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但凡接觸過雅思真題的考生大多對TRUE/FALSE/NOT GIVEN (另一種寫法為YES/NO/NOT GIVEN)的題型頗有印象,原因有二:一是此題型在考場上出現(xiàn)頻率極高,僅以2015年為例,全年48場雅思考試場場都有此題型的身影;二是此題型雖然備選項只有三個,答題命中率在理論上比四選一的單選題還高,卻頗不容易全盤做對。下面筆者將帶領讀者一起來仔細認識與分析這個題型的定義、套路、難點和解決之道。
判斷題的定義
理解判斷題的第一步是理解TRUE/FALSE/NOT GIVEN的定義,逐一分析如下:
TRUE (YES)的定義為the statement agrees with the information/the views (claims) of the writer,即“此說法與原文信息/作者的觀點或主張相符”。這里的重點信息在于agree with的概念,此選項并非要求題干與原文的內容一模一樣,而只要符合原文信息即可。舉個例子說明,原文句子說“這個女生長得很漂亮”,那么題干說“這個女生長得很好看”或“這小姑娘長相真是還可以”都是與原文信息相符,此時考生要選TRUE (YES)。
FALSE (NO)的定義為the statement contradicts the information,即“如果此說法與原文信息相矛盾和抵觸”。這里的重點信息在于contradict一詞:contra是“相反”“相違背”的意思,dict則是“陳述”“說明”的意思。也就是說,應選FALSE的題干與原文信息是相矛盾、相違背、相抵觸的,原文中給出的已知信息可以直接或經過合理推理否定掉題干的內容。比如,原文說“這個女生長得很漂亮”,那題干說“這姑娘長得真丑”就是FALSE,或者題干說“這位小娘子貌似無鹽”,也是FALSE。
NOT GIVEN的定義為there is no information on this/it is impossible to say what the writer thinks about this,即“此說法在原文中找不到”或“沒法知道作者對此是怎么看的”。許多考生都將此視為最麻煩的一個選項,因為如果不能把整篇文章都看完并且看懂,每個NOT GIVEN的選項都是在惴惴不安的心情中寫下的。NOT GIVEN的情況其實可以分為以下兩種:①原文中完全沒有提及題干所說的相關內容,不過這種完全無中生有的題目比較罕見;②原文中提到的相關信息與題干內容不屬于同一個范圍或性質。比如題干說“這個女生長得很好看”,而原文中提到的與“此女生”有關的內容是“這個女生是個善良的好孩子”,這種情況下,長相和個性雖然都是在描述這個女生,但兩者既不一致也不矛盾,此時考生應選NOT GIVEN。
出題套路
判斷題的邏輯其實不難理解,但許多考生依然煩惱:看定義貌似懂了,一到做題的時候還是糾結不已。這跟考生的單詞量、語法基礎、長難句分析能力和思維習慣等方面都有關系。不過總結起來,每個選項的出題還是有一定套路的。以下筆者來一一詳述。
一、TRUE (YES)的出題套路
1. 直接說對。“直接說對”指的是題干的意思與原文定位到的句子只是簡單的同義替換,考生能直接判斷題干所說與原文信息相符。這樣的題目其實是在考查考生的單詞量大小,因為題干會使用不同的詞匯對原文進行同義替換。比如題干說long-term medical complaints,原文說chronic illnesses,考生就不但要認識long-term與chronic是同義替換關系,而且要明白medical與complaint組合在一起并不是“醫(yī)療投訴、醫(yī)療糾紛”這類意思,而是作為一個詞組表示“疾病”。備考此類題目的最好策略就是補充單詞和詞組。而備考的最好材料莫過于《劍橋雅思考試全真試題集》(以下簡稱《劍4》《劍5》等)系列。考生多看幾篇以往的真題就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詞匯和詞組會頻繁地出現(xiàn)在不同題材的文章里,因此仔細研讀真題文章中的生詞能有效幫助解決詞匯的問題。
2. 間接說對?!伴g接說對”指的是有些題干需要根據(jù)原文某句話或幾句話進行簡單推理或綜合理解才能判斷其是TRUE (YES)。應對此種情況,考生在讀文章時請務必耐心一些,在定位到某句話而不能充分判斷時,需根據(jù)情況補充上句話的背景信息或追加下句話的進一步信息,進而得出更準確的結論。以下面這個真題為例。
例1 The survey concluded that one-fifth or 20% of the household transport requirement was outside the local area. (《劍7》Test 2 Passage 3第34題)
原文:Interesting facts regarding transport were found: 95% was on foot; 80% was within the locality; and 70% was related to the collection of water and firewood and travelling to grinding mills.
解析:在定位到的原文句子里,考生雖然不能直接找到題干中的20%,但從原文中可以看出“本地范圍內占80%”(80% was within the locality),就可以推斷出“本地范圍外有20%”,由此得出本題應選YES。
3. 復雜同義表述?!皬碗s同義表述”指的是題干與定位到的原文句子同義替換更多更復雜,原文的表述方式也更曲折迂回,語序不符合中文讀者理解習慣,考生有可能受自身語言能力所限看不出來題干與原文是同義替換。針對此種情況,考生可以在考場上先跳過此題,集中精力解決其他更有把握的題目,以保證整體得分;也可以在平時備考中注意練習精讀分析能力,讓自己見多識廣,看到多長的句子都心中不怵,能從容應對。
例2 Nineteenth-century studies of the nature of genius fail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uniqueness of the persons upbringing. (《劍8》Test 3 Passage 2第19題)
原文:However, the difficulty with the evidence produced by these studies, fascinating as they are in collecting together anecdotes and apparent similarities and exceptions, is that they are not what we would today call norm-referenced. In other words, when, for instance, information is collated about early illnesses, methods of upbringing, schooling, etc., we mus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information from other historical sources about how common or exceptional these were at the time.
譯文:雖然(19世紀的)這些研究在收集匯總天才們的人生軼事以及他們之間顯著的相似和與眾不同這些方面頗為引人入勝,然而使用這些證據(jù)的困難之處在于,它們并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常模參照”研究。換句話說,例如當我們收集關于早期疾病、兒童撫養(yǎng)方法、學校教育等信息時,我們必須也同時參考來自其他歷史記載中的相關信息,考察這些情況在當時究竟是常見還是少見的。
解析:本題的題干是說“19世紀里對天才本質的研究沒能考慮到此人養(yǎng)育方式的獨特與否”,而從定位到的原文的譯文可知,早期的研究確實沒有考慮這些兒童養(yǎng)育方法等問題,由此本題應選TRUE。
這是一個利用長難句來考查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典型例子,難點同時在于單詞和耐心兩處。很多考生都覺得,連讀中文譯文都有點不耐煩,要理解包含若干陌生單詞的英語長句就更難了。對此,考生最好的應對之道就是培養(yǎng)耐心,認真看,平時認真分析精讀長難句,熟悉長難句的句式結構,在考場上就更能輕松地應對。
二、FALSE (NO)的出題套路
1. 直接、明顯的矛盾和抵觸。有的題干與定位到的原文是明顯的矛盾抵觸關系,此時考生應選FALSE (NO) 選項。請看下面這個例子。
例3 Current thinking on humour has largely ignored Aristotles view on the subject. (《劍5》Test 2 Passage 2第17題)
原文:But modern humour theorists have settled on some version of Aristotles belief that jokes are based on a reaction to or resolution of incongruity, when the punchline is either a nonsense or, though appearing silly, has a clever second meaning.
解析:雖然這道題定位到的原文句子生詞很多,句子很長,但是對于“Aristotles belief that …”后面的東西考生通通不用看??忌枰宄氖牵F(xiàn)在對幽默的研究有沒有忽略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觀點,有這個原文中的settle on (選定)就可以直接判斷出,題干與原文是相互矛盾與抵觸的。
2. 間接不明顯的矛盾和抵觸。這種出題思路需要考生根據(jù)定位到的原文句子進行推斷才能發(fā)現(xiàn)題干與原文的矛盾之處。這一題型專門用于對付那些想偷個小懶只找詞匯的同義替換而不管整個句子到底在說什么的考生。請牢記:句子永遠大于單獨的詞匯,不能只看單詞而不管句子意思或上下文中的銜接關系。來看一個經典例子。
例4 The 1993 Sydney survey involved 289 patients who visited alternative therapists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劍4》Test 2 Passage 2第22題)
原文:In 1993, Dr. Laver and his colleagues published a survey of 289 Sydney people who attended eight alternative therapists practices in Sydney. These practices offered a wide range of alternative therapies from 25 therapists.
解析:很多考生定位到上述原文句子之后,因為在原文句子中沒有找到acupuncture (針灸療法)這個不認識的詞而選了NOT GIVEN選項。然而這里的兩句話所給出的內容其實是可以否定掉題干的。從原文的意思可知,1993年悉尼調查里確實有289個病人,這些病人接受了八家診所由25位治療師提供的一系列的(a wide range of)治療。換言之,這289位病人接受了各種治療,由此可以反推出他們接受的一定不是任何單一的治療,而題干說這289位病人接受的都是針灸療法這一種,與原文產生矛盾,應選NO。
三、NOT GIVEN的出題套路
1. 原文和題干的描述性質不同。這種出題思路對考生的英語閱讀和理解水平要求都較高,因此按照這種思路出的題往往會讓考生感到難以判斷。舉例說明,冷水與熱水是矛盾的,因為它們都在描述“水的溫度”這個屬性;然而冷水與茶水則既不能說一致,也不能說彼此矛盾:這兩者一個在說水的溫度,另一個則在說水的狀態(tài),此時考生應該選擇NOT GIVEN。請看下面一個例子。
例5 Plato believed humour to be a sign of above-average intelligence. (《劍5》Test 2 Passage 2第15題)
原文:Plato expressed the idea that humour is simply a delighted feeling of superiority over others.
解析:對比題干與定位到的原文,兩者確實都是在說柏拉圖對“幽默是什么”的表述,但原文說“幽默是感覺”,題干說“幽默是智商”,感覺和智商的性質不同,但并不彼此矛盾,此時考生應選NOT GIVEN。
2. 把觀點當事實,或把事實當觀點。事實是客觀的而觀點是主觀的,這二者既不一致也不矛盾?!澳硞€人對于某件事怎么想”既不能等同于也不能否定掉這件事的客觀定性。同理,客觀定了性的某件事未必就意味著特定的某個人也是這么想??忌鷳搶⑹聦嵟c觀點區(qū)分開。請看下面這個例子。
例6 The Lumiere Brothers film about the trai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films ever made. (《劍6》Test 3 Passage 1第7題)
原文:One of the Lumiere Brothers earliest films was a 30-second piece which showed a section of a railway platform flooded with sunshine. A train appears and heads straight for the camera. And that is all that happens. Yet the Russian director Andrei Tarkovsky, one of the greatest of all film artists, described the film as a “work of genius.”
解析:對比原文和題干,考生應該明白,原文說“最偉大的導演之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認為這部電影是天才之作”既不能等同于題干的“這部電影確實是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也無法否定掉題干的說法,因此此題只能選NOT GIVEN這項。
3. 把原文里出現(xiàn)的兩個沒有進行比較的內容放在一起比較。這種出題思路主要針對的是某些考生在考試中出現(xiàn)疲憊、馬虎的心理,只單純在原文中找到幾個題干里的關鍵詞就匆忙認為都被提及或表述一致,最終因為忽略了整句的意思而導致錯選。
例7 Early peoples found it easier to count by using their fingers rather than a group of pebbles. (《劍6》Test 2 Passage 3第40題)
原文:Counting i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number concept because it is possible to count by matching the items being counted against a group of pebbles, grains of corn, or the counters fingers.
解析:此題的題干是將用手指數(shù)數(shù)與用石頭數(shù)數(shù)進行了對比,然而在定位到的原文中卻沒有進行此種比較。這種“沒有比較的比較”算是比較常見的NOT GIVEN選項的出題套路。
難點與解決之道
判斷題的難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考生單詞量不足,導致不能正確理解題干和原文
單詞量不夠并不僅僅是考生在應對判斷題時所面臨的問題,它是在所有英語考試中都令考生頭疼的一個根本性問題。積累單詞沒有什么捷徑,唯有少量多次、穩(wěn)步積累、不斷復習、鞏固強化。一個人無論記憶力多么超乎常人,也不大可能日背千詞、過目不忘。而制訂合理的背單詞計劃,考生哪怕每天只補充10~20個單詞,只要堅持下去,日積月累也能收獲回報。
二、考生對單詞意思了解不足,導致理解錯誤
部分考生在背誦單詞時只記中文釋義,不結合例句來理解,這樣即使強記下了單詞意思,卻往往會導致對單詞的意思了解不足。例如,contemporary一詞的釋義是“當代的,現(xiàn)代的”,但要注意:不是只有我們的當下才能稱為“當代”,任何一個給定時間點都有自己的“當代”,比如,與李白contemporary的人有杜甫,與莎士比亞contemporary的人有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如果看到這個單詞就將它等同于modern來理解,就有可能因為誤解而做出錯誤選擇。如何避免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對劍橋雅思真題里的文章進行仔細分析和精讀,在語境下真正弄懂單詞、詞組和固定搭配的用法,儲備真正掌握了的詞匯來應對考試。
三、考生讀題馬虎,過度推理,導致誤解了題干或原文句子
這個問題其實最不應該發(fā)生在考場上,卻往往是考生容易“大意失荊州”之處。舉個筆者的學生曾經產生過誤解的例子:“Archaeology is a more demanding field of study than anthropology.” 這個題干原本表達的意思是“考古學是一門比人類學更加艱深的研究領域”,筆者的學生卻曾將它理解成“考古學比人類學需要做更多的田野調查”,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是考生將field與study之間的那個of看漏了。這樣的問題該如何克服?考生可以通過加大平時的英文閱讀量來解決,熟能生巧,讀得多了就能準確而快速地理解所讀英文的真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