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輝
(佛山市南海區(qū)業(yè)余體育運動學校 廣東佛山 528200)
探究青少年羽毛球的速度訓練方法
王穎輝
(佛山市南海區(qū)業(yè)余體育運動學校 廣東佛山 528200)
在羽毛球運動中,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素質(zhì),只有具備了足夠的速度,才能夠適應當前羽毛球運動快速打法的需要,及時做出恰當?shù)姆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因此,對于羽毛球教練員而言,需要關注對青少年的速度訓練,選擇合理有效的訓練方法。本文針對青少年羽毛球運動訓練的方法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青少年;羽毛球;速度訓練;方法
羽毛球是一種起源于民間的體育活動,在1992年正式成為奧運會的一個比賽項目,備受世界各國的重視。2006年,羽毛球新賽制開始實行,使得羽毛球運動技術打法的核心固定在了快速進攻方面,對于運動員的身體素質(zh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項運動員、球拍和羽毛球三者結合的運動項目,無論是對羽毛球的撲救還是對戰(zhàn)術的實施,都離不開快速的反應和動作[1],因此,做好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的速度訓練,是提升運動員個人能力和成績的關鍵所在,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2.1 研究對象
為準確全面了解羽毛球運動員其速度訓練對羽毛球成績的具體影響狀況,本文面向廣東省羽毛球隊和省內(nèi)各市的優(yōu)秀運動員、教練員,隨機抽取6人進行抽樣作為研究對象。為了全面分析對羽毛球速度訓練的方法和成效進行研究和分析。具體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利用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從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收集羽毛球專項速度訓練相關的文獻資料,并加以整理和分析,作為參考依據(jù)。
2.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以計算機對調(diào)查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然后利用SPSS17.0進行相應的統(tǒng)計分析。
2.2.3 對照試驗法
將6名運動員隨機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人,安排為期十周的訓練,對照組依照傳統(tǒng)訓練方法,實驗組增加每周三次,每次40min的速度訓練,訓練內(nèi)容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以及力量,試驗結束后,以底線擊球技術進行測試,對比測試結果,做好相應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工作[2]。
在訓練結束后,通過底線擊球技術,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六名運動員進行測試,測試內(nèi)容包括原地正反手擊球、2m與4m移動正反手擊球,測試條件與實驗前完全相同。測試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底線擊球技術對比
可以看出,在原地擊球和2m移動擊球測試中,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運動員在成績上并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而4m移動擊球的成績則是實驗組明顯占優(yōu),表明在加入速度訓練后,運動員的底線擊球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3]。
4.1 速度訓練的意義
在現(xiàn)代羽毛球運動“快速、全面、攻擊以及多變”的發(fā)展趨勢影響下,速度逐漸成為了羽毛球運動的核心內(nèi)容,也使得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的速度訓練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從某種意義上分析,羽毛球競技就是不同形式的速度競技。設想,在比賽中,如果其中一方主動加快節(jié)奏,另一方由于缺乏速度只能保持原本的節(jié)奏,則必然會逐漸處于被動地位,不要說主動進攻,甚至連回球的質(zhì)量都無法保證。因此,對于羽毛球運動而言,通過速度訓練,掌握比賽的主動權,提高進攻效率,是至關重要的。
4.2 速度訓練的分類
對于羽毛球運動而言,專項速度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方面,其各自的特點不同,需要教練員分別進行分析。
4.2.1 反應速度
反應速度指人體對于各種信號刺激的快速應答能力,在羽毛球運動中,良好的反應速度可以幫助運動員針對比賽過程中瞬息萬變的情況,做出準確判斷和及時應對。反應速度與運動員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通常來講,對于外界的刺激敏感度越高,傳導反射過程越短,則運動員的反應也就越快。換言之,想要提升運動員的反應速度,必須從提升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速度著手。
4.2.2 動作速度
動作速度是人體或者人體某部分對于某個動作的快速完成能力,在羽毛球運動中,包括了下肢的移動速度以及上肢的擊球速度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上肢擊球速度更是其中的重點。作為一項運動員、球拍和羽毛球三者結合的運動項目,羽毛球運動員的擊球動作都需要通過揮拍來完成,而為了盡量降低羽毛球在空中遇到的阻力,加快飛行速度,就需要做好運動員動作速度的訓練[4]。
4.2.3 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簡單來講就是人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移動的距離,及羽毛球運動員的下肢移動速度,主要體現(xiàn)在運動員的反復快速移動能力,以及對于步法的掌握方面,關系著運動員的救球和擊球。在進行位移速度訓練時,必須著重強調(diào)運動員的步法移動能力,保證其具備良好的位移速度,掌握比賽的主動權。
4.2.4 速度耐力
羽毛球比賽的持續(xù)時間可以達到將近一個小時,運動員基本上需要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始終保持較高的位移速度和動作速度,還必須集中注意力,提升自身的反應速度,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耐力是不可或缺的。在運動員速度訓練中,對于速度耐力的訓練,一般可以通過有氧代謝運動來實現(xiàn),運動員本身的有氧代謝能力與體力保持時間呈正比,耐力越好,越有利于戰(zhàn)術水平的發(fā)揮。因此,在進行速度耐力訓練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運動員有氧代謝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
4.3 速度訓練的方法
4.3.1 反應速度訓練
對于青少年運動員而言,反應速度的訓練通??梢酝ㄟ^不同的刺激信號,提升其對于信號的應激反應能力,以此來逐步提升青少年的反應速度。在具體的訓練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相應的視覺信號,對羽毛球運動中的各種戰(zhàn)術、技術的變化信息進行傳遞,提升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應變能力。同時,應該結合適當?shù)穆犛X信號刺激,確保在雙打競技中,運動員能夠及時捕獲同伴給出的配合信息,確保戰(zhàn)術配合的有效實現(xiàn)[5]。教練員可以采取以下訓練方法:
(1)通過手勢信號,要求運動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前后、左右以及全場的步法練習,提升其對于信號的反應能力;
(2)將復合性技術動作拆分為若干單一動作,教練員發(fā)出指令,運動員根據(jù)指令進行徒手揮拍動作的練習。在單一動作熟練后,還應該強化對于技術動作整體性的練習。
4.3.2 動作速度訓練
對于教練員而言,在開展動作速度訓練時,需要關注幾個比較關鍵的問題:①將動作速度的訓練與專項技術動作相互結合起來,在提升其速度的同時,加強對于專項技術動作的練習,保證動作的準確度,不能單純的進行動作速度訓練;②應該合理安排訓練的時間和強度,相關研究表明,運動員動作速度的提高是由其自身的磷酸原系統(tǒng)功能水平?jīng)Q定的,需要較高的訓練強度才能實現(xiàn),因此在設計訓練動作時,應該在保證技術動作質(zhì)量和準確性的前提下,提升動作的力量和速度。同時,應該對訓練時間進行明確,結合青少年運動員的具體情況分析,太短無法起到預期的效果,太長同樣會影響訓練的成效,甚至造成運動員的過度疲勞乃至損傷;③應該給予足夠的休息時間,在動作訓練中,一般都會采用重復訓練的方式,當運動員完成一組訓練后,應該給予一定的休息時間,然后才能進行下一組訓練,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訓練成效。具體來講,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包括:
(1)多球練習:在訓練場上,教練于中網(wǎng)一側連續(xù)快速拋球,運動員在另一側進行正反手姿勢的快速防守反擊,能夠對其反應速度和揮拍速度進行訓練。
(2)跳繩練習:包括變速跳繩和快速雙搖跳等不同的方法,可以對專項步法動作以及上肢動作速度進行訓練。
(3)徒手揮拍練習:將持拍手臂置于肩上,貼耳,保持上臂與前臂伸直,僅靠手指控制握拍,依靠腕部力量進行快速揮拍練習。
4.3.3 位移速度訓練
(1)半場直線前后跑、中場左右跑或者低重心四角跑練習。
(2)快速連續(xù)完成后場左右大幅度移動的跳躍步法,以及吊球、殺球的擊球動作。之后,快速接上網(wǎng)步法。
(3)應該選擇多組少次的訓練模式,將一組訓練的時間控制在20~25s左右,間歇10~15s,繼續(xù)進行訓練,重復6~8組后,適當休息,繼續(xù)進行下一組訓練[6]。
4.3.4 速度耐力訓練
羽毛球競技過程中,運動員在高強度的對抗和間歇性休息之間相互轉換,其供能是有氧和無氧交替進行的,很多時候并不能得到完全恢復??紤]到這種情況,為了保證運動員能夠在供氧不足的情況下繼續(xù)保持較高的速度,就需要使得其具備一定的抗乳酸能力,這也是速度耐力訓練的主要目的。教練員可以結合青少年的具體情況進行發(fā)展規(guī)律,對訓練方法進行明確。
(1)100m、200m沖刺跑訓練,然后立即進行30~60s的全場步法練習,兩項內(nèi)容為一組,進行2~5組訓練。
(2)二一式強化訓練,以兩個球或者多個球來縮短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的間歇時間,增加擊球練習的時間。
運用上述訓練方法,針對省隊的30名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訓練,與訓練前相比,這些運動員的速度有了全面提升,對于各種技術動作的掌握以及戰(zhàn)術的應用更加熟練,相互之間的配合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進步。對此,教練員應該重視速度訓練,將其與力量訓練結合起來,更加有效的提升青少年運動員的整體素質(zhì),保證良好的訓練效果。
[1]浴華,趙辰硯.專項速度訓練對羽毛球運動員步法的影響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2,34(1):89~90.
[2]高靜怡,盛敏,袁慧鋒.北京體育大學羽毛球專項班學生專項速度訓練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5):34~35.
[3]李 揚,洪劍.羽毛球運動員專項速度訓練方法的初步研究[J].內(nèi)江科技,2011(8):28,77.
[4]張帥奇.淺談青少年羽毛球的速度訓練[J].改革與開放,2010(14):97~198.
[5]孫 儉.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的速度素質(zhì)訓練初探[J].體育時空,2014(11):108~109.
[6]王文.淺談羽毛球運動對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的速度和爆發(fā)力訓練[J].才智,2015(26):285.
G846
A
1004-7344(2016)23-0039-02
20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