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靜 馮正平 李曉宇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重慶 400016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現(xiàn)已成為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1]。動脈粥樣硬化和骨質(zhì)疏松癥均為T2DM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并且成為DM患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指標,可預測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2],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作為診斷骨質(zhì)疏松癥的金標準。目前研究顯示,頸動脈粥樣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與骨密度密切相關[3-5],其具體機制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擬探討T2DM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骨密度的相關性,并探討相關的機制,為防治T2DM的并發(fā)癥提供理論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在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01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118例。納入標準: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WHO骨質(zhì)疏松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等內(nèi)分泌疾病;③嚴重感染;④惡性腫瘤及結(jié)締組織?。虎萏悄虿〖毙圆l(fā)癥如酮癥酸中毒、高糖高滲綜合征;⑥長期服用鈣劑、激素及抗骨質(zhì)疏松等任何影響骨代謝藥物。
1.2研究方法
1.2.1一般資料收集:收集研究對象的年齡、身高、體重、血壓、吸煙史、糖尿病病程等。計算體質(zhì)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BMI=體重(kg)/身高(m2)。
1.2.2實驗室檢查:采用日立7600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a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a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al,LDL-C)、鈣(calcium,Ca)。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采用高壓液相離子交換層析法。
1.2.3頸動脈檢查:采用東芝Aplio300多功能彩色多譜勒超聲診斷儀,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其頸部,探頭置于胸鎖乳頭肌前緣或后緣前橫縱向觀察雙側(cè)頸總動脈及頸動脈分叉處,選取距離頸動脈分叉處1~1.5 mm位置測量IMT,計算雙側(cè)頸總動脈IMT平均值,根據(jù)2009年《血管超聲檢查指南》標準[6]:頸動脈IMT≥1.0 mm 為內(nèi)膜增厚,局限性IMT增厚≥1.5 mm 為斑塊,發(fā)現(xiàn) IMT增厚或/和斑塊者即為動脈粥樣硬化。同時記錄斑塊的部位、大小。
1.2.4骨密度測定:采用美國Hologic公司的Discovery A骨密度儀雙能X線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測定所有患者腰椎( L1- L4)、股骨頸、股骨轉(zhuǎn)子、ward’s、全髖部的骨密度,結(jié)果以體積骨密度(BMD)值(g/cm2)表示。
1.3分組
按頸動脈IMT分為正常組(IMT<1.0 mm組)(n=91)和動脈粥樣硬化組(IMT≥1.0 mm組)(n=110)。
1.4統(tǒng)計分析
2.1T2DM患者的基本資料
兩組患者性別、吸煙史、BMI、舒張壓,血HbA1c、FPG、TC、TG、HDL-C、LDL-C、Ca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動脈粥樣硬化組年齡大于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動脈粥樣硬化組糖尿病病程高于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動脈粥樣硬化組收縮壓明顯高于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T2DM患者IMT正常組與動脈粥樣硬化組基本資料Table 1 Basic data of T2DM patients in normal IMT group and atherosclerotic group
2.2男性T2DM患者頸動脈IMT與骨密度的分析結(jié)果:兩組患者L2、L3、L4、L1-4、股骨頸、股骨轉(zhuǎn)子、全髖部的骨密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動脈粥樣硬化組L1、Ward’s骨密度均低于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男性T2DM患者IMT正常組與動脈粥樣硬化組骨密度Table 2 BMD of male patients with T2DM in normal IMT group and atherosclerotic group
2.3女性T2DM患者頸動脈IMT與骨密度的分析結(jié)果:兩組患者L4、股骨頸、股骨轉(zhuǎn)子骨密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動脈粥樣硬化組L1、L2、L3、L1-4、ward’s、全髖部骨密度均低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女性T2DM患者IMT正常組與動脈粥樣硬化組骨密度Table 3 BMD of female patients withT2DM in normal IMT group and atherosclerotic group
2.4頸動脈IMT與骨密度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jié)果
T2DM患者頸動脈IMT與L1、L2、L3、L4、L1-4、股骨頸、股骨轉(zhuǎn)子、ward’s、全髖部骨密度均成負相關(表4)。
表4 頸動脈IMT與骨密度的Pearson相關分析Table 4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carotid IMT and BMD
目前研究表明,T2DM患者的骨密度可增加、減少或不變[7-9],骨密度的變化主要與DM病程、血糖水平、DM慢性血管并發(fā)癥等密切相關[10-11]。大血管病變?yōu)門2DM常見的慢性血管并發(fā)癥,其中頸動脈粥樣硬化是T2DM大血管病變的基本病理改變。頸動脈粥樣硬化與骨密度密切相關,段志勝等[12]研究顯示,老年T2DM患者,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組的骨密度低于頸動脈IMT正常組。de Almeida等[13]研究表明,男性T2DM患者中,除外年齡、糖尿病病程、吸煙、血脂等傳統(tǒng)危險因素,頸動脈IMT與骨密度負相關。Friedlander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女性患者與頸動脈IMT正常組相比,其股骨頸骨密度更低。研究顯示,在絕經(jīng)后的女性患者,頸動脈IMT與骨密度成負相關[5、15]。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男性T2DM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組L1、ward’s骨密度均低于頸動脈IMT正常組,女性T2DM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組L1、L2、L3、L1-4、ward’s、全髖部骨密度均低于頸動脈IMT正常組。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T2DM患者頸動脈IMT與L1、L2、L3、L4、L1-4、股骨頸、股骨轉(zhuǎn)子、ward’s、全髖部骨密度均成負相關。上述結(jié)果表明,頸動脈粥樣硬化與骨密度存在相關性,為負相關。
目前研究表明,破骨細胞分化因子受體(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кB ligand,RANKL)/護骨素(osteoprotegerin,OPG)系統(tǒng)、氧化脂質(zh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炎癥等可能參與了頸動脈粥樣硬化和骨質(zhì)疏松的發(fā)生發(fā)展[15]。Kelesidis[16]等研究顯示,在患有HIV的患者,RANKL/OPG系統(tǒng)通過影響骨轉(zhuǎn)換和動脈的粥樣硬化,參與骨質(zhì)疏松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Cornicelli等[17]研究表明,過表達12/15脂氧合酶可使得骨量減少,抑制12/15脂氧合酶的表達可提高骨量及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TousouIis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高同型半胱氨酸可促進脂蛋白氧化,抑制內(nèi)皮細胞一氧化氮合成,從而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Herrmann等[19]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可激活破骨細胞,促進骨吸收,使得骨量減少。
目前認為糖尿病病程、年齡、收縮壓為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20,21]。T2DM患者中,糖尿病病程與骨質(zhì)疏松的發(fā)生成正相關[10]。El等[22]研究表明,隨年齡增加骨密度逐漸下降。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頸動脈粥樣硬化組年齡大于正常組,頸動脈粥樣硬化組糖尿病病程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述結(jié)果表明,糖尿病病程與年齡可能共同參與了頸動脈粥樣硬化和骨質(zhì)疏松的發(fā)生發(fā)展,隨年齡增加,糖尿病病程延長,越容易發(fā)生頸動脈粥樣硬化和骨質(zhì)疏松。
由于T2DM患者中,頸動脈粥樣硬化與骨密度存在相關性。所以T2DM患者發(fā)生頸動脈粥樣硬化時,需監(jiān)測其骨密度變化,可以判斷骨質(zhì)疏松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從而降低患者骨折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