般不規(guī)定題目,而定場景,具有相當?shù)拈_放性,鼓勵想像力,如“當你乘坐的輪船沉沒了,你漂流到荒島上,你將怎樣生活?”。作文的要求特別細致,而且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等方面都對我們有啟示。
2.語文教學要打有準備之戰(zhàn),要求教師不斷探尋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在規(guī)律中才能求得發(fā)展。所謂有準備之戰(zhàn),即指語文教學要遵循規(guī)律,經(jīng)過周密的思考,經(jīng)過精心的準備,任何教學設(shè)計、教學活動都不能是憑借語文教師的一時沖動而盲目進行,事先必須認真思考周密安排,遵循規(guī)律前行,才能有事半功倍之功效,否則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語文課要注重和文本對話,注重語文的本質(zhì),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活動,都要關(guān)注學生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方法、習慣等的培養(yǎng)。
注重規(guī)律就要講求計劃。語文課堂教學不能沒有教學計劃,一學期有學期計劃,每周要有周計劃;每冊語文教材要有授課計劃,或取或舍;課文教學要有課時計劃;作文要有具體的學期計劃,比如每學期寫幾篇作文等。
在具體教學中,也不是人云亦云的盲從,語文教師必須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課堂上,備課越充分,就越不會限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構(gòu)建新課堂,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立足課堂,讓學生學有所得,教師首先應(yīng)該是首席學習者。新課堂應(yīng)是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是交流,是促進。
任何一個作家,都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他自己書看得多了慢慢寫出來的。教師只是起點撥引導作用,不能包辦代替。課文里有很多東西學生能看得懂,理解得了。要少講,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讀書、感悟、討論、練習。即使是講讀課文,教師也不必面面俱到。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可時常改變課型,不要以“講”統(tǒng)天下。有的課文可以讀為主,有的課文可以說(討論)為主,有的課文可以演(改編成課本劇后進行表演)為主,有的課文可以寫(讀寫結(jié)合)為主,不一而足。只要學生學有所得,就可大膽啟用新的教學模式,不必因循守舊。
語言的問題是語文教師最大的問題,但又不僅僅是語文教師個人或群體的問題,涉及到社會家庭學校方方面面。讓我們轉(zhuǎn)變觀念,共同努力吧,共同期待語文教學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