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嶄
就在并不算遙遠的未來,臺灣校園的“最大特色”,偶像劇、青春片里的“標配”,監(jiān)控臺灣學生60余年的“霸道教官”將成絕唱。
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臺灣中山大學部分學生今年2月發(fā)起的“教官退?!边\動,終于有了實質(zhì)成果。
臺灣“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日前表示,全臺最后的約3500余名軍訓教官,將在5年內(nèi)“有尊嚴地”全面退出大專院校及高中職校園。
民進黨上臺之后,“學生運動”又一次取得了勝利。
軍訓教官,在臺灣的校園里,是堪比大陸學校教導主任般“神一樣”的存在。
負責軍訓課程,以及學校日常訓導工作的,是教官;保衛(wèi)學生、校園安全的,是教官;每天穿著軍服,拿著一把剪刀——用來剪喇叭褲褲腿或者男生過長的頭發(fā)——站在校門口注意學生服裝儀容的,在校園各處巡邏追捕學生吸煙的,還是教官。
幾代臺灣學生的青春記憶中,除了“一起追的女孩”,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剩下“一起躲的教官”了。
說到臺灣校園“軍訓教官制度”的緣起,不得不提時任北大校長、中華民國教育總長蔡元培。1912年,他以德國教育為藍本,發(fā)表《軍國民教育》,要求全國中等學校及以上都要實施軍訓教育——除了為強國保國,也有對抗軍人專政之意。不過,其后多年戰(zhàn)亂,軍訓教育政策時斷時續(xù),漸漸荒廢。
國民黨退臺后,蔣介石認為內(nèi)戰(zhàn)期間大學、中學校園內(nèi)的反戰(zhàn)運動以及知識青年普遍不支持國民黨軍的心態(tài),與軍訓教育不到位不無關系,于是自上世紀50年代推動“文武合一”教育,要臺灣的高中、大學設立軍訓課程,讓具有軍人身份的教官進入校園,以營造軍事化教育環(huán)境,同時對學生進行監(jiān)控以避免發(fā)生學潮。
4月7日,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東吳大學等校學生聚集到“教育部”前舉牌抗議
初期,軍訓由“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管。1960年7月1日,“行政院”明令學校軍訓移歸“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下設學生軍訓處,軍訓便成為教育體系一環(huán)。1962年,“教育部”施行《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軍訓實施辦法》。從此,中學以上學校將軍訓列為必修課程,高中職校必修三學年,大專院校必修兩學年,其中女生必修軍訓及護理課程,授課時數(shù)各占半數(shù)。
軍訓教官則由臺軍軍官甄選自愿擔任,其軍階,普通高中由尉級到中校級;大專院校則是從少校到上校都有;而像臺灣大學等重點大學,教官甚至可能為少將級——不過,軍訓教官最高也只能到少將級。
因為并不脫離軍籍,教官領有兩份薪水, 一份是軍餉,一份是“教育部”補貼,所以一些覺得在軍中升遷無望,或不想一直隨部隊四處調(diào)動者,都想盡辦法轉(zhuǎn)職教官。
2012年底,臺灣《聯(lián)合晚報》報道,500余名臺軍軍官爭搶200個教官職缺——即便是在軍訓教官即將退場之時。
“校園不是軍營,學生不是士兵!”
今年4月上旬的一天,20多名來自臺灣政治大學、臺灣大學、臺灣中山大學的大學生,聚集到臺灣“教育部”前舉牌抗議,要求當局廢除軍訓教官制度。
這場“教官退?!边\動,已經(jīng)持續(xù)了近兩個月——今年2月,臺灣政治大學教官撕毀校內(nèi)社團張貼的“二二八事件”海報,又一次引爆了臺灣大學生團體的反教官情緒。
作為蔣介石全面控制校園思想的武器,軍訓教官也曾威名赫赫,擔負著“推展黨務”、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審查師生思想言論及儀態(tài)舉止等職能,一度被視為“威權主義”的代表、“白色恐怖”的象征。
有臺灣民眾回憶說,在中學六年里,大家都必須服從校規(guī)和幾位教官的命令。大家被要求穿同一件衣服,被規(guī)定何時穿長袖、何時穿短袖,甚至被要求不能訂購外賣,連選擇自己穿什么、吃什么的權利都沒有。
其實,臺灣“解嚴”后,教官早就蛻去威權者的外衣,身份逐步轉(zhuǎn)變?yōu)橛柧気o導、校園安全、防毒倡導等,軍事色彩逐步減退。
但是在威權時代協(xié)助國民黨吸收學生入黨這一項,成了教官制度身上洗不掉的“黨國不分”烙印。
廢除軍訓教官,成了臺灣“民主自由化”的“政治正確”。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門口,每天有教官站崗.勸導衣服不整、沒扎進褲子的學生
1998年3月,臺灣就“大學自治和教學自由”釋法:學校設教官訓導處有違大學學術自由精神,不必是學校必設單位。
2006年,陳水扁任上,臺灣文教部門提出“軍訓教官遇缺不補”,后又經(jīng)馬英九上臺后的“松綁與總量管制”,政策折中成“退多補少”。
到馬英九卸任前的教官招考公告,退伍420名的教官缺額僅會錄取152名——蔡英文當局還表示,雖尊重前任決定,但會逐次減少教官數(shù)量。
而臺灣“立法院”在2014年就曾作出決議,“教官逐步全面退出校園”,只不過后面留下個但書,“學校必須自行承擔后果并保證學生安全無虞”。
這樣一來,學校以及家長團體成了反對教官退校的主力,沒有學校愿意將教官請出校園,理由是,即便聘任專業(yè)的社工師、輔導師,這些人也“普遍不具備職業(yè)軍人的犧牲奉獻精神,因此沒有辦法代替教官所做出的努力”。
部分激進的學生團體自然是無法接受這種結果,于是在臺灣政黨輪替之際,教官撕毀“二二八事件”海報,就成了“威權統(tǒng)治遺毒、壓制言論自由”的“大事件”。
這一次的“教官退?!边\動,獲得了剛剛當選的民進黨“立委”鄭麗君、蘇巧慧、黃國書等人聲援支持?!傲⒎ㄔ骸苯逃幕瘑T會召委黃國書還公開表示,教官人事支出由“教育部”編列,證明教官就是配合國民黨當局“控制言論思想的工具”。
當時有輿論分析認為,行政與立法部門都將由民進黨全面控制情形下,全臺約3500多位軍訓教官退出校園,已經(jīng)勢不可當。
果然,上臺兩個半月后,8月9日,“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代表當局宣布,“教育部”正在研擬相關配套計劃,預計8月底前會有明確方案,軍訓教官將在5年內(nèi)“有尊嚴地”全面退出大專院校及高中職校園。
他表示,未來承接校園安全和生活輔導功能的,將是學校保安人員,但不排斥已非軍職的退休教官回校應征保安工作。
蔡清華還稱,為保障教官的工作權益,對未達退伍條件的教官,“教育部”擬出多個轉(zhuǎn)換管道,包括回歸“國防部”、參加考試轉(zhuǎn)任公職、接受師資培訓轉(zhuǎn)任“全民國防”??平處煛⑥D(zhuǎn)任退輔會等。
大勢之下,國民黨方面只是由“立委”王育敏出面表示,教官的工作已轉(zhuǎn)型成關懷、輔導學生,與威權時代大不相同,不應貿(mào)然裁撤。而“臺灣高中高職家長會長協(xié)會”理事長陳鐵虎則以教官穿軍服,有威嚴,對于校園吸毒或行為偏差學生有嚇阻功能為由,建議“大學可以不要教官,但高中職還是續(xù)留”。
而對他們的表態(tài),“教育部”并無回應。
避蔡英文之諱? “立法院”供品少了空心菜
8月17日(農(nóng)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jié)。每逢這一天,臺灣不少家庭、單位會準備祭品來宴饗“好兄弟”(指陰間的“鬼魂”)。臺灣民俗專家林茂賢說,很多人會用空心菜當供品,代表主人“無心留客”,“‘好兄弟享用完盛宴就請離開”。但是今年“立法院”的普度祭拜儀式上,供品里少了這道空心菜。
因兩岸政策論述空洞無物、似是而非,從2012年起,島內(nèi)媒體就給蔡英文起了一個綽號“空心蔡”。有媒體猜測,“立法院”供品排除空心菜,是有意避諱。
轉(zhuǎn)職“段子手” 學生稱“我媽媽很愛你” 馬英九:你爸知道嗎?
卸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之后,馬英九似乎在不斷展現(xiàn)“段子手”天賦。有民眾吃飯時巧遇馬英九,便請他簽名在自己的背上,沒想到馬英九寫的是“盡忠報國”,落款“岳母題”、“英九書”。
6月15日晚,馬英九原定在香港出席活動并發(fā)表專題演講,但申請遭到蔡英文辦公室拒絕,演講只能以錄影的方式在活動上播出。開場第一句,馬英九說,“各位朋友,我是馬英九,大家好!我真不知道原來香港是一個這么危險的地方,先生們女士們,你們最好小心一點。”
而近日,與數(shù)十名高中生互動交談活動中,有學生要求和馬握手,馬俏皮問說:“這是所有你想要的嗎?”——揶揄自己的“死亡之握”。
也有學生替媽媽向馬英九“告白”說,“我媽媽很愛你。”馬英九展現(xiàn)“馬式幽默”回答:“你爸爸知道這件事嗎?”逗得現(xiàn)場學生哄堂大笑。
求財不如求平安 臺媒“求神榜”:媽祖超越財神登榜首
臺灣最多的是什么?有人說是廟,雖不嚴謹,也不能算錯。據(jù)統(tǒng)計,臺灣登記在冊的廟宇有1.7萬多座,街巷鄉(xiāng)間的小型“拜拜”場所難計其數(shù),真是舉頭見神明。
近日,臺灣媒體刊出“求神榜”,披露10位最受臺灣歡迎的神明。十到六位分別是,文昌帝君、五府千歲、玉皇大帝、關公、哪吒三太子。第五位是土地公,第四位是月老,第三位是觀世音菩薩。略有些“意外”的是,關系到千家萬戶衣食住行的財神,只排到了第二名。占據(jù)榜首的,是海神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