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政
【摘要】 目的 探討檢測社區(qū)獲得性肺炎 (CAP)患者紅細胞沉降率 (ESR)和 C反應蛋白 (CRP)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方法 50例 CAP患者作為觀察組, 50例體檢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 比較治療前兩組ESR和 CRP水平差異, 以及觀察組治療后 ESR和 CRP水平變化。結果 治療前, 觀察組ESR和CRP水平分別為 (38.5±13.9)mm/h和(55.3±7.8)mg/L, 高于對照組(9.5±1.5)mm/h、(8.3±2.2)mg/L(P<0.05)。觀察組治療后均順利出院, 出院時 ESR和 CRP水平分別為 (9.9±2.3)mm/h和(8.7±2.8)mg/L,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CAP患者 ESR和 CRP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群, 因此檢測 ESR和 CRP水平對 CAP結果的判斷有一定預示作用, 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關鍵詞】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72
CAP為呼吸內科較為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 主要指院外感染所致肺實質炎癥。有流行病學資料顯示[1, 2], CAP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考慮其原因可能與抗生素濫用以及耐藥性的提高有一定相關性, 人口老齡化的現(xiàn)象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早期準確診斷 CAP, 從而指導早期干預成為提高 CAP治療有效率的必要前提。由于通過影像學檢查以及臨床表現(xiàn)等方法對 CAP診斷具有一定滯后性, 為從血液檢測方法中查找預示作用的指標成為研究熱點。本文研究 CAP患者血液中 ESR和 CRP水平的變化, 分析檢測其臨床意義,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呼吸科 2014年 3月 ~2015年 6月收治的 50例 CAP患者作為觀察組, 男 29例, 女 21例, 年齡20~70歲, 平均年齡 (45.7±8.3)歲;同期 50例體檢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 男 27例, 女 23例, 年齡 20~70歲, 平均年齡(45.5±8.5)歲。排除合并肺膿腫、肺癌等肺部疾病者, 以及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研究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且符合倫理委員會基本要求。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患者均于入院后于次日清晨 8:00抽取靜脈血, 對照組于體檢當天清晨抽取靜脈血, 以血沉儀進行ESR測定, 全自動生化儀進行 CRP水平測定。觀察組患者入院后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 積極控制炎癥, 治療患者并發(fā)癥?;颊叱鲈寒斕烨宄恳酝瑯臃椒ǔ檠獧z測 ESR和 CRP水平變化。
1. 3 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前兩組 ESR和 CRP水平差異, 以及觀察組治療后 ESR和 CRP水平變化。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 ESR和 CRP水平分別為(38.5±13.9)mm/h
和(55.3±7.8)mg/L, 高于對照組(9.5±1.5)mm/h、(8.3±2.2)mg/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均順利出院, 出院時ESR和CRP水平分別為(9.9±2.3)mm/h和(8.7±2.8)mg/L,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CAP屬于呼吸科多發(fā)病, 發(fā)病機制主要為患者機體免疫防御功能受損, 導致機體內病毒數侵入量增多, 容易發(fā)生院外感染[3]。CAP發(fā)病初期多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 待確診時多已發(fā)展至重度肺炎, 增加臨床治療難度, 影響患者預后情況。因此, 早期診斷和干預是改善患者預后的主要途徑。
由于臨床癥狀表現(xiàn)對確診有一定滯后性, 故隨著臨床研究深入, 尋找實驗室相關敏感指標成為早期確診的有效依據。有學者認為[4], 感染狀態(tài)下, 機體炎癥介質作用可損傷機體微血管, 導致滲透壓升高, 急性炎癥節(jié)段, 微血管功能紊亂、管壁通透性顯著升高, 因此患者血液科發(fā)生相關變化, 并與感染程度有一定同步性。ESR可受炎癥水平程度的影響, 當血液內受細菌或病毒感染時, 可導致血液內紅細胞聚集, 導致紅細胞的沉降速度增快, 即血沉加快, 因此 ESR水平增快可提示體內受炎癥狀態(tài)影響, 存在感染。CRP為肝臟細胞合成的蛋白質, 其對組織損傷、感染、炎癥、壞死等均能快速反應。研究表明[5], 機體發(fā)生炎癥時, 巨噬細胞可釋放白細胞介素, 進而刺激肝臟合成 CRP, 可致其水平于 6~9 h后明顯升高, 且炎癥控制后, 其水平可短時間內下降至正常水平, 因此測定 CRP水平可有助于炎癥判斷, 且其水平判斷有助于判斷預后。本文研究顯示, 觀察組患者入院時 ESR和 CRP水平顯著提高, 高于對照組的體檢人員(P<0.05), 治療后, 以上指標恢復至健康人水平, 說明 ESR和 CRP水平與 CAP發(fā)病有一定預示作用。也有學者研究顯示[6], 隨著 CAP程度的提升, 患者機體內 ESR和 CRP水平提高幅度增加, 說明其水平變化與 CAP程度還有一定相關性。
總之, 檢測患者血液 ESR和 CRP水平一定程度上可協(xié)助 CAP診斷, 指導臨床干預方案, 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徐文華 .近年來黃山地區(qū)老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臨床特征分析. 臨床肺科雜志, 2014, 19(4):646-649.
[2] 黃志儉, 林偉, 孫斐予, 等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嚴重程度及預后與腎上腺皮質功能的相關性 .臨床肺科雜志, 2014, 19(2):211-213.
[3] 蔣驊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血漿 FIB及 CRP的變化及其意義 .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 10(19):24-25.
[4] 王凱, 付丹 .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與院內獲得性肺炎的特點比較研究 .臨床肺科雜志, 2014, 19(3):442-444.
[5] 楊盛權, 周志文, 周立仁 . ESR、FIB和 CRP在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中的價值研究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 12(8):26-27.
[6] 劉建華, 李漢群 .檢測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兒血漿纖維蛋白原等相關項目的臨床意義 .中國婦幼保健, 2013, 28(24):3951-3952.
[收稿日期: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