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教”,五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號角。提升教育質量,已不再是一校一地的“獨角戲”,而是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戰(zhàn)略部署。乘著教育發(fā)展的強勁東風,貴港市港南區(qū)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用決心、核心、重心、齊心、恒心,攻堅克難,勇往直前,全力構筑教育強區(qū)夢。
決心:壯士斷腕,樹立旗幟
港南區(qū)是1996年貴港市成立后設立的一個典型農業(yè)城區(qū),“留守兒童”占在校生近40%。長期以來,港南區(qū)教育教學質量不理想,各項綜合指標在全市“三區(qū)兩縣(市)”中經常屈居“老五”;學校常規(guī)管理落實不到位,教師積極性差,怠工現象突出;學生流失嚴重,鄉(xiāng)村學生往城鎮(zhèn)擠,城鎮(zhèn)學生往市區(qū)跑,2013年全區(qū)義務教育鞏固率不足87%;傳統(tǒng)課堂“教師灌、學生厭”,學生個性發(fā)展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矛盾突出,學生連學習興趣都提不起來,更別說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了。
港南群眾對本地教育不抱希望;作為港南教育管理者,我們感到憂心忡忡。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條!但如何改呢?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決定讓教育回歸根本,向最基礎的陣地——課堂要質量,通過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撬動港南教育整體提升。
2013年5月,我們多次組團赴南寧、蒙山、玉林等教育教學改革先進地區(qū)考察學習,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我們以刮骨療傷、壯士斷腕的決心,在15所中小學樹起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旗幟,通過試點帶動來影響全局。目前,港南區(qū)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學校達到77所,并在廣西區(qū)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教學質量綜合指數也提升到了貴港市第二名。
核心:轉變觀念,突破阻力
觀念是決定改革成敗的核心,只有接納了新觀念,才會產生新動力。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綜合性改革,改革初期,我們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阻力。一是來自教師的阻力,部分教師從教幾十年,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一時無法接受新課改的理念,改革熱情不高,甚至不愿意改革。二是來自校長的阻力,由于擔心教師能力、學生素質、教學設施設備、學校管理跟不上,經費投入不足,等等,而產生畏難情緒,擔心改革會導致教學質量下滑。三是來自家長的阻力,許多家長認為新的教學模式“老師不講學生講”,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要有效化解以上阻力,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一是領導要帶頭,為改革保駕護航。港南區(qū)教育局成立了教學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區(qū)教改工作進行統(tǒng)籌管理。各學區(qū)辦、學校相應成立領導小組,確保教學改革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取得成效。二是要培訓教師,為改革奠定基礎。我們對教師進行“洗腦”式培訓,通過組團考察學習等方式,讓教師走出去學習,去感受,去觸動,不斷改變舊有觀念。課改初期,我們還多次邀請全國優(yōu)秀教改專家來到港南,對教師做課改講座、上示范課,讓教師們主動接受課改,愿意嘗試,積極探索。三是要建好班子,讓學校主動改革。我們讓想課改、懂課改、抓課改的人員擔任課改實驗學校的領導,確?!罢n改之舵”不偏離正確航線。四是要開門辦學,讓社會關注改革。邀請家長、社會熱心人士到學校一起聽講座、到教室一起觀摩課堂、到操場一起參與活動,讓他們感受課改給學校、學生帶來的巨大變化,讓家長由質疑變?yōu)橹С帧?/p>
重心:專家指引,科研領航
課改的重心是解決技術指導問題。結合港南區(qū)教學底子薄、教研團隊科研能力弱的實際,我們在課改之初就成立了由國內著名教育專家、名校長組成的高級專家指導小組,讓他們對教師、學生進行全面細致的技術指導。
教師方面,專家指導小組從設計導學案、備課到上課、反思等,都進行全程培訓指導;學生方面,專家指導小組從小組建設、預習、對學、群學、展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整體指導。
通過專家的技術指導,港南區(qū)學校領導的課改管理能力、教師駕馭課改課堂能力、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能力均得到了提高,逐漸解決了課改的技術難題。
齊心:上下聯動,合力推進
課改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需要上下齊心,部門聯動,形成推進合力。為此,我們制定了“小目標、分階段、齊動員、抓落實”的工作方式,在總設計、總方案的基礎上,分階段制訂計劃,分步驟推進。
港南區(qū)教育局主要負責課改的階段性和長遠性目標制定,研制出臺支撐課改的文件和方案,規(guī)范學校辦學行為;教研部門主要負責“研學”“研教”“研評”指導工作,如研制學科預習案、導學案、檢測案的標準,課堂教學評價細則,組織開展教學比賽活動等;德育部門主要負責思想統(tǒng)一工作,加大對師生的培訓,確保全體師生步調一致,德育工作要具體做到“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見行動”;后勤部門主要負責服務保障工作,確保課改所需的設施設備按時按質按量到位,保證課改工作有效推進。
通過教育局、學區(qū)、學校等各部門的全員參與,上下聯動,港南區(qū)的課改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恒心:常抓不懈,建章立制
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遠謀劃,堅持不懈,必須做好“抓反復,反復抓”的心理準備。針對課堂教學改革,我認為應該建立十項制度,以確保課改的持續(xù)性、長遠性、穩(wěn)定性。
目前,港南區(qū)已經制定了推進課改的“十項制度”:集體備課制度、巡課制度、驗課制度、反思制度、評價制度、教研聯盟制度、成果展示制度、經費保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社會監(jiān)督評價機制。
下面重點介紹集體備課制度、反思制度和社會監(jiān)督評價機制。
集體備課制度。這是一項能有效發(fā)揮集體智慧,源源不斷提供智力支撐的制度。我們目前設立了“三級備課”制:區(qū)級集體備課,每個寒暑假組織骨干教師開展不少于7天的集體備課活動;學區(qū)級集體備課,各學區(qū)每月組織一次專題集體備課活動;校級集體備課,學校每周進行1次集體備課,對區(qū)級編制的學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反思制度。這是一項能促進學校、教師不斷修正課改不足,揚長避短、采石攻玉的制度。我們實行教改工作反思制度,讓參與者在反思中前行,在反思中成長。一是由分管副局長主持,區(qū)教育局每月召開一次學校課改反思會;二是由教研室主持,每周召開一次教研課改反思會;三是在巡課的基礎上,針對教師在課堂上落實課改是否到位等問題,學校每天召開一次反思會。
引入社會監(jiān)督評價機制。這是一項能讓教育者清醒看到自身不足,避免“當局者迷”的制度。2015年,我們在每個學區(qū)聘請了6名社會監(jiān)督評價員,每學期圍繞常規(guī)管理中的某些內容,對每所學校、每位教師進行兩次評價,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用社會輿論杠桿撬動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能力的提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人民群眾的期盼,我們必須有所作為,勇于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課改之路,道阻且長,我們唯有堅定信念,排除萬難,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向群眾、向時代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本文作者系貴港市港南區(qū)教育局局長)(責編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