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加全
(周口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河南 周口 466001)
?
第二版《漢語大字典》引明代字書疑誤舉例
——以《五侯鯖字?!贰蹲猪嵑翔怠窞槔?/p>
熊加全
(周口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河南 周口 466001)
通過列舉實例的方式,從誤作認同、妄補義訓(xùn)兩個方面指出了第二版《漢語大字典》在征引明代字書中存在的問題。認為對明代這些編纂質(zhì)量不高的字書,在吸收利用其成果時,一定要謹慎,以免因承訛襲謬而貽誤讀者。
《漢語大字典》;字書;疑誤
DOI:10.13450/j.cnki.jzknu.2016.04.013
第二版《漢語大字典》在第一版《漢語大字典》的基礎(chǔ)上做了一些修正,其中引用了很多明代字書的材料,諸如《古俗字略》《五侯鯖字?!贰镀嵄阌[》《字韻合璧》等。由于明代字書整體編纂質(zhì)量不高,所以第二版《漢語大字典》在引用中也難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五侯鯖字海》和《字韻合璧》為例加以說明。
舊題明湯顯祖著《精鐫海若湯先生校訂音釋五侯鯖字海》(本文簡稱《五侯鯖字?!?、明朱孔陽著《新刻瑞樟軒訂正字韻合璧》(本文簡稱《字韻合璧》),是明人在前代字書的基礎(chǔ)上編纂而成的字書。這些字書盡管在前代字書的基礎(chǔ)上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例如:《五侯鯖字?!つ静俊?“眎,音示。正作視。眡,同上;,同上。俱古文”(312),《五侯鯖字海·木部》:“”,同“棚”(320),《字韻合璧·矢部》:“,音豢。義同”(432),等等,所言當(dāng)是,第二版《漢語大字典》也吸取了這些成果,溝通了其間的異體關(guān)系,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兩部字書總體編纂質(zhì)量不高,存在諸多失誤。以下通過列舉實例的方式,從誤作認同、妄補義訓(xùn)兩個方面加以說明。
按:《叢考》:“此字當(dāng)是‘邲’的偏旁易位字?!?124)《考正》(20)利用佛經(jīng)與《可洪音義》證明了“”即“邲”的構(gòu)件易位字,且認為經(jīng)中的“”為梵文音譯字,無實際意義。其言是也?!段搴铛涀趾!じ凡俊?“,音秘。邑名?!?332)《五侯鯖字海》訓(xùn)“”為“邑名”,既無書證又無例證,其說無據(jù),當(dāng)為望形生訓(xùn)。“”字《五侯鯖字?!繁臼杖敫凡?《大字典》謂收入部,引文失誤。《大字典》據(jù)《五侯鯖字?!吠a之訓(xùn)訓(xùn)“”為“邑名”,亦失當(dāng)。
此外,《大字典》又據(jù)《五侯鯖字海》或《字韻合璧》之訓(xùn),“”“”訓(xùn)“山名”、“”訓(xùn)“山深沓”、“”訓(xùn)“玉名”、“”訓(xùn)“玉”、“”訓(xùn)“犬”、“”訓(xùn)“水名”、“”訓(xùn)“亭榭”、“”訓(xùn)“瑩白”、“”訓(xùn)“竹名”、“”訓(xùn)“米皮”、“”訓(xùn)“米未熟”、“”訓(xùn)“兵車”、“”訓(xùn)“貝殼”、“”“”“”“”“”訓(xùn)“風(fēng)”等,這些義訓(xùn)皆于前代字書無征,且無文獻用例佐證,疑皆為望形生訓(xùn)。
以上通過舉例的方式,指出了第二版《漢語大字典》在征引《五侯鯖字海》《字韻合璧》中存在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五侯鯖字?!贰蹲猪嵑翔怠繁M管在前代字書的基礎(chǔ)上,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兩部字書總體編纂質(zhì)量不高,還存在著諸多疏漏。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第二版《漢語大字典》對這些疏漏未做辨析就加以援引,由此造成了一些失誤,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編纂質(zhì)量與利用價值。因此,這種問題在以后《漢語大字典》的再次修訂中應(yīng)引以為戒,在引用明代字書時應(yīng)詳加辨析,以免因承訛襲謬而貽誤讀者。
[1]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M].2版.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
[2]湯顯祖.精鐫海若湯先生校訂音釋五侯鯖字海[M]//四庫存目叢書:一九二冊.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刻本.
[3]朱孔陽.新刻瑞樟軒訂正字韻合璧[M]//四庫存目叢書:一九九冊.湖南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
[4]冷玉龍,等.中華字海[M].北京:中華書局,1994.
[5]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M].北京:中華書局,1987.
[6]釋行均.龍龕手鏡[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高麗本,1982.
[7]陳彭年.鉅宋廣韻[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8]丁度.集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邢準.新修絫音引證群籍玉篇[M]//續(xù)修四庫全書:二二九冊.影印金刻本,1996.
[10]韓道昭.改并五音類聚四聲篇[M]//四庫存目叢書.影印明成化七年募刻本,1996.
[11]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M]//中華大藏經(jīng):第五十六冊.影印高麗藏本,1993.
[12]釋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M]//中華大藏經(jīng):第五十七冊.影印高麗藏本,1993.
[13]釋可洪.新集藏經(jīng)音義隨函錄[M]//中華大藏經(jīng):第五十九冊.影印高麗藏本,1993.
[14]張涌泉.漢語俗字叢考[M].北京:中華書局,2000.
[15]楊寶忠.疑難字考釋與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6]鄧福祿,韓小荊.字典考證[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17]周祖謨.爾雅校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18]徐復(fù).廣雅詁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2015-10-29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修玉篇》整理與研究”(14CYY055)。
熊加全(1982-),男,河南潢川人,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字學(xué)、訓(xùn)詁學(xué)。
H13
A
1671-9476(2016)04-0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