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霞
摘 要: 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要樹立以人為本、重視人文教育、要為生活服務的教學理念,并且采用對話式和啟發(fā)式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參與教學。要重視實踐教學,通過閱讀實踐、影視實踐和專業(yè)實踐等形式,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從而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建設。
關鍵詞: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 理論教學 實踐教學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是高校新生的必修課程之一,課程設置對高校新生今后大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課程以哲學、倫理學、心理學、教育學、法理學等相關知識為依托,為正處于求知欲旺盛、人格塑造關鍵期的大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引導,對高校教師提出高要求,教師不但要講解清楚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予學生有效的學習及生活上的指導。教師不但要改進理論教學方法,而且要改進實踐教學方法,集理論性與實踐性于一體的教學才能提高教學實效。
一、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新的教學理念的樹立,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首要任務。因為不同教學理念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不同教學方法則會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也就是讓人成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成為自己愿意成為的那個人,而不僅僅是為了獲取書本的教條知識。書本知識傳授的最終目的是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從而發(fā)現(xiàn)自我、成就自我。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過多重視課本理論知識傳授,相對地忽略這種理論知識到底對學生有多大的實用價值,對學生的心靈到底產生多少震撼。所以,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中心和主體。教學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都是為學生服務,要從學生的心理、需要、人生發(fā)展出發(f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選擇能力和判斷能力。
(二)重視人文教育的教學理念
傳統(tǒng)道德教育中,道德通常理解為為他人或社會著想,為他人或社會付出,而從根本上忽視個人與自我的關系問題。只有先解決自身問題,學生將來才能獲得自身的幸福,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他人,成為高道德的人。而學生正確地處理好自身的關系,包括心理問題、與他人的交往關系、繼續(xù)學習的能力等,對學生一生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良好地自我發(fā)展,將來才能對社會、對國家作出貢獻。
(三)理論要為生活服務的教學理念
擁有良好的生活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理論知識的講授,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生活。杜威就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觀。他反對在教室里讓學生單純地背誦書本上的道德理論,主張“間接的道德教育”,將道德教育寓于學校生活與各類學科的教學過程及日常學習生活實踐過程之中[1]。如果過多實施灌輸教育,讓課本理論與生活脫節(jié),則“失去了生活本身的豐富性,充滿著單調、乏味的枯燥;失去了對生命的全面關照和對人文精神的感悟,使知識成為外在于生命的累贅”[2]。
二、努力推進參與式教學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知識,而是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價值感喚醒,直到精神生活之根”[3]。要想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這種價值追求,就離不開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深層參與。只有當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主體參與的作用,才能喚醒他們的生命價值感,才能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而這種深層參與僅靠聽課和做作業(yè)是完全不夠的。
(一)對話式教學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讓學生參與進來的最好方法是在課堂上實行對話討論方式。針對某個話題,如“愛國主義”、“愛情與婚姻”等,教師可以用案例、社會熱點問題等展開討論教學。通過討論、辯論等達到讓學生更深入思考的目的。其中“對話”是參與式教學的主要表達方式。教學中的“對話”應該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思想與思想的碰撞。而且“對話”中的師生是一種“我-你”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師生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真正做到心靈溝通[4]。
(二)啟發(fā)式教學
要實施啟發(fā)式教學,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即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又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學生通過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在啟發(fā)式教學中,案例教學可以很好地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分析思考,教師要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思考,只有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才會形成獨立的判斷力。在啟發(fā)式教學中,教師要進行總結評價,通過補充說明,提高學生的認識。
三、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進
作為理論課堂的補充,實踐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指出:“要加強實踐教學。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盵5]“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效果?!盵5]只有不斷探索多樣的實踐形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能力。
(一)閱讀實踐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涉及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既涉及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又涉及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大問題,更涉及理想與現(xiàn)實、競爭與合作、戀愛與交友及人際交往、自我心理調適等人生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除了課堂上老師的答疑解惑和溝通交流以外,更需要自身有能力解決這一問題。
學生的閱讀內容應該是比較多元的,除了與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相關書籍之外,學生應該涉獵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在內的名家名篇。教師可以適當開列一些閱讀書目,讓學生有選擇地閱讀其中一些書籍。閱讀書目既應該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主要著作和重要文獻,有助于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世界,又應該包括閱讀國學經典,從而掌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發(fā)揚光大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還應該適當閱讀西方重要思想家的一些著作,從古希臘羅馬到如今的西方文明學說,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鍛煉思維。閱讀內容應該涉及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美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種學科。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拓展學生生命的維度。
在閱讀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的自學方式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可以進行相應的指導,精選閱讀書目,采取獨立閱讀與小組閱讀相結合、必讀與選讀相結合、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方式。同時,教師應該優(yōu)化閱讀指導,啟發(fā)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主動思考[6]。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參與討論和研究,在互動過程中加深對書本的認識和體會,解決閱讀當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對于學生的閱讀情況,教師應該有一個最終考核。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閱讀競賽、進行課堂討論、檢查閱讀筆記等形式進行,也可以通過學生的閱讀報告、讀后感及寫論文等形式呈現(xiàn)。并在這期間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和評價,促進學生有效閱讀。通過這些形式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總體閱讀情況,并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對閱讀實踐的意見反饋,從而更好地促進閱讀實踐開展。
(二)影視實踐
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適當組織學生觀看影視視頻,可以有效促進教學。影視以其獨有的“圖文聲像并存”的優(yōu)勢,獲得學生的青睞,既包括對優(yōu)秀影視的播放,又包括教學過程中利用視頻案例進行教學。
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大都與優(yōu)秀的書籍一樣,讓人的心靈產生震顫和升華,并對人的思想行為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不管是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堅持,愛國主義的激發(fā),道德教育和法制觀念的形成,還是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該有目的性地選取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影片給學生播放,或者讓學生選擇觀看,但要在觀看之后進行討論,交流感想并寫出觀后感。
(三)專業(yè)實踐
所謂專業(yè)實踐,就是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進行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所學專業(yè)知識深入實踐,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八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可以利用這一有利條件,讓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針對所學專業(yè),采取不同的實踐形式。如文學院、藝術學院的學生可以用文藝作品、舞蹈、美術作品等表現(xiàn)“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意義。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可以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調查問卷,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參加社會工作實踐等。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深入學習專業(yè)知識,使專業(yè)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同時提高學生社會生活的能力、實際操作的能力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綜上所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好理論的目的是更好地進行實踐,在實踐活動中更好地理解所學理論知識,二者缺一不可。前提是學好理論知識,因為理論是基礎,理論為實踐提供方向、方法和動力。同時,要把握“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使學生在參與中親身體驗、主動探究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驗證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基本原理,并運用所學,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自覺砥礪品性,不斷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王金華.大學生道德養(yǎng)成教育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3-104.
[2]石中英.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85.
[3]鄒進.現(xiàn)代法國文化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56.
[4]胡曉紅,郭鳳志.參與式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的實踐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5):33.
[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419.
[6]柳禮泉,段麗.閱讀實踐: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形式[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