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淼
(湖南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淺析papi醬系列視頻的失范表現、危害及對策
王 淼
(湖南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410082)
網絡是個大江湖,從不缺話題。網紅作為網絡時代的典型產物,似乎是年輕人的專利。Papi醬是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學生,以一個大齡女青年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對日常的生活進行種種毒舌吐槽,幽默犀利的風格俘獲眾多網友“芳心”,并迅速以其深諳社交人性剖析的“才華”獲得了2200萬天價的廣告投資。然而,就在拍賣會舉辦前幾天,國家廣電總局以“視頻內容屢爆粗口”為名,勒令下線整改,以防止papi醬視頻中的失范內容對青少年、社會整體價值取向造成負面影響。經過多方的捧和壓,papi醬系列視頻失范的多種表現及其自身的應對方式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網紅;papi醬;網絡傳播失范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7次互聯網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其中,上網設備正在由PC端向移動端集中,智能手機成為拉動網民規(guī)模增長的主要因素。[1]
隨著4G的應用普及,移動互聯網成為網民們依賴的資訊平臺。除此之外,手機被廣泛接受使用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可移動的社交功能。2016年,第一網紅papi醬走紅的現實技術原因則是移動短視頻的爆發(fā)。我國2013年才出現短視頻這一形式,大多數短視頻來自長視頻的截取,面對公眾的正式場合更少采用短視頻的記錄、傳播方式。而近期迅速引得關注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交平臺的介入。新浪和騰訊的社交元素對短視頻產生直接推動,國外Vine、Instagram和微片的發(fā)展也都是以社交網絡為基礎。短視頻不僅融合了文字、語音和畫面動態(tài)視角,更加生動地表達用戶的情緒、溝通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老一代攝錄設備與互聯網平臺之間的溝壑,實現了攝錄機器與互聯網多種社交平臺的無縫連接。[2]今天的移動短視頻就像2009年140字語言規(guī)則的微博,快速、便捷的社交平臺特點,催生了一大批網絡紅人。其中,“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女子”papi醬獨樹一幟,憑借“中國版蘇菲瑪索,吐槽功力勝金星”的美貌與才華雄踞“短視頻女王”之位。不僅成功吸引大眾眼球,還開創(chuàng)了廣告拍賣會的先河。
圖1
2016年4月18日,廣電總局突然發(fā)聲:根據群眾舉報和專家評審結果,勒令Papi醬系列視頻下線整改。原因是主持人多次使用粗口、侮辱性語言,如“臥槽”“CAO”“小婊子”等不文明用語。應去除粗口低俗內容,符合網絡視聽行業(yè)審核通則后才能重新上線。
根據DT財經對papi醬所有短視頻粗口內容統(tǒng)計情況顯示(如圖1),2015年11月~2016年4月11日,papi醬一共在秒拍、優(yōu)酷等APP、視頻網站上發(fā)布了33段原創(chuàng)視頻,時長從十多秒到近5分鐘不等,其中21集含有臟詞。出現頻率最高的臟詞是“臥槽”,一共出現了12次;“他媽的”出現11次,“冊那”(上海話)被使用6次;“小婊子”出現4次、“CAO”出現1次。臟詞出現總次數為60次,平均每集約出現1.8次。33集視頻總時長72分鐘,平均每分鐘出現臟詞0.85個。[3](部分詞匯存在臟話定義分歧,故只做統(tǒng)計,不做詳解。)
因網絡失范行為發(fā)生在網絡虛擬空間,其行為主體有多種可能性。根據這一特點,網絡行為失范可分為“機構主導型”和“個人主導型”網絡失范行為。papi醬系列視頻傳播行為中,papi醬通過自編自導自演完成整個視頻的制作與傳播過程,使臟話廣泛傳播,產生不良影響,屬于“個人主導型”網絡行為失范。其失范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當的信息的發(fā)布
網絡是傳播信息和溝通交流的平臺,因其門檻較低的特性,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的另一個生存世界。網絡信息傳播中的失范現象,主要表現為人們利用互聯網發(fā)布信息的便捷性、虛擬性、娛樂性,發(fā)表不恰當的信息,導致沒有良好使用自己的信息傳播權利。
(二)網絡語用失范
語用失范主要是指人們在網絡語言(語詞)的應用上,淡化甚至放棄了對基本語用規(guī)則的遵守,過于隨意地造詞、用詞,使網絡語言的使用呈現出程度不同的不規(guī)范和使用混亂現象。[4]papi醬系列視頻中包含普通話、上海方言、東北方言、臺灣普通話、英語等語言種類,混合使用,初聽具有趣味性,長久傳播不但缺乏教育意義,還會影響正確用語的傳播。
在日益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下,papi醬身上所凸顯的“話語失范”問題并非孤例。近年來,短視頻的走俏,有關部門的規(guī)范與監(jiān)管出現了真空,致使一些熱衷于造詞者過分“任性”,低俗語言滿天飛。盡管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年年發(fā)布報告,指出網絡低俗語言的危害,但卻缺乏根治辦法。
網絡失范行為類型多樣,不同類型產生的危害結果也具有明顯差異。有學者認為,網絡失范行為的社會危害突出地表現在不良信息傳播,干擾甚至阻礙“網上社會”的正常運行。papi醬系列視頻失范呈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危害:
(一)傳播與傳統(tǒng)價值觀相悖的不良信息
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6.20億。其中,只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1.27億人,占整體網民規(guī)模的18.5%。[1]互聯網已不再稀奇,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也為人們打開了一扇任意門。人人都是自媒體,每個人既是信息的受者,也是信息的傳者。由官方媒體控制整個社會信息來源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網絡開啟了人們真正的言論自由,但也帶來了不良信息泛濫的社會危害?;ヂ摼W絡上“不良”信息的存在和傳播,導致整個網絡人文環(huán)境氛圍的品質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相對于其他人群而言,兒童和青少年更易成為網絡不良信息的受害者。papi醬系列視頻中含有大量不文明詞匯,聚集了社會戾氣,影響了青少年的價值取向,給部分家長造成擔憂。
有人說,互聯網的未來就在于連接一切,在這個海納百川的虛擬世界中,多種文化交流融合、碰撞發(fā)酵。海量資料的整合給用戶帶來便利,垃圾信息的堆積也顛倒了用戶的重心。而一些違反社會倫理道德,與傳統(tǒng)價值觀相悖的不良信息,則會影響到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從社會影響上看,papi醬系列視頻在網絡上大量分享、轉載,其中的不良內容對社會核心價值觀念、道德風尚導向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
(二)惡搞文化易削弱受眾的創(chuàng)新及思考能力
移動互聯網的傳播不僅使內容窄眾化、個性化,也使傳播方式更加碎片化、細微化。惡搞內容因詼諧幽默、時長精短的特點火爆于社會化媒體中。有學者認為,惡搞體現了網民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應過分指責;也有學者認為,“網絡惡搞文化現象僭越了中國政治界限,侵犯文化版權,宣揚惡俗趣味,瓦解穩(wěn)定的倫理規(guī)范,解構藝術文本”。[5]在此,筆者認為,惡搞文化建立在已有文化之上,將原有作品中的文化深層內涵理解為膚淺的玩笑,甚至被毫無根據地曲解為博人一笑的閑談。另外,從最近席卷網絡的“翻船體”,到年初刷屏的“猴賽雷”,網絡用語往往都如曇花一現,經不起時間考驗,沒有文化底蘊作為基底,要以“創(chuàng)新”為由進行廣泛傳播,實在難以站穩(wěn)腳跟。papi醬的惡搞吐槽完全契合80后、90后的減壓需求,更加符合精神緊繃的都市一族的口味,時不時出現的惡搞內容讓觀看者直呼過癮,但是內容主要聚焦在社交話題上,欠缺深度思考內容。
(三)意見領袖高頻傳播阻礙網絡傳播功能
“意見領袖”是拉扎斯·菲爾德等人在《人民的選擇》中提出的經典概念。在網絡中,意見領袖承擔著信息傳播中介的角色,一個信息經由意見領袖轉發(fā)之后,會影響到更廣泛的受眾。意見領袖的介入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擴大了信息的影響,對他人的態(tài)度具有形成和改變的能力。
在互聯網中,意見領袖們在短時間內高頻轉發(fā)相同的信息,造成單一信息占據主要公共空間,形成話語壟斷。少數持有相反意見的受眾為了防止被“孤立”,而保持“沉默”,最終導致持“劣勢”意見的人發(fā)出的聲音越來越弱,如此循環(huán)往復的螺旋式過程將使網絡話語生態(tài)失衡。[6]雖然人們在網絡中獲得了更多參與話題討論的機會以及更多接觸信息的手段,但是意見領袖依然是絕大多數話題的發(fā)起者,他們擁有網絡世界的大部分話語權。他們任何一句不當言辭都有可能引發(fā)網絡口水大戰(zhàn),他們發(fā)布的積極言論也會得到網民們的高頻轉發(fā),在全社會范圍內引起巨大的影響??傊?,意見領袖們的介入使他們所支持的網絡信息成為主導思想,阻礙了網絡原有的高效互動功能發(fā)揮作用。[7]《羅輯思維》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表示:“我每天甩腦漿,講哲理故事,花了3年多,用戶到600萬。Papi醬每天網上拋幾個瞎掰的段子,花了4個月,粉絲漲到1000萬。”由此可見,papi醬的網絡傳播能力不可小覷,其言論將會給眾多網民帶來影響。
網絡失范行為雖然發(fā)生在網絡世界,但是實施行為的主體是當事人本身。papi醬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在享受網絡帶給自己的名氣、地位、金錢的同時,她也被賦予了網絡公眾人物所必須擔負的責任,那就是合理使用自己的網絡行為權。因此,papi醬如何應對網絡行為失范,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加強自身的道德倫理修養(yǎng),自覺遵守網絡用語規(guī)范
網絡作為現代社會傳播的空間,既是人們傳播信息和交流的場所,更是一個健康有序的活動空間,不能讓其發(fā)展成為一些人為所欲為的工具。當興趣變質時,道德也必然墮落。一些“網紅”為了搏出位,制造話題,真正是不惜一切代價,庸俗、低俗、媚俗無所不用其極。俗不驚人誓不休,向粉絲傳達不健康的暗示,這些都在頻頻挑戰(zhàn)倫理道德底線。不得不說,papi醬一改以往網紅錐子臉形象,以“才華”贏得喝彩,在網紅大軍中獨樹一幟。但是,要想長紅不衰,受到粉絲擁護,被社會大眾接受,根基是傳播正能量,守住倫理道德底線,務必在傳播細節(jié)處考慮到受眾影響,知行合一,做現實和虛擬兩個世界的“偶像”。
(二)加強個人媒介素養(yǎng),扮演好“信息中介”的角色
如今,每個人都可以是記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意見領袖也在扮演著類似于記者的角色。微時代中,人們習慣于通過意見領袖的眼睛來看世界。這就要求papi醬需主動加強個人的媒介素養(yǎng),在信息的選擇能力、質疑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創(chuàng)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等方面進行提高。[8]充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凈化網絡中的污濁風氣,杜絕傳播錯誤信息和包含不良價值觀的信息。每一個網絡偶像都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專長,為受眾解疑,并給出正確的信息指導。
(三)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papi醬作為網絡世界的意見領袖,是部分網民的意見風向標,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被腐敗思想侵蝕。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各種社會問題也不斷地浮現。網絡成為“憤青”們發(fā)泄不滿和負面情緒的出口。面對具有消極思想的網民,papi醬作為有影響力的網絡公眾人物,應當結合當前我國發(fā)展的實情,進行多方面的權衡,樹立和宣傳符合我國當前發(fā)展現狀的價值觀,抵制那些錯誤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判斷,在言論中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廣大受眾進行理性的思考。
針對此次廣電總局“封殺”事件,papi醬也在當天作出回應:“感謝大家的監(jiān)督,我們非常深刻地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一定堅決響應網絡視頻整改要求,努力傳遞主流價值觀,做一個最正能量的papi醬?!本W民們希望更多不同類型的“才華”網紅,用平易近人、幽默有趣的方式為社會帶來正能量,成為網絡世界中的偶像。從網紅群體的受教育水平來看,papi醬屬于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青年,具有開辟多種網紅模式的潛力,是打破網絡紅人“紅不過15秒”壁壘的有力武器。網絡失范現象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papi醬一個人難以凈化網絡大環(huán)境,其他網絡意見領袖們也應當規(guī)制自己的網絡用語,用偶像力量帶動網民們建設一個和諧文明的網絡社會。
[1] CNNIC發(fā)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 OL].中國互聯網絡中心,http://cnnic.cn/gywm/xwzx/rdxw/ 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2016-05-15.
[2] 張梓軒,王海,徐丹.“移動短視頻社交應用”的興起及趨勢[J].中國記者,2014(02):107-109.
[3] DT君.我們假扮廣電總局審查員,看看papi醬的視頻有多“臟”[DB/OL].網易財經,http://money.163.com/16/0419/0 9/BL0MGDPJ00253B0H.html,2016-05-15.
[4] 李一.網絡失范行為的形態(tài)表現、社會危害與治理措施[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7(06):121-126.
[5] 鄧榕,周清平.網絡惡搞文化現象批評[J].求索,2011(4):131-133.
[6] 衛(wèi)琳聰.網絡傳播中的“議程設置”與“沉默的螺旋”[J].新媒體研究,2016(06):11-12.
[7] 蘭甲云,楊子文.“微時代”高頻轉發(fā)下意見領袖的網絡失范行為及其治理[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02):144-148.
[8] 譚昆智.傳媒的宣導撫慰功能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175-176.
G206
A
1674-8883(2016)12-0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