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捧刀勢
此為起手時之勢,左手捧刀,刀背貼臂,全身向前,先踏前兩步,右手從腰間挽一小環(huán),在胸前作一請手,然后沉身作一寒雞步,向右斜方起一雙飛腿,乘勢收刀交與右手。待雙飛腿落地時,即變換手法以取人。
二、劈刀
劈與砍、削等勢不同,蓋用刀口從上方向斜下方劈擊之法。依上勢,乘雙飛腿落地之勢,即連向右斜方騰進一步,同時刀蓋背盤頭(即將刀從左肩處宕向后方,刀尖朝下,自左背部移至右肩后方,此為蓋背盤頭;若刀單從頂門上盤旋一匝,則單稱盤頭)向斜下方劈去,足成右前弓步。
三、回風(fēng)潑水
依上勢,左足移前一步;同時,右手之刀先向懷中一卷如抱物狀。右足向左膝前絞進一步,翻身向后,左手向旁側(cè)發(fā)一側(cè)掌;同時,右手之刀即向外翻卷而出,刀尖向上,刀口向外,此時成絞步,全身向后方。
四、白鶴亮翅
依上勢,用連環(huán)步右進步;同時將刀收回,抱置胸際,刀尖在右肩上斜方,乘進步之勢略向外作沖刺,待腳步踏穩(wěn)之后,便將右手向外一撒,刀即向外旁平削,順勢從右轉(zhuǎn)身,左足用拖步踏至右足之左面。此時全身向前,足成左側(cè)弓步。
五、鉆心釘勢
依上勢,先將左右手收至當(dāng)胸,刀尖向前,刀口向上,左手掌托住刀把,然后翻身向正左方飛起右足,此時雙手向懷中一帶,待右足落下后,刀尖即向前竭力沖刺,以取敵人胸膛,此時全身向左。
六、翻身探海
依上勢,作沖刺之后,即將刀收回胸際,左手撒開,刀起夾背花(先將刀尖向下,刀口向外,從左宕至右肩后,然后拗起,使刀尖向上,至右前時,再折下宕至右肩后,如此反復(fù)行之),足成絞步,旋轉(zhuǎn)一周,至正后方時,將刀向左肋一抱,足成馬步,左手向旁發(fā)一側(cè)掌;右手之刀,即時在當(dāng)面向左方卷去。
七、野馬分鬃
依上勢,先提右腳于齊腹處;同時,將刀收回,左手亦托住刀把,刀尖斜出右肩上,刀口向外,至此再起一跺步(即將左足向上提,右足踏入左足原地,而左足則趟前一步之法也),變成右前弓步,在轉(zhuǎn)身之際,左手握拳護腰,右手之刀,即從側(cè)面向右方猛力平削。
八、猛虎撲食
依上勢,不必收刀,右足踏前一步,順勢將刀往前一沖,左足跟進一步,刀再向外一劃,便在當(dāng)面畫一大環(huán),跺足翻身,右足向右方趟出,上身下沉,左膝下屈,成為正面之趟步;同時,刀在左方翻上,過頂折下,猛力下砍。
九、單夾背
依上勢,將刀掌皆收回胸際;同時,右足亦收起,全身直立,然后向左斜方起騰步連進一步。在全身前進時,刀即起夾背花,以足踏穩(wěn)為度。待踏穩(wěn)后,左足拖上一步,挺直于前,右膝略屈;同時,刀從當(dāng)面向下拖,左掌即緊逼刀背,向外壓去。
十、披身伏虎
依上勢,用拖步向右退二步,抱刀于懷,將身一沉,足點地成寒雞步,乘勢向左方起一雙飛,落地后即用躥步進前一步,然后將右足前蹲,左足后跪;同時,刀起盤頭,從上向側(cè)面下砍,此時全身向后,頭偏于左方。
十一、犀牛分水
此為刀腿并用之法,亦左右攻擊之勢也。依上勢,先反手將刀從橫向右方一卷,右足即行直立,左掌即向旁側(cè)發(fā)出,左腿即向斜上飛起;同時,右手之刀亦從懷中向外猛力卷去,至平肩為度,此時頭向右方。
十二、毒蛇出洞
此勢即下沖刺,取人下盤之法也。依上勢,抱刀于懷,左掌亦收置刀把處,足落下,連起兩跺步轉(zhuǎn)身,反掌向上,左手向后虛發(fā)一掌;同時右足前滑一步,左足后提,刀即從胸前向斜下方?jīng)_刺,上身略前傾,以助其勢。
十三、獅子大張口
此為轉(zhuǎn)手向后平削之勢,即大旋轉(zhuǎn)削刀也。依上勢,沖刺之后,足起跺步,折刀尖略向上,乘勢一探,然后反手使刀口向后,用掃堂腿從右轉(zhuǎn)身,刀即隨之橫削一周,待至正前方時,成為馬步,左手即向旁側(cè)發(fā)一掌。
十四、獨劈華山
此為正中下劈之勢。依上勢,從橫騰左方二步;同時刀起夾背盤頭,待第二騰步踏實時,右足即拖掃之勢,移至左正方,直趟于前,上身隨之轉(zhuǎn)向左方,左膝前屈成蹲勢,此際刀正第二盤頭完畢,即從正后拗起,猛力下劈,左手握拳,緊護其腰。
十五、飛電穿云
此為頂中沖刺,斜取敵人上路之刀法也。依上勢,向下猛砍之后,即收刀拿回胸際,左手撒開,托住刀把,此時右手掌泛向上,使刀背向下;同時,將右腿前屈,左腿趟直于后,成為右前弓步;乘全身前進之勢即兩手托刀,猛力向前面之斜上方?jīng)_刺,以兩臂挺直斜形為度。
十六、金刀劈風(fēng)
此與上兩路皆連續(xù)展進擊敵之法,故并不用騰躥等步法。依上勢,先將左手撒開;同時折刀,使刀尖向下,宕至左肩之前,然后挽起,使刀尖向上,此時左足展一步,刀即從當(dāng)面頂門劃過,向左方下砍,右足乘勢跟進一步,成后方之馬步。
十七、順步攔截
依上勢,先將左足絞于右膝際向左方橫騰一步,刀順勢向前探,然后從左轉(zhuǎn)身,旋至正右方,刀乘旋身之勢,猛力向左腰方面橫截,左手略作前側(cè)掌。此時全身向右方,足成右前弓步,刀背向外。
十八、三盤落地
依上勢,進步起夾背刀花,身隨刀轉(zhuǎn),至正前面時,抱刀于懷,全身下沉,作一寒雞步,乘勢急起一雙挑腿,刀則在腳尖行將落下時,向外一削,急反手使刀轉(zhuǎn)至背后刀背緊貼肩劈,落下時即將左足橫置右膝彎后,向下仆坐,左手叉腰。
十九、撥草尋蛇
依上勢,先將右足略升,左足即向左方移出一步,再用騰轉(zhuǎn)身,成為右前弓步。左手向后發(fā)一側(cè)掌,右手即將刀向外斜下方一削,然后轉(zhuǎn)手使刀口向內(nèi),再向內(nèi)斜下方一卷,此為陰陽互用之刀法。
二十、回風(fēng)潑水
此與第三路完全相同。依上勢,只須將刀收回抱于胸際,然后即向正左方騰進一步;左手向旁發(fā)一側(cè)掌,右手之刀即向外卷出。
二十一、攔擋勢
依上勢,將左足移向右方,再將右足踏進一步,全身轉(zhuǎn)向正右方,順勢將刀起一夾背盤頭,待右足踏實后,即將刀從右斜上方,向下斫去,刀鋒帶斜,右掌置于刀把之后,全身向右。
二十二、撲刀
此為全身凌空下?lián)淙持畡?。依上勢,左轉(zhuǎn)身至正前方時,全身下沉,用刀把向右斜方之地上猛力一捺,然后乘勢向左斜上方勇身上躍,刀舉起向下斜方劈。
二十三、古樹盤根
依上勢,落下后,須作一仆腿,將刀把點地作勢,先略將右腿移上半步,用后掃堂腿,后掃半周至正前面時,將刀舉于后方,左手后垂作雞爪勢,身略前傾;同時,刀即斜砍而下。
二十四、轉(zhuǎn)身劈手
依上勢,向下一砍之后,即時將刀提至原地方。左足向左方移出一步,變?yōu)樽髠?cè)弓步。然后將左手向斜上方猛力一梟,右手之刀,即向左腰旁之外方猛力斜劈。此時全身向斜前方,目注刀尖。
二十五、逆步橫攔
依上勢,收回刀掌,抱于胸際,絞上右足,向左方飛騰一步,待兩足踏實后,左手發(fā)一側(cè)掌,右手之刀即從當(dāng)前向外橫攔,刀與臂平,刀尖向前,刀口向外;同時,轉(zhuǎn)身向正右方,成為右前弓步,目視刀尖。
二十六、蹲步勒
依上勢,先起一單飛;同時,收回刀掌,收身略略一挫,乘勢起一旋風(fēng),腳尖行將下落時,刀即順勢橫削一刀,及落地后,全身蹲伏,刀把點地,全身向斜方,頭側(cè)偏左,左拳置腰際。
二十七、俊鶻攢天
此為上沖劈之勢。依上勢,將刀把在地上一捺,翻轉(zhuǎn)身軀,向左斜上方踴身上躍,全體凌空,刀斜置于后,待上沖時,刀即從斜下方猛力向斜上劈去。此為取高處敵人之法,且身帶斜,至刀劈至斜上時,身體乘勢挺直,以免下落時動搖之弊。
二十八、趟步斜斫
依上勢,落地之后,足起騰步,向左方橫進,刀同時起夾背盤頭花,待兩足踏實,右足即趟出,左足前屈,成為前方趟步。此時盤頭之刀,恰至左肩處,即乘此全身下沉之勢,將刀猛力向右斜下方斫去,左手同時發(fā)一側(cè)掌。
二十九、白虹貫日
此為連進步連沖刺之法。依上勢,先將右足高提齊腰;同時,將刀抽回,左手作托天勢,然后用躥步向右橫躥入一步;同時,即用刀向斜上方?jīng)_刺一刀;再收回如上勢,再躥入一步,連作一沖勢。
三十、翻身探果
此為翻身取敵人之勢。依上勢,作第二沖刺之后,不須收刀,急將左足趟出,成為右側(cè)弓步,左掌護腰;同時將刀口折向斜下方,然后下砍。
三十一、順步穿心釘
此與第二十五勢相似,不過彼用攔截,此則用長手沖刺耳。依上勢,下砍一刀之后,不必將刀提起,急將右足拖上一步,再用跺步前躍一步,將刀泛起使刀口向上,用力將刀向前猛刺,左手向后發(fā)一側(cè)掌;此時上身向后斜,足成右前弓步,頭向正左方。
三十二、收刀勢
此為收刀正立之勢。依上勢,先將左足拖進一步,乘勢轉(zhuǎn)身向左方,抽刀抱肋下,即起單挑腿,落下時沉身作一寒雞步;連起雙飛,趁下落之勢,再向上踴身躍起,連作一旋風(fēng),翻身至正前面直立;同時右手之刀交與左手托定,連退后二步,復(fù)歸起手勢。
(編輯/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