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宿迪 高士秀屠彥紅楊訓紅*鄭日新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合肥 230061)
鄭氏喉科針藥并用法治療乳蛾的臨床觀察*
周宿迪 高士秀**屠彥紅**楊訓紅***鄭日新****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合肥 230061)
目的:為了觀察鄭氏喉科針藥并用法治療乳蛾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急性扁桃體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30例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膠囊;治療組3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紫正地黃湯,同時給予針刺療法。療程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咽痛、扁桃體腫大等主要臨床癥候評分及臨床有效率。結果:治療后,臨床癥候評分的組內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臨床主要癥候評分及臨床療效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鄭氏喉科針藥并用法能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候,臨床有效率高,顯著優(yōu)于單純的口服阿莫西林膠囊。
針藥并用法 鄭氏喉科 阿莫西林 乳蛾 臨床觀察
急性扁桃體炎是由鏈球菌感染所導致的腭扁桃體的非特異性急性炎癥,多發(fā)于春秋兩季,以扁桃體紅腫疼痛、表面或有黃白膿點為主要臨床特征,并伴有程度不等、范圍不一的急性咽炎[1]。該病在兒童及青年中的發(fā)病率高,約占正常人群的2%~20%[2]。我們采用鄭氏喉科針藥并用法治乳蛾,療效顯著,茲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及安徽省中醫(yī)院耳鼻喉科診斷為急性扁桃體炎[3](中醫(yī)診斷乳蛾風熱型)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9~58歲,平均年齡(30.7±12.5)歲;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7~58歲,平均年齡(34.1±14.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8版中急性扁桃體炎的診斷標準[3]。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常見病證診療指南》(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主編,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第二版(2007年)、《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乳蛾風熱型。
主癥:咽喉痛或吞咽痛、喉核紅腫(扁桃體腫大);
次癥:咽赤(咽粘膜充血)、發(fā)熱、微惡風、咳嗽、頭痛;舌苔脈象: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注:主癥必備,次項2項,并結合舌苔脈象,即可診斷為乳蛾(風熱證)。
符合上述西醫(yī)與中醫(yī)診斷標準;病程小于48h;年齡6~60周歲;近兩周內未使用抗生素類藥物;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粺o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無暈針患者;意識清楚、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急性鼻竇炎、百日咳等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對阿莫西林過敏者;
對照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膠囊(珠海聯(lián)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263),0.5g/次,3次/天,兒童選擇阿莫西林顆粒,劑量按體重遞減,5天為1個療程。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紫正地黃湯加減(紫荊皮10g,赤芍10g,薄荷6g,牡丹皮10g,小生地15g,茜草10g,桔梗6g,甘草3g,發(fā)熱加生石膏10g、梔子10g,兒童劑量按體重遞減),水煎服,1劑/日,早晚各1次,餐后半小時服用,5天為1個療程,患者除以上治療外,均不得加用其他同類藥物及方法。病情痊愈可提前結束治療;同時對患者的少商、少沖穴行三棱針刺放血法,而對后溪、合谷、風池穴位行毫針針刺,其中合谷直刺0.5~1寸,風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后溪朝合谷方向透刺,用瀉法。1次/日,5天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囑患者禁酒,忌食酸辣、煎炒及油膩之品。1個療程后,評價兩組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狀況。
中醫(yī)療效評價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乳蛾證候評分標準,分別于治療前后,根據(jù)中醫(yī)證候量化表內容,由醫(yī)師詢問及檢查患者的情況后填寫門診評分記錄,根據(jù)患者癥狀體征進行評分并計算其積分。計算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積分下降率,積分下降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臨床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急乳蛾(ZY/T001.1-94)》[5],治愈:咽部癥狀消失,檢查正常,積分減少≥95%。顯效:咽部癥狀明顯減輕,扁桃體膿點消除,積分減少≥70%,<95%。有效:咽部癥狀和體征減輕,體征積分減少≥30%,<70%。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或積分減少<30%。
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學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1可知,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主要證候積分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主要證候積分均顯著性降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兩組各癥候積分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證候積分比較(分,x-±s)
對照組痊愈7例,有效12例,顯效3例,無效8例,臨床有效率為73.3%;治療組痊愈10例,有效14例,顯效4例,無效2例,臨床有效率為93.3%;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扁桃體炎屬于中醫(yī)“急乳蛾”范疇,以喉核兩側紅腫疼痛,形似乳頭,狀如蠶蛾為主要特點。《重樓玉鑰》云“此癥由肺經積熱,受風邪凝積,感時而發(fā)?!庇衷疲汉盹L諸癥初起“風邪熱毒蘊積于內,傳在經絡,結于三焦,氣凝血滯,不得舒暢,故令咽喉諸癥種種而發(fā)”病因病機,并提出“攔定風熱”為治療原則,即在外邪侵襲初期,針對“風熱邪毒”、“氣血凝滯”應采用具有辛涼養(yǎng)陰功效的方藥,以達清解風熱,防其循經傳變的目的。
紫正地黃湯是由紫正散、地黃散加減而成,首見于《重樓玉鑰·卷上·秘訣》,“喉風諸癥初起,必作寒發(fā)熱,頭痛,大便秘結,小便赤澀,以紫正散、地黃散合服勿離,其藥乃氣血并治,能理氣散血,逐風痰,不使邪熱壅塞”,由新安醫(yī)學鄭氏喉科家傳經驗方。方中紫荊皮散瘀血,解熱毒;薄荷為“咽喉口齒病家圣藥”,“專主消風散熱、利咽喉”,散風熱、利咽功效強,生地滋陰涼血,二者配伍,具有散表邪且不損陰之功;赤芍、茜草、丹皮清熱涼血;玄參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牛蒡子疏散風熱,消腫解毒,善治“風濕癮疹,咽喉風熱,散諸腫瘡瘍之毒”;桔梗為治療咽喉腫痛的常用藥之一,配合甘草,既可開胸利氣,又可清熱利咽。諸藥共用,則理氣散血,逐風痰,不使邪熱壅塞。
中藥具有分復雜、多層次、多靶點協(xié)同發(fā)揮療效的特點。中藥藥理學文獻顯示,方中的薄荷所含有的揮發(fā)油具有興奮中樞,促進呼吸道腺體分泌,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6];桔梗含有桔梗皂苷,能促進氣管黏膜分泌,具有稀釋和祛痰的作用[7];牛蒡子的水煎液對多種致病菌均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改善呼吸道炎癥[8];茜草、赤芍、甘草等具有不同程度抑制病菌生長,提高機體細胞免疫能力,改善呼吸道炎癥反應等作用[9-10]。
在針灸治療咽喉口齒唇舌疾病方面,這時喉科代表性著作《重樓玉鑰》又提出了“開風路針”、“破皮針”和“氣針”三針學說,并臨癥強調“凡諸病之作,皆由血氣壅滯,不得宣通。宜用針刺者,以針法開導之”。臨床主張“以針法開導經絡,使氣血通利,風痰自解,熱邪外出”。“開風路針”必用少商、少沖、合谷三穴。蓋少商屬手太陰肺經,少沖屬手少陰心經,二穴相配,以清泄心肺邪熱;合谷與少商為手陽明大腸經表里配穴,使肺胃之熱從大腸而泄[11]。鄭氏喉科在治療咽喉外感熱病中多用督脈穴、肺經穴、大腸穴、陽明穴,重視防止疾病傳變,獨取后溪退熱,治療咽痛[12]?!吨貥怯耔€·諸癥針刺要穴》云:“雙單乳蛾……:后溪、少沖、少商、合谷、風池”。后溪為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督脈,太陽經屬陽,為一身之外藩,又因后溪通督脈,督脈能總督一身之陽,所以后溪穴可宣通諸陽之氣,瀉諸經邪熱,主治腮頰紅腫、咽喉塞閉、水飲不下、心肺二經熱病、雙蛾喉痛、肺與三焦熱病、單蛾咽腫等,因外感熱病,其邪在表,病邪易于外出,針刺后以得氣為度,施用瀉法,具有較好的退熱療效[13]。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以“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則,可解表疏風散熱,清瀉陽明實熱,與后溪相配伍合用,對咽喉部疾病臨床療效顯著[14]。風池可疏風清熱,主治咽喉腫痛、湯水不能入。諸穴配伍可清泄肺胃之熱,使氣血通利。
綜上所述,鄭氏喉科針藥并用法治乳蛾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顯著降低患者的臨床癥候積分,提高臨床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單純的口服阿莫西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療效確切,值得進一步的研究。
[1] 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220.
[2] 劉虹,李惠卿.扁桃體疾病與全身疾病的關系[J].河北醫(yī)藥, 2005,2(2):133.
[3] 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3:130-131.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急乳蛾[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111-112.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155-156 .
[6] 陳智坤,梁呈元,任冰如,等.薄荷屬植物揮發(fā)性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14, 25(6):856-861, 865.
[7] 若熙.俞騰飛,李中燕,等.桔梗的藥理學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2, 2(19):36-37,62.
[8] 劉艷, 梁河. 加味牛蒡甘桔湯治療小兒爛乳蛾臨床療效觀察[J].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4, 37(7):56-58,62.
[9] 張芳,陳彥,蘇顯中.赤芍提取物體外抑菌活性的研究[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 2006, 26(5):418-420.
[10] 趙雨坤,李立,劉學,等.基于系統(tǒng)藥理學探索甘草有效成分甘草甜素的藥理作用機制[J].中國中藥雜志,2016, 41(10):1916-1920.
[11] 沈素絨,鐘利央,王乃飛,等.針刺放血結合青霉素治療小兒急性扁桃體炎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 2013,33(12):1091-1093.
[12] 鄭日新,李寧.紫正地黃湯治療急性扁桃體炎臨床分析[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喉科雜志, 2006,14(5):304-305.
[13] 周桂琴.后溪穴臨床配伍應用治療急癥例析[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 2004,18(01):77.
[14] 王宗江.合谷透刺后溪治療咽喉腫痛80例[J]. 海軍醫(yī)學雜志. 2000,12(04):533.
(2016-08-03 收稿)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新安醫(yī)學鄭氏喉科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國中醫(yī)藥人教函(2012)228號 安徽省名老中醫(yī)鄭日新教授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皖中函(2013)56號)2015年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青年科學研究項目 鄭梅澗針藥治療乳蛾的臨床觀察(2015qn034)
**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30238
*** 六安市中醫(yī)院·237005
**** 通訊作者:六安市中醫(yī)院·23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