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世紀60年代起,二語習得的研究重點,就從研究探索二語習得的一致性向研究學習者的個體差異這個方向轉移(張莉,2006)。焦慮作為情感因素中影響語言學習的一個因素,逐漸成為國內外二語習得的重要研究內容 (Arnold, 2005)?,F(xiàn)如今外語學習焦慮常被視為最需要克服的一個障礙。很多人認為在課堂上學習一門外語是非常令人焦慮和有壓力的(Horwitz, Horwitz & Cope, 1986)。因此英語教學中一個主要的挑戰(zhàn)就是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較低焦慮的環(huán)境。
【關鍵詞】英語 課堂 焦慮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09-01
外語學習焦慮和二語學習表現(xiàn)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對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外語學習焦慮應該作為一個獨立和核心的概念來調查。
一、焦慮的類型
從焦慮對學習的影響來劃分,焦慮可以分為促進型焦慮和抑制型焦慮(張莉,2006)。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焦慮是一種很可能會阻礙學習進程的情感因素 (Arnold & Brown, 1999)。根據研究領域來劃分,它可以分為特質焦慮(trait anxiety),狀態(tài)焦慮(state anxiety)和特定情境焦慮(situation-specific anxiety)(Scovel, 1978; Woodrow, 2006)。
二、焦慮的形式
外語學習焦慮會有一系列的表現(xiàn)形式。外在表現(xiàn)形式:學習者會出現(xiàn)手心出汗,心跳和脈搏加快,或者腹部疼痛的情況?;卮饐栴}時語音變調;腦海中一片空白,甚至想不起剛學會不久的詞匯;有時會直接沉默不語;會有凍僵的感覺。更嚴重時,可能會有學生避免和教師目光接觸以及逃課現(xiàn)象出現(xiàn) (Young,1992)。
由于外語學習焦慮會在很多方面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課堂上識別出焦慮的外語學習者是很有必要。外語課堂焦慮等級量表(FLCAS)由此發(fā)展而來用以實現(xiàn)這個目標 (Horwitz et al, 1986)。外語學習焦慮的深度和廣度可以用這份表格來衡量。在使用這張測量表進行多次實驗后,Horwitz (1991) 總結出,外語學習焦慮是可以被測量,并且是有效以及可信的。而且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均有開展,例如傳統(tǒng)的課堂,以及網上學習或遠程學習。在研究對象方面也各有不同。但結果始終支持這個結論:當外語學習者學習語言時存在外語學習焦慮,并且它存在與被研究的所有文化中(Trang, Baldauf & Moni, 2012)。
三、焦慮的來源
外語學習焦慮的來源主要有六種:“(1)個人以及個人與他人之間引起的焦慮;(2)學習者的語言學習信念;(3)教師對語言教學的信念;(4)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交流;(5)課堂步驟;(6)語言測試”(Young, 1991, p. 427)。在大部分的研究中,個人以及個人與他人之間引起的焦慮是最常討論和報導到的二語學習焦慮的來源。自尊心低和競爭力可能是在這個類別下的主要來源(Young, 1991)。當學習者將自己和他人或者是他們的理想自我進行比較時,競爭力可能會導致焦慮(Bailey, 1983)。
四、減少焦慮的具體策略
如果教師以一種嚴厲的方式改正學習者的錯誤,學習者極容易產生焦慮。此外課堂提問答案不正確,尤其是在同齡人的面前,他們會覺得更加的焦慮(Young, 1991)。但是,盡管改正學生的錯誤可能會引起學習者的焦慮,學習者仍然認為一些錯誤校正很有必要(Koch and Terrell, 1991)。因此,指導者應該要注意對待學習者所犯的錯誤的方式。Omaggio Hadley提出,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老師對這個回答的反饋不是單純的對或錯,或是與否時,學生產生焦慮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度的較小(Young, 1992)。Young (1991)指出,如果是以一種輕松和積極的方式,將有利于減少焦慮。為了減緩和課堂活動有關的焦慮,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更多的兩人或小組活動,并且設計一些可以滿足學生情感需求的活動。
調查研究中,有些學生提出,如不能理解老師在課堂上說的內容,會覺得非常焦慮。部分學生會抱怨說老師語速過快,或者不使用母語。因此教師應注意控制語速,適當使用母語確保學生完全理解教授內容。調查中學生還反映在用目標語進行口語活動時,感覺會被壓垮。他們對老師和同學對于他們口語的評價非常敏感。在減緩焦慮的建議方面,一些學習者認為在放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或上課內容比較有趣,他們的焦慮感都會降低(ibid.)。張莉(2006)的調查結果顯示,小組活動是一種讓學生比較輕松舒服的方式。課堂中直接點名造成的緊張感可以通過讓自愿的同學回答,或給充足的準備時間這些方式來解決。
啟示:
課堂上的問答題,可以多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以兩人到四人為單位進行討論。幾分鐘之后,請自愿回答的小組分享答案。這種模式下,學生焦慮會有所降低,課堂效率也會相應提高。但是,很多學生會不習慣自愿舉手回答問題。因此對于舉手發(fā)言的同學,可以有加分的獎勵措施。
在上課過程中,如果學生對于老師所講的知識不是很明白,注意力就會分散,對于之后可能會有的提問就會有焦慮恐懼心理。教師可以適當?shù)霓D換成母語解釋。若學生回答問題時,一些單詞讀錯,當他們回答完之后,教師可以復述,在這個版本中把他們讀錯的單詞修改過來。如果是回答錯問題,不要直白的說不對,可以給一些提示,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
在課堂之外鼓勵學生多聽,多看英文音頻或視頻材料,多練習英語口語。有助于提高他們英語溝通和交流的意愿以及減少外語學習焦慮(Liu & Jackson, 2008)。
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從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將理念運用到外語教學中,既重視外語學習的認知因素,也要重視情感因素對認知的影響。對外語教學活動有更全面的認識,更有助于學習者的外語學習(張莉,2006)。
五、結語
對于外語學習焦慮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一些仍未解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這些問題的解決會使得人們對于外語學習焦慮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同時有助于建立一個有利于學習者學習的低焦慮度的環(huán)境,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Horwitz, E. K., Horwitz, M. B., & Cope, J. A. (1986).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0 (ii),125-132
[2]Young, D. J.(1991). 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what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5 (iv), 426-438.
[3]張莉.課堂內外語學習焦慮的決定因素的實證研究[J].美中外語,2006(2).
[4]周丹丹.二語課堂中的聽力焦慮感和情感策略[J].國外外語教學,2003(03).
[5]楊晉.英語學生焦慮感和聽力理解的關系[J].外語研究,2000(01).
作者簡介:
王詩藝(1991-),女,漢族,浙江金華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