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越
摘 要:《紅樓夢》的悲劇美學(xué)價值歷來為人所稱道,而人物的悲劇命運構(gòu)成其悲劇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賈探春,憑借其不俗的才志,成為賈府姊妹中的佼佼者,然而她的人生卻同樣是一出悲?。猴柺苁?、沒才和遠嫁之苦。她被作者賦予了深厚的審美理解和審美情感,她的命運悲劇亦充滿了豐富的美學(xué)意蘊。通過分析賈探春的三大生命之悲,以求加深對其美好形象的感知,增強對人生之悲的理解與共鳴,從而使精神得到洗滌,使心靈得以凈化。
關(guān)鍵詞:《紅樓夢》; 探春;悲劇;美學(xué)
“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币磺t樓,頌極女兒之美,卻又道盡女兒之悲。《紅樓夢》用藝術(shù)的手法, 真實地描寫了人生的悲劇圖景,而其悲之因由,不僅與當時的社會制度不可分割,亦與人物自身的行為和性格緊密相關(guān)。因此,那種種不幸,便與我們接近到可怕的程度,促使我們反觀人生,探覓解脫之法,尋求自由之路。
賈探春,賈府的三小姐,歷來評論家或贊嘆她的理家才能,稱之為賈府的“改革者”;或推舉其男人般的氣慨,敢于維護“人格尊嚴”;或曰其是“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末世英才”,竭力維護封建專制和封建正統(tǒng)思想……縱然各執(zhí)一詞,她的人生悲劇卻為所有人哀嘆唏噓。她為地位和尊嚴苦苦掙扎;她施展熠熠才華卻無法挽救瀕于崩塌的大廈;她滿懷悲戚,一路飄搖遠嫁他鄉(xiāng)。她的悲劇命運飽含不盡人生的無奈與辛酸,浸透了無法釋然的遺憾與缺欠。她的人生悲劇和書中其他主要人物一樣,具有豐富的美學(xué)意蘊和美學(xué)價值,寄托了作者深厚的審美理解和審美情感。
一、庶出之悲
悲劇,是西方美學(xué)的重要范疇。作為悲觀哲學(xué)的主要代表,德國著名哲學(xué)家亞瑟·叔本華從唯意志論出發(fā),認為宇宙人生的本質(zhì)就是意志,且意志是盲目的, 它無所不在,為一切生存之基礎(chǔ)之本源。而悲劇就是描寫人生可怕的事件,描寫意志欲望所造成的罪惡和痛苦,所以能深刻地揭示人生的本質(zhì)。基于此,近代著名學(xué)者王國維在《叔本華之哲學(xué)及其教育學(xué)說》中,將“意志”在人身上的表現(xiàn)解釋為“生活之欲”。在他看來,“欲”是無限的,它產(chǎn)生于不足;不足加深,則變?yōu)榭嗤?。一種欲滿足了,新的欲又接踵而來,而且“欲之被償也一,而不償者什佰”,所以欲望造成的痛苦極多極深。即使各種欲望都得到滿足,再也無物可求,厭倦情緒便隨之而起,仍然造成一種苦痛。所以生活的主流,可以說就是苦痛。生活、欲求、苦痛,三者纏結(jié)一體,“如環(huán)無端”且“不知其所終”。人生的本質(zhì)即是如此。
探春之悲,首先便出自她對地位與尊嚴的追求與捍衛(wèi)。賈探春,雖生自“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家,并與姊妹們一處過著繁花似錦、書畫詩酒的生活,她的庶出身份卻使她不得不蒙受自卑的陰影,也逼迫她在這個封建大家庭內(nèi)部全力追求并捍衛(wèi)自己的地位與尊嚴。她的母親是奴仆出身的趙姨娘,因此她的地位自然要比嫡系的寶玉等低一級。這對于精明的探春來說無疑是一道枷鎖,造成了她敏感的性格和謹慎的做事風(fēng)格。她不愿聽到別人說她是庶出的,她揚言:“只管認老爺、太太兩人,別人我一概不管”。當風(fēng)姐身體不適,她與李紈、寶釵協(xié)同理家之時,在處理舅舅趙國基的喪事上,她絲毫不念私情,嚴格按照封建家族的家規(guī)辦事,發(fā)給喪費二十兩銀子,由此引發(fā)了母女沖突。趙姨娘言辭刻薄,說她“如今沒有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了!”。氣得探春邊哭邊言語:“何苦來,誰不知道我是姨娘養(yǎng)的,必要過兩三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來翻騰一陣,生怕別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誰給誰沒臉?”她深知自己是庶出,便在行事上更多幾分小心,生怕別人說了她去,沒了她的尊嚴。可她的母親偏偏是個不自重的愚人,每生誹謗,便牽連著她受累。就連鳳姐也說,“只可惜他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子里”,“太太又疼他,雖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趙姨娘那東西鬧的……”又如,王夫人聽信讒言而命鳳姐抄檢大觀園,至探春處,探春早已預(yù)備好并將他們諷刺了一通,誰知將要走時,那王善保家的想,探春不過是個姑娘,況且又是庶出,能怎樣利害,竟故意一掀探春的衣裳,說:“連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沒什么。”探春頓時大怒,給了她一巴掌并指著王家的問道:“你是什么東西,敢拉扯我的衣掌,我不過看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紀,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專管生事,如今性子不得了,你打諒我只同你姑娘那樣好性兒,由著你們欺負他,就錯了主意!你搜東西我不惱,你不該拿我取笑?!?/p>
由此可見,探春因自己的出身,其性格的敏感一覽無余,而這敏感之下卻是對自身處境的悲嘆與哀憐。在封建大家庭內(nèi)部,這位庶出的姑娘雖生得“俊眼修眉,顧盼神飛”,卻仍要承受旁人的冷眼與懈怠,為此,自卑又自尊的她時刻注意維護正統(tǒng)地位與主子尊嚴,哪怕逼不得已不認生母。書中每每寫道探春落淚,無不是出于她自言“沒人疼沒人顧”的處境。然而探春絕非鄙俗平庸之輩,她不滿封建家庭給她安排的位置、給她安排的道路,她希望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但是,卻不能夠,她無法沖破這永久的藩籬,即便奮起貼近、努力維護,也只能感到矛盾、憂慮、壓抑、無力……可悲的庶出身份伴她而生,她想努力掙脫這枷鎖又絕無可能,因而這苦痛如環(huán)無端,不知其所終。
二、沒才之悲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币徽Z道破探春的沒才之悲。賈探春,生于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自有見之忘俗的風(fēng)采。雖為閨閣女兒,卻有不讓須眉的氣概。然而,才華出眾、志向高遠的她卻偏偏生于家道沒落之時,時運不濟之日,即便她曾“興利除宿弊”,一展理家之才,卻未能長久施為,更不能挽救賈府的衰敗之勢。
承習(xí)世代書香的賈探春,首先便在秋爽齋偶結(jié)海棠社時將自己的不凡詩才與高雅氣度展露了出來。在遞與眾人的請?zhí)?,她寫道,“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須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余脂粉?!逼淝橹肋~闊朗力透紙背,趣之高雅亦令人贊嘆不已。那句“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不僅“文采精華”,更是探春自身冰清玉潔的寫照。而最能顯現(xiàn)她精明才華的便是她代鳳姐管理大觀園的時候。這位敢說敢做、有遠見、機敏靈巧又自尊自強的三姑娘,將大觀園紛繁的事物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條,“精細之處不讓鳳姐”。除去不念私情,嚴格按府里規(guī)矩給舅舅發(fā)喪費,她還想到把每月給姑娘們置備東西的買辦錢免了,以免錢費了兩起,東西又白丟一半。她又拿賴大家的園子與自家園子做對比,說“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痹谕w、薛商議后,便決定挑選園內(nèi)幾個本分老實的媽媽收拾料理,免去交租納稅,只問一年可貢獻些什么。這樣一來,園子有專人管理,花木自會更好,不至糟蹋了東西;同時,老媽媽們亦可借此小補,不枉長年辛苦,又省下了花匠和打掃人等的工錢。凡此種種,無不精打細算,就連鳳姐也不得不佩服道“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他不錯?!庇终f“他雖是姑娘家,心里卻事事明白,不過是言語謹慎;他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厲害一層了。”雖然,在這簡短的時間內(nèi),她施展了自己的才華,可她畢竟不是真正的管家人,事后權(quán)一移交,又哪有她多說話的余地呢?如此才華,卻不得充分施展,不可謂不悲也!對此,她自己也有深切感慨——“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yè),那時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個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有我亂說的?!?
不同于其他姊妹,探春還是家里對賈府的形勢看得最清楚的人。當鳳姐奉王夫人之命,攜王善保家的抄檢大觀園時,探春對他們奚落冷笑道:“……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盼著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芍@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可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說著,不覺留下淚來。探春此番言說正是對賈家日后衰敗的預(yù)言,她憑借見微知著的才華,敏銳地察覺到家族的頹勢將成為必然。然而在封建社會,吃人的禮教并未賦予女兒家治國理家的權(quán)力,她只能憤憤然,滿懷一腔“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悲愴,無奈地看著家族日漸敗落,不復(fù)盛然。
三、遠嫁之悲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fēng)一夢遙?!碧酱鹤詈蟮谋瘎∈撬K于像那天邊斷了線的風(fēng)箏,遠嫁他鄉(xiāng),飽受路遠山遙,與親人不能相見之苦。在詠菊花詩時,她曾寫出“明歲秋風(fēng)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之句。這首《殘菊》充斥著極度悲涼的氛圍,預(yù)示了探春終將遠嫁的悲劇。而“知再會,莫相思”,只能是心靈的自我安慰罷了。
佛教認為人生有八苦,其一便是親別離,即不得不與自己親愛的人別離。而以探春的品貌和才干,盡管是庶出,若在家族鼎盛之時,必不會讓她遠嫁天邊。她的遠嫁,一定是在家道沒落時出于某種不得已的原因?!皬慕穹謨傻?,各自保平安”,探春此去定是一去不返。與親人生死別離,這其中的悲痛,又豈是淚珠所能表達的?“空掛纖纖縷,徒垂絡(luò)絡(luò)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彼加H思鄉(xiāng)之悲,從此將伴隨探春的后半生?!巴亦l(xiāng),路遠山高”,況且,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依然是男尊女卑的封建家庭,縱有歸家的愿望,自己也完全作不了主,只能掩面泣涕,任人擺布罷了。正所謂“游絲一斷渾無力”,賈家勢敗后,沒有娘家給她撐腰,她過得又會是怎樣的日子呢?探春雖道“奴去也,莫牽連”,依舊顯示她豁達的心境,實際卻是大音稀聲,大悲無淚,是無悲中的大悲痛,其中的沉痛與凄苦唯獨目送女兒遠去的親人和遠嫁的她才能深切體會到吧!
魯迅說:“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薄都t樓夢》中演繹的人生悲劇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是因為它道出了人間百態(tài),言盡了外形與內(nèi)心具美的紅樓女兒的生命之悲。她們美麗聰明,才華橫溢,情韻雅潔,志行高卓,卻無一逃脫得了悲劇命運的魔爪。出于身世遭遇,曹雪芹在創(chuàng)作中經(jīng)過選擇、加工和錘煉,在每一位審美客體中均融入了自己的審美理想,并賦予每一位審美客體深厚的審美理解和審美情感。賈探春,是作者眼中才情敏捷志存高遠驕傲的三小姐,她的人生際遇與一生之悲既是社會歷史的產(chǎn)物,亦是其自身行為與性格的產(chǎn)物。她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亦受自身意志欲望的束縛。她的美麗聰穎、杰出詩才、高雅情調(diào)和開闊氣度無不令人心生敬佩,贊嘆不已,她的悲劇命運更不能不令人悲憤哀嘆,喟然惋惜。雖說她距離當下的你我已有幾百年,可穿越時空,她的灼灼其華依然為人們所贊嘆,她為命運不公而做的努力依然值得人們敬仰。她的人生悲劇,不論是身份地位與尊嚴之爭,還是才華的隱沒而不得充分施展,抑或遠嫁他鄉(xiāng)飽受思念之苦痛,都與當下青年的處境不無關(guān)聯(lián)。因此,其生命之悲必然能引起理解的深處共鳴,令相似際遇者感慨沉默、黯然神傷,卻又于當下之境,鼓起尋覓改變與解脫的勇氣。
參考文獻:
[1]曹雪芹, 高鶚. 紅樓夢[M]. 長沙: 岳麓書社, 2001.
[2]高小康. 領(lǐng)悟悲劇——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研究[J]. 文藝理論研究, 1996(5): 28-36.
[3]李希凡, 李萌. “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須眉”——賈探春論[J]. 紅樓夢學(xué)刊, 2006(2):10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