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
摘要:目前,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在學生的德育學分中占了一定的比重,同時“基礎”課也對提高學生的修養(yǎng)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盎A”課模塊化教學與德育學分對接實踐研究闡釋了“基礎”課的教育改革理念、實踐育人理論、課程學分創(chuàng)新理論等。
關鍵詞:“基礎”課;模塊化教學;德育學分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02-0044-01收稿日期:2015-08-26
“基礎”課模塊化教學與德育學分對接實踐主要是實現(xiàn)模塊化教學,發(fā)揮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優(yōu)勢,提高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實踐教學中,教師加大指導力度與參與力度,使“基礎”課的實踐教學真正落實到學生教育生活的實際中。“基礎”課模塊化教學與德育學分對接實踐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基礎”課理論主題教育內(nèi)容實行模塊化教學
依據(jù)教育部統(tǒng)編的“基礎”課2013版教材,將理論教學設計為六大部分的教學模塊,即領航導引、理想情操教育、人生價值觀教育、道德觀教育、法制觀教育、個人品德教育。六大模塊的內(nèi)容體系設計把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治教育與高職學生成長成才與職業(yè)人培養(yǎng)相結(jié)合,之間會有比較明顯的分塊,但又相互滲透融合。
2“基礎”課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將“基礎”課模塊化教學與德育學分對接,把該課的實踐教學與德育學分制(即對學生的量化準確的德育評價)有機結(jié)合起來,真正把“基礎”課的實踐課深化為德育學分機制,使“基礎”課由課內(nèi)走到課外,貫穿學生生活的全方位。筆者所指的德育學分是鞍山師范學院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教育管理部出臺的《學生德育學分的實施和操作辦法》,此辦法明確規(guī)定了德育學分分為基礎分(80分)和獎勵分(不設上限)。每學期的德育學分基礎分+獎勵分之-扣分。通過5個學期的全程教育和全方位考核,德育學分考核合格則完成“基礎”課實踐課程的教學要求,從而獲得該課實踐課程的2學分。
3“基礎”課實踐教學的教師隊伍整合
“基礎”課教師的隊伍會由公共基礎教研部的思政課教師主要擔任“基礎”課的理論課教學,結(jié)合“基礎”課的理論模塊對學生進行教學;學院負責學生教育和管理的各系學生工作人員(系書記和輔導員)主要擔任“基礎”課的實踐課教學,對學生日常行為表現(xiàn)進行考核。公共基礎教研部的理論課教師加大對實踐教學跟蹤力度,加大了對學生實踐課的考核。
4“基礎”課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更加適用
“基礎”課實踐教學與德育學分對接的情況下,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模塊緊密結(jié)合,在課程設置方面,理論課程以模塊化的形式在第一學期開設完成;實踐教學課程分布在第一至第五學期開設,與德育學分制實行完全對接?!盎A”課學分3學分理論課學分1學分+實踐課學分2學分?!盎A”課48學時理論課18學時+實踐課30學時。
5“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形式多樣
結(jié)合學生關注的實際,探索形式多樣的實踐,讓學生走出家門、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入社會,參與各種實踐教育活動。首先抓住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活動。主要有主題征文比賽、主題演講、主題調(diào)查、主題討論、主題交流、主題PPT演示、法律知識宣傳、職業(yè)規(guī)劃設計等。其次,與學生專業(yè)頂崗實習單位相配合,加大對專業(yè)頂崗實習學生思想政治活動的滲透。最后,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對學生進行理想情操教育。
6“基礎”課實踐教學的考評方式實用
“基礎”課在實踐考核方式上精心改革,形成全面反映學生道德素質(zhì)和法律素質(zhì)的綜合考評體系。學生每天要對自己的情況進行記錄,填寫《大學生素質(zhì)拓展證書》,班級德育學分考評小組要堅持每周檢查,班級月底公示,期末學生自我小結(jié),班級集體評議的形式,最后來確定考核的成績。“基礎”課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緊緊依托德育學分,任“基礎”課的理論課教師實行跟班制,在每個項目的全程跟蹤指導后,分別于第一至第五學期的學期末與學生所在系負責德育學分考核小組的成員,檢查學生《大學生素質(zhì)拓展證書》填寫情況,認真核算每學期德育學分。每學期德育學分達不到60分為成績不合格。德育不合格的學生要參加學校的公益勞動,考核合格者才能獲得相應學分。 5個學期后德育學分成績達不到300分的視為不合格,要參加由學院統(tǒng)一組織的德育答辯,合格者才能被認定可以獲得“基礎”課的實踐課程對應的2學分。
總之,“基礎”課模塊化教學與德育學分對接研究實踐是對思政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全新嘗試,在操作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