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xué)東
小時候,我生活在江南鄉(xiāng)下,雖是魚米之鄉(xiāng),但生活艱苦,小孩子解饞之物,除了本地所產(chǎn),別無他物。而蠶豆,就是本地所產(chǎn)的特色之物,自開始成形起,便被列入了鄉(xiāng)下小孩盤算的饕餮中。
生吃鮮嫩的新蠶豆,是蠶豆的第一種吃法。
吃法很簡單,摘下豆莢,剝開,把蠶豆扔進(jìn)嘴里。
嫩蠶豆的第二種吃法,是將青蠶豆蒸煮后食用,也是江南最常見的吃法。不過,即便是青蠶豆蒸煮,也有許多亞吃法。
亞吃法中第一種,就是野炊。通常就是就地取材,摘了蠶豆莢剝好蠶豆,在田埂上挖個坑,弄個鍋或大河蚌殼,茅草燒火蒸煮。
第二種,帶個空飯盒或搪瓷缸,里邊滴上兩滴油,撒幾粒鹽,上學(xué)路上,順手摘豆,一路摘一路剝,路上便把飯盒、搪瓷缸裝滿了,到學(xué)校蒸鍋上一蒸,就是午餐的菜。
第三種,當(dāng)然是最常見的吃法了,就是青蠶豆普通的蒸煮吃法,既可當(dāng)小孩零食,也可當(dāng)一日三餐的菜品。這種吃法簡單明了,原汁原味,里面全是鄉(xiāng)愁。
第四種青蠶豆的吃法,是當(dāng)炒菜的配菜。比如,青蠶豆弄成豆瓣,可以用來炒腌菜、雪菜、韭菜之類,這種做法也頗常見。
第五種當(dāng)然是嫩蠶豆瓣燒湯,燒蛋湯燒其他湯,用嫩蠶豆瓣配,相當(dāng)好。
蠶豆老了之后,豆莢變黑了,蠶豆也變硬了,非常硬。蠶豆的個頭也收縮了,不再像青蠶豆那么大。顏色也從青色變成淡黃色、黃褐色。這個時候,蠶豆在江南,又有新的吃法。
第一種,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炒蠶豆。一般是用來哄小孩,或者招待客人的零食。但這蠶豆很硬,號稱鐵蠶豆,需要牙口好。
第二種,也常見,是做軟蠶豆,就是炒蠶豆,多放些水,做熟了蠶豆是硬中帶軟,連皮也是軟的,這主要是用來早晚飯時就著喝粥,也是美味。
第三種,是僵擠豆,做法跟軟蠶豆類似,不過不會放這么多水,蠶豆皮一般不會像軟蠶豆般破裂,也不會像軟蠶豆那么濕潤,它是干的。僵擠豆比較形象地體現(xiàn)了這種豆的外形:蠶豆皮僵硬地收縮擠在一起,不再像原來似的光滑。
僵擠豆可以依各種口味調(diào)味,或甜或咸,茴香豆其實是我們常說的僵擠豆的一種。
第四種,開花豆。我小時候喜歡的開花豆,是爆炒米時,在爆炒米的米里摻一把蠶豆,爆出來的開花豆,松脆可口,對于那個時候的我來說,簡直是人間美味。
第五種,豆瓣燒菜。把老蠶豆用竹刀劈開,然后放水里浸泡,等到皮可以剝下時,把蠶豆皮剝掉,留下光溜溜的豆瓣。老豆瓣跟嫩豆瓣不同,主要用來燒湯,老黃瓜排骨豆瓣湯,冬瓜排骨豆瓣湯,等等,都是鄉(xiāng)野美味。當(dāng)然也可以燒其他。
第六種,回芽豆。把老蠶豆浸泡水里,等它發(fā)芽,便是回芽豆,回芽豆可以燒菜,也可以燒咸粥。
第七種,燒咸粥。故鄉(xiāng)燒咸粥會放許多菜,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是蠶豆或回芽蠶豆。
第八種,煨蠶豆。冬天老人孩子捧著腳爐曬太陽時,喜歡將老蠶豆埋在腳爐發(fā)燙的灰里,等著噼啪聲響,蠶豆皮破或變灰黑,就可以夾出來食用。我小時候的冬天,鄉(xiāng)下村村落落,都會見到老人孩子煨蠶豆的場景——對我來說,那種場景,就是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