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艷梅
【摘要】由于目前大學婚戀觀趨于開放,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學生戀愛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目前高校對于婚戀觀的教育并未到位,本文從大學生戀愛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提出了大學生婚戀教育的幾種對策,以期對大學生的婚戀教育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 婚戀觀 分析 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13-02
大學生這一年齡階段,戀愛已經成了大學生活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網絡更是不斷改變著大學生的生活,大學校園隨處可見情侶的身影,當然隨之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婚前性行為、“網戀”、“一夜情”等開放或扭曲的婚戀觀念,給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很多的難題,而由此產生的一些問題學生,給學校的管理也帶來了很多難題。對于高年級的大學生而言,事業(yè)與戀愛婚姻已經出現了一定的沖突。事業(yè)和婚姻同等重要,提前樹立好正確的戀愛婚姻觀念,規(guī)劃好事業(yè)與婚姻的關系,將有利于將來事業(yè)的穩(wěn)定和家庭的和諧。
一、大學生戀愛原因及態(tài)度
1.大學生戀愛的原因
當前大學生的婚戀觀總體上是健康積極的,選取志同道的伴侶,能夠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但一些消極錯誤的婚戀觀也屢見不鮮,比如有些同學認為,上大學不談一次戀愛就會是一生的遺憾,“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周圍朋友都有了異性朋友,只有我沒有會很沒面子,”,“寂寞難耐,需要找個人陪”等。
2.大學生對婚戀的態(tài)度
2005年,教育部出臺了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和《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取消了一些涉及在校學生婚戀的強制性規(guī)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在校期間結婚只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即可,不再需要獲得學校批準同意。而迫于就業(yè)等的壓力,許多的大學生選擇在校期間結婚生子,尤其是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放開,女生在就業(yè)時面臨用人單位詢問“結婚生子“等的尷尬問題,讓大學生,尤其是女生選擇做“大學生媽媽”,大學生婚戀與職業(yè)選擇顯示了更多的密切聯系。
二、大學生戀愛存在的問題
1.戀愛中的責任感缺失
針對大學生婚戀狀況的調查,結果表明:81%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有過戀愛經歷,但是67%以上的人都最終分手,畢業(yè)后希望可以結婚的僅占12%[1]。雖然大學生戀愛現象越來越多,但卻比較盲目,對于自己今后的婚姻和家庭卻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規(guī)劃。在校的大學生對朋友、家庭、社會等問題的認識不全面,認為“相愛時在一起,不愛時就應該分開”,無需與責任掛鉤,這也導致部分學生性觀念開放,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
2.戀愛關系不穩(wěn)定引發(fā)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戀愛現象的普遍,但盲目戀愛的結果,導致了戀愛關系的不穩(wěn)定,導失戀也成為高校常見的一種情感危機,也是誘發(fā)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學生正處于心理從幼稚向成熟的發(fā)展階段,情緒波動大,沖動性強,自控力較差。失戀后往往產生悲傷、失落、抑郁、懷疑、孤獨和絕望等消極心理,得不到及時的排解,嚴重時會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自殘、自殺、報復或形成抑郁癥等[2]。
3.性道德觀念偏離
大學生普遍認同“無愛無性”,婚姻不再是性的前提, 在這種性觀念日趨開放的背景下,大學生性行為的增多成為必然的趨勢。浙江工業(yè)大學對全省十余所大專院校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的性道德觀念發(fā)生了巨變,有31.1%的大學生不僅認為“性解放”、“性自由”是現代文明的標志,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認為這是人類愛情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有21.9%的大學生認為婚前性行為是可以理解的;55.9% 的大學生認為婚前性行為只要相愛,無須指責。這些性道德觀念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今大學生的性道德觀念與社會所提倡的性道德發(fā)生了偏離,甚至產生了嚴重的沖突[3]。
4.學業(yè)與生育的矛盾
大學教育以傳授知識為主,而大學期間學業(yè)和生育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大學生生子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大學生沒有經濟基礎,學費生活費用都需要父母的支持。對女大學生來說,大學期間懷孕生子,一方面可能會影響學業(yè),另一方面,無法承擔起養(yǎng)育子女的家庭責任,也可能引發(fā)一些焦慮。
三、引導大學生正確的婚戀觀
1.加強學校的情感教育
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應該加強情感教育,通過恰當的途徑和方法,讓學生擁有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親密接觸的機會,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將情感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真摯的情感、對求知的熱情和生動形象的語言都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熱切的渴望,在教學中,可以多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減少生活中的“無聊”、“孤獨”等消極感受。《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課程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相比于其他課程而言,對學生的婚戀觀具有更深遠、更全面的作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從現實事例和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出發(fā),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戀愛觀和婚姻觀[4]。
對于輔導員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需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與學生建立關系和信任,對學生的困惑進行及時的指點,對于負面情緒進行及時疏導。利用通訊設備、網絡平臺和課外活動等多組織師生的交流,讓網絡也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平臺,通過知識性、趣味性的交流方式來實現與大學生的互動,激發(fā)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教育大學生自尊、自愛、自強,珍愛青春,健康成長。
2.加強性知識健康教育
學生性觀念越來越開放,非婚性行為也有逐步上升的趨勢,而大學生的性知識,來源于家庭和學校教育僅占7.6%和13.3%,其余則來自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絡、同伴朋友等社會途徑[5],高校在性健康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空間。為大學生提供正確的性知識和心理知識的指導和咨詢,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性知識,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心理咨詢師也可以針對性心理,開展相應的指導和咨詢,教育學生調整心態(tài),樹立健康的性心理。 此外,還可以對大學生進行性道德教育,讓大學生提高兩性關系的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樹立正確的性價值觀,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感和性行為,教會學生如何生活,如何處理未來會面臨的家庭、婚姻等問題。
3.創(chuàng)新婚戀觀教育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開展的婚戀觀教育方法基本是以開展講座、相關課程、班會等形式進行,而這種教育方式往往達不到期望的效果,也不能滿足大學生對婚戀觀的需求,必須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以當前95后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準,遵循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團體輔導和開展個性化的指導工作相結合。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提高解決情感問題的能力。另外,要與家長保持聯動,形成“家庭——學?!惫餐逃臋C制,學校采取婚戀方面的教育時,家長也緊跟學校的進度,做好家庭教育。
參考文獻:
[1]朱柱,史紅選.大學生的戀愛認識誤區(qū)及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7,9:98-100.
[2]張麗靜,宋建秀.大學生失戀后的心理調適[J].石家莊法商職業(yè)學院教學與研究(綜合版),2011,7:20-23.
[3]董俊梅.大學生性道德教育初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3:53.
[4]潘星容.關于當代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J].寧夏社會科學,2013,1:147-153.
[5]崔志霞.淺談大學生性健康教育.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2,3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