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娥
摘 要: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停留在傳統(tǒng)階段的黑板粉筆式灌輸教學模式基本不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只會讓課堂教學停滯不前。實踐證明,將多媒體技術引入高中英語課堂,能夠讓高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高中英語;多媒體;有效
一、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誘發(fā)學習興趣
情境導學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以口頭或者借助掛畫等方式輔助情境創(chuàng)設,手段較為單一,難以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而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相融合,則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帶領學生入境學習、體驗,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8 中的Unit 3“The world of colours and light”這一單元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情境創(chuàng)設,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一是,教師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世界有名畫家的藝術作品,將其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同時,教師可以配上一定的輕音樂,渲染氛圍,快速帶領學生入境。二是,教師再引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師:“Whose painting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his/her painting? ”針對教師引出的情境問題,學生開始討論,各抒己見。由此可見,情境對誘發(fā)學生的興趣和集中學習注意力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有效融合閱讀,拓展閱讀空間
閱讀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時間的沉淀,也需要學生多閱讀。如果僅僅依靠教材的閱讀內容,則很難讓學生的閱讀能力上升一個臺階。為此,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教學,融合閱讀教學,有效拓展閱讀空間,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4 中的Unit 2“Sporting events”這一單元時,教師拓展閱讀材料,引導學生當堂閱讀,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與奧林匹克運動會有關,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網(wǎng)上的閱讀材料(內容與2008年中國北京奧運會相聯(lián),并符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引導學生當堂閱讀。在學生閱讀后,教師再結合閱讀文章,呈現(xiàn)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作答。
三、輸入背景知識,激活寫作思路
寫作是英語學習中的另一重要板塊。傳統(tǒng)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給定話題,引導學生動筆,程序缺乏靈活性,學生提不起寫作興趣,也難以形成寫作思路。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輸入背景知識,將學生的寫作思路激活,從而讓學生脫離“下筆難”的困境。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5 中的Unit 2 “The environment”這一單元時,教師以多媒體技術為載體,輸入背景知識,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擬定的寫作主題與環(huán)境保護有關。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我國的環(huán)境問題,如water pollution(水污染)、air pollution(大氣污染)、garbage pollution(垃圾污染)等圖片,讓學生感受到目前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其次,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互動:“Hows the environment? How can we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學生根據(jù)輸入的背景知識結合認知進行作答,再提出解決污染問題的策略。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以環(huán)境為主題進行寫作。從背景知識的輸入,再到問題的帶動,最后再到動筆寫作,學生的寫作水到渠成。
四、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支撐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更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激情,更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從而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4中的Unit 1“Advertising”這一單元時,教師融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有效地優(yōu)化教學過程。廣告無處不在,可以說廣告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為了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師從網(wǎng)上下載一些巧克力廣告,利用多媒體的視頻播放功能進行播放,然后引導學生互動討論。師:“Which advertisements is better? Why?”……這個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教師再呈現(xiàn)公益廣告,然后引導學生將其與商業(yè)廣告進行對比分析。
總之,教師要全面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將其與英語學科教學有效融合起來,并運用到閱讀、寫作等教學板塊中,讓高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參考文獻:
[1]王勝男.試論多媒體與高中英語教學的相結合[J].中國科技投資, 2014,(A15).
[2]李艷麗.高中英語課堂模式探究——多媒體教學與小組合作相結合[J].新課程學習(中),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