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郝學志 程芳 張童童 邢鐠元 李峻嶺
目前,肺癌是全世界范圍內腫瘤死亡的首要原因[1],在我國肺癌為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最快的腫瘤[2]。吸煙[3]是公認的肺癌高危因素,他與多數肺癌相關死亡有關,由于煙草的流行、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齡化,肺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持續(xù)上升,因此老年肺癌患者數目不斷增加。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肺癌的85%以上,其中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 SCC)約占NSCLC的30%[4],預后較差;而超過2/3的患者年齡大于65歲[5]。因此,肺癌可以被視為常見的老年病。目前,肺鱗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放療、化療及免疫治療,但是老年患者由于身體狀況及治療耐受性較差,往往不能接受有效的完整治療[6],從而使老年患者的肺癌相關死亡風險上升[7]。本研究通過分析高齡肺鱗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治療方式,以期為今后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經病理或細胞學確診的38例高齡(年齡≥80歲)肺鱗癌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齡范圍為80歲-92歲,平均年齡為82.2歲;其中吸煙患者32例,非吸煙患者6例;按照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2009年頒布的第七版肺癌腫瘤-淋巴結-轉移(tumor-node-metastasis, TNM)分期標準進行臨床分期,其中I期-IIIa期32例,IIIb期-IV期6例。
2.1 臨床病理特征 38例患者中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評分為0分13例(34.2%),1分22例(57.9%),2分3例(7.9%)。病理分級:低分化9例(23.7%),中分化9例(23.7%),高分化2例(5.3%),分化不明確18例(47.4%)。合并基礎疾病的共29例(76.3%),其中22例(57.9%)合并心血管疾病,6例(15.8%)合并糖尿病,21例(55.3%)合并其他基礎疾病。
2.2 治療情況 首診為I期-IIIa期患者共32例(84.3%),其中14例(43.8%)接受手術治療,18例(56.2%)接受局部放療的患者;IIIb期患者3例,1例(33.3%)僅接受了全身化療,2例(66.7%)僅接受了局部放療;IV期患者1例,僅接受了局部姑息性放療。
1例首診為IIIb期的患者僅接受了全身化療,一線方案為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療效評價病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耐受性良好,二線治療方案為紫杉醇脂質體聯(lián)合異環(huán)磷酰胺,療效評價為PD,耐受性良好。本研究中2例首診為I期-IIIa期的患者在疾病復發(fā)或出現(xiàn)遠處轉移時均選擇了全身化療,1例患者一線方案為多西他賽聯(lián)合泰欣生,后多西他賽單藥維持治療,療效評價為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 SD),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達到了11.7個月,耐受性良好;另1例患者一線方案選擇了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單藥周療,療效評價SD,PFS為7.0個月,耐受性良好(表1)。
肺癌是全世界范圍內腫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吸煙是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它與多數肺癌相關性死亡有關,煙草中包含多種致癌化學物質[8],隨著每天吸煙支數以及吸煙年數的增加,患肺癌的危險也相應增加,尤其是男性患者。本研究中,約50%的高齡肺鱗癌患者有長期吸煙史,煙齡最長患者的吸煙指數可達94.5包年,男性吸煙者要明顯多于女性,這也證實了吸煙與肺癌發(fā)生相關,尤其是與男性肺癌患者關系更加密切。另外,有研究[9]報道了非吸煙者因“二手煙”而發(fā)展成肺癌的危險比(HR=1.05),這也正是女性肺癌發(fā)生率逐年升高的重要原因。在本研究中,有一半的女性患者為非吸煙者,但均有被動吸煙史,這進一步說明二手煙是非吸煙女性肺癌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
晚期NSCLC患者吸煙指數(包年)越高,生存期越短[10]。Ferketich等[11]發(fā)現(xiàn):I期-IIIa期的NSCLC非吸煙者較吸煙者的總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要更長,而IV期患者從不吸煙因素中的生存獲益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當患者年齡>85歲時,吸煙對于OS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差異[11]。本研究由于樣本量較少,隨訪時間較短,無法統(tǒng)計吸煙對高齡肺鱗癌患者的生存及預后是否有影響,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數據加以證實。
由于大多臨床研究的入組標準都排除了高齡患者,因此,目前有關高齡NSCLC患者的臨床數據有限。高齡(≥80歲)患者生存預期較短、治療風險較大、治療獲益有限,因此,這類患者在晚期時往往傾向于安全性較好的姑息治療,而放棄全身治療。ELVIS[12]研究是第一項針對老年的III期隨機對照研究,他首次證明了化療較安慰劑能夠顯著延長老年患者的OS(28周vs21周,P=0.03)。IFCT-0501[13]研究首次證明與單藥方案相比,含鉑雙藥方案能夠延長PS評分0分-2分老年患者的OS(10.3周vs6.2周,P<0.000,1)。2012年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14]顯示:對于老年患者,含鉑雙藥方案的療效優(yōu)于單藥方案,可降低約16%的死亡風險,至疾病進展時間(time to progression, TTP)、客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1年生存率均明顯優(yōu)于單藥。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的ECOG評分均為0分-1分,但僅3例患者一線治療選擇全身化療,其中1例患者接受含鉑雙藥方案,另2例患者選擇紫杉類藥物,3例患者治療耐受性均良好,因此全身化療仍可以作為高齡肺鱗癌患者的一個治療選擇。但由于樣本量較少,無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而證實聯(lián)合化療方案在老年患者中的優(yōu)勢,仍需大樣本的前瞻性研究加以證實。
目前,國際上對老年患者的治療并沒有提出標準的治療方案。早期老年NSCLC患者是否進行手術仍存在爭議。放療因安全性較高,可以作為手術之外的一個局部治療選擇,同時可以達到和手術類似的效果。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推薦:放療是I期-II期老年NSCLC患者的首選治療。目前,高效低毒的第三代化療藥物已成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標準治療,而其聯(lián)合鉑類的化療方案也是一個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15]。年齡和合并基礎疾病可能是影響臨床醫(yī)生、患者及家屬選擇治療的最大因素。已往的肺癌研究[16-18]顯示,在治療的選擇上,年齡比合并疾病更加重要。本研究中3例接受全身化療的高齡肺鱗癌患者均合并基礎疾病,但化療耐受性良好。因此,合并基礎疾病不能作為高齡肺鱗癌患者全身化療的禁忌,高齡肺鱗癌患者的治療需要每位臨床醫(yī)生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表1 患者基線特征Tab 1 Baseline demographic and disease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