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平
“停”:暫時的停靠,是為了更好地行走
在中國古代的驛道,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亭子。這些亭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們先來看“?!边@個字,即“人”和“亭”靠在一起,便成了“停”。所以,“亭”是供人們停頓、歇腳的地方。
驛道,是用來讓人趕路的,亭子卻是供人停下來歇腳的地方。在驛道旁建造亭子,這不是有礙于人們趕路嗎?
古人在驛道旁建造亭子,讓人暫時停下疲累的腳步,正是為了更好地趕路,讓人在“?!敝醒a(bǔ)充體力,增添力量,走得更快捷?!巴!笔菫榱烁玫刈?,這是中國古人智慧在“亭”中的形象體現(xiàn)。
“路”:就在各自的足下
課堂上,有人問老師,怎樣才能走出一條人生之路來?
“你們說說看,這‘路’是怎樣寫的?”老師說。
“路的左邊是一個‘足’,右邊是一個‘各’字。”有人回答。
“這位同學(xué)說得很對?!崩蠋熣f,“人生之路在哪兒呢?就像這位同學(xué)所說的,人生之‘路’,就在我們‘各’自的‘足’下?!?/p>
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正因為人生之“路”就在我們各自的“足”下,所以,每個人都能走出一條人生之路來。人生之路,是我們各自用“足”走出來的,所以,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就別去指望別人。
“患”:心多,不是好事
一次,老師給我重點解釋了“患”這個字的意思。老師說,“患”字主要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憂慮”,第二個是“災(zāi)禍”,第三個是“害病”。
老師說,“患”字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上面是一個“串”字,下面是一個“心”字,上下連起來看,就是一“串”的“心”,即心多的意思。心多,為什么不是好事呢?老師說,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得失的人,這也想要那也想要,這也怕失去那也怕失去,怎么不會心生憂慮呢?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做事的人,這也想做,那也想做,怎么可能做成事呢?一個不能“一心”對待別人的人,對別人總是多疑,怎么會是一個健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