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一個人可以保持短暫的精神專注,比如2分鐘、5分鐘,但超過4個小時的專注,絕對是有百害而無一益。
我和朋友剛拿到駕照時,一起租車自駕。倆人都是拿到本后第一次開車,心里比較忐忑。他說,開車關鍵是專注,專注,就不會出問題。我說,才不是呢,關鍵是技術。他開車時全神貫注,我一開口,他忙打斷:別影響我開車!他專注了十分鐘,手機突然響了,咣當,撞馬路牙子上了。小時候,我和爸媽坐夜里的大巴去武漢進貨,司機一邊開一邊栽嘴兒(打瞌睡),我問我爸要不要讓司機停下來歇會兒,旁邊跟車師傅說,沒事兒,沒有比他再穩(wěn)的司機了。后來我跟車次數多了,發(fā)現一個怪現象——越是專注的司機,口碑越差。所謂口碑,不是擅長漂移入庫之類的花樣,而是開了幾十年車,從沒出過大事故,小事故的概率也低。那些口碑好的司機,都是看似漫不經心、心不在焉的,但人家就是一次事故都不出。
我一開始以為只有司機才這樣,后來發(fā)現這是普遍現象。我讀研時,每周日晚上是固定的研討時間。同門輪流講論文,導師什么時候到了,就隨便找個椅子坐下。導師平時工作太累,幾乎坐下兩分鐘就要栽嘴兒,等大家講完,他也醒了。連打幾個大哈欠,然后說:張三,你文章最后一個假定有問題;李四,你這種回歸要做個穩(wěn)健性檢驗;王五,你第三部分是多余的,可以減少一個約束條件……每個人的問題挨個說一遍,沒有一個不到位的,同門大驚。你說他專注嗎?不專注。這是功力。
后來參加工作,看到領導批文件。領導出差兩星期,回來后一大摞文件堆在桌子上,門口一群人等著匯報工作,領導一邊批示一邊聽匯報。你不知道他是在看文件還是在聽匯報,手機座機還都響個不停。一個人匯報完,他似乎想都不用想,直接安排處理措施,嘴里安排著你,手里批著另一個文件。專注嗎?不專注。這是功力。你要專注,就一輩子不能當領導,只能當打雜的。
會下圍棋的都知道,不能對一個局部的棋太專。你專注一個局部的棋,想怎樣才能占到最大的便宜,等你占到了,猛然發(fā)現對手外面的棋厚成一塊鐵了。
禪修里,也忌諱“執(zhí)著”。而我們常說的專注,往往指的是“執(zhí)著”于一件事情。禪修中,至關重要的是“正念”,而不是“專注”。越專注,越容易創(chuàng)造出妄想。專注是最容易把人引入魔道的罪魁禍首。正念是時刻保持覺知,覺知到念頭的生起和寂滅。
開頭提到的“關鍵是專注”的朋友,當年復習考研時非常專注,專注到什么程度呢?準考證丟了一星期他都沒發(fā)現。我從沒見過比他更丟三落四的人。丟三落四是過分專注的必然代價。過分的專注是要誤事的,世上的事有千百萬件,你一專注,眼里就只看得見一件。
(摘自《唧唧復唧唧》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圖/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