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萍
上古洪荒,生產力低下,以為那時生產勞作不知怎樣受苦受難呢!近讀《詩經(jīng)》,讀到有關勞動的篇章,發(fā)現(xiàn)全然不是“想當然”那么回事,有些詩里描繪的勞動情狀不但不苦,反而輕松愉悅,極具生活情味。
《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边@是一首采桑的歌:在茂密的桑園里,采桑女辛勤地采摘,桑葉采得滿筐滿簍,該回家了,于是背起筐簍,結伴同行,一路笑語喧嘩,表現(xiàn)了桑園里的和樂氣氛和勞動后的歡快心情。
《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run)。爾羊來思,其角濺濈(ji);爾牛來思,其耳濕濕?;蚪涤诎?,或飲于池,或寢或訛。”寫的則是一首牧歌:藍天白云下,山野里撒滿了牛羊,有的吃草,有的走下山坡,有的在池塘飲水,有的調皮地撒歡兒,悠閑的牧人或許也會亮一嗓子那時的“花兒”或“信天游”?
我特別喜歡《詩經(jīng)》中的《周南·芣苢(fu yi)》:“采采茉莒,薄言采之。采采苯莒,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禧(xi)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e)之。”芣苢,即車前草,這是一首女子采摘車前草的樂歌。著名古典文學專家余冠英先生將之譯成白話,十分精妙,盡顯民歌風味:
車前子兒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采呀采到手中來。車前子兒采呀采,一顆一顆揀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來。車前子兒采呀采,手提衣襟兜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來。
這首小詩章節(jié)回環(huán)復沓,通過反復詠唱,我們仿佛看到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山坡曠野勞動的身形,聽到她們的歌聲,感受到她們采摘時的歡樂心情。
在《詩經(jīng)》中,有關勞動的詩幾乎都寫得很“樂和”,即如《伐檀》《七月》,也是“以勞動為起興”,表現(xiàn)對不勞而獲的貴族老爺?shù)牟粷M、諷刺甚至反抗,勞動者對勞動本身并無怨尤的。
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勞動是人的自身需要,所以勞動起來多不覺苦(但在鞭子和棍棒下的勞動除外,那是苦役)。即使勞動的過程艱辛萬分,人們也會從中找樂,使之變得輕松愉快起來。