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永紅
水體是最具有吸引力和參與性的康樂型自然旅游資源,位于城市的濱河兩岸為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文章對德陽旌湖的開發(fā)建設進行了研究,對德陽旌湖休閑旅游帶的內涵及范圍做了界定,針對目前旌湖的開發(fā)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了旌湖存在環(huán)境污染、車流密集、綠化缺乏特色、并提出了實現旌湖休閑旅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
德陽市位于成都平原東北部,取自大德如陽之意,自然山水優(yōu)美,歷史文化積淀厚重。其境內擁有古蜀之源的三星堆文明遺址,白馬關三國蜀漢文化,西南地區(qū)最大的德陽孔廟,"一門三孝"故事的發(fā)源地。作為國家森林城市,有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鎣華山風景名勝區(qū)、九頂山風景名勝區(qū)、劍南春森林公園、崴螺山景區(qū)、東湖山公園等。先后獲得“四川省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等榮譽稱號,是中國唯一的"聯合國清潔技術與再生能源裝備制造業(yè)國際示范城市"。目前作為成都的北部新城,德陽全面啟動“城市提檔升級工程”,旌湖兩岸按國家“5A”級景區(qū)標準進行了重新定位和規(guī)劃。在此之際,本文主要從旌湖的休閑、娛樂、健身等功能方面提出些問題,進行分析,為旌湖打造成為德陽“一站式城市客廳”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措施。
一、德陽旌湖休閑旅游帶的內涵界定
為促進旌湖休閑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筆者提出了德陽旌湖休閑旅游帶這一概念,為了便于研究,首先要明確涉及的相關概念內涵。
所謂旌湖,是指綿遠河流由北向南流經德陽市主城區(qū)段經過兩岸筑堤改造,1991年4月,岷江路閘橋落閘蓄水,河水水位抬升形成了一個帶狀人工湖,因德陽別稱旌城,故命名為旌湖。2016年3月德陽市住建局組織專家對旌湖兩岸進行了重新定位和規(guī)劃,將按照國家“5A”級景區(qū)標準,開展從錢塘江路大橋至柳梢堰閘橋,總長度約15公里的旌湖兩岸設計改造,將旌湖兩岸設計打造成“一站式城市客廳”,以此為依據,德陽旌湖休閑旅游帶長度為北起錢塘江路大橋,南至柳梢堰閘橋,總長度約15公里。寬度為旌湖蓄水區(qū)、湖內河漫灘、兩岸河堤、河堤至機動車道之間綠化帶。
二、德陽旌湖兩岸休閑旅游帶的開發(fā)現狀
1983年8月德陽建市以來,對綿遠河市區(qū)段兩岸用砂巖筑堤,經過三十余年的發(fā)展,已建成了長達15公里的旌湖濱河路,并在旌湖兩岸修建了大量公共綠地。近幾年為將德陽打造山水宜居城市,先后在旌湖兩岸修建了三個公園,為市民提供了臨水的休閑場所,成為德陽一道靚麗的風景,為旌湖旅游旅游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一)2010年7月建成北公園,范圍北起青衣江路大橋,南至黃河路大橋的旌湖西岸,占地300多畝、全長1.6公里。以德陽籍三國名士秦宓為主題的三國文化故事石刻群雕、觀景眺臺、濱水棧道和生態(tài)竹林等多個景觀,綠化率高達65%。從功能上分為入口景觀區(qū)、過渡景觀區(qū)、中心景觀區(qū)、商業(yè)休閑景觀區(qū)。景觀包括入口廣場、三國文化大道、濱水棧道、竹林、觀景亭、樹陣廣場、仁德廣場、三國英雄故事長廊、八角亭、特色廊架等。配備有漢唐風格的文化館、臨時停車場。
(二)2012年3月建成南公園,范圍北起珠江路大橋,南嘉陵江路大橋的旌湖東岸,項目定位公共綠地,設計主題為三星堆藝術文化, 滿足人們休閑活動。功能區(qū)以文化的主題:三星堆夜話、古蜀盛世大道、三星堆故事廊、通天神樹主題廣場、古蜀樂禮主題景觀入口、樂禮觀演舞臺、縱目蠶叢主題廣場,體現了時代氣息與傳統文化的融合。2012年3月建成南公園南延線,范圍北起珠江路大橋,南嘉陵江路大橋的旌湖東岸,建設內容有綠化、道路、園林建筑、景觀小品等。
目前,2016年10月將建成旌南濕地公園,地處鎣華山路與緯三路成綿高速路北側道路交匯處西北角(柳梢堰西岸),面積1平方公里。具有凈水、環(huán)氧功能的新型濕地景觀公園,大大提升城南的人居環(huán)境。
隨著旌湖環(huán)境的改善,旌湖各河段的水閘調節(jié)水位,形成了天然濕地、灘涂草叢和開闊的水域,便于候鳥落腳,還給水生物和昆蟲提供了生長條件,候鳥從而有了豐富的食物。也正因此,這兩公里河段,是旌湖候鳥最為集初步統計,從初冬到春季,在旌湖越冬的野生鳥類有60余種,數萬只野生鳥類。給旌湖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為人們提供了觀鳥、賞鳥、喂鳥之處。
三、德陽旌湖兩岸休閑旅游帶存在的問題
旌湖經過建市以來三十多年的建設發(fā)展已具有一定規(guī)模,為德陽城市的一大亮點,體現了山水德陽的特色。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歸納如下:
(一)旌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德陽的母親河綿遠河,發(fā)源于九頂山南麓,沿綿竹市山區(qū)、壩區(qū)奔騰而下,在德陽市中心區(qū)穿城南去。由于綿遠河沿岸大量生產、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直接影響了旌湖的水質??菟陟汉|發(fā)綠,水面漂浮污物,放水清淤時,沉于湖底的垃圾隨處可見,雖然常年有關部門組織人在湖面打撈漂浮的污物,要實現一湖清水,根本上要對綿遠河沿岸進行污水、污物排放系統治理。洪水期由于綿遠河上游植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嚴重,使旌湖水成了泥水。由于綿遠河泥沙含量高,使旌湖在關閘蓄水時,造成大量泥沙沉降,致使每年都要對旌湖進行大量清淤挖掘工作。
旌湖沿岸休閑綠化帶內,時常出現自發(fā)擺攤兜售小商品的商販,生活垃圾時常隨處可見,植被時常遭到破壞,如在2016年初發(fā)生過青衣江大橋至黃河大橋東岸的近1公里的護坡草坪被人為燒毀,花草經常被人采摘。旌湖經過大規(guī)模改造,已經完全改變原有的江河生態(tài)系統,外來生物的入侵,如旌湖中水面常有漂浮過水葫蘆,大量繁衍,搶占水面,影響游船,窒息魚類,曾發(fā)生過兩岸河堤上攀附大量福壽螺,湖中河漫灘野草瘋長,蓄水時的泥沙沉積,對旌湖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排洪泄洪能力帶來了不利影響。
(二)車流等對環(huán)境的影響
德陽市區(qū)綿遠河以東為德陽老城區(qū),綿遠河以西為德陽1983年建市以來修建的新城區(qū)。為溝通綿遠河(旌湖段)兩岸的交通,到目前已建成由北至南,橫跨旌湖錢塘江路大橋、青衣江路大橋、黃河路大橋、東橋(凱江路大橋)、彩虹橋(長江路大橋)、岷江路大橋、珠江路大橋、沱江路大橋、嘉陵江路大橋、綿遠河大橋十座大橋;旌湖西岸邊有由北至南的鎣華北路、鎣華南路,旌湖東岸邊有由北至南的峨眉山北路、峨眉山南路、下旌湖濱河路。南北東西縱橫的道路給德陽帶來給便捷的交通,但每天川流不息的車流旌湖寧靜的親水環(huán)境帶來汽車尾氣、噪音污染,同時也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三)植被綠化景觀缺乏地方特色
樹木花草不僅能美化環(huán)境,還能體現其文化內涵。如武漢大學的櫻花林、廈門大學的鳳凰花不僅是校園一道亮麗風景,更成為這些大學的標志,吸引人們前來旅游觀賞。市花、市樹不僅是一個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城市的一張名片。市花、市樹的確定,不僅能代表一個城市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文化底蘊、精神風貌,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且對帶動城市相關綠色產業(yè)的發(fā)展,優(yōu)化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旌湖兩岸休閑帶經過多年綠化,已經綠樹遮蔭、花叢錦簇、四季常青,但缺乏能體現德陽標志的花木。使人們在旌湖綠化帶內只能體會到的外觀環(huán)境美,沒能感悟到植物蘊含的德陽城市形象。
(四)地方文化表現形式單一
文化是人類歷史長期發(fā)展的積淀,地方文化的吸引力就在于與其他地區(qū)歷史文化的差異性,突出其特色,才能滿足游客求新求異的心理。德陽當地的特色歷史文化,集中表現在旌湖北公園的三國蜀漢文化、南公園的三星堆文化,均以石雕藝術、文字解說形式展現,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但形式單一,缺乏形象多樣有創(chuàng)意的表現形式。
(五)休閑活動的旅游功能不足
由政府公益性投資,現旌湖兩岸已建有休閑走廊、自行車道、娛樂廣場,健身器械等設施,護堤邊自發(fā)的休閑垂釣,為本地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閑活動場所。雖然旌湖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吸引聚集了品茶、棋牌、餐飲、酒吧、酒店等服務業(yè),帶動了周邊房地產的發(fā)展,但商業(yè)化的休閑旅游活動只有在旌湖上劃船外,其他旅游產品幾乎沒有。
四、德陽旌湖兩岸休閑旅游帶的發(fā)展建議
旌湖是德陽市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政府主導、統一規(guī)劃、科學管理的前提下進行升級改造。筆者從以下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一)一湖清水、環(huán)境之本
一湖清水是旌湖兩岸休閑娛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基,因此要從根本上治理整個綿遠河水系,要將綿遠河上游(位于綿竹段)的山區(qū)植樹綠化,減少水土流失,使旌湖有清水之源;其次,建立污水處理廠,減少直至杜絕工業(yè)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綿遠河。
旌湖上游的綿遠河段可修建水庫,可在枯水期為旌湖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在洪水期使含有大量泥沙的綿遠河水得以沉淀后的清水流入旌湖,在靠近旌湖上游的綿遠河段兩岸拓寬,改造為淺水濕地,旌湖兩岸旌湖水建濕地綠地公園(即將建成的旌南濕地公園),可加大地表水下滲,加快德陽海綿城市的建設,同時下滲的湖水可以自然凈化,使旌湖不斷得到清水補給。
(二)人車分流、清幽之美
由于旌湖南北貫穿德陽城市中心地帶,周圍車流密集,汽車尾氣和噪音對旌湖的休閑環(huán)境影響嚴重,同時人車混雜存在安全隱患。目前德陽億計劃實施建設鎣華山路及峨眉山路下穿凱江路大橋、青衣江路大橋、岷江路大橋、珠江路大橋等下穿工程,增設騎游綠道、人行步道、疏暢兩岸交通,實現人行道、騎行道、車行道三道分離的環(huán)旌湖全線交通暢通工程。
在旌湖兩岸綠化休閑帶改造時,在休閑帶和機動車道之間栽種高大喬木,可以起到隔離帶的作用
(三)特色綠化、花木之靈
旌湖兩岸休閑綠化帶應以德陽市樹為特色綠化,德陽市花為花木之靈。早在1985年7月經過評選,市人民政府批準命名香樟為市樹、月季為市花,可德陽市民大多不知德陽有市樹、市花。目前在德陽市區(qū)街道很難有夏日德陽,香樟蒼翠,月季花開的景象。在旌湖兩岸休閑綠化帶中,應該集中體現德陽的市樹、市花,并加大宣傳力度,花木融入德陽地方元素。旌湖沿岸幾乎均為近三十年來綠化栽種的植被,缺乏具有能代表德陽歷史歲月、具有標志性、留下幾代人記憶的古樹。
(四)歷史文化、地域之魂
德陽旌湖北公園是德陽白馬關三國蜀漢文化為主題,采用德陽籍三國名士秦宓為主題的三國文化故事石刻群雕展現,旌湖南公園主題為三星堆藝術文化,也為石刻群雕展現,歷史文化的表現手法單一。白馬關龐統祠、劍門關蜀道仍存大量古柏樹,以此柏樹以聯想三國蜀漢文化,可在北公園大量種植柏樹,彰顯三國蜀漢之魂。
三星堆青銅神樹應是代表東方的神木“扶?!?,據說在遙遠的東方和西方各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樹,是太陽神鳥升起和棲息的場所,每天早上太陽神鳥從扶桑樹上升起,晚上就落在扶桑樹上休息。而且遠古傳說天有十日,每天升起一個太陽,余下的九個太陽神鳥就棲息在樹上。以此在旌湖南公園可大量種植扶桑樹,彰顯三星堆古蜀文化。
(五)休閑旅游、城市客廳
旌湖兩岸使用砂巖修建了垂直的河堤,使兩岸自然地河漫灘變成了陡立的人工河堤,在河堤和沿湖機動車車道之間修建了綠化帶。目前還將增設騎游綠道、人行步道、修建跨旌湖大橋的下穿工程,疏暢兩岸交通,實現人行道、騎行道、車行道三道分離的環(huán)旌湖全線交通暢通工程;實施跨旌湖十橋,旌湖兩岸景觀、樓宇和音樂噴泉景觀等為主要內容的綠化、亮化工程;實施以青衣江和金沙江兩座大橋水閘、城市地下停車場、體育設施、圖書館、摩天輪、公廁和環(huán)衛(wèi)管理用房等為主要內容的水利、文化、體育、游樂等設施完善工程,打造德陽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城市休閑客廳。
(作者單位:四川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