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銳
習近平總書記一向很重視家風,在2015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他對家風問題做了最集中的論述:“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绷暱倳浿赋?,千千萬萬個家庭是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與成功都離不開良好的家風熏陶。習總書記家也是這樣,習家有著從嚴教子、勤儉持家的家風。在父母嚴格要求下,他生活儉樸,在小時候常常和弟弟一起穿姐姐們穿過的衣服、鞋子。在習總書記走上領(lǐng)導崗位后,母親專門開家庭會,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他工作的領(lǐng)域從事經(jīng)商活動。每到一處工作,習總書記都秉承家風,告誡親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從事任何商業(yè)活動,不能打我的旗號辦任何事,否則別怪我六親不認?!睙o論是在福建、浙江還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會上公開鄭重表態(tài):不允許任何人打他的旗號謀私利,并歡迎大家監(jiān)督。習總書記為女兒取名明澤?!扒迩灏装鬃鋈耍鰝€對社會有用的人”,是他們對女兒的期許,也是他們質(zhì)樸家風的寫照。
習總書記認為,良好的家風不僅對孩子的成才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家風對全社會也起到教化和熏陶作用。2013年10月31日,習總書記在同全國婦聯(lián)新一屆領(lǐng)導班子集體談話時強調(diào),“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chǔ)”。
重視家風教育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每個家庭都用善意與正直影響著下一代。家風好比是種子,好種出好苗,一種好的家風、一個好的家庭,可以讓人走得更遠。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名人的家風家規(guī):
歐陽修“崇學”家風,崇尚飽學之風
歐陽修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親曾用蕕桿畫地教他識字。由于他勤奮自學,又從名師,后來文章名冠天下。歐陽修學識淵博,自不待言。長子歐陽發(fā)受其父嚴謹求實學風的影響,少年好學,后也頗有學名。二子歐陽奕也繼承其父的學風,飽讀經(jīng)書,持之以恒,文詞很有才氣。俗話說:“學貴恒”,可見,這種“崇學”的家風著實可學。
鄭板橋“崇立”家風,崇尚自立之風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52歲時鄭板橋才有了一個兒子。雖晚年得子,但家教甚嚴,從不溺愛。73歲時,病危的他把兒子叫到床前,說想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父命難違,時年21歲的兒子只得勉強答應??伤麖奈醋鲞^饅頭,請教了鄰家大娘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做好了饅頭,喜滋滋地送到父親床前,誰知父親早已斷氣。案頭上有張信箋,上面寫著父親的遺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刻欤康?,靠祖宗,不算是好漢?!编嵃鍢?qū)τ谂畠阂卜浅jP(guān)心。在他的影響和熏陶下,女兒在詩畫方面也達到了相當水平。眼看女兒就到出嫁年齡了,還未找到合適的對象。他主動為女兒選擇了對象,并且一反婚事大操大辦的傳統(tǒng),自己親自將女兒送到男方家里,讓男方家人做了幾個小菜,以示慶賀。當他要返回時,才告訴女兒說:“這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在這里過吧!”他為了表示自己對女兒婚事的祝賀,特意作畫一幅做為嫁妝送給女兒,在這幅畫上,他題寫了一首小詩說:“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最慚吳隱奩妝薄,贈爾春風幾筆蘭?!笨梢娻嵃鍢蚍浅W⒁鈱ψ优M行自立教育。
曾國藩“崇勤”家風,崇尚勤勞之風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估且不論,但他的家庭教育卻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教育子女也養(yǎng)成勤勞作風。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還為曾家婦女規(guī)定了“日課”四項:“食事”,每天早飯后做各種小菜;“衣事”,已午刻紡花或績麻;“細工”,中飯后做針黹刺繡;“粗工”,傍晚即晚飯后做男女布鞋或縫制衣服。曾國藩作為封侯拜相之人,對“日課”還要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俗話說:“人貴勤”,可見,曾家的“崇勤”家風著實可贊。
周恩來“崇儉”家風,崇尚節(jié)儉之風
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說,伯父要求我們要和全國老百姓一樣過簡樸日子。我們都是在伯父的教導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過來的。在我們周家兄妹中,我們就是普通老百姓,沒有人當大官,沒有人經(jīng)商掙大錢,沒有小車子、大宅子。擔任國務院總理時,哪怕再忙,也要騰出時間照顧孩子,不請保姆,自己親身洗衣;在穿著上,孩子們的衣服和鞋襪大都是“接力”著穿,大的穿舊了,再讓小的穿。在吃飯時,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撿起來吃掉,一丁點也不浪費,吃到最后還要掰一塊饅頭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凈。
豐子愷“崇自”家風,崇尚自由之風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小大人”。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nèi)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diào)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yè)后,子女各自獨立生活,并無供養(yǎng)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蓖瑫r,子女獨立后,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zhì),絕非義務?!?/p>
梁啟超“崇人”家風,崇尚為人處世之風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lǐng)域的專家,甚至還產(chǎn)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jīng)濟學家,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梁啟超對于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tài)度展開。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diào)打好基礎(chǔ),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辈⒔毯⒆觽兦髮W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huán)交互著用去”。同時,梁啟超強調(diào)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yè)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nèi),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