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瑩的“范兒”
首先,她富有人情味地回應記者和民眾的關(guān)切。不論對方用什么方式提問,傅瑩總是用實實在在、接地氣的語言拉近自己與聽眾、政府與群眾的距離。2013年,傅瑩坦陳,“每天早上拉開窗簾都要看一下今天有沒有霧霾,我家也有兩個口罩”。2014年,她像聊天一樣跟記者說,“今天天氣比較好,我覺得你臉上都帶著幾分陽光。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可以說是同呼吸、共命運?!?015年,她跟每一個普通市民一樣回憶年輕時的藍天白云。2016年,面對記努力。2013年,人大代表開始聚焦環(huán)境問題,傅瑩在介紹過去30年環(huán)境保護立法進展的同時,也承認“這些措施肯定還是遠遠不夠”。2014年,她通過舉例說明了過去一年里人大和有關(guān)政府部門在保護環(huán)境立法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2015年,她用“有牙齒的環(huán)保法”“對污染零容忍”來描述新出臺的環(huán)保法,并且強調(diào)了人民群眾在環(huán)保法律執(zhí)行過程中的參與和監(jiān)督作用。2016年的亮點是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傅瑩稱這部嚴格的法律要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實?!安徽鄄豢邸边@一措辭既呼應前一年“對污染零容忍”的態(tài)度,也回答了民眾關(guān)于環(huán)境污染治理力度與效果的疑問。
最后,指明未來的努力方向。2013年,傅瑩介紹了政府回應人民呼聲的三種舉措,一是加有用漂亮話遮掩,她用真誠的溝通,贏得信任和理解。
坦率是傅瑩“范兒”的一個標簽。2009年4月,英國《外交官》雜志授予傅瑩“年度亞洲外交官獎”,主持人介紹傅瑩時說,她以前所未有的坦率及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來闡述在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國的處境和采取的措施,以及內(nèi)外政策。傅瑩自己則認為,強硬而又不失親和,又能讓人明白的外交尤為重要:“我們必須學會用不同聽眾都聽得懂而且聽得進的語言同人家講話,換句話說,要講明白話?!?/p>
中國的軍費問題是每年兩會外國記者必問的題目,也是很容易引發(fā)錯誤解讀、造成不良影響的敏感問題。2016年的兩會,當CNN記者再次問到中國軍費的開支時,傅瑩開起了記者的玩笑:“我提前講單項預算有搶跑之嫌,但是我不講,你們是不是有點心塞?”她用自己的善意和幽默化解緊張情緒,為后續(xù)談話營造友好氛圍。接下來傅瑩溫和地告訴記者,今年中國軍費預算保持增長,但增長的增幅比前幾年要低。CNN記者繼續(xù)追問中國軍費的增長與南海和朝鮮半島局勢的關(guān)系。對此,傅瑩堅定而明確地宣告:“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忠實履行保衛(wèi)祖國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職責!忠實執(zhí)行維護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2014年兩會時,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也提出過類似的問題,當時傅瑩毫不含糊地反問美國記者:“我們有一個很弱的國防力量,我們就和平了?”
在傅瑩“范兒”中,柔軟的是語言,坦率甚至強硬的是立場。
在敏感的中國軍費問題背后,是更加尖銳的軍力增長和軍事部署問題。每一年的兩會,與中國有現(xiàn)時或潛在利益沖突的國家記者都會針對中國的軍事行動提出種種質(zhì)疑。對此,傅瑩說,“要知道,西方媒體的基因就是批評,他們的記者向你提問,常常是讓你難堪的”。與對方纏斗、辯論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應對方式。因為“聽你講話的對象,不僅是坐在你面前的記者,甚至更是電視鏡頭背后的觀眾。經(jīng)過一番唇槍舌劍后,你也許斗贏了面前的記者,但卻可能失去電視鏡頭背后的人”。
比如2013年兩會,日本共同社記者提問“中國外交是否會更加咄咄逼人?”傅瑩沒有直接發(fā)表個人的評論,而是首先請?zhí)釂柕娜毡居浾吡私庖幌轮袊鐣谶@個問題上的“實情”,“剛才你提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注意到中國記者都笑了。其實你在中國聽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幾乎是另外一方面的意見,是希望中國‘更加強硬一些’,尤其面對挑釁的時候,希望有更加強硬的姿態(tài)?!?/p>
2016年3月,面對美國記者關(guān)于南海島礁“軍事化”的尖銳問題,傅瑩首先指出美國這種炒作“軍事化”議題,將“威脅地區(qū)和平”“影響航行自由”的大帽子扣到中國人頭上的做法,容易誤導形勢,接下來反問“要說軍事化,如果仔細看一看在南海進進出出的先進飛機、軍艦,最多的是不是還是美國的?”沒有一句辯駁,而是直接點出南海所謂“軍事化”的本質(zhì)。隨后,她介紹了兩點大部分普通中國人的感受和態(tài)度,借此說明中國在南海行動背后的根本出發(fā)點是中國人民“必要的”“防御性”的需要。
當記者問中國如何擔負制裁朝鮮的責任、如何應對地區(qū)緊張局勢升級時,傅瑩帶領(lǐng)大家對朝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傅瑩指出,朝核問題的實質(zhì)是安全問題?!俺r戰(zhàn)場硝煙散去六十多年,到現(xiàn)在只有一紙停戰(zhàn)協(xié)議。所以,理論上講,有關(guān)國家在朝鮮半島還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是不是也夠奇葩的?”略帶一絲嘲諷的語氣,點出了朝鮮問題的關(guān)鍵,在戰(zhàn)爭狀態(tài)下,整個地區(qū)陷入緊張局勢并沒有什么可奇怪的,國際社會真正應該關(guān)注、反思的,是為什么這里依然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中國已經(jīng)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這么多年來,中國一直在積極地斡旋,組織六方會談,推進六方會談,也確實取得一定的成果,緩和了局勢?!?/p>
但是中國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安全問題的根源是美朝深度不信任。傅瑩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朝核問題相關(guān)責任方的所做作為,“每次達成一個共識之后就橫生枝節(jié),走兩步退一步,甚至是走一步退兩步,搞得非常對立,朝鮮在發(fā)展核武器的道路上也走得越來越遠?!背r半島的安全與信任問題不解決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傅瑩沒有給出直接的預判,而是用一部在中國非常暢銷的科幻小說《三體》中的故事來舉例,極度缺乏安全與信任的黑暗森林環(huán)境觸動了所有人的心,后果如何,其義自見。
(摘自《決策》2016年第4期曾 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