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風華,戴 蕾,陶 月,寧明哲
(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 檢驗科,江蘇 南京210008)
?
2010-2014年 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情況變遷分析
胡風華,戴蕾,陶月,寧明哲*
(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 檢驗科,江蘇 南京210008)
鮑曼不動桿菌為革蘭陰性、非發(fā)酵、短小桿菌,具有強大的獲得耐藥性和克隆傳播的能力,多重耐藥、廣泛耐藥、全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呈世界性流行[1],可引起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等[2],已成為我國院內(nèi)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為更好的了解鮑曼不動桿菌近幾年來的發(fā)生情況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現(xiàn)將我院2010-2014年的鮑曼不動桿菌的檢出情況和耐藥情況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和儀器
1.1.1標本來源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南京鼓樓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培養(yǎng)標本。
1.1.2儀器和和材料BacT/Alert 3D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ATB-Expression 半自動細菌鑒定儀、COMPACT VITEK全自動細菌鑒定儀、哥倫比亞平板、M-H瓊脂平板購自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藥敏紙片購自英國OXIOD公司。
1.2方法
1.2.1標本的采集及培養(yǎng)由臨床科室根據(jù)病情采集標本,2 h內(nèi)送微生物室培養(yǎng)。按相應的標本培養(yǎng)操作標準進行培養(yǎng)。
1.2.2鑒定方法全部菌株均使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半自動細菌鑒定儀或COMPACT VITEK全自動細菌鑒定儀進行鑒定。質(zhì)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1.2.3藥敏試驗細菌采用紙片擴散(K-B)法或MIC法(COMPACT VITEK全自動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結(jié)果按當年CLSI標準判定。質(zhì)控菌的試驗結(jié)果均在CLSI規(guī)定范圍內(nèi)。
1.3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NET 5.6 軟件分析結(jié)果。
2結(jié)果
2.1標本來源分布剔除同一病人、同一部位的重復菌,2010-2014年,共分離出鮑曼不動桿菌3093株。見表1。5年中,各年分離率差異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標本來源見表1。
表1 2010-2014年鮑曼不動桿菌標本來源種類分布表
2.2藥敏結(jié)果參見表2和圖1。
3討論
長期以來,鮑曼不動桿菌在我院均有較高的檢出率,占革蘭陰性桿菌中的第二位[3]。5年來,鮑曼不動桿菌的檢出數(shù)量總體不斷增長,但檢出率并沒有明顯變化,其檢出數(shù)量的增加和臨床醫(yī)生對病原學檢測的重視,整體送檢標本數(shù)量的增加密切相關。由表1可以看出,標本來源均以下呼吸道標本為主,其次為分泌物標本,這與留取痰標本、分泌物標本均為無創(chuàng)性操作,患者易接受,標本量相對較多亦有關。
表2 2010-2014年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情況
圖1 2010-2014年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情況變遷
由表2可看出,5年來,鮑曼不動桿菌對各類抗生素的耐藥率沒有明顯變化。對阿米卡星的耐藥率相對較低(25.6-45.3%),但由于阿米卡星的腎毒性和耳毒性,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應用。米諾環(huán)素的耐藥性亦較低(15.9-36.9%),但2010-2013年間,其耐藥率不斷上升,而在2014年卻相對減低,這可能與我院病房整體搬遷,減少醫(yī)院內(nèi)感染與病原菌傳播有關。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每年鮑曼不動桿菌對其耐藥性幾乎沒有差別,說明在治療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時,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藥效基本一致。除2010年外,后4年,其耐藥性均在50%左右,低于文獻4中的70%報道和張銀旺報道的81%[5]。含酶抑制劑的抗生素,頭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藥率稍低(33.1-46.9%)、但高于全國CHINET 監(jiān)測數(shù)據(jù)[6-1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維酸耐藥率無明顯增長,均在50%左右。頭孢哌酮/ 舒巴坦的耐藥率低于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其機制考慮與舒巴坦不可逆性與β- 內(nèi)酰胺酶結(jié)合及直接作用于青霉素結(jié)合蛋白有關[4]。有文獻報道,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率與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使用強度呈正相關,提示使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11]。
參考文獻:
[1]Peleg AY,Seifert H,Paterson DL.Acinetobacter baumannii:emergence of a successful pathogen[J].Clin Microbiol Rev,2008,21:538.
[2]Munoz-Price LS,Robert AW.Acinetobacter Infection[J].N Engl J Med,2008,358:1271.
[3]寧明哲,張之烽,沈瀚,等.2005-2009年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情況變遷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4):727.
[4]徐桂婷,糜琛蓉,李文慧,等.2008年-2012年住院患者鮑曼不動桿菌分布狀況及耐藥性分析[J].華西醫(yī)學,2014,29(3):413.
[5]張銀旺.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及耐藥譜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4,24(10):1507.
[6]汪復,朱德妹,胡付品,等.2008 年中國CHINET 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9,9(5):321.
[7]汪復,朱德妹,胡付品,等.2009 年中國CHINET 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0,10(5):325.
[8]朱德妹,汪復,胡付品,等.2010 年中國CHINET 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1,11(5):321.
[9]胡付品,朱德妹,汪復,等.2011 年中國CHINET 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2,12(5):321.
[10]汪復,朱德妹,胡付品,等.2012 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3,13(5):321.
[11]肖淑珍,徐桂婷,方潔,等.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與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3,13(6):446.
文章編號:1007-4287(2016)07-1160-03
*通訊作者
作者簡介:胡風華(1980-),男,技師,本科,從事微生物檢驗工作。
(收稿日期:201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