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的重要性
中國社科院 魏翔
“電影院、內(nèi)生適宜性和
中國城市的人才集聚”
《經(jīng)濟研究》工作論文WP1075號
人才朝城市集聚這一經(jīng)濟現(xiàn)象,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到底什么吸引人才到城市去呢?城市的吸引力主要分成三個方面:自然條件、外在的工資和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城市的“內(nèi)生適應性”。
城市的“內(nèi)生適應性”除了各種基本公共服務的吸引力之外,還有其他文化方面的吸引力。例如高質量的教育和醫(yī)療等自然吸引人口集聚,但豐富的城市文化生活顯然也為城市加分了。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到底何種城市文化產(chǎn)品是比較合適的?應該供應到什么程度才能為吸引人才錦上添花呢?
一個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是“電影院”。中國的富豪們,例如萬達的王健林和阿里巴巴的馬云,紛紛進軍影視行業(yè)。萬達更是通過萬達廣場搭配影院的方式,在這個影視市場已經(jīng)營多年?;蛟S可以說他們也搭上了中國城市化的東風。
作者觀察到每萬人電影院數(shù)量與人才密度高度相關,并指出電影院這一文化產(chǎn)品既不像古典音樂廳那樣曲高和寡,也不像什么露天唱歌那樣下里巴人,處于一個剛剛好的位置,對一般的人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作者由此把電影院數(shù)量作為一個重要的變量加入到內(nèi)生適應性模型中,并通過多種方法檢驗了“電影院”這個變量對人才集聚的吸引力。電影院對人才集聚的吸引力又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因果性,即電影院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另一個是累積性,即在人口密度高的區(qū)域,電影院能進一步提高人才密度。
文章利用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關于人才的數(shù)據(jù),以及《2010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公告》中電影院的數(shù)據(jù),證明了電影院帶來的兩種效應——因果性和累積性——都是存在的。
這對城市治理有直接的政策啟示。城市需要修建合適的人文設施來吸引人才,從而在人才爭奪戰(zhàn)中勝出。
制度
補貼、罰款,還是一起上
哈佛大學 Nava Ashraf等
“基礎設施、激勵與制度”
《美國經(jīng)濟評論》2016年第106卷第5期
城市在帶來正面外部性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的外部性。城市的正外部性包括容納更多人口,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但城市也會滋生所謂的城市病,例如貧民窟、犯罪問題等。
要解決外部性帶來的問題,不僅僅需要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制度建設。例如城市給排水系統(tǒng),供水和排污需要鋪設管道,但城市的窮人通常想搭便車,卻不愿意為鋪設管道付費。
津巴布韋試過單用補貼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最后一公里”還是和窮人脫節(jié),結果窮人還是無緣給排水系統(tǒng)。紐約也試過類似的手段,但導致供水效率不足,最后被罰款系統(tǒng)取代。
作者建立了一個模型表明基礎設施和制度之間是互補的,并且解釋了何種條件下單純補貼或罰款有效,何種條件下應該混合使用。
就罰款而言,最優(yōu)罰款并不是嚴格的罰款,而是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要避免對無辜者的剝奪。
觀點
教育的迷思
哈佛大學 Robert Sampson
“性格的必要性”
《經(jīng)濟學文獻雜志》2016年第54卷第2期
如何評價教育的成就,一直是一個舉世難題。標準化測試測量出來的成績,并不全面反映智力水平,更不用說反映一個學生的全面成就了。研究人力資本的經(jīng)濟學家,例如赫克曼等人后來提出“不可測的能力”是影響教育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標準化考試及其相關的教育證書,其實對考試參加者和證書持有者并沒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在勞動力市場上發(fā)出信號的作用外,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或許沒有想象中的大。而在實際工作中極其有用的“不可測的能力”,例如自控、例如堅韌、例如責任心等,無法通過專業(yè)化考試和證書來檢測。
自控能力,又與幼童時期的培養(yǎng)密不可分。這種性格的養(yǎng)成,不能全靠后續(xù)的正規(guī)教育來完成。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又與性格養(yǎng)成有巨大的關系,并且會影響未來的犯罪等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講,“孟母三遷”雖是古代的事,對當今也有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