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新
【摘要】批評是教育的一種手段,批評不是情緒發(fā)泄和惡意報復,應該是一種明示,在教育教學中起著引導的作用,確立批評正確的價值取向。學生的心理接受背景和能力又檢驗著批評是否起到這樣的作用,所以批評要講究方式方法,它需要雙方冷靜的態(tài)度、理性的思考、平等的姿態(tài)。它又不是一次性行為,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反饋與研究才能凸顯批評的效應與價值。
【關鍵詞】批評 價值取向 接受心理 效應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80-02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一貫主張多賞識少批評,甚至認為好學生是夸出來的,但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處于可塑性極強的童年階段,對于學生的錯誤,如果我們還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者用表揚來蒙蔽錯誤,這種思維慣性不可避免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正確的價值觀的樹立產生負面作用。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濫用批評的教育則是消極的教育。
一、批評的價值取向。
批評是一門科學。批評的正確價值取向是:它以溫和的言語表達一種理性的評價,明確的指示正確做法,警醒這樣做將帶來的后果,矯正過程中言行的不恰當處,告訴孩子這是一種嚴肅的愛。孩子的健康成長絕對需要這種批評。這樣的批評不會令孩子產生自卑、產生情感對立,更不會讓孩子摸不著頭腦。這樣的批評能讓孩子戒驕戒躁,保持不斷超越自我的活力。
二、批評的原則。
(一)包容性原則。
小孩子犯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對于孩子出現(xiàn)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首先應該心平氣和的靜下心來,思考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反思自身行為與家庭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
(二)因人而異的原則。
小學生對批評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樣,這也要求我們批評時有度有節(jié)。但是,我們在批評時往往會有先入為主的意見,認為好學生不會犯錯。所以我們更應該堅持一視同仁的原則,那些經常犯錯誤的同學更應該得到關注、理解和鼓勵。
(三)掌握事實依據(jù)。
批評學生要做到以理服人,而前提是掌握事實依據(jù)。如果憑空捏造、主觀臆斷,學生只會更不服氣,產生更大抵觸情緒。
(四)平等溝通原則。
老師在批評學生時要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溝通,不提倡單刀直入式的事故描述與責任追究。首先應該做的是營造輕松、和諧的談話環(huán)境,減緩學生的心理負擔。其次是給予學生表達個人想法的機會。最后是就事論事,言簡意賅,切忌新老舊賬一起算。
三、批評的藝術方法。
批評要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還需要掌握技巧與方法。
(一)巧用心理效應做鋪墊。
當我們面對口服心不服的小學生時,眼看苦口婆心付之東流,挫敗感油然而生。批評小學生時,我們應該從小學生的獨特心理出發(fā),利用心理效應,從“內部攻破”。利用瓦拉赫效應,在批評時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促進學生自己反思個人行為;利用刻板效應,改變對經常犯錯誤同學的習慣性看法;利用鯰魚效應,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利用皮革馬利翁效應,期待學生的改過自新等等。
(二)滲透自身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處煈阎活w真誠、理解、信任、愛護之心,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批評是對他的負責和嚴肅的愛的表達。多做一些換位思考,讓學生從同學、老師、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認識到自身的錯誤。
(三)批評的言語技巧。
批評小學生時,如果僅僅采取直白的問答和嚇唬,不僅讓學生心理高度緊張,而且老師主導的一場“審判”沒有給學生充分反思自身行為的空間,因為他一直忙于回答各種問題和點頭認錯。
批評小學生的言語不能過于極端,語氣語速都應該降下來,視學生的現(xiàn)場反映來確定批評的時機和內容。如果學生氣喘吁吁,則應該等其平靜后再開始交流;如果學生有受害,應先去醫(yī)務室處理傷口。
(四)跟蹤反饋批評效應。
批評過后,即是學生能做到心服口服也并不能使批評的效果立竿見影,它需要老師做調研,從學生的言行中反饋改正的思想意識的正確度和程度。所以批評不是一次性行為,是一個動態(tài)的跟蹤反饋過程。
如何開展調研?首先是觀察一個周期內學生行為表現(xiàn)有無明顯的改善,他會不會犯同樣或類似的錯誤,尤其要察言觀色緊跟學生的心理變化。這個周期的長短因人而異。觀察的過程需要老師們的耐心,不能因為學生的反復性就認為批評的效果不明顯。其次當班級有類似的錯誤出現(xiàn)時,他是否在其中扮演角色,或者是扮演主要還是次要角色。如果沒有擔當任何角色,體現(xiàn)出他的自控能力有所提升。最后從同學的評價中判斷他的行為和意識是否得到根本改變,也可以從類似錯誤的發(fā)生他所持有的態(tài)度和看法判別其思想觀念的改變。如果他發(fā)現(xiàn)別人所犯的類似錯誤,并能制止或勸解,則證明批評效應徹底生效。
批評有明確的目的性,科學、藝術地批評學生,讓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錯誤,進而改正錯誤,使批評真正發(fā)揮規(guī)范小學生行為意識的作用,使這種教育手段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代勇.小學生批評教育藝術談.教育論壇.2008.11
[2]袁臻怡.表揚與批評在教育中的運用.考試周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