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鳳春
?
計步之囧
☉柳鳳春
不久前過生日,愛人為鼓勵我鍛煉,送我一款小米手環(huán),可以綁定手機,通過微信把步數發(fā)布在朋友圈里。從心里說,感覺有款運動軟件挺好的。生活在“出門上車,進門上樓”的快節(jié)奏下,很多人都不重視健身、疏于運動,或在時尚誘惑和社交需求下有心愿無毅力。運動軟件則把健康生活當成一種群體性追求,催人隨“群”而動。但囧事也隨之而來。
在“人人亞健康”的時代,讓新技術帶動人們去強健筋骨何嘗不是好事呢。開始把每天的運動量定在6000步,后來感覺太少了,幾乎天天能達標,經過與自己商量,把目標定在了8000步,在每天曬顏值曬氣質的朋友圈里曬自己的運動數值,感覺也是自信滿滿。后來,我再仔細看看排行榜,看幾天來熟人們的步數,忽然發(fā)現,通過這些數字,就能推測一個人一天干了什么。因為自己從事新聞報道,朋友圈里有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編輯記者,他們都很注重健身,西安武工大的熊編輯是個運動達人,每天七八萬步的數字,北京特警學院的女編輯譚耘每天活動量也不小,讓我感動汗顏,也是我讀書學習、健身鍛煉的榜樣和標桿。在朋友圈可以為好友點贊,通過健身鍛煉,不少編輯老師跟我約稿,教會我不少寫作的技巧。
通過朋友圈,容易發(fā)現不少規(guī)律,讓我更有興趣了。一有空,我就刷新,還選取幾個重點對象觀察、驗證,一段時間后,結合參考朋友們的分析,我公布結果:一天1000步之內,可能是辦公室一族在室內活動,還有可能在家休息;3000步左右,應該是往返于家和單位之間;3000至5000步,有點忙;5000步以上很忙;1萬步,有意識在運動;2萬步,可能是突擊減肥或是運動愛好者;兩個人有相似的步數,彼此又認識,他們可能一整天都待在一起。一個人數天的相似時段,步數均有大幅度提高,就可以得出他的鍛煉時間。
朋友圈里有人交流經驗,說可以通過步數觀察朋友在做什么。前一陣,手環(huán)綁到小狗腿上的新聞成為笑柄,跑了就跑了,沒跑就沒跑,跟傻瓜軟件較什么勁啊。呵,這哪里是什么軟件,這明明是監(jiān)測器;這哪里是健身,這簡直是計步驚心,天天有小米跟蹤器。有時拿著手機,看這些新聞、評論,啞然失笑。猛一抬頭,看到滿街人步履匆匆,不知他們帶著小米計步沒有?他們今天走了多少步?和誰一起,去了哪里?被誰監(jiān)測跟蹤,又在做誰的跟蹤監(jiān)測者呢?您說這事囧不囧?
【作者系武警山東省聊城市支隊政治處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