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琴
退一步,有時是向前因為人生之路是個圓。
楊絳有一句名言:“我與誰都不爭,與誰爭我都不屑。”這一句話道出了一個知識分子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情懷,也彰顯出了一個人不卑不亢的自信和底氣。然而自信和底氣不是憑空而來的,只有真正具備智慧和美德的人,才能做到與世無爭,超然物外,不為名利所惑,不為繁華紅塵所累,隨心所欲做人。
翻閱歷史,漢朝才女班婕妤堪稱真正與世無爭的素心人。她美而有韻,德才兼?zhèn)?,為人低調(diào)內(nèi)斂。擅長詞賦,精通音律和史籍,曾經(jīng)在進宮后得過漢成帝劉驁的專寵。劉驁非常敬重她的為人,尊她為師,敬她如友,視她如知己。然而就在她最得寵的時候,她卻時時告誡自己,不可越過禮法,得意忘形。一次,漢成帝出游時要帶上她,與她同乘一輛車。她嚴(yán)詞拒絕道:“看古代留下的圖畫,圣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cè)。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國亡毀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車出進,那就跟他們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凜然而驚嗎?”太后聽說了班婕妤的話后,不禁贊譽她,與春秋五代的霸主楚莊公的夫人樊姬可比。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德才貌兼?zhèn)涞馁t淑之人,也有盛寵而衰的時候。長袖善舞又善于獻媚的趙飛燕和趙合德這對姐妹花進宮后,劉驁很快就移情別戀了。趙氏姐妹為爭寵,先是陷害許皇后,然后借許皇后與自己的妹妹在宮中施行蠱惑之術(shù)詛咒趙氏姐妹被揭發(fā)后,順帶又栽贓她們的另一情敵班婕妤也是同謀,想一網(wǎng)打盡。面對對手的陷害,班婕妤從容不迫地為自己辯解道:“我知道人的壽命長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貧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變。修正尚且未能得福,為邪還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豈肯聽信沒信念的祈禱?萬一神明無知,詛咒有何益處!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漢成帝覺得她說得有理,又念在與她之前的恩愛之情,特加憐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賞賜,以彌補心中的愧疚。
班婕妤是一個有德操有遠見的賢淑婦女,經(jīng)不起互相讒構(gòu)、嫉妒、排擠、陷害的折騰,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認(rèn)為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繕就一篇奏章,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太后,把自己置于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趙飛燕姐妹的陷害了,漢成帝允其所請。因此她失寵后安分守己在長信宮掃臺階,躲過了趙氏姐妹的陷害,后在劉驁駕崩后又自請看守陵園,總算得以善終。
可是許皇后就沒那么走運了。許皇后也得到過皇帝的專寵,在被冷落后不但不甘心安于現(xiàn)狀,還一味地到自己妹妹那里訴苦,無可奈何,后來在妹妹的慫恿下,竟然在宮中施行朝廷律令上嚴(yán)禁行使的蠱惑之術(shù),終于犯下了滔天大罪,引來了滅門九族的殺身之禍。
歷史是一面自省的鏡子,常常讓人照得觸目驚心。班婕妤與許皇后的命運差異讓我們看到,為人處世,有的時候不爭就是爭,無為就是有為啊。一個人如果甘于兩袖清風(fēng),也就不用擔(dān)心會失去什么了。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