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艷?蔣珊
或許你已經(jīng)注意到,一旦談話的內(nèi)容轉向寶寶,就會聽到來自其他媽媽的大量意見和建議。過多的建議會讓你無所適從?顯然,對那些經(jīng)驗你并不需要一一聽從。
寶寶遲早也會過敏的
錯!遺傳是造成過敏體質(zhì)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遺傳自然會對過敏體質(zhì)有一定的影響,通常父母其中一方為過敏體質(zhì),寶寶有30%的機會被遺傳;如果夫妻都為過敏體質(zhì),就大約有80%的幾率會生下過敏寶寶。但是,父母不該武斷地認為,那些導致自己過敏的源頭也會令寶寶過敏。同樣,即使父母從沒有發(fā)生過敏的歷史,也還是有可能生下過敏體質(zhì)的寶寶。在過敏問題上,遺傳并不完全決定命運。不過,對于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喂養(yǎng)及護理方式上多加小心則是沒錯的。
經(jīng)常按摩淋巴,
可以幫寶寶提高免疫力。
錯!
這個說法貌似流傳度還挺廣的,你一定也很熟悉。但遺憾的是,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中醫(yī),都沒有涉及淋巴的概念。中醫(yī)范疇的排毒,指的是人體內(nèi)的毒素通過出汗、嘔吐和大小便三種方式排出體外,從沒有按摩淋巴的說法,按摩淋巴能提升免疫力的說法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不過,我們建議媽媽可以通過中醫(yī)按摩來增強寶寶的免疫力,比如捏積,寶寶俯趴在床上,后背露出來,媽媽的兩只手拇指在上,其余四指在下,拿捏起寶寶后背的皮膚,從尾骨處的長強穴(俗話說的屁股根)開始沿著脊柱向上直到大椎穴(低頭時頸部最突出的地方),每天反復做幾次。捏積可推動全身氣血的運行,增進食欲,調(diào)節(jié)情緒,同時還可以增強人體抵御邪氣的能力,從而幫助寶寶提高免疫力。
寶寶不愛吃飯的時候,
要想法設法把吃的塞進去。
錯!
饑餓感是每一個寶寶天生就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因此吃飽肚子也是他們本能會做到的最基本的活動之一。進食是寶寶的首要任務,什么時候吃、吃多少,都應該由寶寶說了算。精神健全的寶寶不會餓著自己。
媽媽可以把握寶寶的進食種類以保證膳食均衡,每大類的食物可以經(jīng)常替換,讓寶寶有機會嘗試更多不同的食物。具體到吃多少,則要觀察寶寶的表現(xiàn),由寶寶“做主”。讓寶寶能夠自己體會“飽”與“餓”的感覺,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逐漸形成較為規(guī)律的進食習慣。據(jù)估計,進食正常的健康寶寶,每餐和每天的進食量可能有20%~40%的變化。當寶寶閉嘴扭頭表示拒絕時,接受寶寶的意愿,千萬不要勉強寶寶進食。
粗糧營養(yǎng)好,
寶寶吃粗糧當然越多越好。
錯!
粗糧沒有經(jīng)過精加工,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及豐富的膳食纖維,營養(yǎng)價值遠高于精白米和精白面。但是,兒童吃粗糧也要節(jié)制,理由有三:首先,粗糧粗糙,對于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嬰幼兒來說,消化吸收系統(tǒng)還沒有發(fā)育成熟,非常考驗寶寶胃腸道的功能。其次,粗糧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如果寶寶攝入過多,會使蛋白質(zhì)、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受阻,從而影響寶寶的免疫功能。還有一點是,有些寶寶吃粗糧后會出現(xiàn)一過性腹脹和排氣,給寶寶帶來身體的不適。因此,不建議給寶寶吃太多粗糧,要保每日粗糧不超過主食總量的1/4。同時為了避免傷害寶寶嬌弱的腸胃,在添加初期應采取粗糧和細糧搭配烹飪、粗糧細做的方法,來讓寶寶適應并愛上粗糧。
一整天沒有大便,
寶寶一定是便秘了。
錯!
在排便問題上,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特有的規(guī)律。有的寶寶可能每餐后都排便,也有的寶寶可能幾天不排便,這些都可能是正常的,就像我們大人一樣。在寶寶排便的問題上,父母們可能覺得要按照某個頻率才是正常的,比如一天一次或兩天一次。一旦這個規(guī)律被打破,父母們就會感到擔憂。但事實上,父母們應該記住,規(guī)律并不等于頻繁。只要寶寶沒有感到排便困難,且精神狀態(tài)良好,就并不需要特別擔心。
寶寶都3歲了還穿著紙尿褲,真是“羞羞”。
錯!
何時開始如廁訓練并不是以年齡為界限,而是要看孩子的生理行為發(fā)育是否已經(jīng)為此做好準備,其實沒有嚴格的年齡界限。不少父母看到與自己寶寶年齡相當?shù)钠渌麑殞氃缇兔摰袅思埬蜓?,心里總是著急不已。做父母的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想要加快這一進程,比如經(jīng)濟因素或者日托需要,但究竟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學會控制大小便,只有寶寶自己心里最清楚。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寶寶2歲左右開始進行如廁訓練,但也有些寶寶可能要到4歲才能準備好。
如廁訓練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如同寶寶學會走路、跑跳一樣,請遵循寶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要盲目與其他寶寶比較。
自費疫苗一點兒不重要,
就別給寶寶接種了。
錯!
接種疫苗預防疾病的觀點現(xiàn)在已經(jīng)深入人心,家長都知道應該帶寶寶按時到醫(yī)院接種疫苗??墒?,不少家長重視的往往是免費疫苗,對自費疫苗就不會一視同仁,甚至認為打不打都無所謂。選擇不給寶寶接種自費疫苗,雖然一方面是出于費用和安全性的考慮,但更多是重視程度不夠。實際上,有一些疫苗雖然沒有被列入國家免疫規(guī)劃,但是,它們同樣重要,同樣可以為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建議家長在計劃免疫的基礎上自費選擇更多種類的疫苗。比如,寶寶1歲以內(nèi)時最怕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所以6個月后開始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是對他很好的保護。另外,在寶寶進入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前,給他接種水痘疫苗和甲肝疫苗,可以很好地預防幼兒園內(nèi)的交叉感染,避免陷入一入園就生病的怪圈。
維生素C特別神奇,
可以幫助寶寶預防感冒。
錯!
生活中,迷信維生素C預防和治療感冒說法的人其實不在少數(shù)。而在這之前也有不少專家提出了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的說法。但是,最新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沒有證據(jù)證明服用維生素C制劑可以預防疾病。除非讓寶寶堅持每天補充維生素C制劑至少200毫升,才可能在感冒時起到一定的縮短病程和減輕疾病癥狀的作用。但是,給6歲以下的寶寶服用如此大劑量的維生素C制劑,兒科醫(yī)生認為是弊大于利的。
那么,寶寶何時需要補充維生素C制劑呢?正常情況下,每日奶類、新鮮果蔬所提供的維生素C的量,足以滿足寶寶需求。只有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遲緩、貧血、傷口愈合差、反復牙齦出血、免疫力低下、反復感染、腹瀉、納食差等情況時,才有可能需要通過維生素C制劑來補充,且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適宜的劑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